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对200 MWe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布风板上的内嵌逆流式柱型风帽,分别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单个风帽的阻力特性及风帽内部流场的特性.通过相似理论,将常温条件下获得的风帽阻力系数转换到实际锅炉的热态运行条件下的阻力系数,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帽设计提供了依据;风帽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表明,风帽的阻力大部分集中在芯管小...  相似文献   

2.
内嵌逆流式柱型风帽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 MWe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布风板上的内嵌逆流式柱型风帽,分别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单个风帽的阻力特性及风帽内部流场的特性。通过相似理论,将常温条件下获得的风帽阻力系数转换到实际锅炉的热态运行条件下的阻力系数,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帽设计提供了依据;风帽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表明,风帽的阻力大部分集中在芯管小孔处。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多风帽布风板的阻力特性和防漏渣性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内嵌逆流柱形风帽的冷态模化试验和三维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弦  包绍麟  贺军 《锅炉技术》2005,36(3):32-37
对内嵌逆流柱形风帽进行了冷态模化实验,根据相似理论由冷态试验参数推导出热态运行参数,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提供依据。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对风帽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揭示了风帽内部阻力分布情况,为风帽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某自备电厂的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炉膛内燃烧特性不稳定导致锅炉效率降低,为提高其热效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软件Fluent对锅炉布风板风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改造布风板结构达到合理的燃烧工况,提出并确定新型风帽的改造方案。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2种布风板风帽阻力系数的变化及其自身结构对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炉床漏料减少,改造后的布风板风帽风阻减小并能很好的将床料流化,折算后的热效率提高约4%,节省一次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Г式风帽是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s,CFBB)常用的风帽之一,其阻力特性影响着流化质量的好坏,Г式风帽存在流动死区,极易造成布风不均匀的缺点。建立了Г式风帽的数学模型,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得到气流压力、速度、流线分布,并优化不合理的结构,通过分析风帽进出口速度、压力的散点图和柱状图,计算得到风帽阻力特性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数值计算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马辉  彭顺刚  陈袁  徐钢 《节能》2015,34(5):10-15
米东热电厂1#流化床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中部床温与左右两侧床温偏差达到110℃以上,给运行人员优化调整带来困难。结合流化床锅炉的尺寸结构与运行特性,开展了风帽及水冷风室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水冷风室的压力分布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趋势,压力最高点和压力最低点的压强差值约为250Pa。因此,提出对布风板风帽进行通流改造,改善锅炉床温偏差问题,从而有效地缓解炉膛局部高温结焦问题,使该厂整体能耗下降。  相似文献   

7.
循环流化床锅炉3种典型布风板风帽阻力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风板风帽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装置,风帽的阻力设计是风帽设计的基础.建立了风帽试验台,研究了钟罩式、г型和箭头型3种典型结构风帽的阻力系数,并定性比较了3类风帽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流化床热解反应器布风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见生物质流化气速范围内,利用Fluent软件对流化床热解反应器的布风系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风室底部气速呈现出中间高于两侧的不一致现象;送风管道进口流量越大,风室临界高度值越大;蘑菇形风帽内部结构较为简单,阻力主要集中在进出口部位,开孔率和进口尺寸与风帽的阻力呈负相关关系,出口孔的排布形式不影响风帽的阻力特性,但对床内流场有较大影响;从阻力-流量关系的角度看,布风板上的风帽相当于并联关系,但风帽的排布方式对床内流场有很大影响,在开孔率相同的情况下,三角形排布更有利于床层内流场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9.
王浩  丁宁 《能源工程》2014,(5):47-50
对生物质锅炉进行了生物质颗粒的燃烧试验,以了解其燃烧情况,同时进行了生物质颗粒燃烧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炉内的速度场、温度场和组分浓度场。对比数值模拟和试验数据,可知烟气出口处温度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且锅炉燃烧性能良好,试验还测得在烟气出口处温度较高易结焦,可为以后锅炉改造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干法熄焦的核心技术是干熄炉内焦炭的冷却过程,而此过程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之一是布风的好坏.干熄炉内的布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风帽的几何形状和安装的位置,环形烟道的几何形状等等.对实验干熄炉内的风帽供风采用CFX计算流体力学商业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三种风帽供风条件下的压力损失,并计算出了每种风帽的阻力系数;针对每一种风帽,考察了横向压砖和纵向压砖对供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各种风帽,压砖情况下的阻力系数大于不压砖的情况;椭圆风帽的阻力系数远远大于高风帽和低风帽的阻力系数;风帽出口局部地方存在负压倒吸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以某48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空气动力场试验为例,详细介绍循环流化床锅炉空气动力场试验目的、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并得出结论和建议。通过测定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布风板阻力特性和流化特性,得出锅炉的临界流化风量,为锅炉的热态运行提供必要的依据,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2.
陈鸿伟  杨新  尹猛  成岭 《动力工程》2012,(10):760-764,791
在带中心提升管的内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上,针对锥形和平板形2种布风板布置方式下各控制参数对循环流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锥形布风板上的临界全部流化速度明显大于物料临界流化速度;随着气化室和提升管内风速的增加,循环流率增大,但增大的速率逐渐降低;气化室和提升管内风速以及料层高度对锥形布风板下循环流率的影响大于平板形布风板,但是物料粒径对锥形布风板循环流化床循环流率的影响却小于平板形布风板.  相似文献   

13.
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板漏渣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研究了某热电厂45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炉膛布风板严重漏渣的问题,根据布风板稳定运行的基本原理以及锅炉结构和实际运行数据,对炉膛布风板的漏渣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了布风板当量直径与床层高度的比值对流化床临界压降的影响,合理地解释了漏渣的机理,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炉膛布风板设计和运行上的原因。图7参2  相似文献   

14.
在锥形布风板双循环流化床冷态装置上,研究了提升管风速、气化室风速、物料质量和颗粒粒径对提升管颗粒循环流率的影响,并与水平布风板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利用3种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模型来预测循环流率.结果表明:提升管颗粒循环流率随着提升管风速和气化室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当风速达到一定值后,增大趋势逐渐平缓;循环流率随着物料质量的增大基本呈线性增大,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明显减小;锥形布风板比水平布风板更具优势,同样条件下可以增大循环流率;BFGS拟牛顿算法的预测效果最佳,其颗粒循环流率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7035%,平均相对误差为3.5943%.  相似文献   

15.
李娟 《节能》1999,(1):7-8
通过酒糟在流化床干燥器上的冷态实验,得出全床压降随气流速度、料层厚度、物料初始湿含量及气体分布板开孔率的变化规律,经整理数据得出相关参数之间的准则关联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FAC型流化床式冷渣器的特点及其在燃用劣质煤300MW CFB锅炉的应用情况,实炉进行了布风板阻力特性及流化风量、床压等参数对其运行影响的试验研究,并对该冷渣器的出力进行了热态测定。  相似文献   

17.
内循环流化床气泡运动特性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尹斌  章明川  唐春捷  吴江  宋玉宝  王贻恺 《动力工程》2003,23(1):2143-2145,2153
城市固体废弃物焚烧过程中采用非均匀布风的内循环流化床,这种内循环流化床有其独有的特点,使用非均匀布风实现床料颗粒的大尺度回旋流动,内循环流化床气中气汽的运动特性直接影响着床料的回旋流动及床料的混合,因此,有必要研究内循环流化床中气泡的运动。该文采用可视化的方法研究气泡的运动轨迹及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18.
钟罩式风帽存在的问题与现场安装、运行控制和日常检修息息相关,文中针对某厂循环流化床锅炉钟罩式风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改造应用新型耐磨防漏渣风帽,完成了布风板阻力试验和料层阻力试验.结果显示,改造后风室漏渣和流化不均彻底消除,改造取得了圆满成功,相关研究可为今后循环流化床锅炉同类改造参考.  相似文献   

19.
Air jet loom,as one of the shuttleless looms,transports a yarn into warps using viscosity and kinetic energy of anair jet.Performance of this picking system depends on the ability of instantaneous inhalation/exhaust,configura-tion of nozzle,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check valve,etc.In the recent past,many studies have been reportedon the air jet discharged from a nozzle exit,but studi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with shear layer and shock wave/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in the nozzle were not conducted enough.In this pa-per,a computational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xplain the flow field in the air jet nozzle with an acceleration tubeand validated with previous experimental data available.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computational study showthat,in the supersonic flow regime,the flow field depends significantly on the length of acceleration tube.Asnozzle pressure ratio increases,drag force acting on the string also increases.For a longer acceleration tube,thetotal pressure loss is large,owing to the frictional lo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