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256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经超声诊断PDA患儿,随机分为术中造影组(A组)和CT导引组(B组),每组20例。A组根据术中造影显示作PDA封堵,B组根据CT检查结果指导PDA封堵。术中心脏超声监测,评价疗效。结果 B组PDA三维成像形态与A组术中造影PDA形态高度一致, PDA最窄内径分别为(3.88±1.59) mm和(3.63±1.41) mm,长度分别为(6.10±1.06) mm和(6.82±0.74) mm,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17.33±5.81) min和(34.30±9.11) min,术中接受X线辐射剂量分别为(33.93±11.00) mGy和(66.40±9.77) mGy,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但B组术前CT检查所接受辐射剂量为(119.79±29.45) mGy,累加术中剂量后总剂量较A组显著增高。结论 25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成像可替代术中造影,准确获取PDA患儿解剖影像资料,指导介入封堵手术,同时有效减少穿刺动脉损伤,缩短手术时间。但辐射剂量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对比海藻酸钠(KMG)微球与碘化油栓塞治疗兔VX2肝转移瘤模型效果,分析KMG微球栓塞治疗肿瘤的安全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VX2肿瘤细胞悬液(浓度1×107/ml)1 ml接种新西兰大白兔脾脏,制作兔肝转移瘤模型。50只成功建模的兔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n=20)以KMG微球栓塞肝固有动脉,B组(n=20)于以碘化油栓塞肝固有动脉,C组(n=10)未作栓塞。A、B组接种瘤株后15 d作DSA造影及栓塞治疗。分别观察各组模型兔子生存时间(接种VX2瘤株至死亡),栓塞前、栓塞后7 d及栓塞后14 d测定谷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值,栓塞后7 d CT灌注扫描检测瘤灶边缘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肝动脉分数(HAF);兔模型死亡后取肝脏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镜下观察肿瘤坏死情况。结果 A组KMG微球栓塞剂平均用量为(0.15±0.03) g,B组碘化油栓塞剂平均用量为(1.3±0.4) ml,均无栓塞剂反流。栓塞后7 d、14 d血清ALT、AST值,A、B两组均较术前明显升高,C组变化不明显;A、B两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5,P=0.005),但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栓塞后7 d CT灌注扫描显示,A组BV、BF、HAF值明显低于B组(P=0.003,P=0.002,P<0.000 1)。兔模型生存时间分别为A组(46.28±2.85) d、B组(43.92±2.17) d、C组(33.44±1.86) d,A、B两组均明显长于C组(P=0.001,P=0.004)。A、B两组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癌巢中央可见大片坏死,坏死区中残存瘤细胞核明显固缩。结论 KMG微球作为肿瘤栓塞剂安全有效、可行。KMG微球栓塞治疗兔VX2肝转移瘤效果优于碘化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和静脉化疗治疗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41例年龄 ≤ 35岁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手术治疗63例(A组),术前静脉化疗联合手术治疗57例(B组),化疗方案为卡铂(50 mg/m2)联合吉西他滨(1 000 mg/m2)。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结果及不良反应。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等并Log rank法检验。结果 A组近期有效率(90.5%)明显高于B组(71.9%)(χ2=7.5,P<0.05)。A组手术切除率(95.2%)高于B组(84.2%)。A组术中出血量(443±263)ml,B组术中出血量(695±3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2,P<0.05)。A组9.5%(6/63)达到病理完全缓解,B组5.3%(3/57)达到病理完全缓解,两组术后病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A组的不良反应较B组轻(P<0.05)。A、B两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3.0%、54.4%(χ2=4.471,P<0.05),总生存率(0S)为77.8%与63.2%(χ2=3.022,P>0.05)。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最大径≥4.5 cm)均是影响年轻宫颈癌OS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 术前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年轻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优于术前静脉化疗,且不良反应轻,能提高无进展生存率,但长期生存率提高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严重颈动脉狭窄伴糖尿病和不伴糖尿病患者经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后认知功能改善是否存在差异,认知功能改善与血清S- 100 B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128例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纳入本研究,分为伴糖尿病组(n=52)和不伴糖尿病组(n=76),两组患者术前临床一般情况及认知功能情况无显著差异。对患者CAS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清S- 100 B蛋白水平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Montreal认知评估量表(MoCA)、Alzheimer评定量表认知分表(ADAS- Cog)、画钟测验(CDT)等评分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不伴糖尿病组CAS术后血清S- 100 B蛋白水平(0.10±0.04) ng/ml较术前(0.11±0.04) ng/ml明显降低(P=0.000),术后3个月认知功能相关MMSE(24.8± 2.2对25.2±2.1)、MoCA(25.6±2.0对26.1±1.9)、ADAS- Cog(6.5±1.3 对6.1±1.3)、CDT(3.3±0.7对3.5±0.7)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伴糖尿病组CAS术后血清S-100 B蛋白水平及MMSE、MoCA、ADAS- Cog、CDT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159)。血清S- 100 B蛋白下降水平与MMSE(r=0.38,P<0.01)、MoCA(r=0.39,P<0.01)评分增加和ADAS- Cog(r=0.19,P<0.05)评分递减呈正相关。结论 CAS术后颈动脉狭窄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存在个体差异,认知功能改善程度与血清S- 100 B蛋白水平降低相关。颈动脉狭窄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无明显改善,且S-100 B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伴和不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不同,单纯改善缺血情况不能改善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疼痛性脊柱转移癌的疗效、并发症及相关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患者148个单椎体接受PVP治疗的椎体转移癌病例。根据病变椎体治疗前的CT表现,将其分为溶骨性(A组)、成骨性(B组)和混合性(C组)椎体转移癌3组。记录各组椎体术中所用透视时间、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结果 A组86例,B组15例,C组47例患者接受了PVP治疗。A、B、C 3组有效止痛率分别为81.4%(70/86)、80.0%(12/15)和80.9%(38/47),χ2 = 0.019,P = 0.991、P > 0.05。3组每个椎体的平均透视时间分别为(8.5 ± 1.9)min、(14.4 ± 2.5)min和(8.3 ± 1.7)min,经方差分析F = 63.073、P = 0.000;个椎体骨水泥用量分别为(3.36 ± 0.96)ml、(2.60 ± 0.89)ml和(3.23 ± 0.94)ml,F = 4.126,P = 0.018、P < 0.05;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27.9%(24/86)、20.0%(3/15)、25.5%(12/47),χ2 = 0.435,P = 0.804、P > 0.05。结论 PVP治疗不同类型椎体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满意,并发症少。但其在成骨性病变的治疗中操作技术相对复杂,需注意穿刺技巧并控制骨水泥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性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及肝总动脉造影在发现原发性肝癌(PLC)胃左动脉(LGA)分支供血中的作用;总结PLC LGA分支供血的一般规律,提高PLC LGA分支供血的发现率。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0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首次介入治疗中患者的血管造影资料。依据造影模式分为两组,A组作程序性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及肝总动脉造影(526例);B组则直接肝总动脉造影(850例)。将LGA供血分支进一步分为替代肝左动脉、副肝左动脉及寄生供血,并就其发现率进行统计分析。对LGA分支供血的病例就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染色及碘油沉积情况比较分析。结果 A组42例作选择性LGA造影,其中36例见PLC有LGA供血; B组82例作选择性LGA造影,其中39例发现LGA供血,A、B两组LGA供血阳性率分别为85%(36/42)和48%(39/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A组36例LGA供血中,副肝左动脉10例,B组39例LGA供血中, 4例为副肝左动脉,A组和B组副肝左动脉的发现率分别为1.9%(10/526)和 0.5%(4/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22)。而替代LGA及LGA寄生性供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共75例LGA供血的病例中,肿瘤单纯位于肝左叶的61例,14例侵犯肝左右叶;75例中LGA增粗70例(93%),病灶肝总动脉造影染色不全者62例(83%,62/75);常规肝动脉栓塞碘油沉积缺损者 54例(72%,54/75)。结论 程序性造影能提高LGA造影的阳性率,特别是副肝左动脉肿瘤供血的发现率。对于侵犯肝左叶、程序性造影LGA增粗、常规肝动脉造影及栓塞中肿瘤染色不全或碘油沉积欠佳时,须行超选择性LGA造影,以提高LGA分支供血肿瘤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对脑血管3D- DSA成像效果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并依据对比剂应用浓度及注射速率随机分为5组:A组350 mg I/ml,3 ml/s;B组350 mg I/ml,4 ml/s;C组400 mg I/ml,3 ml/s;D组400 mg I/ml,4 ml/s;E组270 mg I/ml,4 ml/s。计算轴位图像上颈内动脉岩段(C2)、眼段(C6)、大脑中动脉水平段(M1)、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对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图像进行评分,记录患者所用对比剂总量及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血清肌酐(SCr)值。结果 比较不同浓度相同注射速率对比剂应用结果,A、C两组间C2、C6、M1、A1段SNR、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两组,B、E两组及D、E两组间C2段SNR、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6、M1、A1段SNR、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C、D两组间C2、C6、M1、A1段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VR、MIP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3种不同浓度对比剂患者间对比剂注射总量及术前、术后24 h、48 h Scr升高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3D- DSA检查中,较高浓度对比剂可用于无肾功能异常患者,但肾功能异常患者应慎用。3种浓度对比剂对患者48 h内SCr值的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后核因子(NF)- κB和炎性反应对兔VX2肝癌模型癌旁正常肝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经典开腹穿刺注入瘤块法将VX2肝癌移植至7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内造模,接种后21 d CT、MR检查追踪肿瘤种植及生长情况。将60只造模成功兔随机分为TAE组(碘化油栓塞供血肝动脉)、造影组(仅肝动脉造影)和对照组(不作处理),每组20只。免疫组化法检测NF- κB在各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白细胞介素(IL)- 10在各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TAE组、造影组、对照组癌旁正常组织中NF- кB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15/20)、35%(7/20)和20%(4/20)。ELISA检测显示,TAE组、造影组、对照组TNF- α水平分别为(11.72±0.65) ng/L、(9.60±0.31) ng/L、(8.82±0.81) ng/L;IL- 10水平分别为(2.18±0.13) ng/L、(1.67±0.12) ng/L、(1.66±0.10) ng/L。与对照组和造影组相比,TAE组癌旁正常肝组织中NF- κB表达增加(P<0.05),TNF- α和IL- 10水平升高(P<0.05)。结论 TAE术后肝功能损伤可能与NF- κB和炎性因子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姚瑞红  赵卫  姜永能 《工业加热》2016,(10):903-907
【摘要】 目的 探讨六氟化硫微泡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入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造影组(n=30)与非造影组(n=30),造影组HIFU治疗术前、中、后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非造影组术后造影。记录手术时间、出现块状灰度变化时间、辐照时间、肿瘤消融率、治疗剂量(J),两组参数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造影组手术时间、出现块状灰度变化时间、辐照时间、治疗剂量分别为(71.71±53.22) min,(528.74±379.14) s,(827.97±696.43) s,(295 581.81±207 182.29) J,非造影组分别为(148.14±65.12) min,(1 171.42±877.42) s,(1 770.43±1 357.62) s,(597 705.71±464 389.85) J,两组各参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消融率造影组为(78.42±5.77)%,非造影组为(76.10±10.11)%,两组各参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患者未发生治疗区皮肤烧伤、下肢麻木, 1例出现全身酸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0(3.3%)。非造影组治疗区皮肤Ⅱ度烧伤1例,下肢麻木1例,全身酸麻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30(13.3%),高于前者(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六氟化硫微泡在HIFU热消融子宫肌瘤中,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肿瘤消融率,减少并发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血管腔内治疗(EVT)术中二氧化碳(CO2)造影的安全性和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下肢EVT术中CO2造影的19例ASO伴肾功能不全或碘过敏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手推CO2造影或结合最小剂量碘对比剂造影导引EVT术,评价CO2造影相对碘造影的安全性和诊断准确性。结果 19例下肢ASO患者共行21次EVT术,处理28个动脉节段病变,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踝-肱指数(ABI)由术前平均0.56±0.08改善至术后平均0.74±0.07(t=-20.605,P<0.001);术后48 h及1周复查血清肌酐(sCr)分别为平均(159.91±33.21)、(143.44±43.59) μmol/L,与术前平均(139.50±37.60) μmol/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98,P=0.285),均未达到对比剂肾病标准。21例次EVT术中有10例13次结合应用碘造影,平均使用碘对比剂(12±5.5) mL,术后sCr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均<50 mL?min-1?1.73 m-2,术后1周复查时恢复术前水平。CO2造影评价提示,膝关节以上动脉段图像质量除1例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未能准确显示狭窄长度和程度外,其余图像均能满足手术要求;膝关节以下动脉段图像质量一般。结论 下肢ASO患者EVT术中采用CO2造影是安全的,尤其是对膝上动脉段显像满意,能显著减少甚至避免使用碘对比剂,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或碘过敏患者。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三丙烯微球的动脉栓塞效果、不良反应及组织相容性。方法 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8只。A组用三丙烯微球(300 ~ 500 ?滋m)栓塞右肾动脉;B组用聚乙烯醇(PVA)颗粒(300 ~ 500 ?滋m)栓塞右肾动脉。两组于术后1、4和8周分别随机抽取6只动物行肾动脉造影复查,并取肾脏行病理检查。结果 两组栓塞后组织形态改变相似,在复通率、误栓率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栓塞时间为(11.4 ± 2.1)min,B组为(29.2 ± 4.3)min,A组栓塞时间明显较B组缩短(P < 0.05)。A组栓塞后血管周围炎症反应均较B组低(P < 0.05),栓塞血管相符率较B组高。结论三丙烯微球与PVA颗粒动脉栓塞效果相似,安全有效,但三丙烯微球比PVA颗粒操作简便,可预见性强,组织相容性好,是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的栓塞剂。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封堵器ExoSealTM在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中对穿刺点快速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4例逆行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临床资料。诊疗术中分别采用ExoSealTM封堵器(n=52)和人工压迫(n=72)方法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即刻止血时间、徒手压迫时间、制动时间、压迫过程出血量及操作后相关并发症。结果ExoSealTM封堵组技术成功率为98.1%(51/52)。ExoSealTM封堵组、人工压迫组即刻止血时间分别为(0.28±0.08) min、(5.83±1.46) min,徒手压迫时间分别为(2.65±0.57) min、(7.70±1.88) min,制动时间分别为(2.72±0.43) h、(6.15±0.69) h,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xoSealTM封堵组发生皮下血肿1例,人工压迫组出现皮下血肿3例,假性动脉瘤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1/52)、5.56%(4/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压迫组压迫过程出血量为(1.11±0.86) ml,明显低于ExoSealTM封堵组(7.83±2.08) 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逆行经股动脉介入术中采用ExoSealTM封堵器对股动脉穿刺点止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观察介入性灌注热碘油联合瘤体注射热碘油对兔VX2肝癌模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VX2肝癌细胞接种于30只新西兰白兔肝内,制备肝VX2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实验组肝动脉灌注联合经皮穿刺瘤内注射60℃热碘油3 ml,对照组经肝动脉灌注常温25℃碘油3 ml。用B超观察栓塞前后瘤体大小,采血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实验组肿瘤体积由(1 565 ± 315)mm3缩小至(1 054 ± 463)mm3;对照组肿瘤体积由(1 568 ± 323)mm3缩小至(1 275 ± 472)m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血清ALT从(736 ± 212)u/L增至(816 ± 247)u/L,对照组从(745 ± 215)u/L增至(796 ± 236)u/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介入性灌注热碘油联合瘤体注射热碘油对兔VX2肝癌模型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磷脂综合征(APS)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综合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0月的10例APS合并DVT病例的临床资料。单纯抗凝组(A组)4例,经颈内静脉置管溶栓并联合全身抗凝组(B组)6例,术后均口服华法林至少1年。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A组治疗前两大腿周径差为(5.55 ± 0.51)cm,治疗后为(1.85 ± 0.31)cm,B组治疗前两大腿周径差为(5.13 ± 0.45)cm,治疗后为(0.95 ± 0.26)cm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腿周径均有缩小(均P < 0.01),B组较A组明显(P < 0.05)。B组消肿率比A组消肿率高[(81.7 ± 4.1)%比(67.3 ± 3.6)%,P < 0.01]。B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A组[(13.83 ± 0.75)d比(20.75 ± 2.63)d,P < 0.05]。A组3例有效,1例无效;B组患者均治愈。结论 经颈静脉置管溶栓联合全身抗凝治疗APS合并DVT疗效明显,并且安全、省时;单纯抗凝治疗疗效有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制备兔肝VX2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分别A组给于常温(22~25℃)5%葡萄糖100ml +5-Fu(20mg /kg),B组给于60℃5%葡萄糖100ml +5-Fu(20mg /kg),用B超观察处理前后肿瘤大小,抽血查ALT变化。结果A组肿瘤体积由(1627±473)mm 3 缩小为(1334±641)mm 3 ,B组肿瘤体积由(1682±397)mm 3 缩小为(1130±559)mm 3 ,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ALT A组由(755±203)u/L增加为(834±262)u/L,B组由(781±197)u/L增加为(865±237)u/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介入性热灌注化疗比常温灌注化疗对兔VX2肝癌模型有更高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评价改良国产YM?蛳 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2年3月接受经股动脉脑血管造影术196 例患者,前94例为A组(对照组),采用YM?蛳 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后102例为B组(观察组),采用改良YM?蛳 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观察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止血成功率。结果 A组出现穿刺部位并发症26例,B组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7%(26/94)、3.9%(4/102), 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止血成功率A、B两组分别为(2.36 ± 1.7)min、(8.3 ± 1.9)h、96.8%和(2.21 ± 1.8)min、(8.1 ± 1.7)h、97.1%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国产YM?蛳 GU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可明显降低穿刺部位并发症,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止血成功率两者相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长导丝交换技术在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接受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患者257例临床资料,将其中186例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依据Simmons- 2导管成襻技术不同分为试验组(n=90)和常规组(n=96)。观察两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Simmons- 2导管成襻成功率、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造影时间、曝光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桡动脉穿刺均获成功。试验组和常规组Simmons- 2导管成襻成功率分别为97.8%和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插管成功率分别为97.8%、97.8%、97.8%和72.9%、72.9%、72.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右锁骨下动脉、右椎动脉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时间分别为(22.5±9.4) min、(28.3±8.3) min,X线辐射时间分别为(8.9±4.5) min、(12.6±6.5) min,试验组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7,P=0.035);并发症发生率分为别为4.4%、5.2%(P>0.05),两组均未出现颅内动脉栓塞事件、穿刺出血、动脉闭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长导丝交换技术可提高Simmons- 2导管成襻、主动脉弓上动脉插管成功率,缩短造影时间及X线辐射时间,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作为Ⅱ型、Ⅲ型主动脉弓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常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研究汉族受检人群体重指数(BMI)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辐射剂量面积乘积(DAP)值、透视时间相关性,早期判断和降低高辐射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451例汉族人群CAG患者资料,男276例,年龄32~87岁;女175例,年龄42~84岁;BMI值17.30~35.42 kg/m2。根据BMI值分为4组,A组25例(BMI<20 kg/m2),B组204例(BMI 20~24.9 kg/m2),C组192例(BMI 25~29.9 kg/m2),D组30例(BMI>30 kg/m2)。计算各组DAP和透视时间均值,采用非参数Kruskal- Wallis检验多重比较各组BMI患者DAP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或LSD- t检验比较各组BMI患者透视时间。结果 DAP均值在A组为(1 070.07±541.33) μGy/m2,B组为(1 326.82±606.91) μGy/m2,C组为(1 937.99±1 030.31) μGy/m2,D组为(2 654.53±1 296.69) μGy/m2;透视时间均值在A组为(3.53±2.08) min, B组为(2.70±1.80) min, C组为(2.75±1.88) min,D组为(2.71±1.69) min。组间比较,除A组与B组间D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它各组间透视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年汉族受检人群CAG手术中DAP值随BMI增高而增加,透视时间在BMI<20 kg/m2时明显延长。介入手术中不仅要了解BMI增高造成DAP值增加,更需特别关注BMI<20 kg/m2时手术难度提高所致透视时间延长造成的DAP值增加。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通过兔肝VX2肿瘤模型,考察雷替曲塞经股静脉灌注、肝动脉灌注、肝动脉碘油混悬液注入、肝动脉灌注后明胶海绵栓塞给药的药动学情况。方法 将40只VX2肝肿瘤模型新西兰兔按雷替曲塞不同给药方式随机分成股静脉灌注(A)组、肝动脉灌注(B)组、肝动脉碘油混悬液灌注(C)组、肝动脉灌注后明胶海绵栓塞(D)组,用LC- MS/MS法测定血浆中雷替曲塞的浓度, 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A, B, C, D 4组给药后,tmax均为5 min;t1/2分别为(5.88±1.39),(7.31±2.60),(9.86±5.10),(7.19±2.27), 其中C组t1/2最长,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max分别为(2 056.40±139.17),(1 389.21±180.28),(911.84±105.62),(1 133.41±181.42) ng·ml-1·h-1, A组Cmax明显高于B, C, D 3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最低;AUC0-t分别为(5 482.72±1 007.07),(4 156.99±1 475.77),(2 785.13±1107.36),(3 903.64±947.25) ng·ml-1·h-1。A组AUC0-t明显高于B, C, D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最低。结论 与经股静脉灌注相比,雷替曲塞经肝动脉灌注、肝动脉碘油混悬液注入、肝动脉灌注后明胶海绵栓塞有可能使药物更多沉积在肿瘤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可能增强其疗效,同时降低血浆中药物浓度,减轻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 摘要】 目的 比较氩氦刀或唑来膦酸单一治疗和联合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联合)、B组(氩氦刀)、C组(唑来膦酸)各28例;A组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结束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5 min以上;B组单一使用氩氦刀冷冻消融骨转移癌局部组织;C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5 min以上。结果 ①A组止痛总有效率为85.7%,其中显效为35.7% (10/28),有效为50.0%(14/28);B组止痛总有效率为50.0%,其中显效为14.3%(4/28),有效为35.7%(10/28),C组总有效率为67.9% (19/28),其中显效为21.4%(6/28),有效为46.4%(13/2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平均起效时间:A组为(1.96 ± 2.26) d,B组为(1.43 ± 1.79) d,C组为 (11.67 ± 3.14) d, A、B两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疗效维持时间:A组为(146.68 ± 1.89) d,B组为(71.60 ± 2.94) d,C组为(112.99 ± 1.37) d,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