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峻  陈晓云  陈颖  齐欣  魏雪生 《食品科学》2008,29(3):332-335
含有海藻糖合酶的亚栖热菌CBS-01菌株细胞经过透性化处理后,以海藻酸锶凝胶对透性化细胞进行了固定化,当加酶量为12U/g海藻酸钠时,所得固定化细胞的载酶量可达6U/g海藻酸钠.细胞固定化后,最适酶反应pH值由6.5升至7.0,最适酶反应温度未变,为60℃,但热稳定性有所提高,70℃保温60min时,固定化细胞的残存酶活为60%,而未固定化细胞的残存酶活约30%.间歇反应时,固定化细胞催化麦芽糖转化为海藻糖的转化率可达60%,重复使用10次,仍可保持约70%的酶活.  相似文献   

2.
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制备固定化漆酶,结果表明,固定化pH值为4.5,海藻酸钠与CaCl2质量浓度均为2%,酶液与海藻酸钠体积比为1∶1时,漆酶的固定化效果最佳,酶活回收率为48.6%.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为3.0,最适温度为40℃,米氏常数Km为21.5μmol/L,游离酶的最适pH值为3.0,最适温度为30℃,米氏常数Km为18.6μmol/L,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漆酶的热稳定性有明显提高,耐酸性略有增加,最适反应温度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3.
王家东  张茜  侯红萍 《中国酿造》2013,32(1):116-119
以介孔分子筛MCM-41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糖化酶进行了固定化.考察了固定化温度和时间、给酶量、pH值以及戊二醛浓度等因素对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糖化酶最佳固定化条件是:酶与载体比例为50mg/g、固定化温度20℃、固定化时间8h、pH值6.1、戊二醛浓度7.5%,此条件下固定化酶的相对酶活力为47%.固定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和最适作用pH值没有改变,同游离酶一样,分别为60℃和4.6,米氏常数Km由原来的0.031 mol/L降为0.018mol/L.  相似文献   

4.
利用改性壳聚糖微球对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处理,以实现造纸过程中碱性脂肪酶的回收利用,详细考察了固定化脂肪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先进行碳二亚胺盐酸盐(EDC)活化然后进行戊二醛交联壳聚糖微球的方法固定化脂肪酶,可使固定化脂肪酶的酶活和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其酶活可达到64.6 U/g,蛋白质含量为253.7μg/g,比酶活可达254.6 U/mg。经过固定化后,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由50℃升至55℃,最适pH值由7.5升至8.5。脂肪酶操作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固定化脂肪酶连续使用5次后其酶活仍保持在70%。  相似文献   

5.
采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和戊二醛交联法两种固定化方法,对来源于Klebsiella sp. LX3的蔗糖异构酶PalI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海藻酸钠包埋法在海藻酸钠、CaCl_2质量分数为1.5%、2%时,所得固定化酶的酶活最高,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6;戊二醛交联法在(NH_4)_2SO_4质量分数为90%,戊二醛体积分数为2. 5%时得到的固定酶酶活最高,交联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5,通过对酶的稳定性比较,两种方法酶稳定性都优于游离酶。4℃保存20 d后游离酶的酶活降低到30%,而戊二醛交联酶活性在95%以上,海藻酸钠固定化酶残余酶活仍在60%左右。戊二醛交联法固定酶活性优于海藻酸钠固定化酶,重复利用12次戊二醛交联酶,其残余酶活仍为80%。  相似文献   

6.
在海藻酸钠、明胶等5种固定化载体筛选的基础上,研究了以琼脂作为载体材料,采用包埋法固定化酪氨酸酶,优化固定条件,并对固定化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固定化条件为3%的琼脂、固定化时间为2h。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30℃、最适底物浓度为0·01mol/L。同时具有较好的反应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重复使用7次后其活力回收率仍达到68·3%,12d后该固定化酶的残余活力保留原酶活的75·4%左右。  相似文献   

7.
徐慧静  谭亚军 《中国酿造》2012,31(4):114-117
以D380为载体进行脯氨酰内肽酶的固定化研究,确定了其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加酶量为140U/g,戊二醛浓度为0.3%,固定化温度为25℃,吸附14h,交联6h。固定化酶活达到89.5U/g,酶活回收率63.9%。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值为5.5。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二氧化硅杂化膜固定化糖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正硅酸乙酯与壳聚糖通过溶胶-凝胶反应制备了壳聚糖/SiO2杂化膜,用来固定糖化酶.对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O2含量为4%的杂化膜相对酶活最高,达到了77.91%.固定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为5.2,固定化酶的耐受热性及pH稳定性较游离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青霉(penicillium)产菊粉酶,研究了最佳固定化条件及固定化酶性质,为固定化菊粉酶应用于果糖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4%,氯化钙浓度为1%时,固定化酶活力最高且机械强度好;加酶量越少,固定化效率越高;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最适pH为4.5,但固定化酶在pH4到6.5范围内相对酶活要比游离酶酶活高;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5℃,在35℃到55℃范围内两者酶活变化不大,在55℃到75℃范围内固定化酶的温度适应性比游离酶的好;在重复利用方面,将固定化酶反复利用7次,酶活仍为原酶活的50.6%。由此说明,固定化酶成本低,利用率高,在工业生产方面具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食品科技》2003,(8):18-20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酶液,三者均相反应,固定化磷脂酶A1,对它的固定化条件及固定化酶的各种性质进行了研究.固定化最佳条件,以脱乙酰度为92.8%,平均分子量为7.84×10 5,戊二醛浓度为3%缩合后,在0.5mg/100mL酶、pH6.0、25mmol/L CaCl2、4℃条件下固定化酶,酶活力回收可达59%.固定化酶最适温度60℃、最适pH值8.0,Km=9.08μmol/L.  相似文献   

11.
黑曲霉As·3.4309的孢子用海藻酸钙凝胶固定化,制成固定化细胞胶粒,用于生产糖化酶的研究。 固定化黑曲霉细胞,产糖化酶的最适温度为32℃,培养基的pH值以5.0为宜。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的配比对糖化酶的生产有显著的影响。 固定化细胞半连续发酵生产糖化酶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次发酵的周期为120小时左右,发酵液中糖化酶活力接近游离细胞发酵的水平。第二次以后发酵的周期缩短到60小时以下,而产酶水平随着反复使用次数的增加不断提高,最高时达到游离细胞产酶的130%以上。固定化细胞可以连续使用30天。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海藻酸钠与明胶为载体,对磁性Fe 3 O 4进行包埋,使其形成磁性复合载体凝胶微球,经戊二醛交联后,固定生姜蛋白酶,得到磁性复合载体固定生姜蛋白酶;在预实验的基础上,确定影响制备固定化生姜蛋白酶的主要因素;并研究在最优条件下,固定化生姜蛋白酶与其游离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磁性复合载体固定化生姜蛋白酶的酸碱稳定性范围为pH 3.0~7.0,在20~60℃内具有较好的抗热性,其最适pH为4.0,温度为50℃,表观米氏常数Kmapp为3.162 mg/mL;在此条件下固定60 min,制备的固定化生姜蛋白酶剩余酶活力可达78.69%。重复使用10次后,酶活力剩余53%;在4℃下储存10 d,酶活力仍保留50.66%。说明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固定化酶机械强度大,弹性好,操作稳定性强,酶活力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13.
固定化丙酸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丙酸菌固定化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固定于海藻酸钠、琼脂、卡拉胶3种载体上的丙酸菌的分批发酵的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包埋丙酸菌活性最高。在文中实验条件下,用于固定化的最适海藻酸钠的浓度为4 %。固定化颗粒的直径大小,固定化细胞的质量与发酵液体积比等对产酸速率都有影响。4℃储存4 5d的固定化细胞,其发酵产丙酸活性经4批实验后仍与储存前基本相同。在最适条件下,连续13批次的发酵实验表明,固定化细胞稳定,凝胶颗粒强度无变化,适于连续化生产。与游离丙酸菌比较,固定化细胞的丙酸生成速度加快,丙酸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聚乙烯醇复合凝胶固定化黑曲霉细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PVA)复合凝胶为载体,利用冻融法固定产α葡萄糖转苷酶的黑曲霉M1菌丝。由于PVA冻胶的多孔性,高分子底物可以穿透载体与细胞酶直接反应。细胞经过固定化后,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都得到提高,可以重复多次对甲基αD葡萄糖苷进行水解反应。同时对该自由细胞和固定化细胞进行酶学特性研究。发现2者的最适pH值同为pH6.0,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55℃、60℃。固定化细胞的Vm值为2.84μmol/(L·min·g),大于自由细胞的Vm1.71μmol/[L·(min·g)],固定化细胞的Km(11.88mmol/L)小于自由细胞的Km(20.50mmol/L)。细胞经固定化,提高了细胞酶的操作、温度和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氨基化大孔硅胶共价固定 Pancreas porcine 脂肪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大孔硅胶为材料,对其进行环氧基和氨基两步活化,然后利用碳化二亚胺(EDC)将氨基化硅胶与Pancreas porcine脂肪酶(PPL)进行共价固定化。通过优化固定化条件,在EDC与蛋白摩尔比为50:1;载体与粗酶质量比为10:1,固定化pH为6.0, 固定化时间为8 h的条件下获得最大固定化酶酶活为86.67 U/g,远远高于未修饰硅胶物理吸附固定PPL所得固定化酶酶活(33.33 U/g)。此外,本文还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变换光谱仪(FT-IR)对固定化前后硅胶进行了结构表征,固定化后硅胶表面出现明显的丝状蛋白,且固定化酶在1543 cm-1处出现酰胺Ⅱ带,说明PPL成功共价固定于氨基化硅胶上。通过对所得固定化酶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定化酶最适反应pH向碱偏移一个单位,最适反应温度提高了5 ℃,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海藻酸钠(SA)与阿拉伯胶(GA)为载体固定化酸性蛋白酶,以酶活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固定化条件。得到以SA-AG复合凝胶为载体制备固定化酸性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凝胶质量浓度3.5 g/100 mL,SA与AG质量比2∶1,氯化钙质量浓度7.0 g/100 mL,固定化时间1.0 h,给酶量1 540 U/g,吸附时间2.0 h,酶液pH值为3.0。此最佳条件下,固定化酸性蛋白酶酶活回收率为67.34%,酶活力为1 380 U/g。固定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酸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45 ℃)和最适反应pH值(pH=3)均与游离酶相同,但其热稳定性优于游离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梁欣欣  魏东  王君竹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2):1498-1502,1506
本文系统研究了以纯棉浴巾为载体的脂肪酶固定化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吸附剂聚乙烯亚胺(PEI)浓度及其pH、交联剂戊二醛(GA)浓度及其pH、交联时间和交联温度的优化范围,进而以PEI浓度、GA浓度和交联时间作为优化因素,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设计,得到固定化酶制备优化条件为:PEI浓度3.37 mg/mL、GA浓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Design-Expert 8.0软件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程序,对凝胶珠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根据试验设计,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胶化温度等条件对凝胶珠机械强度的影响。建立了凝胶珠机械强度与因素变量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模型极其显著。优化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67%、氯化钙浓度2.84%、胶化温度52℃,此最佳制备条件下凝胶珠机械强度为7.46 N。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明胶和改性明胶,分别制备明胶-壳聚糖-海藻酸钠凝胶,采用其包埋木瓜蛋白酶。以硬度和酶活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明胶-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浓度、CaCl2浓度和pH因素的影响,并采用均匀实验优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及均匀优化实验,获得固定化酶制备最佳条件:使用明胶优化结果:明胶浓度0.45%、壳聚糖浓度0.42%、海藻酸钠浓度2.55%、CaCl2浓度0.8 mol/L、缓冲液pH7.5;使用改性明胶优化结果:改性明胶浓度0.45%、壳聚糖浓度0.15%、海藻酸钠浓度2.55%、CaCl2浓度0.8 mol/L、pH6.5。均匀实验优化结果表明,与使用明胶相比使用改性明胶的酶活提高37%,硬度减少35%。使用改性明胶可提高固定化酶的酶活力,为提高固定化酶活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聚乙烯醇(PVA)具备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大量可以用于修饰的羟基。文中通过戊二醛交联得到水不溶性PVA小珠,对PVA小珠的表面进行环氧改性,并采用共价交联法固定化α-淀粉酶。对固定化与自由α-淀粉酶性质进行对比:固定化酶的最适催化温度(70℃)比自由酶(65℃)高,最适催化pH(6)与自由酶相同,热稳定性优于自由酶,对酸碱的敏感性也降低;重复使用8次仍保持60%酶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