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励治  蒋和体 《食品科学》2010,31(24):484-487
以野生猕猴桃为原料研制猕猴桃干酒,对果酒酿造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酒酵母1596 适于用作酿制猕猴桃干酒的发酵菌种;果酒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SO2 添加量50mg/L、酵母接种量8%、发酵温度18~22℃;降酸工艺:壳聚糖(11g/L)、酒石酸钾(6g/L)联合降酸效果为佳;澄清工艺:果胶酶(质量分数0.1%)与皂土(3g/L)一同添加效果较好,澄清48h,透光率为94.5%。  相似文献   

2.
澄清是猕猴桃果酒酿造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关系着果酒的品质和贮藏。以四川宜宾野生猕猴桃为原料全果发酵酿制猕猴桃干酒,研究果胶酶的添加量、4种常用澄清剂对其澄清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80 mg/L的果胶酶有助于酒体的澄清,混合澄清剂的最佳配比为皂土0.45 g/L,明胶0.65 g/L,壳聚糖0.55 g/L,在此条件下果酒的澄清度可达95.42%。复合澄清剂处理后,猕猴桃果酒的酒精度为11.4%,总糖3.4 g/L,干浸出物13.4 g/L,滴定酸6.32 g/L,维生素C 190 mg/L,达到了干型果酒的国家标准。澄清处理的果酒在室温下保藏7个月后未发现沉淀物质。  相似文献   

3.
苹果渣发酵制取酒精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以苹果渣为主要原料,探讨了苹果渣热处理、酶解及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试验,确定苹果渣热处理最佳工艺参数为:常压蒸煮25min;果胶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3.0,添加量0.2%,55℃酶解2h;纤维素酶酶解最佳处理条件为:初始pH值至5.0,添加量0.7%,50℃保温酶解12h;苹果渣酒精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初始pH值4.0,发酵温度25℃,酵母接种量为11%,稻壳添加量为20%。在上述条件下,苹果渣发酵产酒精可达6.72%。  相似文献   

4.
以杏皮渣为原料,采用果酒酵母和产酯酵母对杏皮渣汁进行酒精发酵。研究了果酒酵母和产酯酵母的用量对杏皮渣汁发酵产酯量和酒精产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初始pH、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酒精产量的影响。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酒精发酵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果酒酵母与产酯酵母的比例为2∶1(V/V)时,产酯量为0.104g/L,酒精度为6.25%(V/V)。当最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最佳初始pH值为3.8,最佳接种量为3%(V/V),最佳发酵时间为5天时,杏皮渣汁发酵的酒精度可达7.26%(V/V)。  相似文献   

5.
以酥梨为原料研制酥梨半干酒,重点对酥梨果酒酿造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酒酵母1596为酥梨半干酒的适宜发酵菌种;以果胶酶(0.2‰)处理2 h,SO2添加量80 mg/L,酵母接种量4%,发酵温度28℃为最佳工艺参数,主发酵7 d后,果酒的酒精度达到12.2%vol,原酒透光率为64.4%,感官评分90分;0.15%壳聚糖+0.010%明胶复合澄清处理效果最好,酒液透光率可达98.3%,VC含量1.00 mg/L,感官评分93分,酒香醇厚,爽口宜人;陈酿6个月后,清汁发酵酥梨果酒共检出香气物质41种,果酒香气物质数量与含量皆多于同期带渣发酵果酒,异戊醇和正癸酸乙酯为主要香气成分。综合来看,清汁发酵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渣同步糖化发酵生产酒精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渣为原料,采用同步糖化发酵技术生产酒精。考察料液比、α-淀粉酶用量、糖化酶用量、纤维素酶用量、酵母添加量、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的影响,确定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料液比1∶5,α-淀粉酶用量15U/g,糖化酶用量200U/g,纤维素酶用量12U/g,酵母用量0.8%,pH值为4,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72h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适用于猕猴桃果酒发酵的优势野生酵母菌,该研究通过平板划线、WL实验室营养琼脂培养基分类、形态观察及 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对分离自野生猕猴桃果肉的酵母菌进行分离筛选及鉴定,并利用发酵性能试验进行酒精度、低pH、糖 度和温度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大湘西野生猕猴桃果肉中酵母菌JM1、JM11和JM12具有较好的发酵能力,鉴定菌株JM1可能为克鲁 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或和库德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菌株JM11和JM12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中 菌株JM11具有耐受酒精度12%vol、pH 2.5、糖浓度350 g/L、高温(37 ℃)的酿酒特性,可作为野生猕猴桃果酒发酵的专用菌种或选育 野生猕猴桃专用菌种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樱桃出汁率,酿造优质的、多品种的樱桃果酒,本研究对干型果酒酿造过程中果胶酶用量、酵母菌种及发酵温度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适果胶酶用量为50 mg/L,樱桃出汁率为35%;酵母菌1适于樱桃果酒的酿造;果酒最适发酵温度为18℃。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甜型、半干型和利口型樱桃果酒。该研究将大大丰富樱桃果酒的类型,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不同类型樱桃果酒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芦笋枣蜜酒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芦笋、新鲜红枣和蜂蜜为原料 ,果酒酵母为发酵菌种研制生产芦笋枣蜜酒。红枣蒸煮 :加水比1∶3~4,温度80~90℃ ,30min ;芦笋汁制备 :果胶酶、纤维素酶的复合酶添加量20~30u/ml,时间90min ;果酒干酵母添加量为投料量的0.1%~0.2%。发酵过程SO2 添加量为90mg/L,澄清明胶添加量12~14g/100kg。酸性蛋白酶用量为3~4u/g。  相似文献   

10.
刘桂香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12):175-177,240
以杨梅带渣果浆和糯米为主要原料,以“安琪”果酒活性干酵母、醋酸杆菌AS1.41为菌种发酵杨梅保健米醋.研究分析了杨梅果浆的添加时机、杨梅果浆添加量、果酒酵母接种量、醋酸发酵温度、装液量、醋酸发酵时间等对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影响,确定了杨梅米醋带渣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选择在米酒第一次发酵开耙时添加杨梅果浆,杨梅果浆添加量:醪液(v∶v)2∶1,果酒酵母接种量0.08%;醋酸发酵在初始酒精浓度7%、恒温振荡培养转速150 r/min的条件下,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5℃,装液量35 mL/250 mL,发酵时间96 h.酿制出来的杨梅果醋红润鲜亮、杨梅果味浓郁、酸甜适口.  相似文献   

11.
野生猕猴桃干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神农架野生猕猴桃为原料,研究猕猴桃干酒发酵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猕猴桃干酒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果胶酶用量80mg/L,SO2添加量为72mg/L,发酵基质初始pH3.5,活性干酵母接种量300mg/L,发酵温度25℃。该工艺酿造的野生猕猴桃干酒口感丰满,香气协调,维生素C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
以实验室保藏的产酯酵母菌株T6-1和耐酸酵母菌株Y2-1为试验菌株,野生火棘果和枸杞干果为原料制作保健果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接种量、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影响因子,以野生火棘果保健果酒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利用Box- 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发酵工艺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野生火棘果保健果酒发酵的最佳条件为产酯酵母菌株T6-1和耐酸酵母菌株Y2-1的接种比例1∶4(V/V),接种量9%,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22 ℃,发酵时间8 d。在此优化条件下,野生火棘果保健果酒的色泽鲜艳、果香浓郁、口感醇厚、整体饱满协调,酒精度为11.5%vol~12.0%vol,感官评分达到94.61分。  相似文献   

13.
猕猴桃果醋发酵工艺优化及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猕猴桃果浆为原料,对果醋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产品质量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复合果胶酶添加量、活性干酵母接种量、发酵醪酒度、醋酸杆菌接种量、醋酸发酵温度与时间对猕猴桃果醋发酵工艺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并采用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对成品的理化、卫生与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猕猴桃果浆在添加0.04g/L复合果胶酶并保温45℃处理2.5h后,进行果醋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干酵母接种量0.05g/L,发酵醪酒度达6%(V/V)时接入0.07‰(V/V)醋酸杆菌,于30℃发酵5d;在此条件下,成品中的乙酸含量可达6.17g/100mL,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月华  周兆梅 《中国酿造》2012,31(4):191-194
以野生山丁果为原料,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为发酵菌种,研究山丁果果酒发酵工艺。考察果汁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果汁初始pH值等因素对山丁果果酒各项指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试验,得到野生山丁果果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糖度18%、初始pH值为4.0、发酵温度24℃、酵母接种量0.4%。该工艺发酵的野生山丁果果酒酒体呈浅粉红色,清亮透明,具有新鲜山丁果清新的果香和醇厚协调的酒香,酒度12.5%、残糖1.45g/L、VC 380mg/L、酸度4.8g/L。  相似文献   

15.
以野生圆枣和树莓为原料,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为发酵菌种,研究圆枣、树莓复合酒发酵工艺。考察果汁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果汁初始pH等因素对野生圆枣与树莓复合酒各项指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试验,得到野生圆枣与树莓复合酒发酵最佳工艺条件:糖度18%,发酵温度26℃,初始pH 4.5,接种量0.2%。该工艺发酵的野生圆枣与树莓复合酒酒体呈琥珀色,清亮透明,具有新鲜圆枣、树莓清新的果香和醇厚协调的酒香,酒度12.4%、VC400 mg/L、酸度4.5 g/L、残糖1.45 g/L。  相似文献   

16.
以芒果和胡萝卜为原料酿造复合果酒,并对其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分析原料比、SO2添加量、初始糖度、初始pH、酵母添加量对复合果酒发酵的影响,并得到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芒果与胡萝卜原料比例为2:1(V/V)、SO2添加量为55 mg/L、初始糖度为24%、初始pH为3.5、酵母接种量为0.12%。在此最优条件下,芒果胡萝卜复合果酒酒精度为13.62% vol、残糖4.6 g/L、总酸8.8 g/L、干浸出物23.0 g/L、甲醇98 mg/L。酒体色泽橙黄饱满、透明清亮,有浓郁的果香和酒香,口感甘甜醇厚。  相似文献   

17.
以实验室保藏的产酯酵母T1及耐酸酵母菌株YM1-1为试验菌株,野生蓝莓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初始pH值、菌种复配比例、接种量、发酵温度、SO2添加量等对蓝莓保健酒品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主发酵工艺。结果显示,蓝莓果酒的最佳主发酵工艺为SO2添加量60 mg/L,产酯酵母∶耐酸酵母接种比例1∶2(V∶V),接种量6.0%,果胶酶添加量30 mg/L,发酵初始pH值3.8,发酵温度26 ℃。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果香浓郁、口感醇厚的低酒精度蓝莓酒,其酒精度为4.2%vol,残糖量为5.0 °Bx,感官评分为87分,花青素含量为368.5 mg/L,糖醇转化率为33.6%。  相似文献   

18.
目的:拓宽细菌纤维素(BC)生产的原料来源,明确柑橘渣水对汉逊氏葡糖酸醋杆菌CIs51发酵产BC的影响。方法:以筛选自酸败柑橘果实的汉逊氏葡糖酸醋杆菌CIs51为发酵菌株,以柑橘果渣为主要原料,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结构,研究果渣预处理工艺、营养源、生长因子等对BC产量及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柑橘果渣与水以1:8(W/V)的比例混合打浆,以150U/mL的果胶酶复配100U/mL纤维素酶,45℃水解2h;过滤后进行酵母前发酵工艺;选择蔗糖为碳源,添加量30g/L,(NH4)2SO4为氮源,添加量3g/L,酵母粉和柠檬酸的添加量分别为5g/L和1g/L。在此优化培养基中CIs51的产量达7.23g/L,明显高于其在HS培养基、柑橘渣水改良HS(CMHS)培养基中的产量(依次为4.02g/L及6.57g/L)。结论:柑橘渣水能够显著提高CIs51的BC产量,所得BC膜呈半透明质地,柔韧性好,具有替代椰子水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刘振春  陈彦平  李慧  段绪 《食品科学》2009,30(20):246-250
以番茄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酶辅助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番茄红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破壁处理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40℃、pH4.0、加酶量为4%果胶酶和3%纤维素酶、反应时间1.5h;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4h。  相似文献   

20.
以赤霞珠酿酒葡萄皮渣为原料,研究双酶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辅助浸提白藜芦醇工艺的最佳条件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考察纤维素酶添加量、果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液固比对白藜芦醇浸提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白藜芦醇浸提工艺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添加量分别为2.5%和1.2%,酶解温度为45 ℃,酶解时间为100 min,液固比为30∶1(mL∶g)。在此优化条件下,白藜芦醇得率为927 μg/g干质量。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可知,在质量浓度0.1~0.5 mg/mL的范围内,白藜芦醇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较好,最大清除率分别达到83.1%和7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