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实现涤纶织物的一次成型双面数码印花,通过浸轧方式将自制的预处理剂整理到涤纶织物表面,研究了预处理剂用量对涤纶织物印花效果的影响。对处理后涤纶织物进行一次成型双面数码印花,进一步研究焙烘工艺对印花织物K/S值、色牢度和织物风格的影响。确定涤纶织物一次成型双面数码印花工艺为:预处理剂20 g/L,一浸一轧(带液率60%~70%),120~130℃烘干,160~170℃焙烘90 s,双面数码印花织物可获得较高的K/S值,水洗后耐摩擦色牢度达到4~4.5级。  相似文献   

2.
常规前处理涤纶织物的喷墨印花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渗化,文中采用自制的预处理剂TG-1对涤纶织物进行喷墨印花免水洗预处理,探讨预处理剂TG-1对涤纶织物喷墨印花渗化、K/S值及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墨印花墨水在涤纶织物上的渗化主要因为织物的毛细管效应,通过控制毛细管效应可控制涤纶织物喷墨印花墨水的渗化;经过预处理剂TG-1预处理的涤纶织物,明显地控制了墨水的渗化,提高了织物的K/S值,且固色后不经水洗能达到耐摩擦色牢度的要求,达到了涤纶织物喷墨印花免水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涤纶织物的喷墨印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脉冲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再用浅品色纳米颜料墨水进行喷墨印花.探讨了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和极板间距对K/S值的影响,并对处理前后的涤纶织物进行润湿性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功率300W,时间180s,极板间距3mm.处理后涤纶织物的亲水性和防渗性显著提高,喷墨印花织物图案清晰、得色量高,且不影响印花色牢度.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适用于涤纶织物印花的分散性染料的分类和特性以及常规的涤纶织物采用分散性染料直接印花的工艺流程和具体操作,同时对突破常规工艺,提高产品档次的两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织物的印花作了一系列探索试验。介绍了涤纶纤维的改性方法,并阐述了该织物的印花前处理工艺,以及对该织物(包括纯纺和混纺)进行直接印花和拔染印花的印浆处方和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6.
涤纶可用直接、拔染或防染印花方法进行印花。直接印花方法为世界上最广泛采用的方法。由于大量的涤纶织物是用直接法印花的,故汽巴公司染料部主要介绍其TerasilP系列分散染料应用于涤纶织物的直接印花。与纤维素纤维的活性染料印花不同,不同的涤纶印花市场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空气/氩气次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对涤纶织物表面进行改性预处理,再用浅品色纳米颜料墨水进行喷墨印花.探讨了等离子体处理对涤纶织物喷墨印花K/S值、防渗效果和纤维表面形貌等影响.结果表明,经混合气体等离子体处理后,涤纶织物的亲水性和防渗性显著提高,喷墨印花图案清晰、得色量提高,且不影响印花色牢度,并优于相同条件下空气等离子体处理效果;其最佳氩气混合比例为20%,最佳处理条件为:功率300 W、时间150 s、极板同距3mm.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适用于涤纶织物印花的分散性染料的分类和特性以及常规的涤纶织物采用分散性染料直接印花的工艺流程和具体操作。同时对突破常规工艺,提高产品档次的两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吴桂军  王潮霞 《印染》2007,33(15):1-3
采用自制阳离子季铵盐预处理剂对涤纶织物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涤纶织物颜料墨水喷墨印花时的防渗化性能。探讨了预处理条件,如预处理剂浓度、处理浴pH值、处理温度和时间对涤纶织物喷墨印花颜色鲜艳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剂用量为15 g/L左右,pH值11,30℃处理6 min,可赋予涤纶织物喷墨印花时较好的清晰度和颜色鲜艳度。  相似文献   

10.
真丝绸热转移印花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  吴家萍 《四川丝绸》1995,(4):29-30,32
热升华转移印花是将分散染料上染于涤纶织物的一种印花方法,真丝织物用聚乙二醇作膨化剂,TMM醚化树脂作固着控制了转移印花工艺,转移印花织物色泽鲜艳饱满,色牢度手感良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不同的配方及工艺,对棉、真丝、锦纶、聚酯、羊毛等各类织物坯布进行常规前处理、浸轧上浆、浆料和配套助剂的优选及上浆工艺优化,结合喷墨印花图案原稿的高品质数字化处理、设计制定不同类型织物的高品质ICC特性曲线以及喷印工艺优化,结果显示:喷印织物经汽蒸固色后,染料分子从浆料向织物转移并与纤维结合,并满足色差及色牢度要求,实现了数码喷墨印花技术在蚕丝、棉、聚酯、锦纶、羊毛等不同类型织物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颜料墨水对织物喷墨印花的适应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潮霞  汪毅  朱锋 《纺织学报》2008,29(10):82-86
为了探讨颜料墨水对不同织物喷墨印花的适应性,选用棉、涤纶、蚕丝、天丝、涤/棉、棉/锦、涤/锦/棉等不同纤维种类、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采用自制六色颜料墨水在8 pass,720 dpi打印单色块,分析颜料墨水印花的颜色深度、色牢度、清晰度以及织物风格等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打印织物表面性能是影响喷墨印花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亲水性纤维,结构紧密的织物可以将墨水贮留在织物表面,打印K/S值大,清晰度高,但牢度略低;对抱水性能较低的稀薄涤纶、蚕丝织物,为了确保喷墨印花的印制精细度,预处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印整结合的天然纤维织物转移印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迪庚 《印染》2003,29(5):42-43
针对分散染料转移印花对纤维的局限性,采用苯乙烯接技聚合的预处理方法,将预处理剂和分散染料同浆印制转移印花纸,达到既印花又整理的目的,实现天然纤维织物的转移印花。文章以涤棉混纺、丝涤交织和真丝织物为例,对印整结合转移印花后织物的物理性能和染色牢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了纯棉热升华转移印花的技术成果,针对现有方法中纯棉化学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和膨化剂处理纯棉印花颜色不鲜艳的问题,提出采用聚酯乳液涂层实现纯棉织物热转移印花的新思路,分析了聚酯乳液涂层剂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纯棉转移印花工艺的适应性,以及该技术的优缺点,阐明了该方法具有转印色彩鲜艳、保持棉纤维优点、工艺简单环保、便于推广应用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5.
评价了将液晶(1iquid crystalline,LC)颜料体系和添加剂适当混合以开发新的织物印花工艺概念上的尝试。分别考察了亚麻织物(粘胶、蚕丝、棉、羊毛、聚酯),不同的有色织物(如粘胶、聚酯、聚酰胺)及不同类型的聚酯织物(轧光、针织、罗纹),以判断这种工艺的适用性。上述织物的印花测试由精心安排的标准织物印花工艺应用液晶颜料薄层完成。考虑到机械负载(使用、弯曲、褶皱、煮炼)引起印花织物色变,对试验印花进行了评价。该样品的制成与面世,显示了印花服装新的引人注目的光学效果,以及在服装、印花和后整理工业中的显著的潜在色变优势。  相似文献   

16.
ZD-3印花糊料是一款以海藻酸钠为主要成分的复配糊料,主要应用在全涤面料的分散染料仿蜡印花中,得色鲜艳、手感柔软,印花均匀性好,可得到正反面得色一致的印花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小数字化设计图稿与印花织物之间颜色传递的误差,文章对涤纶针织面料数码印花喷墨过程进行单通道墨量控制,提出墨量控制法这一色彩管理修正方案;并以标准色卡的测量色表作为基准,通过色差对修正方案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过墨量控制修正的色彩管理其印花色样色差较修正前减小,表明修正方案对于涤纶针织面料的印花颜色传递起到了较好的修正效果,为实现基于数码印花的色彩数字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启宏  周立民 《丝绸》1998,(1):12-14
研究了真丝织物气相转移印花水溶性油墨中增稠剂和助剂对转移率的影响,讨论了12只染料在真丝和涤纶织物上转移印花后颜色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由水溶性油墨印制的花纸,在预处理过的真丝织物上转移印花,部分分散染料转移率可达70%以上;多数分散染料在真丝织物上转移印花颜色比涤纶织物上颜色深暗,色调略有变化,在真丝织物上的皂洗牢度达3~4级,丝沾2~3级。  相似文献   

19.
梁冬 《纺织导报》2006,(9):68-69
涤纶仿真丝绸印花面料具有光泽自然、手感滑爽柔软、悬垂性好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条子花型面料在其印花产品中占有较大比例,其印制质量与各项工序操作密不可分。文章针对涤纶仿真丝绸条子印花的特点,提出了圆网印花前准备、印花及后处理等工序应注意的问题,在分析条子印花质量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Using plasma as a green and fast method for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textiles was considered by many researchers. In this study, polyester fabric was treated with cold plasma for different times between 1 and 5?min. Untreated and treated fabrics were bleached and dyed with jet and thermosol method and was printed with inkjet and silk screen method.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FT-IR spectroscopy and X-Rite reflection spectrophotometer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plasma treatment of polyester fabric results in a reduction in the whiteness of the fabric, it has a higher whiteness after the bleaching of the plasma treated fabric compared with the untreated fabric.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plasma treatment causes increasing the color absorption in continuous and non-permanent dyeing methods. Also, it should be mentioned that, the increase of color absorption in the continuous method is appreciably higher than the non-continuous method. Moreover, plasma treatment increases the absorption of color in polyester printing. By increasing the time of plasma treatment, the color absorption increase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of printing, the penetration and diffusion of the color in the plasma treated fabric is lower than the untreated 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