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乳酸菌在泡菜发酵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为了克服传统方法生产泡菜的不足,需进一步研究制作泡菜的乳酸菌发酵剂。该文对泡菜中乳酸菌的主要种类及发酵类型、影响乳酸菌发酵的主要因素、乳酸菌发酵剂的来源、在泡菜中的应用及基因组学等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确定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泡菜用乳酸菌培养条件,为纯菌发酵泡菜工艺的推广及生产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使四川泡菜实现产业化生产过程中,保证乳酸菌剂产品风味的同时,大幅缩短泡菜发酵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研究针对乳酸菌发酵泡菜生产过程中关键工艺之一的发酵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分别以盐投入量、乳酸菌制剂投入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单因素,以总酸、硬度、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探索不同发酵条件下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品质的变化趋势,得到发酵工艺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4.
纯种接种生产优质泡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接入不同乳酸菌和自然发酵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酸度、氨基态氮含量、乳酸菌和杂菌数的变化,发现人工接入混合菌种泡菜风味较好,亚硝酸盐含量较低,生产时间短,是一种较好的低盐度泡菜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乳酸菌接种发酵泡菜风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红皮萝卜为原料,分别接种分离自自然发酵泡菜中的乳明串株菌、乳酸乳球菌、食窦魏斯氏、发酵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进行纯种乳酸菌发酵制作泡菜。通过测定泡菜的乳酸菌菌相、总酸度、感官评价、挥发性成分及有机酸,对分离自自然发酵泡菜中不同乳酸菌纯种发酵泡萝卜的风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达到终点时,接种不同乳酸菌发酵的泡菜中大部分乳酸菌的活菌数相差不大,都在7.0lg CFU/m L左右,泡菜液中的乳酸菌几乎全为植物乳杆菌;大部分乳酸菌纯种发酵泡菜中总酸含量4g/kg;不同乳酸菌发酵的泡菜挥发性成分及有机酸的种类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菜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营养丰富,但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存在对其食用安全性造成了隐患。研究了不同发酵方式和发酵条件对现代生物新技术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自然发酵相比,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不仅可以缩短发酵周期而且安全性更高;食盐、乳酸菌制剂、低温发酵及部分辅料对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含量有抑制作用,均可提高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的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乳酸菌的发酵原理,阐述了利用乳酸菌制剂发酵方式腌制泡菜的研究意义、生产机理及过程等,并对目前研究现状的创新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新型工艺的研究提供了建议,并对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的发展进行了市场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中国传统泡菜乳酸菌的开发与应用现状,总结了泡菜乳酸菌资源的种类、乳酸菌分离的技术与方法,对分离筛选的乳酸菌资源进行梳理,并将菌剂生产的工艺做以总结,提出目前在泡菜乳酸菌资源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做以展望。  相似文献   

9.
泡菜的研究进展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泡菜是一种乳酸发酵制品,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而乳酸菌是参与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主要菌系,它对人体具有各种保健功能。对泡菜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和各物质的变化规律、泡菜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泡菜的功能、泡菜的安全性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并对泡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泡菜营养强化食品的研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含高浓度乳酸菌的泡菜中添加维生素或氨基酸,检测其中乳酸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维生素或氨基酸比用单一物料芥菜制作的泡菜汁中的乳酸菌含量高,维持高含菌量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可根据人体需要利用泡菜制成营养强化食品。此外,文中还对利用泡菜汁生产高质量的其它乳酸发酵食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Lactobacillus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分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乳杆菌属所有已有效发表的种做了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各个类群的标签序列把乳杆菌属分为12个主要类群,并详细分析了各个类群内种间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以及同源性较高种间的区别。希望对乳杆菌属各个种的区分和鉴定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Kefir is a unique cultured product traditionally made from the fermentation of milk with kefir grains. Metagenomics analysis of kefir grain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of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 the kefir grain. Many microbial popul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in kefir grain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Although the kefir from Malaysian kefir grain is regularly consumed locally, no report has been made on the kefir grain microbial profile. The present study used kefir grain obtained locally and the microbial composition in the kefir grain was determined using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 The taxonomic results analysis obtained when using BaseSpace (Illumina) and MEGAN were compared. The software agreed that Lactobacillus genus dominated the samples and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was L. kefiranofaciens (81.45–91.93%) while L. kefiri (2.01–2.47%) was the second in abundance.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Malaysian kefir grain contained the same top two predominant species using both software methods and the microbial composition between both software did not vary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3.
从酸败果酒中分离到1株可同时利用葡萄糖和甘油产生1,3-丙二醇的乳杆菌,经鉴定为Lactobacillus brevis。当葡萄糖∶甘油为0.05mol/L∶0.1mol/L时,厌氧发酵70h,1,3-丙二醇产量为11.2mmol/L,生成速率为0.16mmol/(L.h),甘油的转化率为0.30mol/mol,甘油脱水酶活性为0.84U/mL,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活性为3.80U/mL,该研究为过量生产1,3-丙二醇的乳酸菌工程菌株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能高效同化胆固醇的乳酸菌,以开发低胆固醇系列产品。从25个来源不同的样品中,分离筛选出8株乳酸菌,与活化出的8株已知乳酸菌共同在特殊培养基中培养,最后筛选出2株具有较高同化胆固醇能力的菌株。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应用于食品中,对食品风味影响较小,可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微生态菌株Lactobacillusacidophilus对胃与小肠内胃酸、胃蛋白酶、胆汁盐以及胰蛋白酶的抗逆能力,以MRS为培养基,模拟人体正常胃环境pH1.60~5.00、胃蛋白酶分泌量0.592~1.482μg/mL,小肠胰蛋白酶活力14.24~72.32u/g及胆汁盐含量0.03%~0.30%时,LactobacillusacidophilusInd-1和Lactobacillusaci-dophilusLakcid在37℃温度下培养4h,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两菌株进行活菌计数。结果表明:在pH1.60~5.00,胃蛋白酶0.592~1.482μg/mL条件下37℃培养4h,活菌数在108cfu/mL以上;在胰蛋白酶活力14.24~72.32u/g范围内、胆汁盐0.20%的条件下,活菌数可在107cfu/mL以上。说明Lactobacillusacidophilus能顺利通过胃与小肠而进入大肠,并存活下来。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选择性计数方法。LC培养基只能计数干酪乳杆菌,MRS-水杨素(或山梨醇)培养基可以计数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而MRS培养基可以计数这3种益生菌,通过减法原则从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混合物中单独计数。另外,MRS-NNLP培养基也可用于选择性计数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的培养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是来自人体肠道的一株重要的益生菌。作者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培养温度为37℃和培养基起始pH值为6.4。当在改良的MRS培养基中添加质量浓度为10 g/L碳酸钙,并经过一次中间补糖(8 g/L)培养,菌体干重达7.12 g/L活菌数为3.89×108cfu/mL。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瑞士乳杆菌(Lh134)和干酪乳杆菌(Lc134)单独与组合在脱脂乳中发酵32 h的pH、发酵乳酸度值、活菌数和氨基酸态氮变化.结果表明,Lh134在脱脂乳中发酵速度比Lc134快,Lh134和Lc134组合在脱脂乳中的发酵能力高过二者单株发酵,发酵结束时pH下降至3.90,发酵乳酸度达到281.30°T,活菌数...  相似文献   

19.
益生菌基础专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I系统中Derwent专利数据库所收录的基础专利,并辅助采用中国知识产权局出版的中国专利数据库,对已公开的3种利益生菌的发明专利,接专利申请人/专利公开年份以及4位IPC号进行分析.所涉及的益生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干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通过对所获得的信息,分析了主要申请公司、申请国家在上述3种益生菌领域中的研发情况。同时介绍了达3种益生菌在中国发明专利中申请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鉴定农家自制传统发酵豆腐乳中的乳酸菌,探讨其作为豆类乳酸菌发酵饮品菌株的可行性。方法利用MRS(man rogosa sharp)培养基分离豆腐乳中的乳酸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将所分离到的乳酸菌与适合于豆类植物发酵的植物乳杆菌FJAT-792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JAT-7926)和干酪乳杆菌FJAT-7928 (Lactobacillus casei FJAT-7928)进行发酵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从豆腐乳中分离出1株乳酸菌,命名为FJAT-46777,该菌株菌体细胞为圆端直杆状或圆端弯曲杆状,无芽孢,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生理生化特征与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一致,对菌株的16S rDN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也表明其为发酵乳杆菌。发酵乳杆菌FJAT-46777发酵的豆乳中乳酸菌增殖速度最快,最终活菌数最高,为9.42 lg(CFU/mL); pH值下降最快,最终pH值最低,为3.91;滴定酸度上升速度最快,最终滴定酸度最高,为62~ΟT。结论分离自豆类自然发酵食品中的发酵乳杆菌FJAT-46777,对豆类植物为主的基质具有更优良的发酵特性,发酵时间快,乳酸菌含量高,产酸能力强,适用于发酵豆乳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