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为了提高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YB19产中性蛋白酶的活力,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产中性蛋白酶活力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达到提高该菌株产中性蛋白酶活力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28h、发酵温度32℃、接种量3.4%、水分含量18mL、豆粕粉含量20%,在此条件下,该菌株产中性蛋白酶活力达到370.03U/g。  相似文献   

2.
中性蛋白酶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文中以豆粕为主要氮源,探讨了枯草芽孢杆菌L1菌株发酵豆粕产中性蛋白酶的酶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枯草芽孢杆菌L1产中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即豆粕粉浓度为2.0%,葡萄糖为1.0%,接种量为7%,发酵温度为36℃,其发酵液的中性蛋白酶活力可达68.7U/m L。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5):102-107
对1株枯草芽孢杆菌产中性蛋白酶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摇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甘油40 g/L、豆粕粉30 g/L、麸皮10 g/L、Na2HPO44 g/L、K2HPO40.3 g/L。摇床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转速250 r/min、接种量体积分数6%,在此发酵条件下,酶活达到6 082.7 U/m L,发酵强度为56 U/(m L·h)。在15 L发酵罐进行了初步验证,通过流加甘油分批发酵,在第25h酶活达到最大值,为11 871 U/m L。  相似文献   

4.
响应面法优化蛋白酶菌株发酵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可用于玉米高效浸泡的产蛋白酶菌株的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方法研究C/N、MgSO4和CaCl2、接种量等因素对菌株产蛋白酶酶活力的影响,确定发酵最佳工艺参数。结果:C/N为2、MgSO4 0.5g/L、CaCl2 0.2g/L、接种量6%,该蛋白酶酶活力最大值为2504.8U/mL,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4倍。同时建立蛋白酶酶活力与C/N、MgSO4添加量、CaCl2添加量、接种量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蛋白酶产量。结论: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该产蛋白酶菌株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可获得最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地衣芽孢杆菌在细菌麸曲培养过程中的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麸曲产中性蛋白酶的最佳培养基为:玉米粉8g/L,黄豆粉2g/L,麸皮10g/L;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40℃,pH7.0,接种量10%,培养60h时,产中性蛋白酶活力达到最大,为192U/mL。  相似文献   

6.
利用脉冲磁场诱变枯草芽孢杆菌结合发酵条件优化以实现中性蛋白酶产量的最大化。结果表明在磁场强度为7 T,脉冲数为40次时诱变得到了中性蛋白酶产量提高17.7%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豆粕粉90 g/L,麦芽糖10 g/L,KH_2PO_4 8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发酵温度37℃、摇床转速180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48 h,中性蛋白酶酶活力为384.57 U/m L,比野生株提高了26.48%。  相似文献   

7.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licus lincheniformis)E-417为出发菌株,采用氯化锂(LiCl)-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法对其进行诱变,通过酪蛋白平板初筛、摇瓶复筛、遗传稳定性验证筛选高产碱性蛋白酶的优良菌株,并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氯化锂添加量为1.5%、ARTP照射时间为45 s的最适复合诱变条件下筛选得到1株高产碱性蛋白酶的优良菌株F-3,酶活达到12 147 U/mL,且该菌株传代8次后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其最适发酵培养基成分为玉米粉41 g/L、豆饼粉40 g/L、碳酸钠2.1 g/L、磷酸氢二钠2.0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 ℃、初始pH值7.0、接种量8%。在此优化条件下,碱性蛋白酶酶活达到16 156 U/mL,较原始菌株提高75%。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旨在提高一株环境分离菌株的产酶效率,为后续菌株及其蛋白酶的应用提供前期实验基础。通过水解圈法初步检测菌株S8的产蛋白酶能力,并通过16S rRNA序列比对确认其为波茨坦短芽孢杆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和培养基添加成分。并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最陡爬坡试验对培养条件和培养基进行响应面优化。优化结果显示,在发酵时间为38.70 h、菌液接种量为1.84%(V/V)、发酵温度为35 ℃、酵母粉添加量为23.70 g/L、胰蛋白胨添加量为11.70 g/L、MgSO4添加量为20.20 g/L的条件下,菌株的产酶活力可达到114.79 U/mL,相比优化前提升了209.70%。研究结果为该菌株的后续发酵应用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高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西临汾汾河滩涂的表层土壤中分离到22株产蛋白酶菌株,用检测蛋白酶产生水解圈和蛋白酶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从中筛选出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P5,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P5菌株发酵产酶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培养温度、接种量、培养时间;影响P5菌株发酵培养基组成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氮源含量、起始pH值、碳源含量;确定的P5菌株的最佳产酶条件为,在以30 g/L葡萄糖为碳源,50 g/L蛋白胨为氮源,起始pH7.0的最适产酶培养基中,培养温度35℃,接种量为8%的条件下发酵培养48 h,具有最大产酶量,其蛋白酶活力可达129.2 U/mL。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杆菌高产中性蛋白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10075菌株发酵产中性蛋白酶的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达到提高菌株中性蛋白酶产量的目的。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添加麦芽糖8.0%、蛋白胨4.0%、MgSO4 0.08%;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7 ℃、初始pH 7.0、发酵时间42 h,酶活力由最初的98.36 U/mL 提高到353.45 U/mL。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液体发酵生产中性蛋白酶的能力,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PB)试验筛选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最佳配比,提高米曲霉液体发酵生产中性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米曲霉液体发酵生产中性蛋白酶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玉米粉、牛肉膏和氯化钙,发酵的最优条件为玉米粉添加量17 g/L,牛肉膏添加量10 g/L,氯化钙添加量0.04 g/L,接种量5%,装液量60 mL/250 mL,于30 ℃条件下发酵84 h。在此优化条件下,产生的中性蛋白酶活性从最初的21.4 U/mL提高至110.5 U/mL。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通过测定发酵饲料pH值、活菌数、乳酸含量及中性蛋白酶活性,筛选出适宜基础饲料发酵的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BLCC2-0038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LCC1-0281,并对筛选出的鼠李糖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单菌及混菌发酵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LCC2-0038单独发酵72 h时pH值降至3.73,活菌数达到7.05×109 CFU/g,乳酸含量为48.67 mg/g;BLCC1-0281单独发酵72 h时,活菌数达到2.28×1010 CFU/g,中性蛋白酶活性达到3 207 U/g;BLCC2-0038和BLCC1-0281混菌发酵时,以鼠李糖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配比为3∶1,2%接种量,有氧发酵方式最优,发酵72 h时鼠李糖乳杆菌活菌数为5.35×109 CFU/g,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为7.80×109 CFU/g,中性蛋白酶活性为1 407.83 U/g。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蜡样芽孢杆菌发酵生产新型中性蛋白酶的培养条件。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影响蜡样芽孢杆菌高产新型中性蛋白酶酶活力的关键因子;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获得新型中性蛋白酶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筛选出影响蜡样芽孢杆菌高产新型中性蛋白酶的主要因子为葡萄糖、蛋白胨和pH值。获得的最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葡萄糖35 g/L,蛋白40.38 g/L,氯化钠15 g/L,硫酸镁1.5 g/L,Tween-8010 g/L,装液量50 mL/250 mL,pH 7.15,菌龄12 h,发酵时间36 h。在上述条件下,蜡样芽孢杆菌发酵生产新型中性蛋白酶的酶活力高达696.51 U/mL,是未优化前的1.93倍。结论:研究结果为新型中性蛋白酶的产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新鲜蓝莓为原料,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酵母菌作为发酵菌种,以蛋白酶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单独发酵蓝莓酵素时,发酵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4%,39 ℃条件下发酵1 d。在此条件下蛋白酶活力及SOD酶活力分别为39.44 U/mL和84.17 U/g。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酵母菌复合菌种发酵工艺条件为同时接入4%植物乳杆菌与0.15%的酵母菌,34 ℃条件下培养4 d,蛋白酶活力及SOD酶活力分别达到了55.76 U/mL和81.27 U/g,该方式是最佳的蓝莓酵素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5.
米曲霉液态发酵香菇残次品产蛋白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综合利用香菇资源,该研究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为发酵菌种,对香菇残次品进行液态发酵,以蛋白酶活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米曲霉产蛋白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米曲霉产蛋白酶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 d、料液比1∶10(g∶mL)、初始pH值6.5、转速175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蛋白酶活力为1 182.48 U/mL。  相似文献   

16.
周雄川  李冬生  陈雄  王志 《中国酿造》2013,32(10):35-39
以提高中性蛋白酶和内切葡聚糖酶酶活为目的,优化了米曲霉Y6的制曲工艺。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的米曲霉Y6中性蛋白酶的最佳制曲工艺参数为温度30℃,接种量1.0×107个孢子/g干基,培养时间42h,含水量80%,其酶活达到3637U/g;内切葡聚糖酶的最佳制曲工艺参数为温度为30℃,接种量0.25×107个孢子/g干基,培养时间48h,含水量100%,其酶活达到810U/g。  相似文献   

17.
产碱性蛋白酶的嗜热菌株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河南商丘盐碱地堆肥土壤样中分离到1株产碱性蛋白酶的嗜热菌株SR-15,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摇瓶发酵研究表明,其适宜培养条件为:玉米粉40g/L,黄豆粉40g/L,MgSO40.5g/L,NaCl10g/L,K2HPO41.0g/L,起始pH10.0,培养温度45℃,摇瓶转速190r/min,2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100mL,48h后发酵液酶活为1180U/mL。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并优化混合蔬菜乳酸菌发酵工艺,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并对发酵液的感官、酶活、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优化的乳酸菌发酵混合蔬菜的发酵条件为加糖量40%,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5∶1.0,接种量3.00%,发酵时间20 d,发酵产品中淀粉酶活28.74 U/mL,超氧化物歧化酶活45.63 U/mL,蛋白酶活51.66 U/mL,总多酚4.52 mg/mL,总黄酮63.40 mg/mL,总糖344.38 g/L,还原糖291.25 g/L,总酸8.48 g/L,亚硝酸盐含量为0.16 mg/kg,感官评分为88分。该发酵产品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9.
从秦皇岛附近海域水样中筛选出了1株蛋白酶生产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经16S rDNA鉴定此菌株属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 sp.),所产蛋白酶为中性蛋白酶.液体培养基为人工海水,蛋白胨10.0g/L,酵母浸粉5.0g/L,葡萄糖5.0g/L,硝酸铵1.0g/L,无水氯化钙1.0g/L,在33℃,初始pH值6.0,50mL装液量,200r/min条件下发酵,发酵液酶活可达1140 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