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世界六大蒸馏酒因工艺与原料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酒体风格。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六大蒸馏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定性79种物质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揭示了六大蒸馏酒在成分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中的酸类物质种类及含量高于西方蒸馏酒,而高级醇类物质与此相反。此外,酱香型白酒中含有多种高级脂肪酸乙酯,其中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含量较高,可作为鉴别中西方蒸馏酒的潜在标记化合物。另外,西方蒸馏酒中含有多种呋喃酮类化合物和香草醛等物质,此类化合物中的糠醛在酱香型白酒中含量很高。研究结果揭示不同工艺蒸馏酒风格差异的化学本质。  相似文献   

2.
以黄酒为基酒,分别采用夏朗德壶式蒸馏器和精馏塔对其进行蒸馏处理制备蒸馏酒,并对2种蒸馏方式的蒸馏效率及制备的蒸馏酒中高级醇、风味物质及氨基甲酸乙酯(EC)含量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与黄酒(基酒)相比较,2种蒸馏方式获蒸馏酒样中的酯类数量、总酯和醛含量均增加,高级醇和乙酸含量降低;与精馏塔蒸馏相比,夏朗德壶式蒸馏的蒸馏效率较高,EC的增加量较少,酒中各风味物质增加量较为均衡,酒体较为协同,提高了其饮用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以玉杏发酵酒、玉杏蒸馏酒为试材,采用SPME-GC/MS检测了其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玉杏发酵酒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有49种,其主要挥发性物质为芳樟醇、异戊醇、L-α-松油醇、乙醛和乙酸;而蒸馏酒的挥发性物质种类达到74种,其主要挥发性物质为芳樟醇、葵酸乙酯、月桂酸乙酯、异戊醇、松油醇、1香叶基乙基醚和辛酸乙酯。  相似文献   

4.
5.
基于AEDA和OAV值确定西瓜汁香气活性化合物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提取西瓜汁的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闻仪定性定量分析其香气活性化合物,共鉴定出49种化合物,主要是小分子的酮、醛、硫醚等物质,酯类物质中只检测到一种物质,即乙酸乙酯,且浓度较低。本研究首次检测到醚类物质。OAV计算和AEDA两种方法共同鉴定出11中物质,顺,顺-3,6-壬二烯醛、顺-3-壬烯-1-醇、反,顺-3,6-壬烯-1-醇、反-2-壬烯醛、壬醛、1-壬醇、2-戊基呋喃、己醛、辛醛、顺-6-壬烯醛、反-2-辛烯醛。其中有五种香气活性物质,即顺,顺-3,6-壬二烯醛、顺-3-壬烯-1-醇、顺-6-壬烯醛、顺-2-壬烯醛、反,顺-3,6-壬烯-1-醇都能被实验员嗅闻到,且具有较高的OAV值。这表明,AEDA和OAV计算在西瓜汁香气活性化合物分析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名优白酒高级醇与A/B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亚茹  王淑欣 《酿酒》1993,(1):13-17
一高级醇在名优白酒中的地位白酒中除乙醇和水之外的物质,被称之谓微量成份,约占白酒总量的1%左右。其中酯类、高级醇和有机酸类占有较大比重,再者是羰基化合物。它们是白酒中主要呈香呈味物质,并决定着白酒的品质与风格。我国国家名优白酒代表酒的微量成份含量情况,大如下表所列数据。 *玉冰烧酒总醇中含有约150mg/100ml的丙三醇。在研究各类香型名优白酒主体香时,人们涉及最多的是酯类,其次就是高级醇。高级醇在白酒香味成份中,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呈香呈味物质。同时,它也是各类饮料酒中必不可少的。国外许多名蒸馏酒,如威士忌、兰姆酒、白兰地等,含高级醇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泡罩式蒸馏塔将废啤酒进行蒸馏,制备废啤酒蒸馏酒。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检测废啤酒和其蒸馏酒中的风味物质,并对废啤酒、废啤酒蒸馏酒以及浓香型白酒的风味进行感官品评。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6种主要的醇类、酯类和醛类挥发性物质与废啤酒比较。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苯乙酯、正丁醛、2-甲基丁醛、己醛、异戊醛、乙醛这8种风味物质在蒸馏酒中消失;2-苯基乙醇、乙酸异戊酯在蒸馏酒中质量浓度减少;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乙酸乙酯、辛酸乙酯、糠醛等风味物质则在蒸馏酒中质量浓度增加。废啤酒蒸馏酒的酯香味突出、香气纯净、风味持久性好。将感官品评结果和主成分分析(PCA)结合发现废啤酒蒸馏酒与浓香型白酒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作为白酒基酒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阳  王颉  刘亚琼  刘征  范婧芳 《食品科学》2012,33(12):205-209
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苹果渣发酵蒸馏酒和酒精浸泡苹果渣蒸馏酒中的香气成分。经过鉴定分析,在苹果渣发酵蒸馏酒中,共测得5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酯类物质30种、羧酸类物质5种、醇类物质6种、酮类物质1种、烃类物质14种、其他香气物质1种,相对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性香气物质的50.604%、6.322%、22.207%、0.254%、20.542%、0.013%;在酒精浸泡苹果渣蒸馏酒中,共测得3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酯类物质22种、羧酸类物质3种、醇类物质2种、烃类物质9种、其他香气物质1种,相对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性香气物质的64.272%、2.538%、14.885%、17.437%、0.911%。通过比较分析,苹果渣发酵蒸馏酒中香气成分的种类显著多于酒精浸泡苹果渣蒸馏酒,香气成分分布更加均匀,口感更加醇厚自然,层次感更强。发酵结束后,酒体在保留苹果渣中营养成分的同时,也具有苹果的独特香气。研究说明苹果渣用于生产发酵蒸馏酒是更加利于其综合利用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GC-MS的贵人香葡萄酒与蒸馏酒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了贵人香葡萄酒和蒸馏酒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贵人香蒸馏酒中检测到55种香气成分,比贵人香葡萄酒中多出14种,主要是酯类、萘酚类、醛酮类、酸类、醇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等。贵人香蒸馏酒中酯类含量为779.91 mg/L,是贵人香葡萄酒中的2.6倍。醇类中含量最多的为异戊醇,其在蒸馏酒中的含量为330.06 mg/L,是贵人香葡萄酒中的14倍,主要带给蒸馏酒指甲油味和威士忌味。蒸馏酒中的含量大于其嗅觉阈值的香气成分有10种,这些物质主要赋予蒸馏酒紫罗兰、菠萝、梨等花果香和脂肪味,蒸馏酒中含量较多的萘酚类物质在增加其香气复杂性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发酵性能优良的葡萄酒酵母H为出发菌,采用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结合2-苯乙醇抗性平板筛选,获得了1株高产2-苯乙醇、低产高级醇的葡萄酒酵母H9-24。与原始出发菌株比较,2-苯乙醇产量提高了46.0%,高级醇总量降低了30.7%。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专用酵母所产玫瑰香葡萄酒的风味特征进行分析,定性检测出58种风味物质,并且选择了17种风味物质进行准确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1.
蜜柚发酵酒与蒸馏酒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巴氏灭菌对新鲜沃尔卡姆柠檬汁香气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巴氏灭菌前后新鲜柠檬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巴氏灭菌前后的柠檬汁中分别共鉴定出86种和9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其相对含量均有不同。巴氏灭菌后,醇类、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增加了9.15%和0.86%,而烷烯类、醛酮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下降了10.77%、0.40%。巴氏灭菌后原有的挥发性成分有所变化,同时也生成了新的物质,但是柠檬汁中柠檬烯、萜品油烯、β-蒎烯、α-松油醇、4-萜烯醇、月桂烯、香茅醇、1-β-红没药烯等主体挥发性成分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以柿子为材料,采用传统发酵制得柿子干白酒,以其为原料蒸馏得到柿子蒸馏酒。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其芳香化合物,再利用GC-MS分析其成分,共检测到32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9.05%)种类最多,有14种,构成了该酒的主要呈香成分。乙酸异戊酯和丁内酯赋予酒较强的新鲜果香味,有熟香蕉、生梨和苹果样的气味。在柿子蒸馏酒中共检测到29种芳香化合物,其中酸类物质(6种)相对含量最多,为53.04%,而酯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共检测到9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研究贡柑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方法 以贡柑籽为研究对象,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贡柑籽油, 对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脂溶性伴随物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 贡柑籽油提取率为32.18%±0.23%。酸价为3.65±0.12 mg KOH/g、过氧化值为(7.60±0.32) mmol/kg, 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标准;贡柑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72.04%±0.51%), 主要是亚油酸[(44.63%±0.30%)和油酸(19.77%±0.10%);贡柑籽油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生育酚[(242.03±1.82) mg/kg]、角鲨烯[(177.22±1.54) mg/kg]和植物甾醇[(1962.56±1.02) mg/kg]; 贡柑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IC50值分别为8.25 mg/mL和1.90 mg/mL; 贡柑籽油中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成分, 包括烃、酯、醇、酮、醛和酚类化合物。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贡柑籽油在食品、医药、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研究蜜柚发酵酒与蜜柚蒸馏酒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蜜柚发酵酒和蜜柚蒸馏酒中共检测出33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酯类和酸类是蜜柚发酵酒中主要的香气成分,含量分别为343.33 mg/L、380.99 mg/L、455.79 mg/L,分别占蜜柚发酵酒总香气成分含量的28.19%、31.28%和37.42%。醇类和酯类也是蜜柚蒸馏酒中主要的香气成分,含量为537.62 mg/L和199.28 mg/L,占蜜柚蒸馏酒总香气成分含量的70.11%和25.98%。并应用香气活性值(OVA)判断它们对蜜柚酒体香气的贡献程度,OAV显示,蜜柚发酵酒中OVA>1的有9种,其中贡献较高的为乙酸(OAV=1519.3)、棕榈酸乙酯(OAV=138);蜜柚蒸馏酒OVA>1的有10种,贡献较高的为糠醛(OAV=220.1)和乙酸异戊酯(OAV=100.1)。  相似文献   

15.
应用液-液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与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itrogen phosphorus detector,GC-NPD)技术对国井芝麻香型白酒中含氮化合物进行分析,实验中以模拟酒样为研究对象确定分析的较优条件:用4 mol/L的盐酸溶液将酒样H+浓度调至1 mol/L,浓缩后用新重蒸的乙醚萃取出酸、中性组分,再将水相pH值调至9,用新重蒸的乙醚萃取出碱性组分,浓缩后进行GC-MS与GC-NPD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液-液萃取结合GC-MS与GC-NPD方法,从国井芝麻香型白酒中共检测出31 种含氮化合物,其中23 种通过标准品比对进行准确定性,确证为吡嗪类化合物14 种 、吡咯类化合物1 种、吡啶类化合物4 种、噻唑类化合物1 种、噁唑类化合物1 种,其他类化合物2 种。  相似文献   

16.
李文  谷镇  杨焱  冯涛  刘艳芳  周帅  张劲松 《食品科学》2013,34(8):149-15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鸡油菌干品和蒸馏萃取得到的鸡油菌馏分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鉴定得到鸡油菌干品中75种挥发性成分,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的76.05%,主要为酸类、酮类、醇类和酯类,主要成分有己酸、3-甲基丁酸、1-辛烯-3-醇和丁酸;鸡油菌馏分中48种挥发性成分,占色谱流出峰总面积的32.05%,主要为酮类和醛类,主要成分有β-二氢紫罗兰酮、(2E,4E)-2,4-癸二烯醛和香叶基丙酮;鸡油菌干品和馏分中共有15种相同组分。  相似文献   

17.
白酒中风味物质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酒是我国传统而又独具特色的蒸馏酒,也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白酒中含有多种风味化合物,包括酯类、醇类、酮类、醛类、酸类、萜烯类、含硫化合物等,这些风味物质虽然含量很低,但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对白酒口感和香味的贡献很大,是形成不同酒类风格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对近年来白酒中风味物质种类、风味物质分析前处理技术、风味物质测定方法及功能性风味成分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白酒中风味物质分析与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立直接进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别对100年、300年窖龄窖池的酒醅在蒸馏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准确定性浓香型白酒中70种典型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酯类39种,醇类14种,酸类6种、烷烃类3种,醛酮类5种,其他3种;其中46种化合物属于两个不同窖龄窖池酿造白酒中的共有成分。同时,在蒸馏过程中,丙二醇、2,3-丁二醇、乙酸、苯乙酸乙酯、十四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均呈上升的趋势;辛酸乙酯、丁酸己酯、己酸丁酯、庚酸乙酯、乙酸己酯、丁酸丁酯、戊酸乙酯、乙酸异戊酯、正丁醇、戊醇、2-甲基丁醇呈下降的趋势;己酸、丁酸、己醇、辛醇均增加。本研究初步阐释了不同窖龄馏分酒中风味物质的含量差异,发掘了不同馏分酒蒸馏过程中风味物质含量与流酒时间之间的关系,为酒企科学蒸馏、质量摘酒和分级贮存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