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华北地区某高大平房仓的稻谷空调控温储藏情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度夏期间,利用空调控温技术,仓房内空间温度和表层平均粮温可有效控制在22 ℃以下,但同一粮层不同位点温度差异大,在粮堆表层、西墙、南墙附近局部位置粮温仍会出现高于25 ℃的情况。受夏季外界环境高温影响,粮堆中心与侧壁附近温差10 ℃以上,存在“冷心热皮”引起的水分迁移现象。水分和温度在距离粮堆表层和仓房侧壁0.5 m附近易升高,成为霉菌易滋生的重点部位,同时,也是发芽率降低和脂肪酸值易升高的位置。因此,在控温储粮过程中需加强对粮堆表层和仓房侧壁粮情的监控。  相似文献   

2.
针对北方地区夏秋季仓温高、粮堆上层易发热、粮食食用品质下降、减量较大、储粮成本高、处理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基于空调控温及仓房隔热保冷工艺技术的夏季准低温稻谷储藏实仓试验。在气温最高的9月,试验仓粮堆上层粮温比对照仓低7.5℃以上,实现控温储藏稻谷夏季上层平均粮温小于20℃的准低温储粮。空调6~9月运转期间,平均日耗电45 k W·h,最高日耗电70 k W·h,整个夏季吨粮电耗1.8 k W·h;试验仓没有虫、霉及黄粒米发生。  相似文献   

3.
针对稻谷的储藏不稳定性,利用空调对高大平房仓散存偏高水分稻谷进行仓温控制,把粮堆表层平均粮温控制在20℃以内,创造准低温的储粮环境,有效控制稻谷表层粮温的上升,抑制虫霉繁殖,减少储粮污染,保证储粮品质,减少水分损耗,增加储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达到稻谷安全度夏和实现绿色储粮目的,针对稻谷夏季储存难保管问题,提出在空调控温的基础上,通过适时开启内环流系统,利用粮堆"冷心"的冷源,有效降低仓温、仓湿、表层及四周粮温,达到均温、延迟熏蒸之目的,实现准低温储粮。  相似文献   

5.
针对北方地区夏季稻谷储藏期间存在仓温高、上层粮温上升快易发热、品质陈化速度快等突出问题,在平房仓内采用空调进行控温储粮工艺研究,分析粮堆上层稻谷的温度、水分以及品质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实验仓和对照仓粮堆上层稻谷的水分、发芽率、品尝评分值均逐渐降低,与储藏时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脂肪酸值逐渐增高,与储藏时间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直链淀粉与储藏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整个储藏期内,实验仓的粮堆上层稻谷各品质指标的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对照仓,储藏至第19个月时,实验仓稻谷品质好于对照仓。实仓应用后,上层粮温始终保持在20℃以下,无储粮害虫发生,且减少了储粮水分损失,并有效延缓了夏季粮食劣变速度,实现了稻谷准低温绿色安全储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浅圆仓玉米储藏全年的粮堆温度变化规律,采用实仓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广东地区一浅圆仓玉米入仓后第一年粮温在垂直方向和水平剖面上的变化,并通过温差和露点评估了粮堆表层的结露风险。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粮面下5 m范围内粮食受夏秋季太阳热辐射影响,温度超过20℃的时间在2个月以上,空调控温工艺能将仓温和表层粮温有效降低至25℃及以下,但在秋季空调关闭后,粮面下9 m范围的粮温有不同程度反弹升高;在水平剖面上,内外圈温差明显,温差大小受粮层深度和季节影响,同时受仓体周围遮挡物影响,阳光直射多的方向粮温高于其他方向;粮堆表层内圈范围在空调控温前结露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7.
辽宁地区处于低温高湿与中温干燥储粮区交界地带,具有冬长于夏、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空调控温储粮技术试验表明,该技术可有效降低粮堆表层积热,维持粮堆平均温度≤15℃,符合安全储粮要求.空调设定在仓温25℃时开启、22.0℃时关闭,其工作温度限定范围比较合理,空调储粮综合能耗为0.28 kW·h/t.建议:避免冬季通风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在海南地区某粮仓进行控温充氮气调储粮技术试验。结果显示:实现常年控制粮堆温度,平均粮温21℃,最高粮温24.83℃;储藏2年的稻谷,色泽气味正常,最高脂肪酸值24.8mgKOH/100 g≤30 mgKOH/100 g,最高黄粒米率为0.53%≤1%;粮食储藏期间,最高虫口密度4.79头/kg≤5头/kg,主要害虫密度≤2头/kg,达到基本无虫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海南地区采用控温气调储粮技术能延缓储粮品质劣变,降低害虫及微生物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负压通风原理,对150 cm以内表层局部发热、水分偏高的粮堆进行粮堆表层通风控温试验,试验表明:当气温不超过25℃时,采用粮堆表层通风控温法处理局部发热点温度30~38℃的粮堆,可在1.5h内将粮温降到27℃左右,使其接近于正常粮堆的粮温,较好地解决了粮堆表层局部发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空调控温与充氮气调技术结合应用,通过向充氮气调仓内空间通入冷气,使仓温保持在较低水平,减少外温对表层粮温的影响,达到整仓准低温储粮的目标。在对比研究试验仓与对照仓粮食品质及粮情变化情况后,得出采用空调控温与充氮气调技术相结合可以较好的控制整仓粮温,有效解决粮堆表层粮温上升过快、品质下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温高湿地区筒仓中粮食储藏安全的问题,进行了偏高水分玉米控温的试验.结果表明:偏高水分玉米初春入仓后,应首先将粮食水分降至14.5%左右;然后启动内环流系统将内圈筒仓的粮温维持在20℃以下、外围筒仓维持在25℃左右;盛夏期间当偏高水分粮或杂质分级点引起局部发热时,可利用谷冷机进行降温散湿.另外,可将偏高水分玉米储于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内圈筒仓,配以加强入仓粮食清杂和提前进行预防性熏蒸等措施,以提高湿粮储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42~62 ℃的极端高温、10~25 ℃的常规温度和-5~-15 ℃的极端低温对三种扁谷盗属害虫的致死作用,研究了极端低温下锈赤扁谷盗、长角扁谷盗和土耳其扁谷盗对温度的敏感差异性,评估了控温储粮技术防治扁谷盗害虫的可行性。在极端高温下, 54 ℃处理75 min、58 ℃处理60 min、62 ℃处理45 min能够完全杀灭锈赤扁谷盗成虫。在常规温度下,锈赤扁谷盗幼虫12 d死亡率低于30%,其死亡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极端低温下,长角扁谷盗对极端低温较为敏感,其次为土耳其扁谷盗、锈赤扁谷盗。极端温度防治害虫的有效性取决于有效的温度、足够的暴漏时间和处理物料的安全性。极端低温通常比极端高温需要更长的暴露时间,但长时间暴露在极端温度下被处理商品受损的风险将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行研制的二级大腔体静高压装置,通过高温超高压下石墨向金刚石的直接转变,合成出了纳米聚晶金刚石块体材料。合成压力约为17GPa,温度约为2300℃。微区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石墨转变成了立方相的金刚石。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全谱拟合分析显示,合成出来的金刚石晶粒尺寸约16nm。压痕法测得的样品维氏硬度为100GPa以上。  相似文献   

14.
酱香型高温大曲的高温多水微氧或缺氧与曲药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崔利 《酿酒科技》2007,(4):76-79
高温制曲是提高酱香型白酒风格质量的基础.要制出优质的高温大曲,就必须把握好高温、多水、微氧或缺氧几个重要环节,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高温大曲,提高酱香型酒的风格质量.  相似文献   

15.
高温灭菌奶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乳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生产灭菌奶的工艺条件为:115℃、20min,磷酸盐3.0/万,复合乳化稳定剂0.15%.  相似文献   

16.
分析定量施蜡的技术难点和定量施蜡系统的关键技术,并介绍定量施蜡系统的组成。  相似文献   

17.
中高温大曲中产酯酶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底物三丁酸甘油酯,从中、高温大曲中初步筛选到产酯酶细菌15株.以乙酸对硝基苯酯为底物,其中12#菌株表现出最高催化活力其酶活为0.83U/mL;以乙醇、己酸为底物,其中10#菌株表现出最高催化活力其酶活为6.7U/mL.对上述两种测定方法中相对酶活较高的菌株恒温振荡培养(36℃、150r/min) 72h后取其发酵液离心(12000r/min,4℃)20min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都能产生一定量的酸类、醇类和酯类物质.  相似文献   

18.
对鱼面的高温高湿干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高湿干燥可以提高鱼面的干燥速度,改善鱼面的品质。鱼面适宜的干燥条件为:前期干燥温度80℃、相对湿度60%、干燥时间30min,随后转入降温降湿干燥阶段,干燥时间约40min,产品最终含水量10.7%。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玉米、木薯、马铃薯、西米四种淀粉为原料,采用100~200℃高温加热的方式,研究原淀粉以及经物理方法处理后的淀粉白度在高温下变化情况,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白度变化最明显的马铃薯淀粉颗粒形貌。结果表明,经过200℃加热,马铃薯原淀粉白度从85.88降到45.51,变化最明显,玉米原淀粉白度从88.21降到79.10,变化最小;原淀粉经乙醇提纯后加热,以及原淀粉在真空下加热,白度变化趋势跟原淀粉差不多,且200℃下白度都比原淀粉同温下白度下降2~6,其中马铃薯淀粉白度变化最明显;原淀粉分别在酸、碱性条件下加热,白度变化更明显,特别是碱性条件下,此时200℃下,白度都降到13.67~24.76;原淀粉经过预糊化后高温加热,不同淀粉白度变化大致相似,且200℃下白度都非常接近39。说明淀粉中蛋白质和脂质对高温下淀粉白度影响不大,不同淀粉白度耐高温特性的差异可能与淀粉颗粒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恒定合成压力,在不同的烧结温度和不同的烧结时间合成金刚石复合片,并测定磨耗比。随后在750℃空气下处理后再测磨耗比。通过检测发现:磨耗比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不同的烧结时间合成的金刚石复合片也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低温下或短时间内合成的复合片高温处理后磨耗比反而增大,而高温或长时间合成的反而减少。因此认为在T4温度下烧结13min是本实验最合理的烧结工艺。对于不完全烧结的金刚石复合片高温处理后磨耗比的增大可能是二次再烧结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