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对聚丙烯(PP)和聚四氟乙烯( PTFE)薄膜进行表面亲水改性.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参数、材料的化学结构以及工作气体的种类,探索其对材料表面水接触角和过氧基团浓度的影响规律,确定较优化的等离子体处理条件.结果表明:较优化处理条件为处理时间4 min、功率400 W、气体流量100 cm3/min;改...  相似文献   

2.
种晓  雷桥  郄梓含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22):50-55,62
本研究以乳清分离蛋白和酪蛋白酸钠为成膜基材,甘油为增塑剂,山梨酸钾为抗菌剂制备复合蛋白成膜溶液,在其流延成薄膜之前对成膜溶液分组并进行了静态超高压处理:压力分别为200、300、400 MPa,处理时间分别为5、10、20、30 min,未经超高压处理的为对照组。通过对13组薄膜样品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水溶性、微观结构、阻隔性能等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的薄膜表面更光滑和均匀,有较少的孔洞。超高压处理对薄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均有显著性(p<0.05)影响,超高压压力300 MPa,处理20 min后,薄膜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4.86 MPa;C4组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降低到1.177×10-9 g·cm/cm2·s·Pa;超高压压力200 MPa,处理10 min后氧气渗透系数降低到0.93×10-9 cm3·cm/cm2·s·cmHg。超高压处理对组B1、C1、D4水溶性均有显著性(p<0.05)影响,能够使薄膜水溶性降低。不同超高压处理后的薄膜可适应不同包装食品的货架期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花生粕蛋白为研究对象,深入解析臭氧处理时间(0、2、5、10和20 min)对其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臭氧处理时间的延长,花生粕蛋白中苯丙氨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比例逐渐下降;花生粕蛋白中巯基含量随臭氧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其二硫键与羰基含量则正相反,随处理时间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与此相同的是,臭氧处理后的花生粕蛋白的变性温度和吸热焓明显升高,说明臭氧有助于提升花生粕蛋白的热稳定性,然而0~10 min臭氧处理则显著降低其表面疏水性;此外,圆二色光谱显示臭氧处理导致花生粕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使蛋白质中α-螺旋、β-折叠以及β-转角结构逐渐向无规则卷曲结构转变;SDS-PAGE电泳证实大分子蛋白聚集体(>250 kDa)的生成,这可能是由于部分蛋白分子内的二硫键被臭氧氧化而发生交联和聚集行为而引起的。由此可见,臭氧处理可显著改变花生粕蛋白的结构特性,主要表现为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时长等离子体(Plasma)处理对复合蛋白基成膜溶液性能的影响。为此,采用功率为30 W的大气压Plasma对WPI-NaCas-GLY复合成膜溶液分别进行0、5、10、15、20、30、40和60 min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研究了处理期间成膜溶液的色度、p H值、粒度、表面张力、发泡性能和乳化能力的变化以及制得薄膜的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由于活性氧及氮物质的形成及作用,成膜溶液黄度提高,p H值先增后降,蛋白质聚合使得溶液中蛋白质大分子颗粒粒径以每5 min提高1倍的速率增长,蛋白质羰基增加1倍,游离巯基减少一半,基质表面张力降低至约35 m N/m,发泡能力降低10%,泡沫稳定性显著提升(P 0. 05),由74. 99%增至94. 60%,乳化性能最高达到0. 12 m~2/g。所得复合蛋白膜抗拉强度增大了0. 5 MPa,透光率有所下降,氧气透过率降低至0. 53 cc/(m~2·d),水蒸气透过系数降低约40%。由此推论,Plasma的适时处理能够有效改善蛋白基成膜溶液疏水性、发泡能力以及乳化性能,并得到较理想的复合蛋白膜。  相似文献   

5.
低温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提高PET亲水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冰  陈银  王红卫 《纺织学报》2007,28(6):28-31
为了提高PET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应用低温氩等离子体对PET进行表面处理。对不同等离子体处理工作参数(放电功率、放电时间、工作气压)下PET薄膜表面的水接触角变化进行了规律性和原理分析。用IR和SEM分析了处理前后PET薄膜表面形态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等离子体处理工作参数下PET薄膜表面的水接触角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性;经等离子体处理后PET薄膜表面CO和CC键的数量增加,酯基数量减少,显著提高了薄膜的亲水性;但是低温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ET薄膜放置一段时间后时效性问题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蛋白基膜表面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蛋白膜表面亲水性,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和热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蛋白基膜表面亲水性,处理时间60 s,处理功率110 W,基板间距4.3 mm,蛋白基膜的表面接触角最小,为30.32°。由于等离子体的刻蚀作用,处理后的蛋白基膜表面形成粗糙,不规则点状结构。红外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以提高蛋白膜表面含氧基团含量。总之,经过等离子体处理的玉米醇溶蛋白基膜具有更好的亲水性,为在食品包装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低温等离子体(cold atmospheric plasma, CAP)对南美白对虾肌肉蛋白质性质和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取不同等离子体条件(电压:20、40、60 kV;时间:1、2、3 min)对南美白对虾肌肉蛋白进行处理,通过分析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指标,探讨了CAP对南美白对虾肌肉蛋白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随着处理时间和电压的增加,虾体的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而表面疏水性显著升高(P<0.05)。处理条件为60 kV、3 min时,样品各指标变化最明显。SDS-PAGE电泳显示肌原纤维蛋白的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增强,副肌球蛋白条带逐渐消失,在分子量为25 kDa附近出现新的蛋白条带。结论 CAP处理能导致南美白对虾肌肉氧化,蛋白质变性。  相似文献   

8.
以新鲜羊肉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羊肉色差、pH、TBARS值、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和蛋白表面疏水性,分析不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处理时间、处理电压、处理次数、处理后放置时间)对羊肉色泽、脂质及蛋白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使羊肉的L*值升高,a*值和b*值下降,处理电压超过50 kV后,a*值下降显著(P<0.05),但各处理组之间的总色差值(ΔE)无显著差异(P>0.05);TBARS值、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随处理时间延长、处理电压升高和处理后放置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处理时间达到5 min时,羊肉TBARS值升至0.215 mg/kg,而pH和总巯基含量则呈相反变化趋势;当累计处理时间固定(3 min),处理次数从1增加至4,羊肉TBARS值、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呈下降趋势,而pH和总巯基含量升高。综上,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未能显著影响羊肉色泽,但促进了羊肉中脂质和蛋白质氧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对大豆拉丝蛋白特性的影响,以达到改善其再加工特性的目的。实验利用不同超高压处理条件(200~600 MPa,10~30 min)对大豆拉丝蛋白进行处理,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和内源荧光光谱分析超高压对大豆拉丝蛋白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持水力、表面相对疏水性、游离巯基含量的变化研究超高压对大豆拉丝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和时间的增加,β-折叠、无规则卷曲相对含量上升,大豆拉丝蛋白的二级结构向着无序化方向进行;同时蛋白质三级结构伸展,内部疏水基团暴露量增多,但过大的压力和过长的时间则会使得疏水基团重新包埋。400 MPa、10 min时,大豆拉丝蛋白的持水力、游离巯基含量以及表面相对疏水性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组高32.87%、41.57%、15.66%。综上,适当条件的超高压处理有利于提高大豆拉丝蛋白再加工特性,这为超高压技术应用于大豆拉丝蛋白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7%葵花籽分离蛋白(SSPI)悬浮液在热处理温度分别为92、102℃(热变性温度)、112℃处理10 min,以未处理的SSPI为对照研究热处理对蛋白质结构及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的SSPI亚基含量发生了显著变化,有聚集物生成;经过热处理的SSPI表面形貌粗糙,疏松多孔,微观结构更加没有规则;热处理后蛋白质分子伸展,SSPI发生聚集,相对荧光强度、表面疏水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低温等离子体引发聚丙烯薄膜气相接枝丙烯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聚丙烯(PP)薄膜后在气相环境中引发丙烯酸在其表面接枝聚合.实验结果表明,接枝处理15 min即可使PP薄膜的接触角从97°降至32°,说明亲水性大幅提高.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丙烯酸已接枝在PP薄膜表面,生成了众多l~2 μm的凸起物.经l0 min沸水处理后,接枝PP薄膜的水接触角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该文研究不同干热处理温度对杏鲍菇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的影响。将杏鲍菇分离蛋白经65、80、95、110、125℃干热处理30 min。通过电镜观察发现干热处理后的蛋白质表面出现裂纹和小孔。总巯基组和游离巯基组相较于未经干热处理杏鲍菇蛋白质显著(p<0.05)降低。干热处理后杏鲍菇蛋白质的溶解度得到提高。随着干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杏鲍菇蛋白质的发泡能力在95℃时达到最高,但其稳定性却不如未处理的生样蛋白。圆二色性光谱和紫外光谱显示杏鲍菇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发生变化,二级结构被破坏程度增加,但三级结构在110℃和125℃两组蛋白质的吸光度低于未处理组,这可能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展开的小分子发生聚集形成大分子。总体而言,经过干热处理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在95℃加热30 min时,杏鲍菇蛋白质的功能特性达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SPI)作为植物蛋白,在食品中应用广泛,但其界面性能较差,影响其在乳液食品中应用。该研究利用冷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大豆分离蛋白(SPI),研究其对SPI蛋白结构影响及其界面性能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经冷等离子体处理60 s后,大豆分离蛋白的α-螺旋含量从31.93%下降到23.56%,其三级构象变的更为紧凑。大豆分离蛋白的表面性能、持水能力(WHC)和持油能力(FHC)均显著提高。同时,经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的蛋白溶液粒径分布逐渐变窄,ζ-电位绝对值显著增加。此外,随着冷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增加,大豆分离蛋白分散体的游离巯基含量从9.77 μmol/g蛋白(未处理SPI)增加到17.76 μmol/g蛋白(50 W,60 s)。经过冷等离子体处理后,大豆分离蛋白分散体的表面疏水性从2 330.9增加到3 680.7。利用冷等离子体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的微观结构呈现更均匀的聚集。总之,该研究显示利用冷等离子体可以改变SPI蛋白结构及其物理特性并显著增强SPI界面性能,可以拓展SPI在食品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养殖大黄鱼肉蛋白质特性的影响。方法超高压处理养殖大黄鱼肉后,通过双缩脲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及蛋白质巯基含量及持水性分析,研究超高压对养殖大黄鱼肉品质的影响。结果压强对不同类型溶解性的蛋白含量有较大影响。350 MPa 10 min时水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到74.12 mg/g;300 MPa 25 min时酸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达到14.53 mg/g。可见超高压处理显著改变了养殖大黄鱼不同溶解性、不同结构蛋白的含量(P0.05);提高了养殖大黄鱼蛋白质的热稳定性;增加了蛋白质的巯基含量;降低了蛋白质的持水能力。结论超高压处理使养殖大黄鱼肉蛋白质的持水性降低,溶解性、巯基含量及热稳定性增加,并使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以乳清蛋白为基质的脂肪替代品的微粒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以乳清蛋白WPC-80为基质制备脂肪替代品的微粒化工艺。用组织捣碎机分别设定不同的微粒化时间和强度组合对乳清蛋白热凝胶进行微粒化处理。粒径分布分析发现微粒化处理后,50%的颗粒在10μm左右,超微结构分析发现,微粒化处理后的蛋白质凝胶表面变得光滑、柔软,可以模拟脂肪的特性。乳清蛋白脂肪替代品的最佳微粒化工艺条件为转速12 000 r/min,处理时间为5 min。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金鲳鱼中蛋白质和脂质氧化的影响,采用不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处理电压、处理次数、处理后放置时间和处理方式来处理新鲜金鲳鱼,分析样品处理前后的羰基含量、总巯基含量、蛋白表面疏水性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的变化。结果显示,在处理电压升高、处理时间延长时,低温等离子体能够增加金鲳鱼中羰基含量、蛋白表面疏水性和TBARS值,降低其巯基含量;当总处理时间为180 s,处理2次~4次,鱼肉脂质和蛋白质氧化程度显著低于处理1次。上述结果表明,高电压、长时间和多次数的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金鲳鱼中脂质和蛋白质氧化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延长处理后的放置时间也能够加速其氧化。因此,控制和优化各种处理条件,是推进低温等离子体在金鲳鱼保鲜包装中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APPJ)对鸡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以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经过APPJ不同时间(0、10、20、30 s和40 s)处理后,测定肌原纤维蛋白pH值、浊度、粒径、溶解度、组分、结构变化及流变特性指标。结果表明,随着APPJ处理时间延长,肌原纤维蛋白的pH值和溶解度逐步降低,浊度和粒径显著增加(P0.05)。在温度和角频率扫描条件下,APPJ处理增加了肌原纤维蛋白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还原和非还原条件凝胶电泳结果显示,APPJ处理后肌原纤维蛋白条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而蛋白质二级结构中无序结构(β-转角和无规卷曲)总含量增加,有序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减少;蛋白质的三、四级结构发生改变,表面疏水性增加,自由巯基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综上,APPJ处理肌肉蛋白后改变了肌肉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增强了蛋白的动态流变学特性,从而影响了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及肌肉蛋白品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处理促进红豆蛋白与叶黄素形成复合物,对其结构和功能性质进行测定与分析,以探究功能性质改善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采用240 W超声处理10 min可使红豆蛋白与叶黄素的结合率达到最大。热特性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红豆蛋白与叶黄素形成了复合物,复合物的形成使表面疏水性和游离巯基含量下降,而适当的超声处理使复合物的表面疏水性和游离巯基含量升高,峰值温度和热焓值下降,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转变为无规卷曲,导致结构变的松散和无序化,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改善可能与这种结构变化有关。与叶黄素的结合增加了红豆蛋白的溶解度,但不会使其乳化性、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发生显著改变(P0.05)。超声处理进一步增加了复合物的溶解度,同时使复合物的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提高,在240 W超声处理10 min时效果最显著。然而超声处理对于复合物的泡沫稳定性并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新鲜罗非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时间(0、1、2、3、4、5 min)和电压(40、50、60、70、80 kV)进行处理,分析处理后鱼肉的羰基含量、巯基含量、疏水性、Zeta电位、SDS-PAGE凝胶电泳、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探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罗非鱼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延长及电压升高,鱼肉中羰基含量和疏水性逐渐增加,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减少;当处理时间延长至5 min时,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分别减少至66.91 和52.76 μmol/g;处理电压升高至80 kV时,羰基含量从1.23 nmol/mg上升至2.16 nmol/mg;处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使肌原纤维蛋白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SDS-PAGE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使肌原纤维蛋白的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加重;随着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及电压的升高,紫外吸收光谱蓝移并且吸收强度增强,荧光吸收强度减弱;鱼肉经高电压、长时间等离子体处理后,α-螺旋增加,β-转角和β-折叠减少,无规卷曲无明显变化。综上,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能够加速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导致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构象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将可溶性多糖与黑豆蛋白进行复合可以改变蛋白的许多功能性质。采用荧光分析、圆二光谱检测超声处理对黑豆蛋白与可溶性多糖复合物蛋白的功能性质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黑豆蛋白与可溶性多糖以1∶2的比例混合时,复合物的乳化性最好,此时复合物乳液比较稳定。用不同超声时间处理上述复合物溶液,处理16 min的复合物的乳化性最好,处理8 min的复合物的乳化稳定性最佳。同时随着超声时间的延长,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上升,β-折叠下降,说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性质有着密切关系。适当的超声处理可以改变黑豆蛋白与可溶性多糖复合物的结构,提高某些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