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豆制品的豆腥味与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活性有关,为了降低豆腥味,培育出了脂肪氧化酶缺失类型的大豆品种.本研究分析了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大豆(北农103)和普通大豆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蛋白质亚基组成、Ca、Mg和植酸磷的含量等理化性质,并以这两种大豆为原料分别用卤水、石膏和内酯为凝固剂加工豆腐,对其豆腐产品进行了感官和质构评价.感官分析结果表明,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北农103)豆腐的豆腥味明显弱于普通大豆豆腐,由北农103大豆品种加工成的内酯和卤水豆腐的质构特性好于普通品种大豆,而石膏豆腐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大豆制品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引起酶促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最后生成醛、酮等具有异味的物质。大豆籽粒蛋白中约含1%~2%的脂肪氧化酶。在大豆加工过程中一般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豆腥味,不但增加成本,常引起大豆蛋白溶解度下降,降低了大豆蛋白营养质量,从而提出遗传上开展脂肪氧化酶缺失材料选育的必要性。从80年代开始,美、日学者先后培育出大豆脂肪氧化酶等位基因系及缺失体,90年代日本学者获得豆腥味很低的品种,制成的冰激淋口感良好,与牛奶制品无差异。巴西等国也在选育低豆腥味及低苦涩味大豆品种。90年代开始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3.
大豆制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和B族维生素,经常食用可以增进和保护人体健康。但是大豆中天然存在的豆腥味降低了消费者的接受度,同时也限制了豆制品进一步的开发。该研究结合国内外豆制品的最新研究现状,对醛类、醇类、酮类、酮类等豆腥味相关物质及豆腥味化合物在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等形成途径和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随后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四个方面对已有的大豆去腥工艺进行概括,并比较分析去腥工艺的优缺点,为开发无豆腥味豆制品,推动大豆类产品消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豆乳去腥味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豆乳是高营养的大豆制品,在其加工过程中,大豆中的脂类物质被脂肪氧化酶催化氧化成特殊豆腥味物质,降低了豆乳的食用品质.实验采用NaHCO3、半胱氨酸(Cys)与柠檬酸溶液浸泡大豆制备豆乳,运用感官分析方法评价去腥效果,通过测定脂肪氧化酶酶活力,考察脂肪氧化酶被抑制或钝化情况,通过GC-MS分析探讨了挥发性醛类化舍物组成特点.实验结果表明,采用0.25%NaHCO3溶液浸泡大豆制得的豆乳具有可接受的食用口感,并且豆腥味明显降低,脂肪氧化酶相对酶活性下降52%,总醛和正己醛相对含量均下降了72%,因此选用0.25%NaHCO3溶液进行大豆的浸泡处理是一种有效去除豆乳豆腥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发酵豆奶(酸豆奶)是大豆制浆后,加入少量奶粉或某些可供乳酸菌利用的糖类作为发酵促进剂,经乳酸菌发酵而成的一种饮料。然而,大豆化学成分中的脂肪氧化酶,能促进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形成的小分子醛、酮醇等挥发性物质,产生豆腥味,使人难以接受,本课题选用河北农科院培育的无腥味大豆,在加工工艺中可省去脱腥工艺。  相似文献   

6.
新产品集锦     
普通豆奶常带有豆腥味,影响风味。产生豆腥味的原因是来源于大豆中的脂氧化酶。另外,大豆中还含有较多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会降低人体分泌的消化酶——胰蛋白酶的作用,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本品是将大豆于85℃以上的热水中磨浆,细度约为0.5~1.0mm。将豆浆在高温下加热,再进行第二次磨浆,除去豆渣后,经板  相似文献   

7.
探讨大豆加工制备豆浆的过程中,有效抑制大豆脂肪氧化酶对降低豆腥味量的影响,为生产低含量豆腥味的豆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通过抑制大豆脂肪氧化酶实验,即热水研磨大豆、热处理或化学处理大豆原料后再沸水研磨、大豆脱皮后隔氧研磨,对得到的豆浆样品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13种豆腥味物质,比较定量数据获得最佳抑制脂肪氧化酶的...  相似文献   

8.
半月要闻     
无腥味大豆在河北选育成功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经过6年的研究,选育成功一种无豆腥味的大豆新品种,这种大豆既稳产高产,又能使大豆食品加工成本大幅下降,具有较高的 推广价值。大豆食品加工产生的豆腥味,使许多人不愿接受。为此,工业上不得不选用高温脱腥和化学脱腥工艺进行大豆加工。但这两种脱腥方式既降低大豆蛋白溶解度,又对大豆制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还增加了成本。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于1994年开始选育无腥大豆新品种,并于今年获得成功,在今年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65.5公斤。专家认为,无腥…  相似文献   

9.
大豆制品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简称Lox)引起酶促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本实验是在等电聚焦电泳鉴定基础上,对筛选出的中国大豆资源中脂肪氧化酶缺失种质进行酶活性测定。采用脂肪氧化酶漂白胡萝卜素实验方法,测量品种间酶活性差异,尤其对同功酶Lox-3的活性,能简便、快速、准确测量出来。  相似文献   

10.
项目简介:本项目由豆奶发酵而成。众所周知,大豆是很好的食品,它含有能抑制癌基因活动的木黄酮等五种化合物,及防止高脂症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优质的蛋白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因其价格较动物性脂肪和蛋白质低廉得多,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市场有大量的豆制品,但还没有特大豆经凝豆乳菌发酵生成的酸豆凝乳,这种新型豆制品与传统的发酵制品豆腐乳相比,无论从营养成分、风味、口感等有很大不同,其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大幅度改善了蛋白品质,使之易于消化吸收,口感细腻、香味绵长、无豆腥味…  相似文献   

11.
无腥味大豆“中特1号”大豆制品的豆腥味与脂肪氧化酶引起酶促的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大豆籽粒蛋白中约含有1%-2%的脂肪氧化酶,能促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形成过氧化氢衍生物,分解形成小分子的醇、醇、酮等挥发性物质,产生夏腥味。在大豆加工过程中一般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豆浆有豆腥味,影响了饮用。豆腥味主要是由于大豆中的脂肪氧化酶在适当条件下生成正——乙醇。本方法主要将大豆于80℃下,用多种磷酸盐处理2~3分钟,然后在75~100℃的温  相似文献   

13.
据国外资料报道,脂肪氧化酶是造成豆腥味的主要原因,因而种种防止豆腥味的方法是钝化脂肪氧化酶。下面介绍十四种除去豆腥味的方法:1.把去皮大豆浸泡在pH 7.5-9.5的水中,再换以pH7.5-9.5的水加热,滤水后接种纳豆菌入室繁殖,加pH7.5-9.5的水磨碎、过滤、杀菌得豆浆。2.将大豆在90-120℃的温度下加热5分钟,浸泡后在pH9以上的碱性条件下磨碎而成原浆,从中分离出豆浆。  相似文献   

14.
大豆食用纤维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因脂肪氧化酶作用产生的豆腥味使产品风味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有效的脱腥方法除去大豆食用纤维的豆腥味是生产中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试验采用湿热脱腥法,研究温度和时间对脂肪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大豆食用纤维中脂肪氧化酶L-1的活力是L-2的2.84倍,L-3的1.18倍;酶的活力受温度影响显著,温度越高,酶活力越低;加热时间越长,脂肪氧化酶的活力越低,但温度对酶活力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并确定85℃湿热处理10min可有效降低大豆食用纤维的脂肪氧化酶活力.  相似文献   

15.
<正>脱腥大豆蛋白粉采用我国东北优质大豆,经精选、脱皮、脱腥、脱脂等先进工艺精制而成.整个生产过程科学,卫生,不受任何污染,不使用化学添加剂,保持了纯大豆的天然营养成份.是极为可靠的蛋白营养食品添加剂和增量剂 .唐山蛋白食品厂生产的脱腥大豆蛋白粉,无豆腥味和异味,而乳化性和保水性等都比普通大豆蛋白粉好,又因质量好,价格  相似文献   

16.
大豆豆腥味严重影响大豆制品的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选育无豆腥味大豆是克服大豆豆腥味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豆腥味产生的原因及无腥味大豆的 营养优势 大豆蛋白制品产生豆腥味是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促氧化反应的结果,其中的关键酶是脂肪氧合酶(Lipoxygenase,简称Lox),脂肪氧合酶催化不饱和脂肪酸中双顺式1,4- 戊二烯结构,通过加氧反应,形成氢过氧化物,进而分解形成小分子的醛、醇等挥发性物质,产生豆腥味和苦涩味。并且脂肪氧合酶产生的脂肪酸氢过氧化物能直接与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结合,降低食品食用性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7.
豆浆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且具有预防心脏病、癌症、骨质疏松症等良好保健功能的植物蛋白饮料。然而其所含有的豆腥味严重影响了整体风味,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其喜爱程度并限制了相关产品推广。该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醛、醇、呋喃、酮等与豆浆豆腥味相关的挥发性化合物以及这些化合物形成的酶促和非酶促反应途径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并介绍了影响豆浆豆腥味形成的因素包括大豆品种、生长环境、制浆工艺和储藏条件。同时对目前已有的一系列有助于消除豆腥味的方法如开发无脂肪氧合酶系大豆、增加大豆预处理工序、改进制浆工艺等进行了总结;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归纳与展望,为开发适合消费者偏好、无豆腥味豆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无豆腥味的大豆蛋白质 由法国EBS健康和营养公司生产的新豆大豆蛋白质“活性大豆蛋白TS”,是一种完全除去了豆腥味的新产品,而大豆蛋白的豆腥味是以大豆为原料的众多食品所固有的那种令人不快的异味,过去一直是影响大豆食品市场扩大的不利因素。该公司采用了新开发的方法,将包括豆腥味在内的大豆原料中所含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充分除去后才制成新产品。  相似文献   

19.
豆制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其中的抗营养因子阻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分别采用6种不同制浆工艺将5种原料豆进行豆浆、豆腐的制备,测定大豆和豆浆中蛋白含量以及豆浆、豆腐的产量,通过分析不同大豆品种及制浆工艺与豆制品产量及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以产量为指标,研究不同大豆品种及其加工工艺对豆制品产量及蛋白含量的影响,选取高产量、高蛋白的豆制品。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分别对原料豆、豆浆、豆腐等进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检测,得出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的品种及加工豆制品的制浆工艺。结果表明,豆制品产量与蛋白含量成正比,不同大豆品种采用不同制浆工艺所制得的豆浆、豆腐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为不同大豆品种适用性加工及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豆生物酶法脱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豆腥味是大豆蛋白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主要障碍,利用水稻芽中的酶对大豆乳进行脱腥处理,经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工艺参数为:处理温度45℃,时间2h,水稻芽干粉添加量为大豆质量的2%与常规热处理脱腥法相比,该法蛋白质得率高,无豆腥味,豆乳香甜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