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了解不同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油茶果为原料,采取鲜榨法、浸提法、新水法、冷榨法和热榨法5种制油工艺分别制取油茶籽油,研究对比了5种制油工艺的提油率,所制取的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生物活性成分(生育酚、角鲨烯及多酚)含量及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5种制油工艺的提油率均在73%以上,其中浸提法((96.45±3.02)%)最高,冷榨法((73.72±2.76)%)最低,鲜榨法((82.36±2.24)%)、新水法((81.91±3.21)%)和热榨法((80.34±2.09)%)没有显著差异;5种工艺所制取的油茶籽油具有相似的脂肪酸组成;在α-生育酚和总生育酚含量方面,新水法制取的油茶籽油含量最高(α-生育酚含量(263.77±1.58)mg/kg,总生育酚含量(280.55±1.64)mg/kg),鲜榨法、冷榨法和热榨法制取的油茶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接近,在233~244 mg/kg之间,浸提法制取的油茶籽油中总生育酚含量只有(17.10±0.76)mg/kg;在角鲨烯和多酚含量方面,鲜榨法制取的油茶籽油明显高于其他工艺的,分别为(350.56±7.60)mg/kg和(45.04±4.50)mg/kg,新水法制取的油茶籽油角鲨烯含量最低,为(249.99±3.73)mg/kg,浸提法制取的油茶籽油多酚含量最低,为(7.06±0.03)mg/kg;在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方面,鲜榨法制取的油茶籽油的清除能力最强,浸提法的最弱。  相似文献   

2.
以脱壳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浸出法、水酶法和热榨法(100、130℃)4种工艺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油茶籽油酸值(KOH)最低(0.51 mg/g),过氧化值最高(5.89 mmol/kg),氧化稳定指数最低(0.77 h);130℃热榨油茶籽油中多酚、角鲨烯和总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25.5、151.89、3 297.26 mg/kg;浸出油茶籽油中β-胡萝卜素和生育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0.33、524.90 mg/kg;水酶法油茶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低,抗氧化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高晓龙  徐巍  李颖  周敏 《食品与机械》2023,39(8):155-159
目的:比较不同制油工艺对三叶木通籽油活性成分及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三叶木通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热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浸提法4种油脂制取工艺分别制备三叶木通籽油,分析其脂肪酸组成、活性成分(类胡萝卜素、生育酚、多酚、黄酮)含量,以及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4种工艺制得的三叶木通籽油脂肪酸组成相近,其中棕榈酸含量在20.62%~21.42%,硬脂酸含量在2.68%~3.08%,油酸含量在47.03%~47.37%,亚油酸含量在27.75%~28.07%,其他脂肪酸含量则均未超过0.5%;在活性成分含量方面,冷榨法制取的三叶木通籽油总生育酚、黄酮和多酚含量均最高,分别达到了349.05,103.37,51.78 mg/kg,而浸提法制取的三叶木通籽油总生育酚、黄酮和多酚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3种提取方法,仅220.24,57.73,23.45 mg/kg;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方面,冷榨法三叶木通籽油的清除效果最佳、浸提法最差。结论:三叶木通籽油富含油酸和亚油酸,且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  相似文献   

4.
以花生仁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60℃)、热榨法(150℃)和水酶法3种制油工艺对花生油色泽、酸价、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活性成分(生育酚、多酚及角鲨烯)、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花生油色泽(Y19. 5R1)最浅,酸价(KOH)((0. 66±0. 05) mg/g)最高,过氧化值((2. 05±0. 00) mmol/kg)最低,氧化稳定指数((3. 95±0. 11) h)最高,油酸含量最高((50. 73±0. 43)%);热榨花生油中α-生育酚、总生育酚和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24. 57±0. 03) mg/kg、(206. 61±3. 24) mg/kg、(44. 27±2. 60)mgGAE/kg;冷榨花生油中角鲨烯含量最高,为(477. 20±10. 31) mg/kg;热榨花生油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最强,抗氧化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比较不同工艺制取的亚麻籽油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分别以索氏提取法、冷榨法和热榨法制取亚麻籽油,测定亚麻籽油得率、基本理化指标、生育酚含量、脂肪酸组成、挥发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亚麻籽油得率最高,为52.77%,热榨法亚麻籽油得率显著高于冷榨法;冷榨亚麻籽油色泽、脂肪酸组成较佳,α-亚麻酸含量高达54.49%;索氏提取亚麻籽油总生育酚含量最高,为450.79 mg/kg,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的总生育酚含量相当;索氏提取和冷、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分别为21、17种和34种,5种为共有成分,其中(E, E)-2,4-庚二烯醛是冷、热榨亚麻籽油的特征风味物质;冷榨亚麻籽油具有较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而热榨亚麻籽油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二者铁还原力相当,索氏提取亚麻籽油具有较强的铁还原力。综上,不同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芝麻、花生、油茶籽、油菜籽为原料,通过热榨工艺与冷榨工艺制取油脂,比较分析不同工艺制取油脂的基本理化指标、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总酚含量、生育酚含量、甾醇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制油工艺对4种原料制取的油脂的基本理化指标及主要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热榨菜籽油、热榨芝麻油、热榨花生油、热榨油茶籽油的总酚含量分别是冷榨工艺的4.76、2.08、2.99、1.17倍;冷榨花生油、冷榨油茶籽油、冷榨芝麻油、冷榨菜籽油的生育酚含量分别是热榨工艺的1.19、1.17、1.12、1.07倍;冷榨芝麻油、冷榨花生油、冷榨油茶籽油、冷榨菜籽油中甾醇含量分别是热榨工艺的1.21、1.29、1.27、1.20倍。  相似文献   

7.
孟橘 《中国油脂》2021,46(7):20-22
为了考察制油工艺对油茶籽油微量成分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对不同工艺(冷榨、热榨、浸出精炼、鲜榨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微量脂肪伴随物,如多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总黄酮含量,以及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鲜榨油茶籽油的多酚、维生素E、植物甾醇、角鲨烯和总黄酮含量均高于其他3种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鲜榨油茶籽油的过氧化值均低于其他3种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远高于其他3种工艺生产的油茶籽油。  相似文献   

8.
以油茶籽油为原料,研究不同加热处理对油脂的脂肪酸、生育酚、角鲨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及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体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饱和脂肪酸含量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高温或长时间加热均导致角鲨烯和生育酚含量的损失。加热后油茶籽油总生育酚平均含量为43.68 mg/kg,较未加热(88.96 mg/kg)降低了50.90 %;加热后角鲨烯平均含量为64.15 mg/kg,较未加热(67.06 mg/kg)降低了4.34 %。  相似文献   

9.
对水酶法、压榨法以及浸提法制得的汉麻仁油的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组成、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角鲨烯以及多酚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汉麻仁油中共分析出10种脂肪酸,其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56.37%~56.52%)、亚麻酸(19.03%~20.32%)以及油酸(12.38%~13.03%);汉麻仁油中甘油三酯含量最高的为LLn Ln,占19.86%~20.96%,其次为LLLn(19.39%~19.72%)、PLLn(12.41%~12.87%)和LLL+OLLn(10.27%~10.82%);维生素E组成为α-生育酚、γ-生育酚和δ-生育酚,其中γ-生育酚含量最高,为754.21~1 043.80 mg/kg;汉麻仁油中角鲨烯含量介于174.32~204.54 mg/kg。水酶法制得的汉麻仁油中多酚含量最高(53.86 mg GAE/kg)。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浸提法和冷榨法对油茶籽油营养成分的影响.通过对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微量养分及营养元素等进行分析测试,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油脂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油茶籽油冷榨法和浸提法两种制油方式对贵州5个主产区的油茶籽油的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压榨法和浸提法制取的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探讨洋葱油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的清除作用以及对羟基自由基引发DNA损伤的抑制作用,并与天然抗氧化剂Vc作比较。结果显示洋葱油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羟基自由基引发DNA损伤的抑制作用效果明显,与Vc相当。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化氢的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效果稍差于Vc。研究表明,洋葱油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核桃油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有机溶剂浸出法制备核桃毛油并经精炼得到精制核桃油,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测定核桃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核桃油对O2-的最大抑制率可达53.3%,花生油、大豆油分别为47.7%和22.8%,因此核桃油相比于其他两种植物油有较好的清除超氧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其耸 《中国油脂》2020,45(11):109-112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从微观角度分析了棕榈油、菜籽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4种植物油在120、150、180 ℃加热氧化时的自由基变化,并对自由基信号强度与过氧化值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温度下加热0~36 h,自由基信号强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表明氧化程度与自由基加合物的量成正相关;同时,自由基信号强度与过氧化值的相关性较强(P<0.05)。ESR方法可表征植物油的热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辣椒素对茶油的抗氧化与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辣椒素对高温强化处理的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性能及对O-2·的清除能力.添加抗氧化剂的油茶籽油在(60±2)℃恒温下强化处理后,用碘量法来测定过氧化值(POV)评判抗氧化性能.通过改良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辣椒素清除自由基能力.样品经10d的60℃加热处理后,未添加抗氧化剂的POV值达到32.16 mmol/kg,添加质量分数0.10%辣椒素的POV值为17.03 mmol/kg.在相同浓度下,辣椒素的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效果介于同BHT与VE之间.当辣椒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06 0 mmol/mL时,对O-2·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0.75%,此时维生素E为81.12%而BHT为77.15%.辣椒素具有较强的清除O-2·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郭志芳  李岂凡  张彬  周武  赵强 《食品科技》2007,32(10):105-108
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蜂胶提取物清除自由基的性能进行测定,同时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提取物对油脂氧化的抑制效果,以评价蜂胶提取物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山楂黄烷醇抗油脂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PPH法和Schaal烘箱法,研究了山楂黄烷醇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油脂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山楂黄烷醇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有效的油脂抗氧化剂。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EC50为2.8mg/L;抗油脂氧化能力与添加量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添加量为0.1%时效果与0.02%TBHQ相当;VC、柠檬酸和脂溶性茶多酚对山楂黄烷醇延缓油脂氧化均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研究大鲵油抗氧化活性,测定大鲵油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Fe~(2+)螯合能力。以V_C为阳性对照,评价大鲵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大鲵油抗氧化能力强于鲐鱼油,添加复合抗氧化剂后抗氧化能力更强,对Fe~(2+)的螯合能力表现最好,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强于V_C;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与V_C相当。大鲵油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Fe~(2+)螯合能力的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3.523、0.493、0.559 mg/m L,添加了复合抗氧化剂的大鲵油的相应IC_(50)分别为0.572、0.099、0.062 mg/m L。  相似文献   

18.
以按摩基础油的品质要求为评判依据,结合自由基清除率、抗氧化性等指标,并与在化妆护肤领域已经做过深入研究的橄榄油、葡萄籽油、小麦胚芽油等具有化妆保健功效的油进行品质比较。结果表明:脱色工艺使芝麻油的抗氧化性、清除自由基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芝麻油的护肤保健性整体优于其他几种常用的按摩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天然抗氧化剂和提高鳄鱼油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Schaal烘箱法,比较3种常见的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TP)、维生素E和植酸对精制鳄鱼油的抗氧化效果,并优选出了天然抗氧化剂。在此基础上以优选抗氧化剂和VC为阳性对照,采用体外抗氧化法考察添加优选抗氧化剂的鳄鱼油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及Fe2+螯合能力。结果表明:3种天然抗氧化剂对鳄鱼油的抗氧化效果为TP>维生素E>植酸;鳄鱼油对DPPH自由基、·OH、O-2·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和Fe2+螯合能力均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添加0.02%TP后鳄鱼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明显增强,添加TP的鳄鱼油对DPPH自由基、·OH和O-2·的IC50分别为0.874、0.064 mg/mL和0.96 mg/mL,均低于鳄鱼油的(5.448、0.684、4.53 mg/mL),而还原能力和Fe2+螯合能力均高于鳄鱼油的。综上,TP可有效提高鳄鱼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肉桂精油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了肉桂精油清除自由基和抗油脂氧化的功能,结果显示:肉桂精油对二苯代苦味肼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及羟基自由基(OH·)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清除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以清除OH·的效果最好,肉桂精油浓度为0.1mg/mL时,清除率达95.5%;同样肉桂精油也具有一定的抗油脂氧化能力,当肉桂精油的添加量为花生油质量的0.5%时,效果最好,且肉桂精油抗油脂氧化能力比0.05%Vc的效果要好,但比0.01%PG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