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菌种混合发酵花生酸乳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花生为主要原料,利用两歧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花生酸乳的生产工艺及各种主要影响因素,由研究得知:当原料配比为花生乳40%,脱脂奶粉2%和蔗糖5%时,在发酵剂为3%,温度为37℃和12h的发酵条件下,即可生产出色泽均匀一致、组织细腻、酸甜爽口、香气协调、具有花生奶特有香味的发酵酸乳。  相似文献   

2.
以罗非鱼为原料,研究接种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发酵腊罗非鱼的工艺技术,通过采用混合菌种对腊罗非鱼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将罗非鱼调味腌制,均匀渗透到鱼体后,接种复合乳酸菌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发酵腊鱼,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1:1(m/m)混合、接种量2%(m/V)、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4h。  相似文献   

3.
以从天然发酵食品及保健品中自行分离选育的14株益生乳杆菌为试验菌株,对花生乳发酵。对发酵前、后的pH值、活菌数、感官特性和蛋白酶活进行分析,经层层筛选,得到繁殖能力强,发酵活力好的2株益生乳酸菌。干酪乳杆菌05-20和植物乳杆菌fs-4发酵后活菌数在8.29 lg(CFU/m L)以上,pH值在4.5以下,蛋白酶活分别为4.417 U/m L和15.638 U/m L。通过SDS-PAGE电泳得出菌株具有蛋白酶活且能将大分子花生蛋白分解为小分子蛋白和花生肽。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益生乳杆菌具有发酵花生酸乳的潜力,为进一步开发花生酸奶产品和研究花生酸乳功能性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发酵蔬菜汁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胡萝卜、番茄为原料,经过加工处理,将所得的蔬菜汁用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确定了蔬菜汁发酵的最佳比例为番茄汁:胡萝卜汁为3:1, 蔬菜汁含量为60%,确定了蔬菜汁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32℃,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接种量分别为5%、1%,发酵时间为12h。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筛选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比例为1∶1,38℃条件下,通过正交实验确定花生的发酵工艺:糖8%,发酵浆液配比为1∶1(花生∶大豆),接种量为3.5%,发酵时间48h;奶油可可发酵花生的工艺配方:奶油5%,可可油4%,糖80%。  相似文献   

6.
以苦杏仁为原料和鲜牛乳为原料,经脱皮、去苦、乳化和发酵等主要工艺步骤获得杏仁乳生产最佳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杏仁酸乳发酵工艺的条件为:杏仁乳:牛乳比例为30:70,接种量5%,发酵时间为5 h,按照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接种,42 ℃条件下发酵,可得品质优良的杏仁酸乳。  相似文献   

7.
研究全部以籽粒苋为原料,不加入任何动物成分,加工酸乳的方法,同时对产品进行了检测分析.实验使用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产品检测结果表明,这2个菌种可应用于籽粒苋酸乳的发酵.籽粒苋酸乳的发酵工艺为嗜酸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活化后体积比为1:1,接种量3%,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为12h.  相似文献   

8.
主要对抗菌性嗜酸乳杆菌LA和乳酸乳球菌LL在菊芋泡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亚硝酸盐含量、总酸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研究发酵温度、接种量、加糖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嗜酸乳杆菌LA和乳酸乳球菌LL分别单独发酵菊芋的影响。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LA和乳酸乳球菌L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性。发酵7d,嗜酸乳杆菌LA产酸较快且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的发酵温度为34℃,接种量5%;发酵7~14d,乳酸乳球菌LL产酸较快且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的适宜温度为37℃,接种量5%。采用嗜酸乳杆菌LA和乳酸乳球菌LL分别发酵,白砂糖的添加量对菊芋发酵液中总酸含量的变化均无显著影响,白砂糖添加量为5g/kg时,亚硝酸盐含量最低。采用嗜酸乳杆菌LA发酵,发酵液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要高于乳酸乳球菌LL发酵。发酵过程中菊芋的总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等各项指标主要受发酵时间的影响,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各指标值趋于稳定。发酵14d时,不同条件发酵,亚硝酸盐含量均降低至5mg/kg以下。抗菌性乳酸菌发酵有利于菊芋泡菜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嗜酸乳杆菌发酵鹰嘴豆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鹰嘴豆浆为原料,嗜酸乳杆菌为发酵剂,对发酵剂接种量、加糖量及发酵时间进行试验研究,得到发酵鹰嘴豆乳。结果表明:膨胀鹰嘴豆以10倍重量的水进行磨浆,嗜酸乳杆菌发酵剂的接种量为4%,蔗糖添加量为6%,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  相似文献   

10.
提高嗜酸乳杆菌酸乳菌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嗜酸乳杆菌为主发酵剂,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辅助发酵剂制作嗜酸乳杆菌酸乳,采用正交实验,并分析发酵过程中pH、乳酸菌数以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确定混合菌种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1.8%、嗜热链球菌1.4%、保加利亚乳杆菌0.6%混合发酵,可以提高乳中嗜酸乳杆菌的菌活力并改善其风味。经验证,混合菌种发酵制作的酸奶在风味和保健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单一菌种发酵制作的酸乳。  相似文献   

11.
李维贤  师严明  彭浩 《丝绸》2003,(12):40-43
主要介绍了蚕丝纸浆(丝浆)、丝素,壳聚糖复合浆的抄纸工艺,壳聚糖溶液对丝纸的施胶效果,并对丝纸、复合丝纸、施胶丝纸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制浆造纸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对制浆造纸废水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着重阐述了应用于制浆造纸废水处理的各种生物技术及其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废纸脱墨的原理及方法,并对脱墨剂的应用条件和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果实成熟是果实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的重要阶段,目前对跃变型果实成熟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明显突破,而对非跃变型果实成熟机制的研究相对滞后。本文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调控非跃变型果实成熟机制为核心,总结了目前ABA在果实成熟中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最新micro RNAs研究技术,提出了ABA在调控非跃变型果实成熟中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蚕丝纸浆(丝浆)的制备工艺,研究了蚕茧性状、制浆工艺对丝浆性质和成纸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对95级GCC与93级GCC的涂料及纸张性质进行了比较,认为采用高细度GCC具有可提高纸张光泽度等诸多优点。不仅可提高涂布纸的品质,还可通过替代部分瓷土来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对天然食用抗氧剂研究的概况和进展,注意新颖性和实用性,井提供了最新的60余篇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纸及纸板消费量与人口和GDP的关系,根据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此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今后十年的消费量进行了预测,为我国纸业的发展和计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系统收集平顶山煤田煤系地层的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古生物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沉积环境、层序地层格架进行研究.划分出了三个三级层序及相应的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及高位体系域(HST)。综合研究煤田的沉积环境、层序地层等研究成果得出了以下结论:在低位体系域中,一般不能成煤,或偶尔形成薄煤层或煤线;在海侵体系域中,能够形成较厚的煤层,有利的成煤段;在高位体系域中,能形成厚的煤层,有利的成煤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研究了采用层析法(纸上层析、薄层层析)分离麦芽糖浆中的麦芽糖,洗脱后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其含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