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大西洋马铃薯为原料,制备可溶态(s PPO)和膜结合态(mPPO)多酚氧化酶,并对两种粗酶液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 PPO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p H值为7,mPPO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以焦性没食子酸、邻苯二酚为底物时,sPPO的米氏常数(K_m)分别为10.04 mmol/L和24.00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_(max))值分别为443 U/(mL·min)和965U/(m L·min),mPPO的米氏常数(K_m)分别为4.98 mmol/L和48.04 mmol/L,最大反应速度(V_(max))值分别为299 U/(mL·min)和912U/(m L·min),且对焦性没食子酸的催化效果优于邻苯二酚。6种抑制剂对比发现,Na_2SO_3对s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最好,Vc对mPPO活性的抑制效果最好。sPPO和mPPO的酶学特性有一定的差异,对马铃薯制品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的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兴兴  雷静  关文强 《食品科学》2023,(10):173-180
为开发一种双孢蘑菇两种不同形态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的提取纯化方法,通过温度诱导相分配、分步硫酸铵沉淀盐析、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对双孢蘑菇中的可溶态PPO(soluble PPO,sPPO)和膜结合态PPO(membrane-bound PPO,mPPO)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和Native-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及米氏方程对纯化后两种形态PPO的纯度、分子质量及酶促反应动力学进行探究。双孢蘑菇sPPO和mPPO经纯化后对邻苯二酚的比活力分别达到6 912.88 U/mg和19 092.94 U/mg,相比于粗酶液,酶的比活力分别提高到12.20倍和10.86倍,且纯化后mPPO的比活力显著高于sPPO。酶促反应动力学结果显示,sPPO和mPPO对不同底物的催化活性差异较大,对底物邻苯二酚的催化活性较高,且mPPO比sPPO对底物邻苯二酚的亲和力更强,酶促反应速度更高。sPPO和mPPO对邻苯二酚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0℃,最适pH值均为6.8。本研究为双孢蘑菇两种状态PPO的质谱鉴定、酶学特性以及抑制酶促褐变的发生等研...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砀山酥梨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mPPO)性质,本文以砀山酥梨为原料,研究其mPPO催化特性及热失活动力学,并与可溶态多酚氧化酶(sPPO)性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mPPO与sPPO催化特性及热失活动力学性质不同。mPPO比活力及对底物亲和力高于sPPO。mPPO在pH4.50时酶活最高,而sPPO最适pH为5.00。mPPO酸碱稳定性高于sPPO,mPPO在pH3.50~4.50环境中保持24 h后酶活大于原始酶活。砀山酥梨mPPO在35~45 ℃温度区间内活性最高,且mPPO在55~75 ℃区间热稳定性高于sPPO。热失活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对sPPO及mPPO的钝化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动力学参数Ea值及ZT值分析表明mPPO比sPPO催化反应对温度的依赖性更小,热耐受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李俊  章洁琼  刘辉  刘永翔  王辉  卢扬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24):174-179,191
以大西洋马铃薯为原料,分别用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浸提和超声波辅助Tris-HCl缓冲液浸提法提取马铃薯中可溶态(sPPO)和膜结合态(mPPO)多酚氧化酶,以酶比活力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对sPPO和mPPO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sPPO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2、浸提时间12 h、缓冲液pH7.1,在该条件下测定sPPO比活力平均值为(130.5±2.4) U/mg,三个因素对sPPO提取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浸提时间>料液比>缓冲液pH。mPPO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2、浸提时间7 h、缓冲液pH6.7,在该条件下测定mPPO比活力平均值为(686.4±7.9) U/mg,三个因素对mPPO提取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超声时间>料液比>缓冲液pH。所得响应面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和分析sPPO和mPPO提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在413nm处测定黑美人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研究了温度、pH、底物浓度对其活性的影响,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探讨了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及亚硫酸氢钠五种抑制剂对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黑美人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最适反应pH为6.3;最适反应温度为35℃;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描述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以邻苯二酚为底物,Km=0.0011mol/L,Vmax=142.23U/min.g;动力学方程为V=142.23[S]/(0.0011+[S]);五种抑制剂均对PPO酶促褐变具有抑制作用,其强弱依次为亚硫酸氢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EDTA>柠檬酸。  相似文献   

6.
对宁夏地区种植的8种马铃薯的基础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各矿物质含量进行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度法分析比较其营养组成,为马铃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黑美人、夏波蒂和大西洋的最佳综合营养品质居前三位。青薯9号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9.07%;大西洋中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7.44%、16.70%;费乌瑞它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83.47μg/100 g;黑美人中总糖、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C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7.01%、2.16%、5.07%、23.26 mg/100 g。8种马铃薯中均检测出必需氨基酸6种,非必需氨基酸11种,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黑美人。总矿物质含量最高的品种为大西洋。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pH、温度、金属离子、EDTA、还原剂对菠萝蛋白酶单宁复合物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该酶的最适pH为 7.1,最稳定的pH范围为 3.9~ 4 .2 ,最适反应温度为 5 5℃ ,一般的金属盐NaCl、kCl对酶反应影响不大 ,MgCl2 、CaCl2 在高浓度下对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在低浓度下影响不显著 ,半胱氨酸在一定浓度的范围内 ,对酶反应速度有促进作用。EDTA本身对菠萝蛋白酶没有激活作用 ,它能鳌合酶反应所需的金属离子 ,使酶活降低。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涂膜对鲜切马铃薯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马铃薯品种、温度、壳聚糖浓度对鲜切马铃薯的色差(ΔE)、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糖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L9(34)正交设计方案,进行极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三个品种以大西洋最适合鲜切,其次是费乌瑞它,再次是中薯三号;0、4、8℃三个冷藏温度中,温度越低保鲜效果越好;0.5%、1.0%、1.25%三个壳聚糖涂膜浓度中,以1.0%的涂膜效果最好;用1.0%的壳聚糖对大西洋进行涂膜,并置于0℃下冷藏,保鲜效果最好,货架期可以达到6d。  相似文献   

9.
砀山酥梨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及抑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酚氧化酶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其特性与对其抑制效应研究一直是果蔬酶促褐变生理生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试验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砀山梨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及不同抑制剂对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砀山梨PPO的最适pH为4.5,最适温度为34℃;短时间高温能显著抑制PPO活性;PPO催化的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该酶促反应的最大速率为178.57U/min,酶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1/2时的底物浓度为0.125mol/L;柠檬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亚硫酸氢钠较柠檬酸能较好地抑制PPO活性,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但综合研究表明L-半胱氨酸抑制效应较好。  相似文献   

10.
菠萝蛋白酶应用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pH、温度、金属离子、EDTA、还原剂对菠萝蛋白酶单宁复合物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pH为7.1,最稳定的pH范围为3.9-4.2,最适反应温度为55℃,一般的金属盐NaCl、kCl对酶反应影响不大,MgCl2、CaCl2在高浓度下对酶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低浓度下影响不显著,半胱氨酸在一定浓度的范围内,对酶反应速度有促进作用。DETA本身对菠萝蛋白酶没有激活作用,它能鳌合酶反应所需的金属离子,使酶活降低。  相似文献   

11.
对金银花叶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新鲜金银花叶片为原料,采用溶剂法从中提取多酚氧化酶粗液,研究不同的温度、pH值、底物浓度、抑制剂等因素对PPO活性的影响,建立酶促褐变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叶PPO的最适温度45℃,最适pH6.5,安全、经济的褐变抑制剂柠檬酸;当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金银花叶PPO活性与底物浓度关系符合米氏方程的酶促反应动力学规律,最大反应速度Vmax=313U/min,Km=0.0197mol/L。  相似文献   

12.
菠菜体内硝酸还原酶部分酶学性质及贮藏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采后新鲜菠菜为原料,研究了菠菜体内硝酸还原酶(简称NR)部分酶学性质,及贮藏过程中ClO2处理对菠菜体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亚硝酸盐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菜体内NR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反应pH值为7.5;KNO3诱导对NR有激活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KNO3浓度的增加,菠菜体内NR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度加快;不同菠菜品种间NR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抽气后相比,抽气前加入DNP可明显抑制菠菜体内NR活性;贮藏过程中采用ClO2处理可以降低菠菜体内NR活性,从而降低亚硝酸盐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以海藻酸钠、卡拉胶共混包埋制备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并对木瓜蛋白酶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酶的部分性能进行了探讨.在海藻酸钠浓度1.5%、卡拉胶浓度0.8%、木瓜蛋白酶浓度1.0%、氯化钙浓度4.0%、固定化时间11h、固定化温度为35℃、固定化pH7.5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最佳的固定化效果,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为56.27%.与游离酶相比,制备固定化酶的最适酶促反应pH由7.0降至6.5,最适酶促反应温度由40℃升至50℃,其作用温度范围、pH范围均比游离酶范围宽.  相似文献   

14.
以水蜜桃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儿茶素为底物,研究水蜜桃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值为6.5;PPO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60℃以下时,水蜜桃中PPO较稳定,高于70℃,其稳定性迅速下降;pH值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酶在pH6.0以下及9.0以上时不稳定,pH为6.0~8.0时稳定;酶抑制学研究表明,谷胱甘肽和L-半胱氨酸在较低浓度时就能对此酶促反应产生较好的抑制作用,而氟化钠和氯化钠要在高浓度下才能对酶促氧化产生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L-Cys>GSH>NaF>NaCl。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鲜食玉米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的酶学性质。以新鲜甜玉米、糯玉米籽粒及其胚为试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亚油酸为底物,探讨了酶提取部位、酶促反应温度、pH值及底物浓度对LO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玉米胚中LOX活性显著高于鲜食玉米籽粒,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反应pH值为6.0,最适底物浓度为8.0mmol/L,提高温度和延长处理时间能有效地钝化LOX。  相似文献   

16.
通过DNS法测定小麦木聚糖酶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小麦木聚糖酶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是50℃,最适pH是5.5~6.0,最适底物浓度是1.0000%,最适底物与酶液用量比例为9/1,最适反应时间为5-9min。  相似文献   

17.
选用1398蛋白酶对铬鞣革屑进行水解,从酶促反应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了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因素对酶解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各酶解条件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酶浓度和底物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表现为混合级反应,酶促反应受到抑制;反应温度在蛋白酶最适温度范围内时,酶活是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温度超出最适范围很高时,温度成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1398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2%,反应温度60℃,酶浓度2%,氮收率达到60%左右。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为供试原料提取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确定其最佳波长为420 nm;研究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加热时间对该酶活性的影响,探讨了抗坏血酸、柠檬酸、氯化钙、EDTA-Na 4种抑制剂对马铃薯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酶的最适温度30℃,最适pH值为5.5,最适底物浓度0.05mol/L,90℃加热处理80 s时,该酶已基本失活.4种抑制剂对该酶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抗坏血酸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效果强弱次序为抗坏血酸>氯化钙>柠檬酸>EDTA-Na.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丙酮粉法提取苹果中的正己醇转化酶,研究其在粉剂和溶液状态下的低温贮藏稳定性以及温度和pH对粗酶液正己醇转化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绘制最适作用条件下粗酶液的反应曲线,考察正己醇初始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正己醇转化酶粉剂在贮存过程中能够很好地保持酶的活性;当正己醇质量浓度为1.3g/L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稳定温度均为37℃,最适反应pH4.6,最适稳定pH5.4,最适反应时间2h;正己醇的最适底物质量浓度为0.7g正己醇/L;Fe2+、K+和Zn2+对酶的催化活性有促进作用,在较适浓度(分别为0.1、0.05、0.5mol/L)条件下,酶对正己醇的转化率分别提高1.48、1.10、1.08倍。  相似文献   

20.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白玉菇PPO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PPO酶促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20 nm,反应时长应为3 min;反应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35℃,最适底物浓度为0.10 mol/L;白玉菇PPO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1/V=2.752264/[S]+17.348 9,米氏常数为:Km=0.159mol/L,白玉菇菌柄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菌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