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部分稀土元素对灵芝多糖和三萜类物质液体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5种稀土元素(镧(La)、铈(Ce)、钕(Nd)、镨(Pr)、铒(Er))对灵芝液体发酵生产灵芝多糖产量和灵芝三萜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稀土元素在适宜浓度时对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的产量均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稀土元素镨对灵芝胞内多糖、胞外多糖和胞内三萜的生产促进作用最明显,分别在浓度为0.01、0.001mmol/L和0.1mmol/L时,使三者产量分别达到最高的772.56、452.76mg/L和398.49mg/L,分别是对照的4.67、3.05和1.91倍;而对于胞外三萜,0.001mmol/L的镧诱导效果最好,其产量达到610.08mg/L,是对照的2.03倍。可见适宜的稀土元素及浓度可显著提高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的生产。  相似文献   

2.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基于响应面法对酿酒废水(底锅水、黄水)发酵生产棘孢木霉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确定基于酿酒废水生产棘孢木霉最佳工艺条件:pH为5.3,接种量为8.0%,发酵时间为3.8 d。在此条件下测得棘孢木霉生物量为6.76×107CFU/mL,与响应面分析模型预测值(6.52×107CFU/mL)接近。优化结果对于酿酒废水资源化利用生产棘孢木霉菌剂具有实际参考价值。进一步对酿酒废水发酵生产棘孢木霉污泥减量应用效果评价,对过程污泥浓度与胞外聚合物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发酵生产的棘孢木霉对活性污泥有较好的破解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3.
猫棒束孢真菌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猫棒束孢真菌多糖提取工艺,采用液体发酵法培养猫棒束孢菌丝体,采用水溶醇沉法提取猫棒束孢真菌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和L9(33)正交实验,确定猫棒束孢真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水料比6∶1,提取液浓缩至原料重量的2倍,加入浓缩液4倍的无水乙醇,在此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为16.24%.  相似文献   

4.
基于原有固体发酵条件,以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为评价指标,探讨头孢霉AL031真菌固体发酵的最佳时间和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条件。用DPPH法和光敏化合物微生物法测定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微生物纸片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头孢霉AL031真菌固体发酵的最佳培养时间为9d,最佳提取条件为以乙酸乙酯浸泡,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EC50为5.84μg/mL,光敏化合物微生物法亦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抑菌实验表明头孢霉AL031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肖雷  姚菁华  吕兆启 《食品科技》2007,32(8):126-129
通过不同的灵芝菌种、培养基的组成和不同的培养条件对灵芝进行深层发酵试验,利用优化实验条件确定灵芝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条件。在此条件下灵芝菌丝体干质量可达15.2g/L,胞外多糖含量为3.7g/L,为灵芝多糖的工业化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灵芝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菌丝生物量及菌丝胞内多糖为指标,用液体发酵方法培养灵芝菌丝并获得菌丝胞内多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对灵芝菌丝生长及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发酵生产菌丝多糖最适合培养基组合为:麦芽糖2.0%、酵母提取粉2.0%、ZnSO40.015%、VB10.10%、KH2PO40.2%、MgSO40.05%、pH 6.0,菌丝多糖产量高达6.64%。  相似文献   

7.
研究黑曲霉、产黄青霉、米曲霉和酿酒酵母四种真菌诱导子对生物防腐剂纳他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获得具有促进作用的真菌诱导子,并对诱导子的主要作用成分和诱导机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产黄青霉代谢产物诱导子的促进作用最强,使纳他霉素产量达到1.856g/L,较原始产量0.835g/L提高了122.3%;通过优化试验得到最佳诱导条件:产黄青霉诱导子的最优培养时间为2d;在纳塔尔链霉菌发酵24h时加入,发酵至120h,纳他霉素的产量达到2.769g/L,较对照组提高了231.6%;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分离试验和发酵过程相关参数的检测,确证了真菌代谢产物中起主要诱导活性的是非蛋白、非多糖类的小分子物质,并且其极性与丁醇相近。  相似文献   

8.
优化灵芝真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摇瓶试验研究确定转速、接种量、通气量为影响灵芝真菌罐上发酵培养的影响因素,以菌体量、胞外多糖产量为目的产物,利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7L发酵罐发酵条件优化,分析得出灵芝真菌培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转速200r/min、接种量15%、通气量200L/h;菌丝体最大产量为7.35g/L,胞外多糖干重最高产量为0.92g/L。菌体量与胞体多糖产量存在线性关系,得到回归方程为y=0.0275x+0.5968。  相似文献   

9.
pH值控制灵芝发酵产生灵芝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pH值对灵芝液体深层发酵产生灵芝酸的影响及提高灵芝酸类物质产量的工艺.采用pH值控制法液体深层发酵生产灵芝酸,HPLC法测定灵芝酸,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胞内灵芝酸的合成与菌丝体生长呈偶联型,胞外灵芝睃彤成与菌丝体生长呈部分偶联型.菌丝体牛长及胞内灵芝酸生成的最适pH值为5.5,胞外灵芝酸产生最适pH值为4.5,本实验按优化的pH值控制条件,胞外灵芝酸产量达到0.86 g/L,比自然发酵工艺提高了34.4%;并提高了胞内灵芝酸的产量,达到0.364g/kg湿菌体.pH值控制发酵法可有效提高灵芝酸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辅助和研究灵芝多糖,并进一步提高灵芝孢子亚门实体细胞壁基质(灵芝子实体)中灵芝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选取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和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作为灵芝混合多糖发酵菌种。以灵芝子实体多糖中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结合单因素试验,并通过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来进一步优化分析灵芝子实体多糖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最优的液态发酵反应条件:发酵时间60 h、接种菌量3%、pH4、发酵温度26℃。灵芝子实体多糖在此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下,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0%。说明了灵芝子实体多糖经过发酵加工后,具有较强的天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菌诱导子提高纳他霉素的产量,通过初筛,获得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的真菌诱导子;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确定诱导条件。结果表明:黑曲霉代谢产物诱导子能够有效提高纳他霉素的产量;质量浓度为122μg/mL的黑曲霉代谢产物诱导子在纳他霉素发酵18.3h后加入,诱导78.5h时,发酵液中纳他霉素的发酵产量可达到2.89g/L,为空白对照组的1.68倍。  相似文献   

12.
发酵培养条件中接种量、摇瓶转速、装液量对灵芝真菌生长及产多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正交试验分析表明,接种量的影响显著。优化灵芝真菌发酵培养的条件为接种量10%,摇瓶转速150r/min,装液量125mL于500mL三角瓶中。此研究为以后灵芝真菌发酵罐进一步放大培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灵芝菌发酵玉竹产水溶性多糖工艺及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该研究利用灵芝菌液体发酵玉竹,以多糖提高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测定发酵前后多糖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竹添加量6%、豆粕添加量为2%、KH2PO4添加量0.15%、MgSO4·7H2O添加量0.15%、接种量8.7%、发酵时间4 d及发酵温度30 ℃。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液多糖含量达到5.91 mg/mL,较未发酵的培养基(3.41 mg/mL)提高了73.48%。抗氧化试验表明,在相同浓度下,发酵后多糖(PAF)对比发酵前多糖(PBF)的ABTS+·、DPPH·、OH·清除率均有所提高。其中,PAF对DPPH和OH·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77 mg/mL、0.54 mg/mL,PBF对DPPH·和OH·的IC50值分别为7.94 mg/mL、1.57 mg/mL。结果表明,PAF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以菌丝体干质量、胞内多糖含量及腺苷含量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一株冬虫夏草菌的液态发酵条件。确定利用葡萄糖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发酵生产菌丝体、胞内多糖及腺苷的最佳条件为装液量100 mL/500 mL,接种量3%,温度24 ℃,培养时间4 d,摇床转速140 r/min;试验得菌丝体干质量为17.232 g/L;胞内多糖含量为78.34 mg/g;腺苷含量为633.7 μg/g。  相似文献   

15.
祁勇刚  陈璐  王常苏  高冰 《中国酿造》2013,32(1):100-103
对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和灵芝纤维素酶的分泌进行了研究.以菌丝体量和灵芝多糖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6.0g、萌芽米4.5g、豆粕6.0g、酵母膏0.3g、KH2PO4 0.15g、VB10.015g、MgSO4·7H2O 0.75g、自来水150mL.在此基础上,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等量的滤纸浆,结果表明:添加0.5g滤纸浆的发酵液是基础发酵液的滤纸酶活(FP酶活)的8倍、羧甲基纤维素酶活(Cx酶活)的1.6倍.以萌芽米作为灵芝液体发酵碳源,结果表明:灵芝不利用γ-氨基丁酸.该研究提高了灵芝多糖量,减少了黑曲霉用量,为提高木瓜灵芝果醋品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真菌多糖的开发利用,本研究选取金针菇多糖、杏鲍菇多糖、银耳多糖、木耳多糖、茯苓多糖、牛肝菌多糖、云芝多糖、灵芝多糖、虫草多糖和草菇多糖共十种真菌多糖,探究真菌多糖对酸奶发酵剂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杏鲍菇多糖、银耳多糖、木耳多糖、云芝多糖、灵芝多糖、虫草多糖共七种真菌多糖均对发酵剂发酵特性起显著性促进作用(P<0.05),且最佳添加量分别为0.2%、0.4%、0.6%、0.2%、0.6%、0.2%、0.2%;而茯苓多糖、牛肝菌多糖、草菇多糖共三种真菌多糖对发酵剂发酵特性无显著性作用。通过单因素实验进一步研究发现,添加量为0.2%的木耳多糖对酸奶发酵剂产酸、产黏和乳酸菌生长更有利。0.2%木耳多糖酸奶的pH最低(pH4.3)、黏度最大(1300 mPa·s)、质构特性最优(硬度为195.12±8.13 g、黏聚性为8.70±1.74 mJ、胶着性为78.62±3.56 g)、活菌数较高(1.6×108 CFU/mL)感官评价满意度高(得分94.08/100)。本研究探究了真菌多糖对酸奶发酵剂发酵特性的影响,为开发一种以真菌多糖为益生元的新...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灵芝发酵麸皮粗多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对比分析了灵芝发酵前后麸皮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组分,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初探灵芝发酵麸皮粗多糖的结构。结果表明:灵芝发酵麸皮粗多糖(GWBP)在4.0 g/L浓度下的DPPH、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分别为91.37%、95.74%和0.92,显著高于未发酵麸皮粗多糖(WBP)(P<0.05)。GWBP组分中黄酮、多酚、蛋白含量分别为5.41、12.74和206.41 mg/g,显著高于WBP(P<0.05)。GWBP是一种吡喃糖,主要由葡萄糖、木糖和核糖等组成,分子量为4.172×103 Da。灵芝液态发酵可以提高麸皮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改变粗多糖的组成成分。本研究为灵芝发酵麸皮粗多糖天然抗氧化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虫草多糖对丝裂霉素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虫草多糖对丝裂霉素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影响。方法: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结果:浓度分别为100、80、50μg/ml的虫草胞内、胞外多糖对浓度为0.5μg/ml丝裂霉素诱发的蚕豆根尖微核率与阳性对照组(0.5μg/ml丝裂霉素)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虫草胞内、外多糖对微核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60.48%、62.20%;浓度为30μg/ml的虫草胞内、外多糖对浓度为0.5μg/ml丝裂霉素诱发的蚕豆根尖微核率与阳性对照组(0.5μg/ml丝裂霉素)有显著的差异(p<0.05);四种浓度的胞内、外多糖之间对微核的影响至少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且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随多糖浓度的提高而降低。结论:虫草胞内、胞外多糖均可有效抑制丝裂霉素诱导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三七渣固态发酵生产灵芝菌质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影响因子,生物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发酵时间对发酵结果的影响极显著(P<0.01),发酵温度对发酵结果的影响显著(P<0.05),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5.2%,发酵温度28.4℃,发酵时间14 d,在此条件下,每克灵芝菌质中生物量的预测值和验证实验值分别为0.4327和0.4205 g,二者相对误差为2.82%。固态发酵三七渣生产灵芝菌质为三七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响应面分析法用于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准确性高、误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