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营产品:一、涂料、油墨、油漆、胶黏剂用蜡粉:聚乙烯蜡粉、聚酰胺蜡粉、聚丙烯蜡粉、聚四氟乙烯蜡粉、氧化聚乙烯蜡粉、高耐磨蜡粉、聚四氟乙烯蜡改性聚乙烯蜡粉、聚偏氟乙烯蜡微粉二、皮革助剂用蜡粉:巴西棕榈蜡粉、耐高温变色粉、环保耐高温变色粉、水洗变白蜡粉、压变粉、手感蜡粉、耐高温擦焦粉、绒毛粉、手感剂、仿真皮手感剂、胶感、肤感、消光粉、哑光粉  相似文献   

2.
<正>主营产品:一、涂料、油墨、油漆、胶黏剂用蜡粉:聚乙烯蜡粉、聚酰胺蜡粉、聚丙烯蜡粉、聚四氟乙烯蜡粉、氧化聚乙烯蜡粉、高耐磨蜡粉、聚四氟乙烯蜡改性聚乙烯蜡粉、聚偏氟乙烯蜡微粉二、皮革助剂用蜡粉:巴西棕榈蜡粉、耐高温变色粉、环保耐高温变色粉、水洗变白蜡粉、压变  相似文献   

3.
在小麦制粉过程中,因出粉部位的不同而导致了各粉路粉品质存在差异。以金像面包粉为对照,选用新麦26品种小麦为原料,利用实验磨制粉得到3路皮粉和3路心粉,通过测定其主要成分、粉质参数、RVA糊化特性及其面包TPA参数,确定用于面包制作的粉路粉。结果表明皮粉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高于心粉,前路皮粉低于后路皮粉,前路心粉高于后路心粉;各粉路粉的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峰值粘度、回生值以及面包的弹性和回复性都与其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一致;1M粉的灰分含量最小,3M粉的吸水率和脂肪含量最大,3B粉的面包硬度、咀嚼性、弱化度和稀懈值最小。通过与金像对照组比较分析可知,新麦26的后路皮粉和前路心粉均可用于面包粉的生产,皮粉中以3B粉最佳,心粉中以1M粉最佳。  相似文献   

4.
综述沙琪玛粉的发展背景及沙琪玛的市场情况与前景,简要介绍沙琪玛粉的营养价值和实验操作手法。为加强对沙琪玛粉的内在品质研究,寻找新的提取途径并提高出粉率,设计高筋粉单粉管的实验及几组粉管的组合实验,并配以不同的谷朊粉添加比例,结合基粉及配粉的常规指标、粉质拉伸指标及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比较适合做沙琪玛的粉管及据有开发为沙琪玛粉潜力的粉管及谷朊粉的适合添加比例,为沙琪玛粉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主营产品:一、涂料、油墨、油漆、胶黏剂用蜡粉:聚乙烯蜡粉、聚酰胺蜡粉、聚丙烯蜡粉、聚四氟乙烯蜡粉、氧化聚乙烯蜡粉、高耐磨蜡粉、聚四氟乙烯蜡改性聚乙烯蜡粉、聚偏氟乙烯蜡微粉二、皮革助剂用蜡粉:巴西棕榈蜡粉、耐高温变色粉、环保耐高温变色粉、水洗变白蜡粉、压变粉、手感蜡粉、耐高温擦焦粉、绒毛粉、手感剂、仿真皮手感剂、胶感、肤感、消光粉、哑光粉三、PCB油墨微粉助剂:TG IC微粉、双氰胺微粉、三聚氰胺微粉、  相似文献   

6.
综述沙琪玛粉的发展背景及沙琪玛的市场情况与前景,简要介绍沙琪玛粉的营养价值和实验操作手法。为加强对沙琪玛粉的内在品质研究,寻找新的提取途径并提高出粉率,设计高筋粉单粉管的实验及几组粉管的组合实验,并配以不同的谷朊粉添加比例,结合基粉及配粉的常规指标、粉质拉伸指标及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比较适合做沙琪玛的粉管及据有开发为沙琪玛粉潜力的粉管及谷朊粉的适合添加比例,为沙琪玛粉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产品的品种及质量要求用玻璃质小麦(杜伦麦或硬麦)生产的通心粉用粉分为三个等级:优等粉(粗粉)、一级粉(半粗粉)及专用粗粒粉。优等粉:为粗粉,颗粒均匀,呈淡黄的奶油  相似文献   

8.
在小麦制粉过程中,只要使用布袋过滤器与打麸机、刷麸机连接,就避免不了产生吸风粉、打麸粉和刷麸粉。尤其是在产量增大时,对吸风粉、打麸粉和刷麸粉的处理愈显重要,若处理不当易堵塞设备造成停机,不仅影响小麦粉品质的稳定,甚至降低小麦粉等级及经济效益。通过对吸风粉、打麸粉、刷麸粉来源与品质分析,回收粉的处置与操作,提出了控制吸风粉、打麸粉、刷麸粉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主营产品:一、涂料、油墨、油漆、胶黏剂用蜡粉:聚乙烯蜡粉、聚酰胺蜡粉、聚丙烯蜡粉、聚四氟乙烯蜡粉、氧化聚乙烯蜡粉、高耐磨蜡粉、聚四氟乙烯蜡改性聚乙烯蜡粉、聚偏氟乙烯蜡微粉二、皮革助剂用蜡粉:巴西棕榈蜡粉、耐高温变色粉、环保耐高温变色粉、水洗变白蜡粉、压变粉、手感蜡粉、耐高温擦焦粉、绒毛粉、手感剂、仿真皮手感剂、胶感、肤感、消光粉、哑光粉三、PCB油墨微粉助剂:TG IC微粉、双氰胺微粉、三聚氰胺微粉、D CM U微粉四、粉末涂料助剂:高效消泡剂、高透明粉末流平剂、复合抗黄变剂、复合抗老化剂、聚酯低温固化促进剂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改性粉、莜麦改性粉、藜麦改性粉、山药改性粉和木糖醇为原料,调配制得藜麦代餐粉。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藜麦代餐粉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莜麦改性粉添加量19%、藜麦改性粉添加量12%、山药改性粉添加量11%、木糖醇添加量2.0%时,藜麦代餐粉感官评分达96.68分。影响藜麦代餐粉感官评分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莜麦改性粉添加量山药改性粉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藜麦改性粉添加量。  相似文献   

11.
芡粉与芡糊     
芡粉,俗称“淀粉”、“生粉”,品种繁多,包括有:绿豆粉、豌豆粉、蚕豆粉、马蹄粉、菱粉、藕粉、小麦粉、玉米粉、百合粉、葛粉、首乌粉、蕨粉以及薯、芋类的马铃薯粉、木薯粉、山芋粉等。其中绿豆粉、马蹄粉、菱粉、马铃薯粉因支链淀粉含量高,所以质量较好,粉色洁白,晶莹有光泽,质地细腻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揭示南瓜籽粉对面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该文就南瓜籽粉对面粉粉质、面团拉伸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探索。实验结果表明,在面粉中添加0%~9%的南瓜籽粉,对面粉的粉质特性和面团的拉伸特性指标具有降低作用,这不利于需要高筋粉制作的面  相似文献   

13.
以面包专用粉为主料,添加紫苏油粕粉制备具有紫苏风味的紫苏面包粉,并添加适量的谷朊粉改善其粉质特性,采用粉质仪检测,以吸水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质量指数为考核指标,研究紫苏油粕粉和谷朊粉添加量对紫苏面包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油粕粉添加量10%,谷朊粉添加7%时,紫苏面包粉粉质最优:吸水量60.9%,形成时间10 min20s,稳定时间12min 36s,质量指数140。  相似文献   

1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12):169-175
为鉴别玛咖粉的真伪文中运用台式能谱扫描电镜观察了玉米粉、萝卜粉、蔓菁粉和玛咖粉颗粒的微观形态,并对玛咖粉和蔓菁粉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萝卜粉、玉米粉与玛咖粉形态差异明显,蔓菁粉与玛咖粉微观形态最相近,但表观也有区别,同样可以进行玛咖粉的真假鉴伪;由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可知,若被测样品中N元素质量比接近(43.75±0.79)%,O元素质量比接近(29.92±0.74)%,可初步推定该样品为纯玛咖粉;否则被测样品为疑似掺蔓菁粉的假玛咖粉。同时运用电子鼻对掺有蔓菁粉的玛咖粉进行鉴别。结果表明,掺不同蔓菁比例的玛咖粉气味指纹图谱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电子鼻能够有效鉴别掺蔓菁的玛咖粉,还可以大致确定掺假的比例区间;此外通过统计质量控制(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SQC)分析模型可以实现原料和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热处理高粱粉对高粱小麦混粉品质的影响,该文以高粱粉和小麦粉为原料,高粱粉通过不同的热处理方式添加到小麦粉中制成混粉,分别测定混粉的各种指标变化并得出热处理的最佳温度及时间,并在最佳条件下,比较添加热处理高粱粉的混粉品质与添加未处理高粱粉混粉的差别。实验得出添加热处理高粱粉之后混粉的粗蛋白含量,面筋含量、黏度降低、降落数值、吸水率等呈上升趋势,热处理可以降低馒头的硬度;添加热处理高粱粉对蛋糕的品质影响很大,明显提高蛋糕的食用品质,改善外观和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小米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影响的基础上,用燕麦粉、苦荞粉、高粱粉分别与小米粉复配成35%的杂粮粉添加到小麦粉中,用粉质仪和拉伸仪研究分析燕麦粉、苦荞粉、高粱粉分别与小米粉复配的混合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与添加35%小米粉单一杂粮粉的面团粉质特性相比较,燕麦和小米复配粉、苦荞和小米复配粉、高粱和小米复配粉的混合面团的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均更高,综合粉质特性五项指标得出:添加燕麦和小米、苦荞和小米、高粱和小米复配粉的混合面团的粉质特性要比单一添加小米粉好。与添加小米粉单一杂粮粉的面团的拉伸参数比较,苦荞小米复配粉的拉伸特性更好,燕麦小米复配粉的拉伸特性较差,而高粱粉添加量达到20%以上,拉伸特性很差,无法进行拉伸实验。建议制作杂粮面制品时,应根据产品需求及混和粉流变学特性选择合适的杂粮和添加量进行复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黑糯玉米粉一膨化粉混粉为试材,研究其功能性质,结果表明,挤压膨化粉具有较高的糊化度、水溶指数和吸水指数,其值随混粉中膨化粉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挤压膨化过程中淀粉的降解使膨化粉产生较低的RVA黏度,混粉的冷黏度随膨化粉的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而最终黏度随膨化粉的比例的增加而降低;随混粉中膨化粉的比例的增大,其吸热焓值降低。  相似文献   

18.
<正>某厂生产能力为处理小麦160 t/d,主要产品特制一等粉和特制二等粉。为适应市场对高档产品的需求,采用联产方式生产特精粉和特制二等粉,总取粉率77%左右,其中特精粉占27%左右,特制二等粉43%左右,后路黄粉7%,特精粉的取粉点为1Mc上交粉、1Mf上交粉、2Mc上交粉、2Mf上交粉和1S上交粉,其工艺流程见图1。测定特精粉的灰分为0.48%,特制二等粉的灰  相似文献   

19.
研究挤压处理对高粱粉及高粱小麦混合粉馒头品质的影响。首先,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处理高粱粉,以挤压高粱粉的糊化度及高粱小麦混粉馒头的感官品质为指标,对挤压前高粱粉含水量、挤压温度和螺杆转速3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分析,确定适宜的高粱粉挤压处理条件为:挤压前高粱粉含水量21%,挤压温度150℃,螺杆转速110 r/min。然后将最优挤压条件得到的高粱粉按不同的比例与小麦粉混合加工馒头,测定混合粉馒头品质(比容、硬度、弹性、感官评分等),与普通高粱粉小麦粉混合粉馒头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挤压高粱粉制得的混粉馒头较添加普通高粱粉制得的混粉馒头品质要好。  相似文献   

20.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专用小麦粉的分类越来越细,市场占有率也越来越高,配粉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为了完善配粉工艺,结合多年配粉工艺设计经验,详细阐述了各配粉工序功能、配粉工艺设计、配粉工艺应用以及配粉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等,并分析了当前配粉工艺中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