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郑单 958为材料,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 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胚乳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种植密度玉米籽粒淀粉粒的粒径下限一致 (0.38 μm),上限D1 > D2 > D3;体积、表面积及数目均值:D2 > D3 > D1。从淀粉粒的扫描图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淀粉粒形态及胚乳细胞内其他内含物含量均有差异。从淀粉粒的透射图可以看出,各处理间淀粉粒的发育、外形、排列以及其他质体的数量都存在较大差异;密度可以调节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分布及形态。  相似文献   

2.
响应面法优化小麦A-型和B-型淀粉粒分离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小麦A- 型、B- 型淀粉粒分离工艺,以小麦品种“扬麦158”磨制的面粉为材料,B- 型淀粉最大粒径(Bmax)与A- 型淀粉最小粒径(Amin)的差值(Bmax - Amin)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D- 最优设计对沉淀温度、沉淀时间、悬浮液吸取体积进行分离工艺优化。确定小麦A- 型、B- 型淀粉粒分离最佳工艺为沉淀温度21.3℃、沉淀时间0.96h、悬浮液吸取体积12.84mL、沉淀9 次。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胚乳不同部位蛋白体积累的差异,本研究以徐麦30(高筋)、扬麦11(中筋)、扬麦13(低筋)小麦为试验材料,从微观结构角度研究了不同筋力小麦胚乳背部和腹部蛋白体大小、面积及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1)小麦胚乳腹部蛋白体积累速率呈现先慢后快的积累变化,不同筋力小麦表现为徐麦30扬麦11扬麦13,且在花后8、11和14 d达显著差异;2)花后11、14、17 d为胚乳背部蛋白体的快速积累期,不同筋力小麦蛋白体积累量表现为徐麦30扬麦11扬麦13,尤以花后11、14和17 d突出;3)同一品种胚乳腹部和背部蛋白体积累量不同,表现为腹部背部,且差异显著;4)花后14~17 d是小麦胚乳积聚蛋白质速率最快的时期,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大蛋白体或蛋白聚积体且分布较集中;5)成熟籽粒中不同筋力小麦蛋白体和淀粉体分布不同。高筋小麦蛋白体分布较多,与淀粉粒结合程度最高,而低筋小麦蛋白体分布最少,且淀粉体之间空隙较大。中筋小麦蛋白体和淀粉体分布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氮素营养对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组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随施氮时期后移 ,小麦籽粒蛋白质及不同组分含量呈递增趋势 ,其中谷蛋白和清蛋白含量随施氮期推迟而递增 ,以孕穗期施氮达最高 ,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以拔节期施氮为最高 ;随施氮量增加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间呈二次曲线关系 ,籽粒最高蛋白质产量施氮量高于其最高产量施氮量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opaque2基因沉默对高粱醇溶蛋白含量的影响,采用RNAi技术构建opaque2基因抑制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高粱幼胚,测定转基因植株籽粒中醇溶蛋白含量,SDSPAGE电泳检测醇溶蛋白带型,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胚乳细胞中蛋白质体变化。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5株转基因植株中4株籽粒的醇溶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野生型和各转基因植株的醇溶蛋白SDS-PAGE电泳带型相同;野生型胚乳细胞中淀粉粒排列紧密,部分大淀粉粒融合成大块状,蛋白质体数量较多且有一些体积较大;而转基因植株淀粉粒排列疏松,细胞中存在多处孔隙,蛋白质体数量较少,体积较小。opaque2基因沉默引起胚乳细胞蛋白质体数量变少,体积变小,进而影响胚乳细胞内部结构和籽粒醇溶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糯玉米淀粉形成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趋势。以6个糯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在花后7 d(淀粉初始期)、22 d(乳熟期)、40 d(成熟期)的淀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新形成的淀粉粒为圆型或椭圆型,表层光滑,而鲜食期和成熟期淀粉粒呈不规则的多面体,表层粗糙。淀粉粒径和尖峰强度随生育进程推进逐渐加大(升高)。最大吸收波长和碘结合力以新形成的淀粉粒最高,其次是成熟期。RVA和DSC特征参数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变化品种间有显著差异。总体上,随着发育进程推进,淀粉峰值黏度、崩解值、热焓值和回生热焓值先升后降,而回生值、糊化和峰值温度逐渐下降。淀粉形成过程中淀粉粒形态、大小、晶体结构和链长分布发生变化,改变了淀粉糊化和热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糯小麦淀粉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小麦5017为材料,小偃6号作对照,对糯小麦A、B淀粉的直链淀粉含量及其他淀粉品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糯小麦淀粉颗粒呈现明显的偏光十字,且A淀粉粒大于B淀粉粒;糯小麦A、B淀粉直链淀粉含量极低,分别为2.81%、0.30%,其直链淀粉含量的大幅度降低导致膨胀特性发生了改变;糯小麦淀粉糊对热不稳定,且不易形成凝胶,老化速度慢,糊透明度不高,但冻融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处理的方法,探究老化处理对大麦种子淀粉粒及萌发早期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工老化处理未改变大麦种子胚乳淀粉粒的基本形态特征,但使萌发72 h的种子胚乳中小淀粉粒逐渐增加,大淀粉粒逐渐减少,且大淀粉粒表面赤道凹槽和小孔明显减少;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大麦种子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活性均呈降低的趋势,且老化15 d与对照相比,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老化使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粒酶解减缓,从而导致大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的分解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Al(N,210kg·hm^-2)、A2(N,270kg·hm^-2)、A3(N,330kg·hm^-2)3种施氮水平和距窄行玉米B1(0cm)、B2(15cm)、B3(30cm)、B4(45cm)4种施肥距离对玉米一大豆套作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氮(A3)相比,减量施氮(A1、A2)提高了大豆R2、R5期单株根瘤数、根瘤干重和根瘤固氮潜力,以距玉米15cm处施肥的根瘤固氮能力较强;玉米、大豆的籽粒产量、地下部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以A2处理的最高;施肥距离过大和过小均不利玉米、大豆产量的提高和氮素的吸收利用,以距玉米15~30cm处施肥效果最佳;减量施氮18%(A2)时,B2、B3处理相对常规穴施(B1)处理,玉米、大百及玉米一大豆系统的籽粒产量、植株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总氮含量均显著提高,土壤氮素贡献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高湿人工老化处理的方法,探究老化处理对大麦种子淀粉粒及萌发早期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老化处理未改变大麦种子胚乳淀粉粒的基本形态特征,但使萌发72 h的种子胚乳中小淀粉粒逐渐增加,大淀粉粒逐渐减少,且大淀粉粒表面赤道凹槽和小孔明显减少;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大麦种子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活性均呈降低的趋势,且老化15d与对照相比,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老化使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分解减缓,从而导致大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的动员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1.
甘肃主要杂豆淀粉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甘肃产三角豌豆、白豌豆、小白芸豆、麻豌豆为材料,采用湿磨法提取淀粉,以玉米、马铃薯及绿豆淀粉为对照,对杂豆淀粉的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杂豆淀粉颗粒多呈卵圆形,偏光十字较明显,多呈“X”形和斜十字形,部分淀粉颗粒呈现明显多脐点现象,平均粒径为21~29μm,其中三角豌豆淀粉的粒径最大而麻豌豆淀粉颗粒最小;淀粉颗粒的结晶类型与绿豆淀粉相同,为C型。其直链淀粉含量远高于玉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且麻豌豆>小白芸豆>白豌豆>三角豌豆淀粉。杂豆淀粉属限制型膨胀淀粉,起糊温度为72.6~78.8℃,且具有较好的热糊和冷糊稳定性,淀粉糊的透明度较高,但凝沉速度均极快,冻融稳定性也都较差。4种杂豆淀粉的理化特性与绿豆淀粉相近,可耐受高温处理,但不宜用于冷冻类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2.
葛根淀粉颗粒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葛根淀粉颗粒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包括淀粉颗粒的大小、形貌、X—射线衍射图谱、α—淀粉酶的酶水解作用方式等,并与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葛根淀粉平均粒度为24.08μm,小于玉米淀粉的38.97μm;葛根淀粉和玉米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接近颗粒中心,但葛根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不明显;葛根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为C型,玉米淀粉为A型,而两者的结晶度分别为18%和37%;葛根淀粉和玉米淀粉对α—淀粉酶的作用极为敏感,但在酶解方式上,葛根淀粉是在淀粉粒表面形成许多微孔并经脐心进入淀粉粒内部,而玉米淀粉则是被层层水解,在淀粉粒表面形成很少的微孔。  相似文献   

13.
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制备非糊化的高交联木薯淀粉,并测定了反应的取代度和布拉班德粘度曲线,研究了在沸水中受热后非糊化淀粉的颗粒形貌及粒度分布等特性.提出高交联非糊化木薯淀粉存在着不同于原淀粉颗粒的在沸水中只发生轻度有限溶胀的非糊化颗粒态  相似文献   

14.
高交联玉米淀粉的非晶化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的高交联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报道了高交联玉米淀粉颗粒随反应取代度增加而逐渐非晶化的现象.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广角X-射线衍射对其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渐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高交联玉米淀粉中存在不同于原淀粉多晶颗粒态的只含无定形结构的非晶颗粒态。对非晶颗粒态高交联玉米淀粉颗粒的粒度分布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还表明,此时的淀粉颗粒发生了轻度的膨胀。  相似文献   

15.
淀粉颗粒形貌与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玉米、木薯、马铃薯淀粉颗粒形及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揭示了不同淀粉颗粒形貌及结构特征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别,提出了木薯和马铃薯淀粉颗粒首端和尾端的概念以及玉米和木薯淀粉颗粒也存在轮纹和脐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糖化酶对玉米淀粉进行部分降解制备微孔淀粉,通过对淀粉得率、比容积和吸油率的考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微孔淀粉质量随不同酶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化温度、pH和钙离子浓度等微孔淀粉制备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玉米淀粉颗粒冻融特性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淀粉是一种供应稳定、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焙烤食品、医药及食品工业等领域的重要原材料。综述了玉米淀粉变性方法现状,详细分析了玉米淀粉颗粒冻融特性的影响因素,探讨了玉米淀粉颗粒冻融变性机制,玉米淀粉颗粒冻融变性机制可能是冰晶微机械破坏力和水分迁移渗透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水分散体系高温溶胀、常温碱分散体系强碱溶胀作用非晶颗粒态马铃薯淀粉的制备方法 ,采用偏光显微镜对多晶态向非晶态的变化进行了确认 ,提出在一定条件下 ,高交联马铃薯淀粉 ,可以由原淀粉多晶颗粒态制备成只含无定形结构的非晶颗粒态淀粉  相似文献   

19.
小麦淀粉颗粒大小和糊化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探讨了小麦淀粉颗粒A型和B型直径的大小及颗粒形态对其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A型淀粉颗粒直径越大,B型淀粉颗粒直径则越小;A型淀粉颗粒直径越大,淀粉则越难糊化;B型淀粉颗粒直径越大,淀粉则越易糊化;热力学参数顶点温度与热焓值间存在较大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高交联马铃薯淀粉非晶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研究了以三氯氧磷为交联剂的高交联马铃薯淀粉的制备方法,报道了高交联马铃闰随反应承代度增加而逐渐非晶化的现象,同时,采用偏光显生镜和广角X-射线衍射对其由多晶态向非晶态的渐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主交联马铃薯淀粉存在着不同于原淀粉多晶颗粒态的只含无定形结构的非晶颗态。对非晶颗粒态高交联马铃薯淀粉颗粒的粒度分布的进一步研究还表明,此时的淀粉颗粒发生了轻度有限的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