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pH和阿拉伯胶对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或低限度酶解改性产物的乳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PI酶解改性处理后制备的乳液颗粒粒径和液滴间絮凝程度明显降低;添加阿拉伯胶促进了SPI或大豆蛋白酶解产物(soy protein hydrolysate,SPH)在油水界面的吸附,SPH-阿拉伯胶复合物制备的乳液在pH4的条件下室温放置14 d具有较好稳定性;添加阿拉伯胶前后,SPH制备的乳液黏度均低于SPI。  相似文献   

2.
基于食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生物活性成分递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姜黄素为活性成分,利用乳铁蛋白(LF)、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多糖(海藻酸钠、阿拉伯胶)为材料,采用碱处理制备LF-EGCG二元纳米颗粒,基于热诱导和静电作用方法,构建三元复合物,用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三者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三元复合物中乳铁蛋白与EGCG之间发生共价反应,多糖主要通过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与二元复合物结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层层自组装法构建姜黄素乳液,分析其界面结构和稳定性。并对其流变特性、生物可及性以及稳定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多糖参与形成的双层乳液能有效阻止液滴的聚集,抑制姜黄素的降解,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可及性和贮藏稳定性。由于阿拉伯胶具有较强的乳化活性和空间位阻稳定作用,因此在热诱导组LF-EGCG-阿拉伯胶三元复合物稳定的乳液中姜黄素的稳定性最高。本研究为构建安全、高生物可及性和可控释放的姜黄素递送载体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将β-胡萝卜素制成乳状液可以改善其水溶性,提高生物利用率.选择阿拉伯胶、纯胶、HiCap100三种具有乳化性能的胶,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β-胡萝卜素乳状液(1%,质量分数).利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乳状液的粒径大小与分布,旋转式黏度计测定乳状液的黏度,Turbiscan浓缩体系稳定性分析仪监测乳状液稳定性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乳状液粒径主要分布在200 nm~660 nm,分散系数0.08~0.14,含有HiCap100的乳状液粒径显著小于含有纯胶或阿拉伯胶的乳状液;胶的浓度对HiCap100乳液的黏度影响不显著,而纯胶或阿拉伯胶乳液的黏度则随胶浓度的增加而迅速提高;快速稳定性分析表明,乳状液液滴团聚现象不显著,稳定性良好.其中,含阿拉伯胶的乳液稳定性最高,而HiCap100乳液的稳定性相对最差.在纯胶乳液和阿拉伯胶乳液中添加吐温20,司盘20、80等小分子乳化剂后,乳状液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迅速分层.  相似文献   

4.
絮凝是乳液体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会影响蛋白质稳定的水包油型乳液的乳化、外观和流变性。本文通过分析蛋白质浓度、离子强度、pH值等影响乳液絮凝的重要因素,从界面流变学角度解析乳液油-水界面行为并进一步阐释蛋白质乳液稳定机制,综述了通过优化界面吸附层的特性控制絮凝的方法,概述了蛋白质和多糖、多酚形成的二元和三元复合物有效提高乳液稳定性的机制及应用进展,以期为稳定型蛋白质乳液的制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高酰基结冷胶(HA)、低酰基结冷胶(LA)为乳化剂,以中链甘油酸酯(MCT)为油相,通过超声乳化法制备水包油(O/W)乳液。以阿拉伯胶(GA)为对照,考察添加不同浓度、类型结冷胶条件下乳液的外观变化、界面张力、Zeta-电位和粒径分布等,比较高、低酰基结冷胶的乳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以HA为乳化剂制备的O/W乳液平均粒径略大于以GA制备的乳液,而LA乳液粒径最大;HA乳液-电位绝对值整体显著大于GA乳液(P0.05),且在最优浓度条件下HA乳液界面张力小于GA乳液,因此HA乳液乳化稳定性优于GA乳液。而LA乳液ζ-电位绝对值最小,界面张力最大,其乳液稳定性最差。储藏试验表明,HA乳液稳定性高于GA乳液,且在60℃储藏条件下的粒径变化率显著小于GA乳液。LA乳液极不稳定,制备当天即出现分层现象。本文着重研究不同酰基结冷胶在乳化性能方面的应用差异,结果为高酰基结冷胶具有良好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此结果对高酰基结冷胶的品质提升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乳清蛋白为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制备水包油乳液,分别在天然乳清蛋白组和热变性乳清蛋白组中添加 不同质量浓度(0.00、0.05、0.10、0.20、0.40 mg/mL)的木犀草素,探究天然和热变性乳清蛋白与木犀草素之间的 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的乳清蛋白-木犀草素复合物与乳液稳定性的关系。通过测定荧光光谱、动态激光散射、界面物 质含量以及脂质氧化产物含量,研究热变性乳清蛋白与木犀草素复合物形成乳液的稳定性、界面吸附特性和抗氧化 性。结果表明:荧光光谱显示蛋白质和木犀草素相互作用发生荧光猝灭,二者之间形成了蛋白质-木犀草素基态复 合物;该复合物能显著抑制乳液脂质的氢过氧化物和丙二醛的形成(P<0.05),可增强乳液的氧化稳定性,但是 对乳液的物理稳定性无显著影响(P>0.05)。热处理不利于蛋白质在界面的吸附,但可以提高木犀草素在乳液界 面的吸附;而木犀草素的质量浓度对界面蛋白质的吸附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β-胡萝卜素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以乳清蛋白、阿拉伯胶、卵磷脂为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制备了3种水包油型β-胡萝卜素乳液,研究在不同盐离子浓度、pH和温度下,3种乳液的稳定性、β-胡萝卜素保留率以及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卵磷脂乳液,乳清蛋白乳液和阿拉伯胶乳液在不同盐离子浓度下均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乳清蛋白乳液在pH 5.0的条件下极不稳定,会出现明显的分层;β-胡萝卜素在酸性条件下会加速降解;温度显著影响乳液的氧化,乳清蛋白乳液氧化程度较阿拉伯胶乳液和卵磷脂乳液低,且对β-胡萝卜素的保护能力更高,体外模拟消化研究显示消化率最高的为阿拉伯胶乳液,其次为乳清蛋白乳液,卵磷脂乳液最低,且阿拉伯胶乳液可以减缓β-胡萝卜素在消化过程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soybean protein isolate-chitosan,SPI-CS)复合物对形成O/W型乳 液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复合物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张力、乳液粒径、乳液稳定性 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未经超声处理的SPI-CS复合物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界面吸附性较低,形 成的O/W型乳液粒径相对较大,约100 μm,乳液Zeta电位较低,乳滴有发生聚集的倾向。乳液贮存7 d后乳层析指数 最高。经超声处理后SPI-CS复合物形成的乳状液性质发生明显变化,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形成的O/W型乳液的稳 定性有所增加:超声功率为400 W时SPI-CS复合物形成的乳液最为稳定,乳层析指数最低;当超声功率超过400 W 时,乳液的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其粒径有所增大,同时乳液的Zeta电位、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明显下降,界面张 力降低缓慢。超声处理暴露了蛋白质分子的内部结构,使部分结构展开、柔性增加,促进了其与壳聚糖之间的静电 相互作用,说明超声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形成的复合物影响了O/W型乳液的稳定性及相关性质。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豌豆分离蛋白(PPI)在酸性乳液体系中的乳化稳定性,将PPI与阴离子多糖卡拉胶(CG)在酸性条件下混合,制备可溶性静电复合物乳液。通过测定PPI乳液和PPI/CG复合物乳液在不同pH(4~7)下粒径、ζ-电位、显微结构以及乳析指数的变化,判断两种乳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pH 4~5时,PPI乳液粒径达到35μm以上,而pH 4~7时PPI/CG复合物乳液粒径均小于18μm;储藏14 d时,PPI乳液和PPI/CG复合物乳液粒径均稍有增加;酸性条件下,PPI乳液的ζ-电位绝对值均小于30 mV,而PPI/CG复合物乳液的ζ-电位绝对值均大于40 mV;酸性条件下,PPI/CG复合物乳液较PPI乳液分散性有明显改善;在储藏14 d过程中,PPI乳液乳析指数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而PPI/CG复合物乳液乳析指数基本为0。综上,PPI/CG复合物可显著改善PPI在酸性条件下的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60、100、140 MPa高压处理对0.5%大豆亲脂蛋白(lipophilic protein,LP)与0%、0.01%、0.05%、0.1%、0.2%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cellulose,HPMC)复合乳液形成的影响,揭示蛋白质结构变化与乳液稳定性的关系,采用动态激光散射、接触角测量仪和红外光谱研究不同压力处理LP与可溶性HPMC复合物形成乳液的流体动力学半径、界面吸附特性和LP的二级结构变化。结果表明,60?MPa处理下的乳液其乳化性、贮藏稳定性和界面吸附能力较低,随着压力的增加乳液粒径变小,乳滴形状规则、分布均匀,乳液表面负电荷增加;均质压力在140?MPa、纤维素质量分数0.1%时,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高达223.05?m2/g和290.5?min;不同压力处理改变了LP二级结构,影响了与可溶性HPMC的结合,进而影响所形成乳液在油-水界面吸附特性,结果证明HPMC质量分数为0.1%时其亲水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