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伽师酸梅核仁油,并对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与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伽师酸梅核仁油相对密度(20℃)、酸值(KOH)、过氧化值、皂化值(KOH)、碘值(I)、折光指数(n20D)分别为0.913 1、0.84 mg/g、0.61 meq/kg、188.36 mg/g、114 g/100 g、1.458 0;伽师酸梅核仁油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1.87%;伽师酸梅核仁油在紫外光UV-B(290-320 nm)及UV-C(230-290 nm)波段有一定的吸收,可作为防晒剂加以开发;热重分析表明伽师酸梅核仁油失重从400.2℃开始至433.3℃终止,失重速率峰值在415.3℃;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伽师酸梅核仁油的结晶和熔融曲线中各有1个特征峰。伽师酸梅核仁油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新疆伽师酸梅核仁油中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新疆伽师酸梅核仁的基本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伽师酸梅核仁中的油脂,样品经甲酯化和皂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所得油脂的脂肪酸及不皂化物的组成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伽师酸梅核仁粗脂肪质量分数为35.24%,粗蛋白质量分数为32.61%;伽师酸梅核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91.09%,油酸质量分数高达65.87%;伽师酸梅核仁油中植物甾醇含量很高,其中5α-豆甾-3(7)-烯-3β-醇的质量分数达68.06%。伽师酸梅核仁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油料资源。  相似文献   

3.
对冬瓜籽油的理化性质及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瓜籽含油量32%,其油脂酸值(KOH)1.43 mg/g、碘值(I)106.4 g/100 g、过氧化值4.81 mmol/kg、K_(232)及K_(270)分别为0.36、0.44;紫外吸收光谱发现冬瓜籽油在290~400 nm处具有一定吸收;红外谱图显示冬瓜籽油具有与葵花籽油相似的特征吸收峰;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相较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油样,冬瓜籽油具有较高的熔融温度;热重分析发现冬瓜籽油在空气气氛下失重速率峰值温度与橄榄油相似;冬瓜籽油含有15种脂肪酸,主要以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3.11%;冬瓜籽油的α-V_E、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65.2、1.11、1.20 mg/kg。  相似文献   

4.
新疆伽师瓜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溶剂对伽师瓜籽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所得伽师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测定了伽师瓜籽油常规理化性质.结果显示,伽师瓜籽油的最佳提取溶剂为石油醚,出油率为48.38%,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73%,亚油酸含量高达61.74%.伽师瓜籽油相对密度(d204)为0.905 8,折光指数(n20D)为1.472 8,酸值(KOH)为3.39 mg/g,皂化值(KOH)为169 mg/g,碘值(Ⅰ)为115.85 g/100 g,过氧化值为5.4 mmol/kg.  相似文献   

5.
降香黄檀籽油的理化性质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降香黄檀籽油,并对其理化性质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香黄檀籽油酸值(KOH)、过氧化值、皂化值(KOH)、不皂化物、碘值(Ⅰ)、折光指数(n20D)、密度(20℃)、灰分分别为3.31 mg/g、5.07 meq/kg、196.78 mg/g、1.70%、108 g/100 g、1.459 6、0.915 g/cm3、0.025%;降香黄檀籽油在紫外光UV -B(290~320 nm)及UV - C(200 ~290 nm)波段有很强的吸收,可以用于防止紫外线损伤;降香黄檀籽油主要由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组成,其含量分别为60.03%、17.48%及16.72%.此外,降香黄檀籽油中还含有丰富的生育酚、多酚及β-胡萝卜素,其含量分别为51.19、39.91、6.22 mg/100 g.因此,降香黄檀籽油有潜力成为一种新产品运用于食品、化妆品及医药工业.  相似文献   

6.
山核桃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分析了山核桃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山核桃仁粗脂肪含量为68.81%,酸值(KOH)、过氧化值、皂化值(KOH)、碘值(I)分别为3.10 mg/g、2.43 mmol/kg、195.9mg/g、105.9 g/100 g。山核桃油主要由5种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66.12%、21.81%。山核桃油Sn-2位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组成,其含量分别为73.51%、23.90%;山核桃油甘三酯组成中OOO含量最高,为28.65%。用Rancimat法测定山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并推测出在25℃和20℃条件下,山核桃油货架寿命分别是0.41年和0.61年。  相似文献   

7.
以南天竹种子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南天竹籽油,测定了南天竹籽油的理化性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南天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南天竹籽油的酸值(KOH)、皂化值(KOH)、过氧化值、碘值(I)、相对密度(20℃)、折光指数(20℃)分别为1.44mg/g、187.04 mg/g、1.42 mmol/kg、114.51 g/100 g、0.912 7、1.472 6;南天竹籽油中含有13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60.96%)、棕榈酸(15.55%)、油酸(15.16%)、硬脂酸(4.6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99%。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液质联用测定分析了樟树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分布、甘油三酯组成,测定分析了其理化性质、融化结晶特性。结果表明:樟树籽仁油中所含脂肪酸主要是中碳链脂肪酸,其中癸酸含量为60. 25%、月桂酸含量为35. 88%、辛酸含量为0. 45%,长碳链脂肪酸含量低于5%;樟树籽仁油的甘油三酯组成为CCC(12. 55%)、CCLa(56. 38%)、CLaLa和MCC(20. 36%);樟树籽仁油酸价(KOH)为0. 32 mg/g、皂化值(KOH)为267. 30 mg/g、碘值(I)为5. 70 g/100 g、过氧化值为0. 03 g/100 g;樟树籽仁油的融化温度为21. 63℃、结晶温度为1. 54℃,在人体体温下处于完全融化状态,利于人体吸收代谢。  相似文献   

9.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番石榴籽油,测定番石榴籽油的皂化值、酸值、碘值等理化性质;番石榴籽油经甲酯化处理,采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番石榴籽油相对密度0.924 5,折光指数(25℃)1.473 6,酸值(KOH) 1.50 mg/g,皂化值(KOH) 189.0 mg/g,碘值(Ⅰ)135.7 g/100 g;主要脂肪酸成分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83.49%.番石榴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无患子种仁油的提取工艺优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无患子种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温度对无患子种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工艺优化。运用气相色谱分析无患子种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泡时间6 h、提取时间8 h、料液比1∶20、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无患子种仁油平均提取率为43.31%;无患子种仁油的酸值(KOH)为4.132 mg/g,皂化值(KOH)为190.26 mg/g,碘值(I)为102.36 g/100 g;无患子种仁油主要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4.63%。  相似文献   

11.
张卫国  靳桂敏 《食品科学》2011,32(21):71-79
研究大果红花油茶种子油的理化特性和热氧化稳定性,其种子的含油量为34.8%,油的碘值82.1g I2/100g、皂化值215.3mg KOH/100g、酸值1.51g FFA/100g、过氧化值2.98、对茴香胺值0.96g-1,232nm和270nm比紫外吸光度(K232nm和K270nm)分别为2.14和0.12;示差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油的结晶和溶解曲线各有两个特征峰;金属离子测定表明油中含有较高量的K、Mg、Na、Al金属离子(9.7~26mg/kg),其他金属离子的含量在4.3mg/kg以下;HLPC测定表明油中α-生育酚含量5.6mg/100g,β-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0.79mg/100g;GC-MS分析表明油酸是油中主要的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74.74%,其次为棕榈酸、亚油酸和硬脂酸;并测定种子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通过分别测定种子油热氧化过程中K232nm、K270nm、过氧化值、对茴香胺值,分析了该种油脂的热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大果红花油茶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高营养的特种油料作物。  相似文献   

12.
陈向阳 《中国油脂》2020,45(6):115-119
以成熟的野生柳叶蜡梅种子为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籽油,测定籽油的理化性质、维生素E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并以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和金属离子螯合作用为指标评价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野生柳叶蜡梅籽油酸价(KOH)为2. 28 mg/g、碘值(I)为109. 47 g/100 g、过氧化值为2. 03 mmol/kg、皂化值(KOH)为185. 81 mg/g、水分及挥发物为0. 82%、相对密度(20℃)为0. 927 5、折光指数(20℃)为1. 467 3、维生素E含量为109. 27 mg/kg;从野生柳叶蜡梅籽油中共鉴定出22种脂肪酸,包括8种饱和脂肪酸(24. 28%)和14种不饱和脂肪酸(75. 37%),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有亚油酸(55. 60%)、棕榈酸(20. 26%)、油酸(8. 08%)、10,13-十八碳二烯酸(8. 02%);野生柳叶蜡梅籽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优于葡萄籽油,对金属离子螯合作用弱于葡萄籽油。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阴香籽油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及其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结果表明:阴香籽油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超声功率105 W、提取时间15 min、料液比(种籽质量与提取溶剂体积比)1∶20,阴香籽油的提取率为58.99%;阴香籽油各项理化性质测定结果,酸值25.42 mg KOH/g、碘值3.85 g I2/l00 g、皂化值282 mg KOH/g、折光率1.450 5;其脂肪酸的主要成分有癸酸(10.38%)、月桂酸(84.21%)、十四碳酸(1.38%)、棕榈酸(0.47%)、油酸(1.48%)、亚油酸(0.91%)、亚麻酸(0.39%)、棕榈油酸(0.012%)、硬脂酸(0.090%)、花生酸(0.046%)等10种脂肪酸组成;脂肪酸的碳链长度在C10~C20之间,其中C12~C20的脂肪酸占89.62%,亚麻酸质量分数为0.39%,小于12%,而且不含十八碳四烯酸;阴香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质量分数符合制备生物柴油的标准。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阴香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醇物质的量比1∶6、KOH催化剂1.0%、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60℃,转化率为96.38%,并且测定的阴香籽油生物柴油的各项指标,接近我国0#柴油、GB/T 20828—2007《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柴油》,阴香籽油生物柴油是一种安全、绿色的生物能源。  相似文献   

14.
文冠果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文冠果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的可行性,分析了文冠果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并以文冠果油为原料通过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测定了生物柴油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文冠果油的酸值、碘值(Ⅰ)、皂化值(KOH)、密度(20℃)分别为0.3%、113 g/100 g、176 mg/g、0.893 g/cm3;文冠果油由13种脂肪酸组成,其中C16~C18含量超过75%;所制备的生物柴油质量(除90%回收温度稍高2℃外)符合<柴油机燃料调合用生物柴油(BD100)>标准.文冠果油适合用于制备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15.
以新鲜山羊的羊板油和肾脏油为原料,熬制得到山羊油,测定其主要的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板油的皂化值(KOH)、碘值(I)和折光指数(65 ℃)分别为196.8 mg/g、47.9 g/100 g和1.452 4;肾脏油的皂化值(KOH)、碘值(I)和折光指数(65 ℃)分别为194.7 mg/g、37.8 g/100 g和1.452 0.板油全样脂肪酸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的含量分别为18.09%、20.85%和45.54%;肾脏油全样脂肪酸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的含量分别为17.06%、34.57%和38.28%.板油Sn-2位脂肪酸中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的含量分别为64.60%、11.52%和9.84%;肾脏油Sn-2位脂肪酸中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的含量分别为55.62%、20.70%和12.65%.山羊油中还含有一定量的C17:0和C16:2.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高品质的光皮梾木油以作为生物柴油原料,采用低温预榨-亚临界正丁烷提取光皮梾木油,测定油脂提取率及光皮梾木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并利用热重分析仪、流变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对光皮梾木油的热稳定性、流变特性和官能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低温预榨-亚临界正丁烷提取光皮梾木油的油脂提取率为98.54%;光皮梾木油的酸值(KOH)为1.50 mg/g,碘值(I)为100.24 g/100 g,皂化值(KOH)为189.71 mg/g,折光指数为1.472 9;光皮梾木油的脂肪酸组分主要为亚油酸(38.70%)、棕榈酸(34.80%)和油酸(22.10%),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64.73%;流变学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梾木油为非牛顿流体;热分析表明光皮梾木油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光皮梾木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制备生物柴油的优良原料。综上,采用低温预榨-亚临界正丁烷提取光皮梾木油,油脂提取率高,所提取的光皮梾木油热稳定性好、酸值低,可为生物柴油的制备提供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南瓜籽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此法所得南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次数4次、料液比1∶5、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南瓜籽提油率为89.12%;所得南瓜籽油共检测出5种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18.84%)、亚油酸(40.17%)、油酸(29.38%)、硬脂酸(10.67%)和花生酸(0.93%);其理化指标为碘值(I)124.5 g/100 g、酸值(KOH)1.6 mg/g、皂化值(KOH)188.5 mg/g、相对密度0.915。  相似文献   

18.
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品质及活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为原料,以酸值、碘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及两种牡丹籽油脂肪酸组成为品质评价指标,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及对酪氨酸酶抑制率为活性评价指标,对比研究二者品质和活性。结果表明:滇牡丹籽油与凤丹牡丹籽油的酸值(KOH)分别为1.628 mg/g和1.724 mg/g,碘值(I)分别为172 g/100 g和168 g/100 g,滇牡丹籽油的皂化值(KOH)为186.4 mg/g,在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油皂化值(KOH)(185~200 mg/g)范围内。二者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高于橄榄油,滇牡丹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稍低于凤丹牡丹籽油,而抗酪氨酸酶活性强于凤丹牡丹籽油。  相似文献   

19.
对枳椇籽油的理化特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枳椇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结果表明:枳椇籽舍油率为8.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7.46%以上,亚麻酸含量高达45.56%;枳椇籽油折光指数(20℃)为1.478 9,相对密度(d204)0.918 7,碘值(Ⅰ)170.7 g/100 g,皂化值(KOH)178.9 mg/g.枳椇籽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脱壳油茶籽为原料,对比研究了冷榨法、浸出法、水酶法和热榨法(100、130℃)4种工艺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氧化稳定指数、脂肪酸组成、微量营养成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制得的油茶籽油酸值(KOH)最低(0.51 mg/g),过氧化值最高(5.89 mmol/kg),氧化稳定指数最低(0.77 h);130℃热榨油茶籽油中多酚、角鲨烯和总甾醇含量最高,分别为25.5、151.89、3 297.26 mg/kg;浸出油茶籽油中β-胡萝卜素和生育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0.33、524.90 mg/kg;水酶法油茶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低,抗氧化性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