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芭蕉芋粉为原料,考察了芭蕉芋原料清液酒精生产工艺,对料水比、液化、糖化、温度、接种量等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芭蕉芋酒精清液生产最佳工艺为:料水比1∶3.0,拌料水温是60℃,拌料时间为30 min,液化酶用量为6 U/g,液化时间为50 min,糖化酶用量150 U/g,糖化时间30 min,发酵pH 4.2,发酵温度30℃,接种量0.17%(v/v),在此发酵工艺条件下,芭蕉芋发酵醪液的酒精含量达8.8%vol,淀粉利用率为72.14%,原料出酒率达到20.2%.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不同因素对青稞粉液化糖化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得出60目青稞粉的最佳液化条件,料水比为1∶4.0(g/mL),α-淀粉酶添加量为500.1 nkat/g,pH为6.0~6.5,液化温度为85℃,液化时间为30 min;最佳糖化工艺条件,pH为4.5,糖化酶添加量为5 001.0 nkat/g,糖化温度为60℃,糖化时间为60 h。  相似文献   

3.
双酶法生产玉米酒精液化及糖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双酶法玉米酒精生产的液化和糖化工艺条件。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液化温度90℃,pH值5.5,液化时间3.5h,液化酶的添加量0.035g/100g玉米粉;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温度58℃,pH值4.5,糖化时间2.5h,糖化酶的添加量0.3g/100g玉米粉。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糯米、大豆、小米为原料制作满族酸茶,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液化及糖化工艺。以葡萄糖当量(即DE值)为评价指标以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pH为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试验分别对液化及糖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化最佳工艺为加酶量6 U/g,液化时间33 min,液化温度72℃,初始pH6.5,在此条件下液化DE值为21.32%±0.09%;糖化最优工艺为加酶量140 U/g,糖化时间5 h,糖化温度56℃,初始pH4.6,在此条件下糖化DE值为51.92%±0.13%。在此工艺条件下还原糖含量较高为0.0997 g/mL,可以为满族酸茶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中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联合水解橡子淀粉的工艺条件,该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橡子中的淀粉水解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橡子淀粉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30 U/g,液化温度70 ℃,CaCl2添加量0.3%,液化pH 7.5,液化时间120 min,葡萄糖当量(DE)值为27.79%;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300 U/g,糖化温度50 ℃,糖化pH 4.5,糖化时间120 min,DE值为48.13%。  相似文献   

6.
以DE值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玉米糖浆生产过程中糖化阶段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最后的优化结果为:真菌淀粉酶添加量为6.2u/g干基淀粉、普鲁兰酶添加量为30.1u/g干基淀粉、糖化温度55.2℃、糖化pH为5.5,该条件下得到的最大DE值为61.76%.在糖化6~9h时,DE值在45%~60%内,符合啤酒糖浆的DE值范围.  相似文献   

7.
以薏米为原料,以葡萄糖当量值(DE值)为评价指标,对薏米酒微生物发酵前淀粉液化及糖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酶添加量、pH值、温度、时间对DE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液化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2.0%、pH6.5、液化温度60℃、液化时间3.0h;糖化最优工艺条件为糖化温度55℃、pH4.5、糖化酶添加量2.5%、糖化时间2.5h。在此条件下,最终水解液的还原糖含量和DE值分别达到6.87g/100mL和76.4%。  相似文献   

8.
对橡子粉酶法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的工艺过程进行优化,以期提高低聚异麦芽糖中异麦芽糖、潘糖和异麦芽三糖的含量。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法,优化以耐高温α-淀粉酶液化橡子粉的工艺条件。最佳的液化工艺条件为:以DE值13%为最佳液化指标,液化时间31 min、液化温度95℃、液化p H6.6、酶添加量13 U/g,结合生产实际最佳条件下的DE值为12.91%;继而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以普鲁兰酶、β-淀粉酶糖化橡子粉液化液的工艺条件,得到最佳的糖化工艺条件为:普鲁兰酶添加量25 U/g、β-淀粉酶添加量130 U/g、温度60℃、时间10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糖化转苷后的(IG2+P+IG3)含量为36.11%±0.17%;转苷工艺过程的α-葡萄糖转苷酶最佳添加量为1.5 U/g,最佳条件下异麦芽糖、潘糖、异麦芽三糖含量之和为36.27%±0.18%。  相似文献   

9.
玉米粉液化及糖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粉为原料,葡萄糖当量(DE)值作为评价指标,研究料液比、时间、酶添加量、温度、pH值对玉米粉液化及糖化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液化、糖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将玉米粉加水配制成料液比1∶4(g∶mL)的浆料,调pH 6.2,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8 U/g、液化温度80 ℃、液化时间60 min、液化液调pH 4.3;最佳糖化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250 U/g、糖化温度60 ℃、糖化时间12 h。在此最佳条件下,葡萄糖当量值达到93.1%。  相似文献   

10.
味精生产中陈粮大米糖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液化温度和时间、糖化温度和时间、酶用量、pH和底物浓度在糖化过程中对糖化质量和DE值的影响,确定了陈粮大米糖化工艺的最适条件为液化pH5.8~6 0,α-淀粉酶10~12U/g干物质,105~108℃维持5~8min,闪冷到95~97℃,保持90~120min.;糖化pH4.2~4.4,糖化酶100~120U/g干物质,温度60+2℃,时间28~32h.  相似文献   

11.
荔枝核发酵酒精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荔枝核进行酒精发酵,对蒸煮、液化、糖化和发酵等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荔枝核经干燥粉碎后加水比为1:4,用硫酸调节pH到2.0后,再110~120℃高温高压蒸煮1h,再调节pu到6.0,添加α-淀粉酶40u/g进行液化,调节pH到4.0,添加糖化酶120u/g进行糖化,随后接种安琪超级酿酒酵母0.04%,在温度为30℃条件下发酵,可使酒精得率最高。在发酵过程中添加适量硫酸铵可加快发酵速度,缩短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12.
芭蕉芋淀粉对米粉理化性质及粉丝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芭蕉芋淀粉和籼米粉按照一定比例复配并制作粉丝,以复配粉的溶胀性质、热特性、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为理化性质测定指标,以粉丝的质构特性、蒸煮性质、感官品质为其质量评价指标,考察了芭蕉芋淀粉对米粉理化性质和粉丝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芭蕉芋淀粉添加量的增加,复配粉的直链淀粉含量、膨润力、峰值黏度、最低黏度、降落值、糊化焓、回生焓、回生度、弹性模量、黏性模量增加,而溶解度、最终黏度、回升值、糊化温度逐渐降低;米粉丝的硬度、弹性、黏附性、咀嚼性随芭蕉芋淀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与纯籼米粉粉丝相比,复配粉米粉丝的筋道感和柔韧度增强,其光滑度却下降。综合考虑,添加2%~5%芭蕉芋淀粉的米粉丝品质最佳,具有很好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3.
红薯茎叶保健醋饮料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小麦粉/红薯茎叶粉混合,加水调浆,经α-淀粉酶液化,曲霉糖化,酵母菌、醋酸菌发酵后,获得红薯茎叶保健醋饮料最适工艺条件:调浆加水量为4倍红薯茎叶、小麦粉/红薯茎叶粉为1∶5,α-淀粉酶添加量为18U/g,糖化剂的最佳添加量为黑曲霉15%、米曲霉10%,酿酒酵母的用量为0.4%,pH 3.5,发酵5d,然后再接种12%的醋酸菌,转速180r/min,温度32℃,起始酒精度为7.0%vol,发酵时间5d的条件下,得到风味独特、柔和的红薯茎叶保健醋饮料。  相似文献   

14.
葛根酒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葛根作为酿酒原料,对葛根酒研制中的酶解液化、糖化、酒精发酵等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酶解液化时料液比为1∶1.5,纤维素酶添加量为10 u/g,酶解1.5h,α-淀粉酶添加量为0.7%,液化4 h;糖化过程中糖化酶添加量为3%,糖化3 h,得到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糖化醪;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酒精发酵的工艺方案:糖化醪初始糖度为18%,2∶1的混合酵母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48 h。该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酿制出具有葛根风味的低度发酵酒,该酒葛根味浓郁、色泽清亮、口感醇厚。  相似文献   

15.
双酶法水解米糠淀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取米糠淀粉获得葡萄糖作为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的碳源,采用α-淀粉酶和糖化酶联合水解米糠中的淀粉,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米糠中的淀粉水解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米糠中淀粉的最佳液化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添加量16 u/g,温度60℃,CaCl2添加量0.2%,DE值为24.31%;最佳糖化工艺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200 u/g,温度60℃,pH 4.0,糖化时间6h,最大DE值为98.96%.该工艺使米糠中淀粉的提取率达到了89%,并基本都水解为了还原糖,可作为纳豆芽孢杆菌液态发酵的优质碳源.  相似文献   

16.
以芭蕉芋为原料,研究了海藻酸钠固定活性干酵母制备燃料乙醇.结果表明:原料的料水比为1:2.2,液化酶用量为5U/g原料,糖化酶用量为150U/g原料,活性于酵母添加量为0.15%,尿素添加量0.1%,海藻酸钠浓度为4%,6.5针头凝胶球,30℃发酵36h,发酵醪酒度为16.3%(vol).  相似文献   

17.
凉薯液化糖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论述不同因素对凉薯淀粉液化糖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通过试验得出最佳液化条件:液化温度为95℃,pH为6.0,α-淀粉酶添加量为12U/g,液化时间为60min;最佳糖化条件:糖化温度为55℃,pH为4.0,糖化酶添加量为160 U/g,糖化时间为2 h.结果表明工艺的还原糖产量较高,为凉薯酒的酿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板栗酒生产中糖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板栗原料利用率及板栗糖化液糖度,对板栗酒生产过程中的糖化工艺进行探讨。以新鲜板栗为原料,先经α-淀粉酶液化处理,所得液化液再由糖化酶糖化得糖化液。考察温度、pH、酶添加量、时间等因素对糖化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对糖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优糖化工艺参数为液化温度65℃,pH值为6.5,加α-淀粉酶量10U/g;糖化温度60℃,pH值为4.5,加糖化酶量80U/g,糖化时间100min。  相似文献   

19.
以还原糖和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薏仁醋酿造中液化及糖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再联合响应面试验对显著影响因素进行优化,建立薏仁液化及糖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薏仁糖化醪还原糖和总黄酮含量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为液化温度、液化时间和糖化酶添加量;薏仁液化及糖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高粱添加量0.8倍,料水比1∶3,α-淀粉酶添加量0.3%,液化温度81.5℃,液化时间47min,糖化酶添加量1.9%,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薏仁糖化醪还原糖含量可达13.2g/dL,总黄酮含量可达136.55mg/100g。该研究为薏仁醋产品研发中的液化及糖化工艺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对芭蕉芋糖化液的三角瓶酒精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种子培养基为含葡萄糖16.1%的芭蕉芋糖化液添加1%玉米浆和0.2%尿素,种子培养条件为33℃,15r/min摇床培养17h,接种量10%。发酵培养基为含葡萄糖16.1%2芭蕉芋糖液中尿素0.2%和玉米浆2%。发酵初始pH值4.3,33℃下静置发酵。在此发酵条件下可从16.1%的糖液中得到9.43%(v/v)的酒精,达到葡萄糖理论转化率的9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