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高色价低桔霉素红曲色素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超临界CO2法对提取红曲色素和提取桔霉素的影响,并对溶剂法提取红曲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提取对红曲色素提取率低,约为5%,但对红曲米中桔霉素的提取率很高,达到83%以上,因此先以超临界CO2法在红曲米中提出桔霉素,再以溶剂提取法提取红曲色素,便可得到高色价极低桔霉素的优质红曲红色素。  相似文献   

2.
臧晋  赵蓉  李杰  孟大印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0):284-286
以红曲米为原料采用两步提取法提取红曲色素,第一步提取去除桔霉素,第二步提取红曲色素。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步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溶剂乙酸乙酯、提取溶剂pH2.5、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min、料液比1:15(g:mL)、提取次数3次。第二步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85%、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0min、料液比1:20(g:mL)、提取次数2次。采用上述最佳条件两步提取可得到低桔霉素高色价的红曲色素产品,红曲色素得率8.31%、色价18625U/kg、桔霉素含量1.37mg/kg,桔霉素含量低于红曲色素中桔霉素最低限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从红曲米中提取红曲色素的最佳提取溶剂及最佳提取条件.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醇;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5%,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50 min,液比1∶15,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可得到红曲色素的最高提取率.  相似文献   

4.
以红曲米为原料,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则,应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2萃取红曲色素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确定了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红曲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28MPa,萃取温度50°C,萃取时间3.7h,在此条件下,萃取物中红曲色素色价可达1628.6U/mL.  相似文献   

5.
红曲米中红曲色素CO2超临界萃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用超临界CO2萃取红曲米中红曲色素的新方法,并初步考察了压力、温度、CO2流量以及原料颗粒直径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红曲米为原料,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了不同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提取次数等工艺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次数两次.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红曲色素三级逆流提取工艺路线,得到稳定性较好的红曲色素粉末.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萃取红曲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邵伟  唐明  熊泽 《中国酿造》2005,(7):22-24
对用超临界CO2萃取红曲米中红曲色素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压力、温度、CO2流量及原料颗粒直径对萃取效果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较佳的操作条件为:红曲米原料颗粒Ф0.3mm,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0MPa,CO2流量10kg/h,萃取时间4h。  相似文献   

8.
红曲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萃取法从红曲米中提取红曲色素,以正交实验法确定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法提取红曲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剂80%乙醇,温度80℃,时间30min,pH4,萃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提取得率达12.25%。对红曲米中提取的红曲色素从热、光、酸、碱、金属离子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稳定性研究,得出了红曲色素生产及维护其最佳色泽的外界条件。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大米红曲中的桔霉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了大米红曲色素中桔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研究了影响红曲中桔霉素含量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红曲色素经预处理后以2%冰醋酸水和甲醇为流动相(2%冰醋酸水:甲醇=70:30)时,桔霉素能很好地与其他红曲色素成分分开;选育得到的15株红曲菌种中,11号和14号菌株产生的红曲色素中没有检测到桔霉素;液体发酵产物中桔霉素含量显著低于固体发酵法;干燥方法对桔霉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菌株中桔霉素生物合成基因与其发酵产品红曲中桔霉素含量的相关性,本实验以25株不同来源的红曲菌为研究对象,以桔霉素合成的关键基因为标靶,设计6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同时采用传统生产工艺制备红曲,采用免疫亲和柱纯化与UPLC结合的方法测定红曲中桔霉素的含量。对比PCR扩增结果与UPLC检测结果表明,PCR方法得到的结果与UPLC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即PCR扩增桔霉素合成关键基因为阳性的菌株,其发酵制备的红曲中桔霉素含量超过了QB/T 2847-2007功能性红曲米(粉)的桔霉素限量标准50 μg/kg,而PCR结果中桔霉素合成关键基因为阴性的,桔霉素含量均低于仪器检测限15.92 μg/kg,远低于QB/T 2847-2007功能性红曲米(粉)的桔霉素限量标准。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PCR方法可以作为判断传统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红曲产品中桔霉素是否超标的依据,也为了解菌株分泌桔霉素的能力提供了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1.
高速逆流色谱提取分离红曲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红曲色素的提取方案进行探讨。采用Mathematica4软件研究溶剂与pH对提取率的影响。发现在乙醇浓度较低时 ,升高pH有利于色素溶出 ,而乙醇浓度较高时 ,降低pH有利于色素溶出。利用高速逆流色谱 (HSCCC)对提取得到的色素进行分离 ,溶剂系统为石油醚 /甲醇 /乙酸乙酯 /水体积 ,比例为 3 / 6/ 5 / 4,流速 1.0毫升 /分 ,将一种黄色素与一种紫红色素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黑木耳为发酵原料,筛选高产色素、高产洛伐他汀和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株,用于红曲木耳产品开发。方法:考察四株红曲霉菌株(M.z507、M.c507、M.b2019、M.h2019)固态发酵产物(多糖、还原糖、蛋白质、洛伐他汀、桔霉素、红曲色素)的含量以及红曲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发酵14 d后,相对于对照组,四种红曲霉菌中多糖、蛋白质含量均有所减少,还原糖含量均增加。M.h2019红曲总色素色价达50.90 U/mL,洛伐他汀含量达1724.19 μg/g,桔霉素含量为0.03 μg/g,红曲色素抗氧化活性最强;而M.b2019红曲总色素色价为10.52 U/mL,洛伐他汀含量达684.56 μg/g,不产桔霉素;M.z507红曲总色素色价为3.88 U/mL,洛伐他汀含量达102.49 μg/g,不产桔霉素;M.c507红曲总色素色价为2.71 U/mL,既不产洛伐他汀也不产桔霉素。结论:M.h2019菌株产生红曲色素和洛伐他汀产量较高,红曲色素抗氧化活性强,且产生桔霉素含量低于国标限量,适合用于固态发酵木耳红曲产品。  相似文献   

13.
在前期分离纯化出的10株红曲霉基础上,以18种液体培养基对10株红曲霉进行发酵培养,通过分光光度计和质谱分析仪测 定各发酵液中红曲色素和桔霉素含量,分析不同地区红曲霉的红曲色素和桔霉素的代谢特性,筛选出高产红曲色素低产桔霉素的 红曲霉菌株。 结果表明,产红曲色素最适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蛋白胨1%,其中新疆地区红曲霉所产红曲色素量最高,为 6.81×10-2 mg/mL;新疆地区红曲霉仅在18种培养基中的面筋碱性蛋白酶水解液+葡萄糖发酵液中产生了桔霉素,而红曲霉ZBX天津 在所有培养基发酵液中均未产生桔霉素。  相似文献   

14.
红曲液态发酵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优化液态发酵过程及提取精制过程中的相应措施,可有效降低红曲桔霉素含量。优化后的小型发酵罐主要工艺条件是:精选氮源(大豆水解液为佳);合理的通风量和搅拌转速[小型罐通风强度1.0L/(L·min),转速200r/min];在较高的温度下发酵(36℃);尽可能缩短发酵时间(96h);成熟发酵液在过滤前调节pH,使色素沉淀,从而与桔霉素分离。所得到红曲红色价分别为2 000U/g、10 000 U/g,桔霉素含量分别为0.282 mg/kg和1.373 mg/kg(折算为500U/g时的桔霉素含量为0.075mg/kg和0.067mg/kg),均低于红曲色素日本标准中桔霉素含量的限量指标(0.2 mg/kg即500 U/g)。说明通过发酵工艺及提取精制的优化,在不影响色素高产的情况下可将红曲色素中的桔霉素含量降至理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改变红曲霉液态发酵条件,分析发酵过程中培养基、发酵时间以及装液量对色素及桔霉素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含氮量高的培养基会强化桔霉素的生成;桔霉素的生成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到120h时达到最高,然后开始下降,而色素从120h后保持恒定;随着装液量的增加,桔霉素和色素的产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以红色红曲菌M7为菌株,采用pH 3的两步发酵法,结合结晶分离步骤,制备高纯度红曲橙色素,并以红曲橙色素和氨基酸为前体物,利用亲氨基反应在体外进行红曲红色素的化学半合成。结果显示,在该发酵条件下,所产生的色素在300 nm~600 nm范围内只有一个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为472 nm,表明该色素产物的主要成分为红曲橙色素,产量达(7.9±0.2)×104U/L;结晶分离步骤能显著提高红曲橙色素的纯度,当向70%乙醇的色素提取液中加入0.5倍体积的水进行结晶分离时,每升发酵培养基可获得(0.63±0.04)g高纯度红曲橙色素晶体,含红斑红曲素和红曲玉红素两种橙色素组分,未检出桔霉素;体外亲氨基反应成功合成色氨酸和谷氨酸衍生红曲红色素,且橙色素向2种衍生红曲红色素的转化效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王璐  许赣荣  王武 《食品工业科技》2012,(1):401-403,408
红曲色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发酵产品,它主要用于食品工业的着色剂,然而在红曲色素产业中存在众多问题,如桔霉素、微生物残留、产品单一应用范围窄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红曲色素产业的发展。对红曲色素产业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红曲色素产业进行展望,探讨红曲色素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筛选到一株高产色素、低产桔霉素的红曲霉菌9903,并鉴定该菌种为红曲红曲菌。为提高色素含量、降低桔霉素含量,对该菌的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得到了摇瓶最佳培养基配方,在10L的自动发酵罐实验中,以玉米淀粉和谷氨酸单钠盐为主要成分的发酵液色价达到184U/mL,桔霉素质量浓度低于1mg/L,发酵动力学的初步研究表明,色素及桔霉素的生产与菌体生长有一定的偶联关系,而且桔霉素在发酵后期有一定程度的降解。此外,溶氧条件对红曲霉产色素和桔霉素的影响的初步研究表明,高溶氧对色素和桔霉素的生产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了氨基酸对红曲黄色素合成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酪氨酸(4 g/L)和甘氨酸(1 g/L)明显有利于黄色素合成代谢外,其余所选氨基酸都不利于黄色素的合成代谢或影响不明显,随着各种氨基酸的添加量从1g/L增加到6g/L,黄色素色价减少量都≥20%,有些黄色素减少量甚至达到83.15%(如苯丙氨酸).甘氨酸添加量为6g/L时,橘霉素的合成代谢量是对照组的6.61倍,提高561%,橘霉素生成量为3.37 mg/L,其余氨基酸能明显消除橘霉素的合成代谢或影响不明显.从工业化生产黄色素角度考虑,通过添加4g/L的酪氨酸不仅有利于红曲霉突变菌株合成代谢黄色素,还能降低橘霉素的代谢生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