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讨酶解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以豆粕为原料进行体外酶解预消化处理,测定样品的营养成分及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经过酶解之后的豆粕与原料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还原糖以及氨基酸含量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粗蛋白质消化率以及干物质消化率也有显著增加(P0.05)。酶解之后的豆粕营养价值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研究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豆渣后营养成分变化情况。将湿豆渣调整水分,灭菌,冷却后接入不同浓度的纳豆芽孢杆菌,37℃下发酵22 h,4℃下后熟22 h后,对其粒径分布、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蛋白降解程度、部分抗营养因子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豆渣经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后粒径变小、渣感减弱、口感明显得到改善。粗蛋白、粗纤维等常规营养成分无显著变化;水溶性蛋白、水溶性纤维、多糖、小肽含量显著提高(P0.05);氨基酸组分上,豆渣发酵后缬氨酸、甲硫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豆渣风味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植酸含量均有显著下降(P0.05)。豆渣经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后营养价值和风味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降低抗营养因子,为纳豆杆菌发酵豆渣的可行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发酵豆粕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通过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乳酸菌(Lactobacillus)对豆粕进行发酵,并对发酵后豆粕的营养特性进行分析,对比了微生物发酵前后豆粕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3.48%(P〈0.01),粗脂肪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8.18%(P〈0.01),磷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55.56%(P〈0.01),氨基酸的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11.49%,钙的含量稍有降低,差异不显著。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豆粕中的其他抗营养因子得到了彻底消除。发酵后豆粕中高分子蛋白含量比发酵前下降了75.57%,中分子蛋白含量较发酵前降低了86.77%,低分子蛋白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2.25倍。微生物发酵使豆粕本身蛋白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分解,从而获得了一种更优质的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4.
王浩  熊涛  彭珍  关倩倩  肖阳生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1):132-136,155
研究戊糖片球菌NCU301对豆粕(未灭菌)强化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测定豆粕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的变化。以乳酸菌活菌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豆粕强化发酵工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50.0 h、发酵温度30.0 ℃、料水比1:0.82、接种量8%,优化后活菌量达到1.15×1010 CFU/g。此外,测定豆粕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发酵豆粕相比,强化发酵豆粕中粗蛋白、酸溶性蛋白、小肽、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别提高4.78%、36.04%、52.21%、19.10%,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脲酶活性分别下降89.56%、91.72%;与自然发酵豆粕相比,粗蛋白、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0.6%、35.89%,酸溶性蛋白含量、小肽含量,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和脲酶活性分别下降4.64%、3.35%、72.79%、60%。使用戊糖片球菌作为豆粕发酵的菌种不仅可以作为抗生素替代品,还可以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菌酶协同发酵改善玉米-豆粕型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乳酸菌中筛选发酵菌株,在降解饲料抗营养因子的基础上,添加复合酶制剂,探究菌酶协同发酵对一种玉米-豆粕型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效果和仔猪饲喂效果。结果表明:1)枯草芽孢杆菌BS12具有较强的抗原蛋白降解能力,粪肠球菌EF有较强的产酸能力;2)将芽孢杆菌BS12与乳酸菌EF按8:1比例混合,总菌量为1×10~7CFU/g,添加0.50%的复合酶制剂,37℃固态发酵72 h后,饲料中β-伴球蛋白、大豆球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分别到达80.74%(P0.05)、86.87%(P0.05)和39.36%(P0.05),乳酸含量达到122.57 mmol/kg,pH降低至5.0,饲料粗蛋白体外消化率从78.46%提高(P0.05)至85.77%,蛋氨酸、苯丙氨酸分别提高(P0.05)15.15%和17.60%,丙氨酸,半胱氨酸,色氨酸分别提高(P0.05)了10.11%,10.05%和9.89%;3)使用发酵饲料替代10%的基础日粮后,仔猪平均日增重和采食量得到提高。综上所述,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在提高饲料养分消化率和减少饲用抗生素使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将非淀粉多糖酶、蛋白酶进行优化组合,酶解处理豆粕,能将大豆中大分子蛋白质降解成小分子肽,同时消除抗营养因子,以提高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率。试验采用两次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组合非淀粉多糖酶形成非淀粉多糖复合酶,酶解处理豆粕,处理后豆粕中非淀粉多糖去除率达到24.91%;优化中性蛋白酶,酶解处理豆粕,处理后豆粕中肽的质量分数达到18.34%,大豆球蛋白去除率达到97.61%,β-伴大豆球蛋白去除率达到96.60%;经非淀粉多糖复合酶、中性蛋白酶复合处理豆粕后得到大豆酶解蛋白:粗蛋白质49.15%、酸溶蛋白28.32%、肽质量分数18.49%、非淀粉多糖11.74%、大豆球蛋白3.40 mg/g、β-伴大豆球蛋白4.90 mg/g、棉籽糖1.00 mg/g、水苏糖3.20 mg/g、脲酶活性0.01 U/g、粗灰分6.44%、钙0.44%、水分8.10%。  相似文献   

7.
采用行为学和生化指标研究圆鮀鲣暗色肉蛋白酶解物(DMPH)的抗疲劳作用,并且与暗色肉粗酶解物(DMH)进行比较,初步推测其中主要的抗疲劳活性物质。结果表明,DMPH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DMH(p0.05),DMPH的氨基酸总浓度高于DMH。DMH和DMPH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和减少小鼠肝糖原的消耗(p0.05),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浆乳酸和尿素氮含量(p0.05),而且还可显著提高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力(p0.05)。DMH和DMPH均具有抗疲劳作用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DMPH中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高于DMH,初步推断暗色肉中蛋白质水解产生的多肽和氨基酸是酶解物中主要的抗疲劳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豆粕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其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其中抗原蛋白含量高,且不易降解,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造成了饲料原料的浪费.目前通过物理、酶解和微生物发酵手段均可对豆粕中抗原蛋白进行一定程度的降解,但均降解不彻底.本文主要论述近年来针对豆粕抗原蛋白降解问题开展的相关研究的进展,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固态发酵、酶解两步法协同处理农副加工产物(菜籽粕、豆粕)制备发酵蛋白,以达到改善蛋白质品质、降低抗营养因子的目的。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原料组成为70%菜籽粕+30%豆粕;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发酵蛋白原料初始含水量45%,米曲霉麸皮种子接种量3%,发酵时间40 h,发酵温度30℃;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32 h,酶解初始含水量56%,酶解温度50℃。在此工艺条件下,发酵蛋白的蛋白溶解度(65.80%)提高97.49%,酸溶蛋白/粗蛋白(44.13%)提高779.75%,硫苷含量(8.63μmol/g)降低69.14%。表明利用两步法处理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能在改善蛋白品质的同时,降低抗营养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以粗壮脉纹孢菌发酵豆粕为研究对象,探讨豆粕在发酵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及其抗营养因子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粗纤维降解率和粗蛋白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总糖含量则先呈下降趋势,下降至谷底后又逐渐增加,这些变化规律是由粗壮脉纹孢菌产的纤维素酶引起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植酸含量下降至12 h后趋于稳定,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降低至在48 h后检测不出。发酵豆粕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的变化规律为豆粕的进一步加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Traditional cakes were prepared from a blend of melon and soybean meal. The blended meal contained 10% and 20% soybean respectively while unblended meal contained 100% melon meal which served as control. Cakes obtained from the blends were analysed for proximate composition, amino acid content and organoleptic properties. 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protein content of the cak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as the level of soybean inclusion was increased while the fat, ash and crude fibre contents of the cak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as the level of soybean inclusion was increased. Inclusion of as little as 10% soybean increased the quantity of amino acids in the cake than the control cake. The organoleptic properties of the cakes were also acceptable at 10% level of soybean inclusion.  相似文献   

12.
研究常温储存和干热处理对豆粕中蛋白质氧化的影响。取新鲜豆粕200 g装入自封袋,置于室温下保存不同时间(1、10、20、30和60 d);另取豆粕20 g于烘箱中100℃加热不同时间(0、1、2、4和8 h),测定分析2种处理方式对豆粕中的蛋白质羰基、巯基、总巯基基团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鲜豆粕(对照)相比,室温储存和干热处理不同时间后蛋白质羰基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随储存和干热处理时间的增加,豆粕蛋白质巯基和总巯基基团含量均逐渐降低,蛋白质巯基被氧化成非二硫键的含硫化合物,导致蛋白质巯基和总巯基与二硫键含量均降低;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豆粕中苏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及组氨酸含量在数值上逐渐降低。结果提示,蛋白质羰基、巯基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与蛋白质氧化密切相关,室温储存和干热处理均会导致豆粕中蛋白质发生氧化。  相似文献   

13.
霉变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应用鸡真代谢能法和瘤胃尼龙袋法研究霉变豆粕的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利用率、代谢能 ,以此评定霉变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豆粕中霉菌含量由 2千个 /g增加到 30千个 /g ,豆粕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利用率变化不大 (p >0 .0 5 ) ;霉菌数含量增加到 80千个 /g时 ,干物质、粗蛋白质利用率下降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霉菌数含量增加到 14 0千个 /g时 ,干物质、粗蛋白质利用率显著下降 (p <0 .0 5 )。总氨基酸的平均利用率、必需氨基酸平均利用率随霉菌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当含量增加到 80千个 /g ,氨基酸平均利用率才极显著下降 (p <0 .0 1) ;代谢能受霉菌的影响较小 ,霉菌数超过 80千个 /g时代谢能下降但是各组平均数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豆粕中霉菌含量由 2千个 /g增加到 80千个 /g ,豆粕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瘤胃 2 4h降解率总体表现为下降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豆粕中霉菌含量增加到 14 0千个 /g ,豆粕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瘤胃 2 4h降解率明显下降 (p <0 .0 5 )。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种益生菌发酵剂固态发酵豆粕,通过测定发酵豆粕的感官品质、pH值、有益微生物含量、营养指标及卫生指标,比较三种益生菌发酵剂对豆粕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豆粕发酵的最优益生菌发酵剂。结果表明,益生菌发酵剂A和C对发酵豆粕的感官性状影响不大,三种益生菌发酵剂均能够显著降低发酵豆粕的pH值、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霉菌数量(P<0.05),显著提高有益微生物数量、粗蛋白、酸溶蛋白、总酸和有机酸含量(P<0.05)。三种益生菌中以益生菌发酵剂A和益生菌发酵剂C效果即乳酸菌和酵母菌固态发酵豆粕效果较好,结合成本考虑优先选择益生菌发酵剂C。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总状毛霉为主要菌种,探究发酵对豆粕营养和风味的增强作用以及鲁氏酵母耦合发酵和豆粕原料超声前处理对毛霉发酵豆粕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总状毛霉发酵能显著提高豆粕中性蛋白酶活力、可溶性蛋白含量、感官品质、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并有效降低胰蛋白酶抑制剂活力;28 ℃发酵60 h,各发酵豆粕蛋白酶活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与未发酵豆粕相比,总状毛霉发酵豆粕蛋白酶活达到1032.4 U/g,可溶性蛋白、总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3.16倍、13.64%和5.65倍,胰蛋白酶抑制剂活力降低了84.57%。豆粕原料超声前处理和鲁氏酵母耦合发酵均有助于强化毛霉发酵豆粕的品质,其中超声前处理后毛霉和鲁氏酵母耦合发酵豆粕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从4375 U/g下降到350 U/g,减少了92%,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7.69倍,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2.92%,有效提高了豆粕的营养和感官品质,为豆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兰  李燕  汪学德 《中国油脂》2006,31(12):17-20
大豆霉变后,营养物质含量减少,籽粒变色变味,某些微生物分泌的毒素富集在大豆上可能使籽粒感染上毒素。通过对霉变大豆含量不同的大豆样品和豆粕样品进行油脂含量、粗蛋白含量、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尿素酶活性、色泽和气味等质量指标的测定,分析和研究霉变大豆对豆粕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霉变大豆含量的增加,豆粕粗蛋白含量有所升高,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降低,豆粕尿素酶活性降低,豆粕颜色灰暗无光泽,霉变味加重。由此得出。用豆粕蛋白质含量作为评价霉变大豆加工所得豆粕质量的指标是不合适的,而采用豆粕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作为评价指标更为合理。这一结果应在大豆油脂生产和豆粕贸易中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微生物发酵对豆粕抗原性的影响。选用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米曲霉这5种菌株,在液态和固态条件下分别发酵豆粕12 h,对发酵产物进行抗原性测定。结果表明:豆粕经这5种菌株发酵后,粗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在固态发酵时降解豆粕抗原蛋白和降低豆粕抗原性的效果优于其它菌株,此时,豆粕蛋白水解度为4.89%,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93.51mg/g。SDS-PAGE显示发酵豆粕中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和α亚基消失,β亚基条带和大豆球蛋白的酸性亚基条带密度减弱,同时大豆球蛋白与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降低率分别为20.62%和50.12%。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发酵非常规蛋白饲料(后称发酵饲料)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用250只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试验期6周。A组饲料为基础玉米豆粕日粮,B组添加10%未发酵饲料替代部分豆粕,处理组C、D、E分别添加发酵饲料5%、10%、15%替代部分豆粕。处理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高于B组,与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D组与A组最为接近。通过代谢试验可得出,发酵饲料与未发酵饲料相比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氨基酸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发酵饲料替代10%豆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