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仔乌蛋白酶解物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仔乌酶解物对Fenton反应体系产生的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筛选出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作为仔乌水解理想酶。两种酶水解仔乌所获得到酶解液对羟基自由基具有较好清除效果。采用正交试验对胰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其中,胰蛋白酶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45℃、时间3h、酶添加量900U/g、pH6.5;中性蛋白酶则为温度50℃、时间2h、pH6.5、加酶量为600U/g。二者料液质量比均为1:4。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胰蛋白酶(PTN 6.0S)酶解酪蛋白酸钠制备高免疫活性肽的酶解条件。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得的酶解产物对小鼠脾细胞增殖程度(刺激指数SI)及氨基氮(AN)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法优化酶解条件。结果:在pH7.0、温度55.0℃、时间15h、底物质量浓度3.5g/100mL、酶与底物比3.8:1000的酶解条件下,酶解产物的SI值达到0.184±0.002,AN含量为(0.795±0.012)g/L。结论:以酶解产物的活性为指标,可直接获得免疫活性最高的乳源多肽的酶法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双酶酶解豆粕蛋白制备低苦味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蛋白酶酶解豆粕蛋白,根据蛋白溶出率和游离氨基氮含量选择最佳用酶为碱性蛋白酶。分析了酶解时间、酶/底物比、底物浓度对豆粕蛋白酶解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Design-Expert7.0响应面分析法对三因素各水平进行优化。确定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性蛋白酶酶解时间4h、酶/底物比6900u/g、底物浓度6%,此时蛋白溶出率最高为74.38%。利用荧光探针法,确定了Flavorzyme风味蛋白酶酶解制备低苦味肽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6h,酶/底物比80u/g。  相似文献   

4.
以绿豆蛋白粉为原料制备绿豆ACE抑制肽,研究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底物浓度、加酶量对ACE抑制率和水解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pH8,底物浓度2%,加酶量6000u/g。随后选取对ACE抑制率有显著影响的四个因素:酶解温度(X1)、加酶量(X2)、酶解pH(X3)和酶解时间(X4)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实验,经过优化得到最优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pH8.25,底物浓度1.75%,加酶量6200u/g。在此条件下,绿豆ACE抑制肽的抑制率为84.83%。  相似文献   

5.
乳清蛋白酶解制备促钙离子吸收肽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丽  潘道东 《食品科学》2008,29(5):332-336
采用胰蛋白酶水解乳清蛋白来制备促矿物元素吸收肽.通过甲醛滴定法来测定水解液的氨基氮含量;通过体外检测法来测定肽的持钙活性.结果表明:在水解液pH为8.0、底物浓度为7.0%、底物:酶为70:1、水解时间为100min、水解温度为45℃的条件下能得到氨基氮含量较高和活性最强的矿物元素结合肽.此条件下水解液中氨基氮含量为0.272mg/ml,产生的肽具有最强的体外持钙活性.  相似文献   

6.
酶解海产低值鱼制备抗氧化肽,分别研究底物浓度、pH、温度、酶浓度及时间对酶解产物清除DPPH·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酶解制备抗氧化肽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为:中性蛋白酶添加量3%,底物浓度6%,温度55℃,反应时间3 h,反应pH 7.0。在最佳条件下,所得多肽的质量浓度为164.64μg/m L,DPPH·清除率为68.633%。  相似文献   

7.
酶水解高温豆粕制备高水解度大豆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高温豆粕制备高水解度大豆肽,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确定酶解高温豆粕的优化条件。以水解度为指标,考察温度、时间、pH、加酶量、底物浓度等因素对水解度的影响。优化的酶解条件为:温度50℃、时间5h、pH8.60、加酶量17700U/g底物、底物浓度10.25%,该条件下得到大豆肽的水解度为37.20%。  相似文献   

8.
以小黄鱼为原料,利用酶解技术制备高活性的ACE抑制肽。通过单因素及响应曲面分析,确定胰蛋白酶(PTN6.0S)的酶解工艺,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酶解产物(0.05g/L)的ACE抑制率,研究pH值、温度、时间、底物质量浓度、酶与底物比等因素对ACE抑制肽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pH7.0、温度50℃、时间16.5h、底物质量浓度5.6g/100mL、酶与底物比9‰,酶解产物ACE抑制率达87.36%。  相似文献   

9.
吴非  于胜男  葛锡娟  刘畅  李响 《食品科学》2012,33(7):148-152
用木瓜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酶解,制备大豆抗癌活性肽,并对其细胞生长抑制率、水解度和木瓜蛋白酶的最优作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酶解过程中,大豆抗癌活性肽都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但水解度与大豆抗癌活性肽的细胞生长抑制率之间不呈线性关系。底物质量浓度、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反应pH值都影响大豆抗癌活性肽的细胞生长抑制率。木瓜蛋白酶制备大豆抗癌活性肽的最优酶解条件为:底物大豆抗癌活性肽的浓度6g/100mL、酶用量70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4h、反应pH7.5,在此条件下得大豆抗癌活性肽细胞生长抑制率为28.13%。  相似文献   

10.
酶法水解鲢鱼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鲢鱼蛋白酶解液制备的工艺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着重探讨蛋白酶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初始pH值、固液比对鲢鱼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2:1(质量分数),底物浓度为固液比1:2(g/mL),酶添加量为底物浓度的1.6%,初始pH7.0,温度50℃,酶解时间5 h.酶解后,水解度为68.71%,氨基氮为67.3 mg/100 mL,可溶性蛋白得率可达70.02%.  相似文献   

11.
酶解菜籽粕制备多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冬梅  郭华  邹正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1):1344-1348
本试验以菜籽粕为原料,从四种蛋白酶中挑选出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对菜籽粕进行同步复合酶解。分别考察了不同的加酶量、酶比、料液比和时间对多肽得率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混合蛋白酶水解菜籽粕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加酶量固定为4500 U/g,温度50℃,pH为8.0,料液比1:8及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为3:1条件下酶解6.5 h,可使多肽得率达到54.89%。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性和碱性蛋白酶协同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多肽,采用茚三酮分析法测定酶解液中氨基氮含量以判断其酶解效率。影响大豆分离蛋白酶解主要因素有中性与碱性蛋白酶用量比、酶解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通过单因素和优化酶解条件正交试验分析,筛选出酶解最适实验条件:中性蛋白酶与碱性蛋白酶用量比为1∶3、温度55℃、pH 8.5、酶解时间6 h;在此条件下酶解,氨基氮含量为15.86 mg/g。  相似文献   

13.
吴敏  尹彦洋  罗爱平  张献伟 《食品科学》2009,30(20):223-226
以新鲜牛骨为原料,探讨牛骨粉的制备工艺。选用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分步水解牛骨蛋白,以水解度为特征性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双酶水解牛骨粉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牛骨粉蛋白质含量高达30.72%,约为鲜骨蛋白质含量的3倍;采用胰蛋白酶先水解,中性蛋白酶后水解的方式分步水解牛骨蛋白,其效果优于两种酶同时水解及中性蛋白酶先水解,胰蛋白酶后水解;中性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分步水解牛骨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1:2,起始pH8.0,胰蛋白酶2000U/g蛋白质于45℃、150r/min振荡水解3h,然后用中性蛋白酶2000U/g蛋白质于45℃以150r/min振荡水解3h,水解度达18.34%;粒径小的活性炭对酶解液脱苦、脱色及除腥效果优于粒径大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14.
研究碱性蛋白酶对富硒平菇蛋白的水解作用,并优化其工艺条件。以恩施产地的富硒平菇粉为原料,选取碱性蛋白酶进行试验,研究料液比、加酶量、温度、pH、水解时间五个因素对碱性蛋白酶水解富硒平菇蛋白的影响。以水解度和蛋白质溶出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碱性蛋白酶水解富硒平菇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法水解富硒平菇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碱性蛋白酶添加量为4200 U/g,水解温度55 ℃,pH为10.5,水解反应时间为4 h。在此条件下,富硒平菇蛋白水解度可达到28.46%,蛋白质溶出率为82.85%,水解所得蛋白肽中硒含量为2739.78 μg/g。本研究确定了碱性蛋白酶水解富硒平菇蛋白工艺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南美白对虾虾头为原料,对复合酶酶解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制备高水解度的虾头酶解液。首先确定最佳复合酶组合,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并确定最佳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采用风味酶与中性酶组合对虾头进行酶解(风味酶:中性酶为1:1,酶活比),加酶量2000U/g 蛋白、料液比2:1(g/ml)、pH7.33、温度54.27℃、时间3.97h。酶解后增味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酶解蛋白液的风味良好,可以作为调味品基料使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酶制剂的种类、用量、酶反应温度、pH值、酶反应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茶叶籽中蛋白质提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取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茶叶籽蛋白的等电点为pH3.6,碱性蛋白酶对茶叶籽粗蛋白的提取效果最好,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的次序为:酶反应时间〉pH〉酶反应温度〉碱性蛋白酶添加量;酶法提取茶叶籽蛋白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碱性蛋白酶用量200U/g、PH值为10.0、酶反应温度40℃、酶反应时间45min,在此条件下,茶叶籽蛋白提取率达到83.04%。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黄粉为原料,利用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进行预处理去除淀粉、纤维素杂质,通过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对预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蛋白质回收率为考察指标确定最佳水解工艺。预处理后所得的玉米浓缩蛋白粉用8%的亚硫酸钠热变性处理,利用四种不同蛋白酶对玉米蛋白进行水解,以玉米蛋白水解度、溶解度、发泡高度和失水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水解玉米蛋白的蛋白酶种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玉米蛋白水解物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预处理的最适条件为:先用纤维素酶处理后用α-淀粉酶处理;纤维素酶最适温度50 ℃、pH5.0、酶用量1.0%、时间2.5 h、料水比1:3 g/mL;α-淀粉酶最适温度65 ℃、pH6.5、酶用量1.0%、水解时间0.5 h、料水比1:4 g/mL,此时蛋白质回收率为96.1%、蛋白质含量为89.9%。碱性蛋白酶为水解玉米蛋白最佳蛋白酶,此时玉米蛋白水解产物的水解度为14.2%,溶解度为68.6%,发泡高度为64 mm,失水率为16%。水解物中氨基酸含量为35.72%,多肽含量为64.28%。  相似文献   

18.
以海藻酸钠(SA)与阿拉伯胶(GA)为载体固定化酸性蛋白酶,以酶活回收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固定化条件。得到以SA-AG复合凝胶为载体制备固定化酸性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凝胶质量浓度3.5 g/100 mL,SA与AG质量比2∶1,氯化钙质量浓度7.0 g/100 mL,固定化时间1.0 h,给酶量1 540 U/g,吸附时间2.0 h,酶液pH值为3.0。此最佳条件下,固定化酸性蛋白酶酶活回收率为67.34%,酶活力为1 380 U/g。固定化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酸性蛋白酶的最适作用温度(45 ℃)和最适反应pH值(pH=3)均与游离酶相同,但其热稳定性优于游离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这种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辅助复合酶提法提取双孢菇粗多糖。实验中利用单因素实验探索并确定了超声波的最佳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分别为30min,1:20。对于复合酶的反应条件,采取L9(34)正交试验确定纤维素酶和中性蛋白酶的最佳工艺条件分别为:纤维素酶加酶量480u/g,pH4.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00min;中性蛋白酶的加酶量100u/g,pH7.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00min。实验中采用超声波辅助破壁方法,提高了纤维素酶的破壁效率,提高了双孢菇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复合蛋白酶对小麦胚芽粉进行酶解处理,分析料液比、酶量以及酶解时间对小麦胚芽粉品质特性的影响。同时选取小麦胚芽酶解粉中水溶性指数最高的三组酶解粉与奶粉进行复配并作感官评定,以确定最佳复配比。结果表明,与小麦胚芽超微粉相比,蛋白酶酶解得到的小麦胚芽粉具有更好的品质。在料液比为1:5 g/mL、酶量为4400 U/g、反应时间为2.5 h时,小麦胚芽粉的水溶性指数达到最大值,为60.6 g/g,与原粉和超微粉的水溶性指数30.22、30.65 g/g相比,酶解之后提高约两倍。在料液比1:4 g/mL、酶量为4400 U/g、反应时间为2.5 h时,吸光度值由未酶解小麦胚芽粉的0.501降低到0.348,酶解小麦胚芽粉中脂肪酶的活力达到最小值。经过复合蛋白酶酶解,小麦胚芽粉的水溶性指数大大提高,小麦胚芽粉的脂肪酶活力有所下降,且酶解对麦胚芽粉的色差影响不显著。在与奶粉的复配实验中,小麦胚芽粉原粉、超微粉以及酶解粉在添加量为30%时,均获得最高的感官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