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12 个大白菜试材进行连续2 年的风味物质成分分析。共检测鉴定出了腈类、酯类、醛类、酮类、醇类、烃类及杂环类等14 类170 多种化合物。主要的风味物质有45 种,初步认为2- 环己烯-1- 醇、2- 己烯醛、3- 己烯-1- 醇、苯丙腈和苯乙基异硫氰酸酯等5 种成分为大菜的特征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2.
泰安大蒜与金乡大蒜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动化静态顶空与气质联用的方法分析对比金乡大蒜与泰安大蒜的挥发性成分,通过GC-MS分析和NIST质谱库计算机检索,对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大蒜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略有差别,金乡大蒜中含硫化合物总量高于泰安大蒜,并且,新鲜大蒜含硫化合物含量高于贮藏大蒜,存在显著差异。金乡大蒜和泰安大蒜检出的风味物质种类略有差别,地域性差别对大蒜风味物质种类影响不大,但是,在大蒜风味物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1,3-二噻烷、烯丙基三硫化物、烯丙基二硫化物以及而烯丙基四硫醚,在含量上金乡大蒜明显高于泰安大蒜。同时,研究表明,静态顶空与气质联用能够快速、简便、高效、准确地对大蒜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组分分析以及鉴定。  相似文献   

3.
为得到泡菜在自然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及对风味影响较大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对泡菜的乳酸菌总数、基本理化指标和感官进行测定,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发酵过程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发酵第6d泡菜品质最优,为最佳食用期;不同发酵时间的泡菜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发酵过程共检出化合物45种,酯类在发酵过程相对含量最高,是结球甘蓝泡菜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对挥发性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硫氰酸甲酯、(E)-丁酸-4-己烯酯、乙酸己酯、叶醇、正己醇、β-蒎烯、二甲基二硫和二甲基三硫对泡菜风味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孙莹  苗榕芯  江连洲 《食品科学》2019,40(2):222-228
以常温、冷藏的马铃薯面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常温第1天、第6天和冷藏第6天的马铃薯面包样品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电子鼻分析结果能够很好地区分常温和冷藏1~9?d马铃薯面包的风味。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可以量化主成分贡献率和样品间风味的区分度,并利用判别因子分析建立马铃薯面包识别库模型。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3?种马铃薯面包共检测出2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常温第1天17?种,冷藏第6天4?种,常温第6天14?种;经贮藏后,风味物质变化明显,冷藏样品酸类、酯类、酮类和烃类物质消失,常温样品贮藏后醛类和醚类消失,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都显著增加。因此,电子鼻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对贮藏期马铃薯面包的风味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钟罗宝  陈谷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9):1091-1095
本文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了70℃,90℃,140℃三个顶空保温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粉风味成分的变化.发现在140℃下,可检测到蛋白粉发生了明显的美拉德反应,其风味成分具有美拉德反应产物的特征,提示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可用于快速检测热加工食品美拉德反应所产生的风味物质.同感官评价法、同时蒸馏提取及气相色谱-质谱法和其他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相比较,顶空进样器同时作为美拉德反应的反应器以及反应风殊物质的萃取装置,方法具有快速、风味物质损失小的优点,适用于美拉德反应机理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果腔顶空法分析厚皮甜瓜"银帝"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果腔顶空法结合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银帝”厚皮甜瓜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该法共分离出82种化合物,初步定性60种,其中以酯类为主体,主要包括乙酸乙酯、丙酸-2-丁烯酯、羟氨基甲酸乙酯、丁二酸甲酯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等。果腔顶空法无需溶剂、简便、快速,减化了传统风味物质测定方法的样品前处理环节, 使所测挥发性风味成分更接近于天然。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进程中风味的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法对双孢蘑菇采后品质劣变过程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方法(HS-SPME)对香椿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对其特征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从而进一步探究香椿中的香气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香椿芽苗的生长过程中,第一次得到反式-1-丙烯基双二硫化物,该化合物在一定基础上可以转化为香椿中所含有的1-丙烯基硫醇和3,4-二甲基噻吩。通过对比含硫化合物的结构式发现,香椿与大蒜在很大基础上存在一致性,而导致两者拥有特征性风味的物质在一定基础上也有所相似。  相似文献   

9.
甜玉米籽粒及其芯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市售的鲜甜玉米及其玉米芯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研究。以甜玉米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中相对含量较多的物质作为评价指标,在一定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下,对其主要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萃取条件为:样品在萃取瓶中于60℃预热35 min,采用以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为涂层的萃取头在60℃下萃取35 min。结果表明,本试验在玉米中共检测鉴定出24种挥发性物质、在玉米芯中共检测鉴定出2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与甜玉米气味相关的成分主要是相对分子质量为80~140的C4~C9挥发性羰基化合物、酯类、醇类、芳香族化合物、呋喃类、烃类物质,这些挥发性成分的协同作用构成了鲜甜玉米的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检测枸杞鲜果、晒干后的枸杞、烘干后的枸杞、冻干后的枸杞4种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对各种风味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4种样品中分别检测到25、32、39、4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说明枸杞经干燥后挥发性风味物质明显增多。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3.714%,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始数据的信息。第一主成分中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醇类杂环类烃类酯类;第二主成分中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醚类酸类醛类酚类酮类。9类挥发性风味物质对枸杞风味的影响作用可以分为5种,它们共同赋予了枸杞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分析西瓜精酿啤酒中的风味物质,采用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西瓜精酿啤酒及普通精酿啤酒中的风味物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西瓜精酿啤酒中共分离出48种物质,确定了其中的36种物质;从普通精酿啤酒中共分离出42种物质,确定了其中的41种物质。与普通精酿啤酒确定风味成分相比,己酸乙酯、癸醛、可卡醛、壬酸乙酯、癸酸乙酯等11种物质仅在西瓜精酿啤酒中检出,这些成分赋予了西瓜精酿啤酒独有风味。  相似文献   

12.
风味是食品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新产品的开发和消费者选择。食品挥发性风味复杂,种类多样,富含多种香气化合物。近年来很多研究者尝试运用风味化学的研究手段解析食品的风味成分特征,从而表征风味轮廓。本文从风味的定义,风味物质提取包括吹扫捕集、固相动态萃取(Solid Phase Dynamic Extraction,SPDE)、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风味成分的分析包括顶空分析(静态顶空、动态顶空)、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Mass Spectrometer,GC-O-MS)及可切换式全二维气相色谱-嗅闻-质谱(SGC×GC-O-MS),分子感官科学包括关键气味活性化合物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香气模型的构建、缺失实验和香气重组物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食品风味研究技术的提升和风味品质的改善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鹏  郭丽  程建军  张敏 《食品科技》2011,(4):269-27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不同乳酸菌发酵的糯玉米黏豆包A和B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在黏豆包A和B中分别鉴定出60种和56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分析结果表明,其挥发性物质包括有机酸、酯类、醛类、酮类、醇类、酚类、醚类、烃类及杂环类等11类60多种化合物。初步认为1-甲基-2-苯咪唑啉酮、丁酸、月桂酸、丙醇、2,4,6-三甲基苯甲醛、壬醛、茴香脑、己酸己酯、肉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等含量较高成份为糯玉米黏豆包的特征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4.
白雪  杨爽  孟鑫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4):209-212,2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微生物脂肪酶处理前后乳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并结合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乳品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较好区分微生物脂肪酶处理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的变化,主成分分析法(PCA)进一步说明添加微生物脂肪酶能有效地改善乳品的风味;GC-MS检测出醛类、醇类、酸类、酮类等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有所增加,乳品风味得到改善,并为乳制品风味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白酸汤发酵过程中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4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包括9种酸类、13种醇类、4种酯类、4种醛类、3种酮类、1种酚类和6种萜烯类;酸类、醇类、酯类和萜烯类物质占主导地位,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的98%以上。发酵过程中,酸类、醇类、酯类、醛类的种类数量和相对含量随发酵进行缓慢增加;酯类、酚类和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主成分分析得到22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发酵第3天时白酸汤的综合得分最高,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6.
SPME-GC-MS分离鉴定山核桃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山核桃成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最佳萃取条件:使用65μm PDMS-DVD萃取头,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30 min。采用气质联用技术从山核桃中分析鉴定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包括杂环类化合物、萜烯类、醛类、酸类、醇类、酯类和酮类,这些物质成分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山核桃独特的风味。其中杂环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和醛化合物类含量较高,是对山核桃整体风味起关键作用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7.
挥发性风味物质是评价辣椒品质的重要指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种植在地标区和非地标区的大方皱椒、黄平线椒、黄杨小米辣和黔椒8 号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16 个干辣椒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大方皱椒、黄平线椒、黄杨小米辣和黔椒8 号分别鉴定出27、85、61、59 种挥发性化合物;主成分分析得出酯类、烷烃类、醛类和烯烃类物质是影响干辣椒香味的主要因素。此外,风味综合评分表明种植在贵阳市花溪区的黄平线椒风味最好,其次是贵阳市花溪区种植的黔椒8 号,再次是遵义市绥阳县黄杨镇种植的大方皱椒;对于黄杨小米辣而言,在大方县理化乡种植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罗布斯塔生咖啡豆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电子鼻技术对生咖啡豆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生咖啡豆中共鉴定出56种挥发性物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酸类物质含量先增大后减少,酯类物质含量逐渐增大,醛类物质含量先减小后增大,贮藏前到60℃贮藏结束后醛类化合物由13.72%增加至25.46%;加速贮藏温度越高,挥发性物质含量增加速率越快,总挥发性物质含量由24.12μg/g DW增加至31.34μg/g DW。电子鼻数据分析能较好的区分不同贮藏期的样品,不同阶段样品各自聚为一类,且在60℃时样品聚集更为紧密;通过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变化、电子鼻传感器特征响应值和主成分分析,初步推测生咖啡豆加速贮藏期间风味品质劣变的特征性化合物为己醛、苯甲醛、苯乙醛、乙酸、己酸及苯甲酸。因此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电子鼻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可综合评价生咖啡豆贮藏期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不同酿酒原料青稞中挥发性物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同时蒸馏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2种前处理方法分析了酿酒原料青稞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对比讨论了2种前处理方法的分析结果,对瓦蓝、肚里黄、白青稞、黑老鸭等4个品种青稞的挥发性组分进行了比较,同时以挥发性物质为载体结合聚类分析对4种青稞之间的种属相似性进行了分析,为白酒酿造原料的选择、主要香味成分的差异性分析及原料与成品酒的后续研究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黔北麻羊加工产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黔北麻羊加工产品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生羊肉、白切羊肉、清汤羊肉及红汤羊肉中共检测出76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以醛类、烃类、酮类为主;主成分分析表明,柠檬烯、茴香烯、石竹烯、芳樟醇、2,3-辛二酮、草蒿脑、己醛、壬醛和辛醇为黔北麻羊系列产品的主要风味成分;韦恩图分析表明,己醛、壬醛和辛醇构成黔北麻羊4 种系列产品风味的基本骨架,己醛、壬醛、辛醇、柠檬烯和石竹烯构成黔北麻羊3 种加工产品的主要风味骨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