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夏秋茶制作龙井茶的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夏秋茶为原料,对传统制作龙井茶工艺中的摊放后含水量控制、杀青投叶量以及干燥温度等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筛选出比较理想的加工工艺流程:鲜叶采后摊放至含水量为10%、杀青投叶量为0.5kg/锅、压扁温度控制在220℃为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组合干燥法在黄花菜干制过程中的应用。先采用远红外杀青,然后再进行微波干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组合干燥条件为:远红外杀青温度90℃,远红外杀青时间50 min,远红外杀青功率450 W,微波干燥功率200 W,微波干燥时间25 min,进样量300 g/m2。采用上述工艺参数干燥后的黄花菜感官质量好,蛋白质保留率为87.3%。  相似文献   

3.
黄花菜组合干燥法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组合干燥法在黄花菜干制过程中的应用.首先采用远红外杀青,然后再进行微波干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组合干燥条件为:远红外杀青温度100℃,远红外杀青时间60min,远红外杀青功率400W,微波干燥功率200W,微波干燥时间25min,进样量0.3kg/m2.采用上述工艺参数干燥后的黄花菜感官质量好,蛋白质保留率为87.3%.  相似文献   

4.
绿茶的微波杀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为指标对微波杀青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 ,确定了微波杀青的最佳工艺条件 :投叶量 40g ,功率 72 9W ,杀青时间 180s。在该条件下多酚氧化酶几乎完全被钝化 ,且杀青叶呈浅黄绿色 ,柔软卷缩 ,有利于绿茶外形美观 ,香气的保持 ,达到了绿茶杀青的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不同投叶量与杀青机转速的杀青条件对铁观音毛茶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春季闽南乌龙茶品种铁观音,按一芽三四叶标准在晴天进行采摘,采用6CTS-90型杀青机进行杀青,杀青温度280℃,通过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实验,设置转速与投叶量不同参数组合对茶叶进行不同杀青处理,比较经过各杀青处理组铁观音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差异。结果生化成分分析表明,各组茶样的水浸出物含量在25.09%~42.03%之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在2.1%~2.9%之间,随着杀青滚筒转速的增加,投叶量的减少,所对应处理组茶样的水浸出物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皆呈现增长趋势;各处理组茶样的茶多酚总量在20%~32%之间,且转速的提高呈递增趋势。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杀青参数以投叶量3 kg,转速24 r/min时,铁观音感官品质最佳。结论在使用6CTS-90型杀青机进行杀青时,一定程度上,若投叶量相同,杀青机滚筒转速越高越有利于提高铁观音的质量;杀青机转速相同时,投叶量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6.
枸杞菜超微粉的研制及在乳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适于添加的枸杞菜超微粉,以天精3号新鲜枸杞菜嫩茎叶为主要原料,对杀青和干燥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测定产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确定杀青最佳方式,通过感官评定确定其在乳粉中的最适添加量.结果表明:微波杀青优于蒸汽杀青,功率900 W、时间70 s为最佳微波杀青工艺条件,温度80℃、时间150 min为最佳干燥工艺条件.脱脂奶粉中添加枸杞菜超微粉的最适量为4.0%.制得的枸杞菜超微粉颜色翠绿,有枸杞菜独特的清香.  相似文献   

7.
以云南实生苗为原料,研究了普洱茶初制工艺步骤,包括:摊晾、杀青、揉捻、晒干,设置6组初制工艺参数,再进行固态发酵。研究表明:省略揉捻工艺对鲜叶固态发酵成品的感官审评、理化以及制成的普洱茶粉感官审评影响都不显著。确定鲜叶固态发酵的初制工艺参数:摊晾、杀青、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25%,这为后期生产普洱茶粉提供成本更低廉的原料,降低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8.
杀青和干燥是绿茶香气形成的关键过程。本研究以黄山群体种一芽二、三叶的茶鲜叶为实验材料,通过80、110、130℃三种不同烘干温度,分别制得清香型、栗香型、高火香型绿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香气成分及组成比例,并探讨茶鲜叶、杀青叶、烘干叶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杀青去除了茶鲜叶中大量的罗勒烯、乙酸叶醇酯等青草气成分;烘干工艺使茶叶中高沸点芳香成分增加,其中,80℃干燥的茶叶芳香成分相对含量较低,显清香;110℃烘干使茶叶中原有芳香成分含量增加,产生特征香气成分苯乙醛、月桂酸乙酯,栗香明显;130℃烘干使茶叶产生吡咯、吡嗪等高火香成分。研究认为,干燥温度的差异引起茶叶香气成分的变化,从而产生各种香型。  相似文献   

9.
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微波工作原理,综述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的杀青工序、辅助萃取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等药效成分、干燥工序以及在测定茶叶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干燥方法对枸杞叶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枸杞叶的最佳干燥方法,为枸杞叶茶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先以干燥温度或功率、干燥厚度为指标,确定枸杞叶茶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再以枸杞叶茶茶汤中茶多酚类总量、水浸出物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结合感观评定,对两种干燥工艺的枸杞叶茶进行品质比较。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工艺的最佳温度100℃,平铺厚度1.0cm,烘干时间60min;微波干燥的最佳功率540W,平铺厚度1.0cm,烘干时间6min;将两种干燥方法所得枸杞叶茶作比较,其中微波干燥处理的枸杞叶茶色泽较绿,口感较好,营养成分较高,有利于获得高品质的枸杞叶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微波杀青工艺对秋季绿茶的保绿降苦作用;方法:以茶树品种碧香早秋季一芽二叶茶鲜叶为原料,在传统绿茶杀青、揉捻、干燥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将微波杀青工艺替代传统滚筒杀青工艺,按不同微波强度、微波时间设置了14组微波杀青处理,从感官品质、滋味品质、干茶与汤色色泽三个方面探究微波杀青工艺对秋季绿茶的保绿降苦作用;结果:与传统滚筒杀青工艺相比,采用微波强度500w、杀青时间为3min的微波杀青工艺,所制绿茶色绿味醇且综合感官品质最佳,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总儿茶素、简单儿茶素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苦味评价指标酚/氨比、酯型儿茶素含量与总儿茶素含量的比值则显著降低(P<0.05),且干茶与茶汤色泽在绿、明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利用微波杀青工艺加工秋季绿茶具有较好的保绿降苦效果,可应用于提高秋季绿茶品质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2.
地黄叶浸膏微波真空低温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地黄叶资源,提高其经济附加值并为植物提取物干燥提供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微波功率、干燥时间等因素对干燥产物含水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用L9(34)正交试验法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地黄叶浸膏微波真空低温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真空烘箱干燥、真空带式干燥和冷冻干燥等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地黄叶浸膏微波真空低温干燥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膏初始含水率45%、微波功率2kW、干燥时间18min、装料盘转速90r/min、间歇比3:1、装载量110g;在此工艺条件下干燥产物含水率2.89%、毛蕊花糖苷保留率95.98%、地黄叶总苷保留率89.41%。与其他干燥方法相比,微波真空干燥具有干燥产品含水率低、有效成分损失少、干燥时间短且操作简便等优点,工艺稳定可靠,有较大的工业化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拓展药食同源植物资源龙牙百合的应用,研究高品质龙牙百合粉的制备方法,本实验拟考察不同的护色工艺和干燥工艺组合对龙牙百合粉产品质量的影响。以新鲜龙牙百合为原料,分别考察护色工艺(蒸汽烫漂和热水烫漂)和干燥工艺(常压热风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的不同组合对龙牙百合粉感官品质、化学质量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等功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工艺(热水烫漂结合常压热风干燥)比较,蒸汽烫漂结合真空微波干燥的工艺组合使龙牙百合粉产品总多糖、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分别提高了24%、19%和37%。采用真空微波干燥制备的百合粉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均强于热风干燥产品,其中蒸汽烫漂结合真空微波干燥工艺组合制备的百合粉体外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总还原能力、DPPH·和·OH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17.24、12.00和10.21 mg/mL,显著低于传统工艺产品的IC50值42.38、18.77和16.56 mg/mL。蒸汽烫漂结合真空微波干燥工艺组合制备的龙牙百合粉产品综合品质明显优于其他考察的工艺组合,可作为高品质百合粉的工艺选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紫芽绿茶的最佳杀青方法。方法:以自选紫芽品系9803的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分别用微波、锅炒、蒸汽、热风4种杀青方法对鲜叶进行杀青处理制备绿茶,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绿茶样进行感官审评、滋味品质和香气品质分析。结果:4种杀青方法中,微波绿茶样感官审评的综合得分最高(89.65),且微波绿茶样的主要理化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花青素、氨基酸和咖啡碱保留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绿茶(P<0.05);且酚氨比值、酯型儿茶素与总儿茶素的比值均为最低,分别为12.18和0.72。结论:4种杀青方法中以微波杀青工艺制备的紫芽绿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以温州蜜柑花为原料,采用3种杀青(蒸汽、微波、烫漂)方式对柑橘花进行加工,通过感官审评及化学指标、抗氧化活性、挥发性组分分析,探究不同杀青方式对柑橘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杀青方式对柑橘花处理60 s后所制柑橘花茶品质较好,不仅外形匀整、花香鲜浓持久、汤色明亮,有浓郁的柑橘味,且多酚、黄酮及可溶性糖含量均最高,总抗氧化能力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柑橘花茶挥发性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的芳香物质种类为醇类、醛类、萜烯类及醚类,其中β-榄香烯、γ-松油烯及芳樟醇是其主要挥发性成分,3种杀青方式对其香气组分影响明显,其中吲哚、佛手柑醇以及壬醛是微波杀青所制花茶不同于其他处理组的特征性香气物质。研究结果可为柑橘花和茶叶的综合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兰州鲜百合为研究对象,将微波烫漂技术应用到百合热风干燥加工中。研究不同微波烫漂时间、微波功率和热风温度对百合干燥特性的影响,并利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其干燥动力学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Weibull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在不同试验条件下百合的干燥过程,百合干燥是典型的降速干燥;模型的尺度参数α与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及热风温度均相关,并且随着微波烫漂时间的增长、微波功率增大及热风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模型的形状参数β与微波时间和微波功率有关,但热风温度对β的影响较小。计算求出干燥过程中水分有效扩散系数Deff值在3.374~5.563×10-9 m2·min-1之间,当微波烫漂时间越长、微波功率越大及热风温度越高时,其值越大。通过阿伦尼乌斯公式计算得到百合的干燥活化能Ea为23.68 kJ/(mol·K)。本研究可为百合微波烫漂-热风干燥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巴山早’紫色芽叶的红茶加工工艺及其制茶品质特点。本研究选用‘巴山早’紫色芽叶为原料,在万源红茶加工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对红茶关键加工技术(萎凋、发酵和干燥)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茶黄素和茶红素之和与茶褐素的比值TFRB为评价指标,确定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工艺参数,探究关键加工技术不同参数对红茶品质的影响;以‘福鼎大白’绿色芽叶为对照,采一芽一叶新梢,按照优化后的加工工艺加工成红茶,所制茶样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通过感官审评、内含品质成分测定分析和香气组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最优加工工艺为萎凋时间21 h,发酵时间4.5 h,干燥温度90±2℃,此时感官评分最高为92.83±0.19,‘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的感官品质优于对照,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分别为12.58%、3.62%、2.89%、37.89%、4.61%、0.38%和3.57%,均高于对照,TFRB为1.07是其滋味鲜醇,汤色红亮的物质基础;氨基酸组分总量、呈鲜爽味氨基酸组分和呈甜味氨基酸组分含量分别为32.35、22.68和3.4...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遵义市湄潭县5个主要产茶区福鼎大白茶树秋季一芽三叶为原料,采用室内摊晾、微波杀青、热风干燥的加工方式制得超微绿茶粉,测定其理化成分含量及色泽,结合感官审评结果,探讨湄潭县超微绿茶粉品质特点及总体水平。结果表明,5个主要产茶区超微绿茶粉的多酚类物质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相对稳定,可形成鲜醇爽口、浓醇回甘2个类型,整体品质较优,可为湄潭县超微绿茶粉的开发利用及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任广跃  化春光  段续  朱文学 《食品科学》2010,31(22):203-206
研究微波功率、单位质量微波功率和切片厚度对鲜切怀山药片干燥特性的影响。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耗能功效、干燥速率、多糖得率)正交试验,对鲜切怀山药片的微波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鲜切怀山药片微波干燥过程中升速、恒速和降速三个阶段明显,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600W、单位质量微波功率8W/g、切片厚度5mm。  相似文献   

20.
应用GC-MS技术对不同杀青方式处理的杀青叶的香气组分以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波杀青叶挥发性成分的总量为59.29%,明显高于烘青绿茶以及滚筒杀青、蒸汽杀青2种杀青叶,尤其是在绿茶香气形成过程当中起关键作用的高级脂肪醇、萜烯醇、酮类和酯类含量较高,微波杀青叶的香气组成较滚筒杀青叶和蒸汽杀青叶更为接近烘膏绿茶。采用微波杀青叶生产绿茶鲜汁饮料可有效改善饮料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