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研究了EPDM接枝马来酸酐 (EPDM g MAH)用量对聚酰胺 6(PA6)性能的影响及PA6/EPDM g MAH共混物的冲击断面形态。结果表明 :EPDM g MAH分散相颗粒与PA6基体能形成牢固的结合 ,对PA6具有显著的增韧改性作用 ;当PA6/EPDM g MAH的用量比为 90 /10时 ,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理想 ,其常温 (2 5℃ )及低温 (-2 0℃ )下的冲击强度分别比纯PA6增大 64 8%和 10 6 6% ,而且具有良好的挤出和注射成型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一系列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CR),将其与聚氯乙烯(PVC)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VC/ACR共混物。研究ACR的核/壳比、橡胶的粒子尺寸和交联剂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AIC)含量对PVC/ACR共混物力学性能与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核/壳比的增大,ACR的增韧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交联剂的加入改变了ACR的刚性与韧性,进而对共混物的性能有了较大的影响,随着交联剂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先变大后减小,当交联剂的含量为4%,ACR的添加量为8 phr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了1 196.70 J/m;随着橡胶粒子尺寸的增加,共混物的韧性逐渐降低。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ACR增韧PVC的主要增韧机理是橡胶的空洞化和基体的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3.
将甘油增塑玉米淀粉制得的热塑性淀粉(TPS)与聚酰胺6(PA6)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A6/TPS共混物,研究不同含量的甘油和TPS对PA6/TP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并探讨TPS增韧PA6的机理。采用万能试验机、溶体流动速率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PA6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TPS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模量有所提高,而拉伸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略有下降,表明TPS对PA6起到了有机刚性粒子增韧的作用;TPS对PA6的增韧机理主要是界面脱黏、空化作用;甘油含量对TPS改性PA6的韧性影响显著,甘油含量为25 %的TPS添加量为25 %时,其增韧效果最好,冲击强度比PA6提高了63 %。  相似文献   

4.
冯国威  张玲 《中国塑料》2016,30(6):13-17
通过改变共混物中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与马来酸酐接枝POE(POE-g-MAH)的比例,研究了MAH含量对聚酰胺6(PA6)/POE/POE-g-MAH/纳米碳酸钙(nano-CaCO3)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AH含量较高时,POE-g-MAH与PA6基体的相容性好,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最高;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的形态及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采用两步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nano-CaCO3分散效果更好,其增容作用使弹性体分散相直径增大约100 nm,冲击强度较一步法提高21 %。  相似文献   

5.
赵兴 《塑料制造》2007,(11):120-123
采用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热塑性弹性体(SBS),然后再与PA6进行共混的改性方法。研究了MAH接枝SBS时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的用量为0.05%和0.1%时对PA6力学性能的影响,着重研究了SBS-g-MAH的加入对PA6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共混物中SBS-g-MAH含量为40%时,共混物的常温冲击强度提高了3.4倍,低温(-30℃)冲击强度提高了4倍,得到了韧性较高的PA6/SBS的共混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液接枝技术成功制备了可反应性相容剂——EPT接枝共聚物(EPT-g-ITA和EPT-g-MAH),红外光谱分析证明ITA、MAH已经成功接枝在EPT主链上。实验研究了引发剂和单体用量对接枝共聚物接枝率和凝胶含量的影响,当EPT/ITA/BPO=100/20/4时,接枝率达到3.16%,凝胶含量为8.8%;当EPT/MAH/BPO=100/8/0.64时,接枝率达到3.58%,凝胶含量为6%。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将EPT接枝共聚物引入PA6/EPT共混体系,当EPT-g-MAH/PA6含量为15%时,PA6/EPT/EPT-g-MAH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比纯PA6提高了20倍。通过对EPT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凝胶含量以及PA6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等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接枝在EPT主链上的MAH支链较短,接枝点较多;接枝在EPT主链上的ITA支链较长,接枝点较少。  相似文献   

7.
接枝率对PVC/PA6-g-SMA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与不同接枝率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接枝改性聚酰胺6(PA6-g-SMA)的共混物,研究了PA6-g-SMA接枝率对PVC/PA6-g-SMA共混物力学性能及凝聚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越高,PA6-g-SMA与PVC的相容性越好,在PVC基体中能以更小的相畴均匀分散,对PVC的增韧增强作用越明显;当PA6-g-SMA的接枝率为5.12 %,添加量为15 %(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为64.7 kJ/m2,拉伸强度为55 MPa。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接枝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EPDM-g-GMA)作为三元乙丙橡胶(EPDM)增韧尼龙6(PA6)的增容剂,研究了PA6/EPDM/EPDM-g-GMA三元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微观形态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EPDM-g-GMA可与PA6发生增容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改善了PA6和EPDM的相容性,随着EPDM-g-GMA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径更加细化,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PA6的结晶度,当PA6/EPDM/EPDM-gGMA的配比为80/15/5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王英  姜涛  王宪忠  芦艾 《中国塑料》2015,29(3):51-56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苯硫醚/无苯基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PPS/NPMVS)共混物及聚苯硫醚/单苯基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PPS/SPMVS)共混物,并对该共混物体系的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弹性体在共混物中均匀分散,弹性体的加入对PPS基体起到明显的增韧效果;当弹性体的含量为3 %(质量分数,下同)时,2种共混材料的增韧性能最佳,PPS/NPMVS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相对于PPS基体提高了3.9倍,PPS/SPMVS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相对于PPS基体提高了2.4倍;当NPMVS含量为10 %时,PPS/NPMVS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相对于PPS基体提高了1.8倍,当SPMVS含量为3 %时,PPS/SPMVS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相对于PPS基体提高了1.4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增容的PA6/ABS共混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PA6/ABS共混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增容剂含量对PA6/ABS共混体系结构、性能以及脆-韧转变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MA含量的增加,PA6/ABS共混体系的橡胶相粒径先逐渐减小,后趋于平缓;橡胶颗粒的多分散系数逐渐增加;基体层厚度不断减小;PA6/ABS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逐渐增加;PA6/ABS共混体系的脆-韧转变温度先减小,后上升。  相似文献   

11.
PA66的增韧增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玻璃纤维和弹性体(EPDM—g—MAH),对尼龙66(PA66)的增韧、增强的效果。结果表明,玻璃纤维对PA66有很好的增强效果,当玻璃纤维质量分数达30%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达到112.13MPa;玻璃纤维对PA66也有一定的增韧作用,当玻璃纤维质量分数为18%时,增韧效果最好。EPDM—g—MAH对PA66有很好的增韧作用,当EPDM—g—MAH填充量增加到10%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提高到28.3kJ/m^2;但体系的拉伸强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2.
EPDM接枝马来酸酐增韧酰胺6的性能及冲击断面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EPDM接枝马来酸酐(EPDM-g-MAH)用量对聚酰胺6(PA6)性能的影响及PA6/EPDM-g-MAH共混物的冲击断面形态。结果表明:EPDM-g-MAH分散相颗粒民PA6基体能形成牢固的结合,对PA6有显著的增韧性作用;当PA6/EPDM-g/MAH的用量比为90/10时,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理想,其常温(25℃)及低温(-20℃)下的冲击强度分别比纯PA6增大64.8%和106.6%。而且具有良好的挤出和注射成型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EPM-g-MAH)作为二元乙丙橡胶(EPM)增韧聚酰胺6(PA6)的增容剂,研究了PA6/EPM/EPM-g-MAH三元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果表明,EPM-g-MAH可以与PA6发生增容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改善了PA6和EPM的界面相容性。随着EPM-g-MA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径更加细化,共混物的熔融峰温下降,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当EPM/EPM-g-MAH的配比为10/10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为47 kJ/m2,比纯PA6提高了8倍。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以聚醚型和聚酯型热塑性弹性体(TPU)为增韧剂,以尼龙1010(PA1010)为基体,用德国HaaKePTW16/25p型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PA1010/TPU增韧尼龙材料,研究了增韧尼龙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相结构。结果表明:增韧尼龙材料的冲击强度得到显著的提高,聚酯型TPU的增韧效果优于聚醚型TPU的。SEM观察表明,聚醚型和聚酯型TPU均以较均匀的球状粒子分散于PA1010基体中,冲击断面有纤维化现象、呈多层断裂和粘连多层膜的形成。PA1010/TPU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随TP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考虑到在提高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同时也要保证增韧材料有足够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TPU含量为15%(wt)的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5.
PA6/POE-g-MAH体系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动态硫化及非动态硫化方法制备了马来酸酐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MAH)增韧的聚酰胺6(PA6) 共混物,研究了PA6/POE-g-MAH体系的力学性能以及POE-g-MAH在PA6中的分散状况。结果表明动态硫化 PA6/POE-g-MAH共混物的屈服强度、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弯曲模量均高于非动态硫化方法制备的PA6/POE-g- MAH共混物,动态硫化的PA6/POE-g-MAH共混物可以在材料的刚性与韧性之间达到良好的平衡。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的统计分析表明,非动态硫化PA6/POE-g-MAH共混物中分散的橡胶相数均颗粒尺寸随组成中POE-g-MAH 的含量增大而不断增大,动态硫化的PA6/POE-g-MAH共混物中分散的橡胶相数均颗粒尺寸随POE-g-MAH含量的增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PA6含量对PVC/PA6共混物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EVA-g-MAH为相容剂,将PVC与自制的低熔点PA6共混制备了PVC/PA6共混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PA6含量对PVC/PA6共混物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SEM分析结果显示:随着PA6含量的增加,PVC/PA6共混物的分散相尺寸逐渐增大,当PA6含量为10%时,共混物中分散相的分散尺寸最小为1μm;当PA6含量为50%时,共混物为两相共连续结构;当PA6含量为60%时,共混物中PA6为连续相,PVC为分散相。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PA6含量为10%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都较PVC有明显提高,分别提高了约50%与30%,达到了6.29kJ/m2和60MPa。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PVC/PA6共混物的结晶温度,检测结果显示:PVC/PA6共混物呈现非晶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酮(PK)/聚酰胺66(PA66)共混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冲击试验机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PK/PA66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晶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PA66含量较低时,PA66分散相粒径较小,且分布较均匀,PK/PA66(质量比为80/20)共混物的干态冲击强度达到29.5 kJ/m2,湿态下冲击强度为纯PK的4倍,同时共混物拉伸强度及弯曲模量也明显提高;但当PA66含量较高时,PA66相区尺寸明显增大,PK/PA66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呈下降的趋势;PA66的引入会显著降低PK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酰胺6 (PA6)/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PA6I)共混物,对不同配比的PA6/PA6I共混物进行了力学性能、成型收缩率、吸水率、透光率、耐车用尿素溶液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A6I含量的增加,PA6/PA6I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逐步增大,而断裂伸长率、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在PA6I含量为15%时,二者均出现最小值;共混物的成型收缩率、吸水率随着PA6I含量的增加逐步降低,在PA6I含量为45%时,成型收缩率降低了46.0%、吸水率降低了51.2%;共混物的透光率、耐尿素溶液的能力随着PA6I含量的增加逐步增大,在PA6I含量为45%时,透光率达到70%,在车用尿素溶液中浸泡72h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弯曲强度保持率分别达到84.1%,77.4%,比纯PA6的相应性能分别提高了16.5%,16.0%。  相似文献   

19.
PA6/POE/SWR-3A超韧共混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陆波  徐晓强 《塑料工业》2005,33(8):23-24,32
采用SWR-3A(POE—g—MAH)作为增容剂,研究了POE对PA6/POE/SWR-3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5份增容剂SWR-3A存在的条件下,随着POE 8150用量增大,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不断增大,而拉伸强度、维卡耐热温度、表观粘度降低。当POE 8150用量超过12.5份时,共混物达到超韧。在PA6/POE/SWR-3A共混体系中,SWR-3A具有增容和增韧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核壳比为50/50(聚丁二烯/聚苯乙烯,PB/PS),粒径分别为120 nm和350 nm的PB-g-PS接枝共聚物,而后将PB-g-PS弹性体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同时作为改性剂增韧聚苯醚(PPO)/聚苯乙烯(PS)共混物,考察了基体组成(PPO/PS)和橡胶粒子尺寸对HIPS/PPO/PS/PB-g-P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体中PPO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屈服强度显著提高。HIPS中Salami结构橡胶粒子和亚微米尺寸橡胶粒子在PPO/PS基体中分散状态较好,协同增强了共混物的韧性;随着PB-gPS橡胶粒子尺寸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逐渐增加而拉伸屈服强度无明显变化,同时共混物的冲击断裂方式逐渐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