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结合我国烟叶生产实际,借鉴国外烘烤技术,提出了“三阶梯”优质烟烘烤技术。即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5~37℃使烟叶变黄,干球温度54~55℃、湿球温度38~40℃定色,干球温度68℃以前、湿球温度41~43℃使烟叶干燥。  相似文献   

2.
采用标准化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研究了烘烤过程关键点(38、42、46或47、54 ℃)稳温时间和不同湿度组合,对烟叶外观、内在品质、感官质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叶烘烤的各关键温度点稳温维持较长时间再配合前期(38 ℃)相对较高的湿球温度和42 ℃以后适中的湿球温度(T2)条件能够使烟叶物理、生理生化变化过程充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与感官质量评价得分最高,化学成分含量适宜,比例协调,但存在身份变薄、杂色烟比例增多而影响经济形状的趋势.因此,密集烘烤中在干球温度42 ℃以后维持中等的湿球温度并适当控制稳温时间,避免变黄过度,可兼顾烤后烟叶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3.
烤烟三段式烘烤操作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烤烟三段式烘烤各阶段的操作原则、技术指标及操作方法。变黄阶段 :干球起点温度为 32~ 35℃ ,变黄期间温度 36~ 38℃ ,变黄完成温度 38~ 4 2℃ ,湿球温度比干球温度低 1~ 4℃ ;定色阶段 :干球温度 4 3~ 5 4℃ ,湿球温度 37~ 4 0℃ ;干筋阶段 :干球温度 65~ 68℃ ,湿球温度 4 0~ 4 3℃。并总结出了三段式烘烤技术的关键点 :①低温变黄 ,黄干协调 ;②适速升温定色 ;③重视湿球温度变化等  相似文献   

4.
烘烤环境条件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用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温湿度条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黄阶段的温度和湿度对烟叶内在物质的转化和质量形成影响最大,其中湿度的影响更大。以36~38℃的温度、34~36℃的湿球温度使烟叶变黄,然后升温到54℃,并控制湿球温度38~39℃定色,干筋温度67℃,淀粉降解彻底,还原糖、Amadori有关的氨基酸含量较高,评吸结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烘烤湿球温度对皖南烟叶焦甜香风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不同烘烤阶段湿球温度对皖南焦甜香烟叶香气成分及焦甜香风格的影响,以云烟97为参试材料,研究了烤烟烘烤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定色后期和干筋期的湿球温度和优化组合与皖南焦甜香烟叶香气成分及焦甜香风格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变黄后期、定色期和干筋期,随着湿球温度的提高,烤后烟叶内、外观质量均有先改善后变差的趋势,主要香味成分含量和焦甜香关联香味成分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的影响明显大于定色后期和干筋期。烘烤过程中,以中湿烘烤,即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湿球温度37℃,定色后期湿球温度38℃,干筋期湿球温度40℃,有利于彰显烟叶焦甜香风格。  相似文献   

6.
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对烤烟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对烤烟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烘烤过程中,鲜烟状态下烟叶淀粉酶的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36℃时出现一个峰值,此时鲜烟的淀粉酶活性最高,38℃出现另一个高峰。凋萎状态下38℃时淀粉酶活性最高。小卷筒状态下,在37~40℃范围内,烟叶淀粉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②在干球温度38℃条件下,干湿差3℃(相对湿度79%)至1.5℃(相对湿度89%)范围内,鲜烟叶保持较高的淀粉酶活性,之后随着干湿差的减小,鲜烟叶淀粉酶活性迅速降低。在干球温度40℃条件下,干湿差3℃(相对湿度80%)至2℃(相对湿度86%)范围内,凋萎烟叶淀粉酶活性较高,干湿差小于1.5℃时,凋萎烟叶的淀粉酶活性有所降低。小卷筒状态下,烟叶淀粉酶活性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变黄期温湿度及持续时间对上部烟叶呼吸速率及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变黄期不同温湿度及持续时间处理的上部烟叶呼吸速率均呈现两个高峰,烘烤44 h时出现第一个高峰,64~68 h出现第二个高峰.变黄期干球温度40~42℃,湿球温度37.5℃,持续24 h的处理有利于烟叶保持较高的呼吸速率,烟叶内含物质转化充分,烤后烟叶淀粉含量降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在烟叶烘烤过程中为什么要控制湿球温度以及从i-d图上看控制湿球温度的特点. 一、为什么要控制湿球温度从烟叶中烘烤的无数次实践中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凡在烘烤过程中(主要是变黄后期,定色期  相似文献   

9.
上6片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与颜色及化学成分的协同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上部烟叶烘烤技术,设置优化烘烤工艺和常规烘烤工艺2个处理,通过对烘烤过程中烟叶样品的采集分析,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与颜色、内在化学成分的协同变化及烤后烟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1)上部烟叶烘烤前期失水较难,叶片失水集中在变黄后期至定色期。(2)烘烤过程中烟叶失水与颜色及化学成分变化密切相关,随烟叶含水率由75%左右(鲜烟叶)降至60%左右,烟叶颜色由黄绿色变为浅黄色,淀粉大量降解;烟叶含水率由60%左右降至10%左右(叶片基本干燥),烟叶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深橘黄色,游离氨基酸含量(质量分数)明显下降。(3)烘烤过程中,烟叶含水率与颜色参数明度值(L值)和黄度值(b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红度值(a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还原糖含量与颜色参数L值、b值和a值均呈显著正相关。(4)针对豫中产区上6片烟叶,烘烤过程中应避免变黄期不排湿、定色前期湿球温度大幅度降低而快速排湿,重视烘烤中后期的工艺参数的调控,促进烟叶内在化学成分的合理转化。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基于烘烤环境温湿度时序数据的工艺分析方法,通过在烤房控制仪加装物联网通讯模块,在5类产区采集烘烤过程的温湿度数据1.1万套,分析烘烤时间、湿球温度和工艺拟合曲线,研究不同部位、产区烘烤工艺执行的主要特点。结果表明:基于温湿度时序数据的烘烤工艺分析结果年度间一致,烟叶烘烤总时间的中位值在160~190 h,上部烟叶的变黄期时间较中部烟叶延长5~10 h,变黄后期-干筋后期的湿球温度低0.5~1.0℃。不同产区烘烤各阶段的时间分配、湿球温度调控差异明显,平顶山产区烘烤变黄期时间长,定色期时间短,湿球温度呈上升-下降-上升变化,曲靖产区烘烤变黄期的时间较长、湿球温度较低,南阳、三门峡、恩施产区变黄期和定色期时间相对接近,湿球温度总体呈上升-稳定-上升变化。通过物联网技术采集烘烤过程的温湿度时序数据,可批量分析烘烤时间、湿球温度等工艺执行指标,为烟叶烘烤技术定向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湘南典型浓香型烟叶产区烤烟大田生育期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与湘南典型浓香型烤烟风格特色密切相关的生态因子,采用湘南桂阳和江华烟区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以非线性多项式拟合回归方法分析湘南烟区烤烟生育期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桂阳和江华烟区烤烟伸根期气温均低于15℃,日照时数均在4 h以下,日降水量持续上升,表现出少光多雨,气温偏低的特点,其中移栽期和伸根期“低温寡照”是影响湘南典型浓香型烟叶风格特征的主要限制因子。(2)桂阳和江华烟区成熟期最高气温分别是29.27℃和28.35℃,日均光照时数6月下旬后持续增加,温差也随之增大,而降雨量逐渐减少,空气相对湿度逐渐降低,表现出多光少雨,气温偏高,相对湿度低的特点,其中成熟期“高温逼熟”是影响湘南典型浓香型烟叶风格特征的主要限制因子。湘南烟区成熟期的西南季风和地方焚风是影响浓香型烟叶风格特色彰显的气象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调制方法对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分别在四川达州和云南大理以白肋烟和烤烟为材料设置田间试验,成熟采收后同一品种分别以烘烤和晾制两种方式进行调制,进而比较中性香气物质含量及感官质量。结果表明:烤烟及白肋烟在烘烤和晾制两种调制方法下中性香气物质组分差异较小,而各组分含量及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晾制条件不利于烤烟特征香气物质及新植二烯的积累,但可显著提高烤烟棕色化反应产物总量及茄酮含量;烘烤条件不利于白肋烟茄酮、芳樟醇、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法尼基丙酮的积累,但有利于白肋烟新植二烯、脱氢β-紫罗兰酮、氧化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螺岩兰草酮及芳香族氨基酸降解产物的积累。烤烟在晾制条件下烤烟风格、香气质和甜感下降,刺激性增加,而白肋烟在烘烤条件下香气质改善,刺激性减少,甜感增加,但白肋烟风格程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对步进型烤房在烤烟烘烤中的应用情况作了介绍 ,并与普通烤房进行了对比分析。步进型烤房具有如下特点 :①烤房容量大 ,采用分区设计 ;②烘烤环境温湿度恒定 ;③烘烤工艺灵活 ;④可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降低烘烤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南平烤烟最佳种植区域,综合考虑气候和土壤等15 个生态指标,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和相关系数法,对南平烤烟生态适宜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气象因子中,旺长期气温、成熟期气温和旺长期降水量都适宜烤烟生长,但还苗伸根期降水量和成熟期降水量明显偏高,是烤烟生长限制性因子;土壤因子中,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适宜烤烟生长,而速效钾和有效硼明显偏低,为烤烟生长限制性因子。综合评价,建瓯、延平和顺昌为Ⅰ类适宜区;政和、浦城、松溪和建阳为Ⅱ类适宜区;光泽、武夷山和邵武为Ⅲ类适宜区。南平生态适宜性呈现由东南到西北从高到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金神农烟区气候特征及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金神农”烟区近年来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2000-2013年气象条件对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神农”烟区烟叶大田生长期热量条件和水分条件可以较好地满足优质烟叶生长需求。(2)气温和降雨量是影响“金神农”烟叶糖碱的主要因子,烟叶生长前期气温、大田期≥10 ℃积温的增加,烟叶进入旺长期后气温及各生育期降雨量的降低有利于金神农烟叶烟碱的合成和积累,而不利于总糖的积累。(3)烟叶感官质量与烟叶生长前期温度和各生育期日照时数正相关,而与烟株生长后期温度和成熟期降雨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四川省万源市雪茄烟区生态条件及雪茄烟叶质量特征,分析了万源市烟区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降雨量和日照条件等气候特点,植烟土壤pH值、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状况,雪茄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结果表明:(1)万源市烟区气温及其年度变化规律与烟草适宜温度要求一致,降雨量充沛,年度降雨分配与烟草生长期需水规律一致,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有利于优质雪茄烟生长和调制,山地云雾较多光照柔和,适宜优质茄衣形成。(2)万源市植烟土壤pH值微酸至中性,有机质含量中等,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适宜,大部分营养元素含量丰富或适宜,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不足,土壤缺锌,缺硼较重。(3)万源市雪茄烟叶物理特性适宜,烟叶总植物碱含量偏高,其它化学成分含量基本适宜,评吸质量总体较好。万源市烟区具备生产优质雪茄烟叶的生态条件,应注意补充钾肥和锌、硼元素,采取措施降低雪茄烟叶总植物碱含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箱式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动态及对烤后烟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烟夹和箱式两种装烟方式在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含水量、色素含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香气成分含量变化及烤后烟质量.[结果]与烟夹密集烘烤相比,47℃前箱式密集烘烤烟叶失水速率较低,淀粉降解量及水溶性糖积累量较少,叶绿素降解速率较低,香气成分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