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鲢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闪  刘良忠  李小娜  刘亮  王燕 《食品科学》2014,35(10):76-81
为减少淡水鱼加工过程中副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提高淡水鱼的附加值,对白鲢鱼骨制备胶原多肽螯合钙的工艺进行研究。以白鲢鱼骨和氯化钙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制备胶原多肽螯合钙,考察温度、鱼骨胶原多肽与氯化钙的质量比、时间、pH值对螯合率和螯合物中钙含量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对胶原多肽螯合钙工艺进行四因子二次正交旋转设计优化,得到鱼骨胶原多肽螯合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42 ℃、时间38 min、鱼骨胶原多肽与氯化钙的质量比2.1∶1、pH 6.8,此条件下的螯合率和螯合物中的钙含量分别为80.4%和12.1%。对螯合钙进行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其总氨基酸含量为61.03%,且具备典型的胶原蛋白氨基酸组成特征。红外光谱扫描和电镜扫描观察表明:钙离子与胶原多肽发生了螯合反应,结合方式有离子结合、配位结合和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一种人体易吸收的钙制剂,并提高鮰鱼加工副产物鱼骨的附加值,以钙结合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鮰鱼骨胶原多肽的最佳酶解工艺,然后采用Sephadex G-25凝胶柱分离纯化钙结合活性高的胶原多肽。运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鮰鱼骨胶原多肽-钙螯合物进行结构表征,最后评价鮰鱼骨胶原多肽-钙螯合物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体外消化稳定性。研究表明,以碱性蛋白酶制备的胶原多肽的最佳酶解工艺为料液比1∶13(g∶mL),酶添加量4%,pH 8.0,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0℃,其钙结合能力达29.37 mmol/L,分子质量为195~1 967 Da的胶原多肽约占鮰鱼骨胶原多肽整体的77.73%。经Sephadex G-25分离纯化得到3个不同分子质量的肽组分,其中F3组分的钙结合活性最佳。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鮰鱼胶原多肽的氨基、羧基和酰胺键为Ca2+的主要结合位点,螯合之后,其光滑的平面变为粗糙、疏松、多孔的形状,钙含量明显增加。稳定性分析发现,鮰鱼骨胶原多肽-钙螯合物具有一定的耐热性、耐弱碱性和消化稳定性,胃肠道消...  相似文献   

3.
氨基酸多肽螯合钙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罗非鱼下脚料(鱼头,鱼骨架)为原料,对原料进行水解获得氨基酸多肽溶液和鱼骨,鱼骨进行酸解获得游离钙,最终利用游离钙溶液与氨基酸多肽溶液反应制得氨基酸多肽螯合钙。作者获得了酸解鱼骨的较佳条件以及氨基酸多肽液与游离钙的较佳螯合工艺条件。骨钙溶出试验:温度50℃、溶出时间100 min、盐酸浓度4 mol/L、盐酸量12 mL/g(以骨粉计)。螯合试验:螯合液pH 5、螯合时间60 min、氨基酸多肽与钙离子质量比2.5∶1、螯合温度80℃。  相似文献   

4.
以金枪鱼下脚料鱼骨为原料,对鱼骨进行酶解获得鱼骨胶原多肽,最终与氯化钙螯合制备螯合钙。以多肽浓度为指标探讨鱼骨粉酶解的酶解工艺,并以螯合率为指标探讨螯合工艺。最终确定的最佳酶解条件为:胰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2∶1复合、p H 7.0、60℃。此时酶解所得胶原多肽含量最高。最佳螯合条件为:pH 6.0、55℃、40min、质量比1∶1。此时螯合率最高。该条件下制备的金枪鱼骨胶原螯合肽呈均匀的颗粒状分布,粒径分布范围为0.5~0.7μm,赋予其良好的食品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罗非鱼骨胶原蛋白为原料酶解制备具有良好钙螯能力性的活性肽。以钙螯合活性为指标,将罗非鱼骨架经过脱肉、脱钙等前处理获得的罗非鱼骨胶原蛋白通过木瓜蛋白酶酶解制备得到罗非鱼骨胶原蛋白肽,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制备罗非鱼骨胶原螯合肽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同时对最优条件下酶解获得的罗非鱼骨胶原钙螯合肽的分子量及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酶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4.5 h,pH 6.5,酶解温度62℃,酶底比0.6%。罗非鱼骨胶原钙螯合肽是一类小分子功能活性肽。同时通过对比罗非鱼骨胶原钙螯合肽及其钙-肽螯合物氨基酸组成,发现胱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等氨基酸对活性肽的钙螯合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罗非鱼多肽为原料,研究多肽与钙、铜金属离子在不同质量比、pH、温度和时间等条件下合成多肽-钙及多肽-铜螯合物的螯合反应工艺条件,并通过红外分析螯合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pH和质量比是影响多肽-金属螯合反应的主要因素,制备罗非鱼多肽-钙螯合物和罗非鱼多肽-铜螯合物的适宜工艺分别为质量比4:1、pH9、温度45℃、时间45 min和质量比3:1、pH4.5、温度50℃、时间45 min,螯合率分别达43.06%和53.36%。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鳕鱼骨明胶多肽螯合钙的较佳制备工艺及其消化吸收稳定性,以螯合率为指标对鳕鱼骨明胶多肽与CaCl2的螯合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利用体外胃肠模拟消化系统考察了产物在胃肠道环境中螯合率的变化情况。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与响应面分析,优化后螯合工艺确定为酶解时间1.5 h、肽钙质量比8∶1、pH 5.5、螯合温度50 ℃、螯合时间1 h,最终螯合率可达93.47%。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鳕鱼骨明胶多肽与Ca2+螯合后由粗糙的纤维状结构变为光滑的球状颗粒;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Ca2+和鱼骨明胶肽的氨基端与羧基端相结合。体外模拟消化实验证明,钙肽螯合物在模拟胃液中结构易受破坏,螯合率从60.74%降低到3.64%;在模拟肠液中螯合率随着时间的延长,由10.74%上升至53.38%(120 min)。研究结果为水产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及鱼骨明胶多肽螯合钙这一新型补钙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六种纳米化鱼骨的理化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四种淡水鱼(白鲢、草鱼、鮰鱼和罗非鱼)鱼骨和两种海水鱼(鳕鱼和鲨鱼)鱼骨为原料,制备纳米化骨液并比较研究其特性,以期为纳米化鱼骨液的加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鲨鱼骨粗蛋白和胶原蛋白含量最高,胶原交联度最大。鳕鱼骨的灰分含量最高。在前2 h球磨中,鱼骨粒径从6.40~85.41 μm急剧降低至62.95~259.12 nm,其中鳕鱼骨粒径降低速率最快,鲨鱼骨最慢。延长球磨时间,鱼骨粒径趋于稳定(106.37~172.37 nm)。纳米鱼骨的钙释放率、游离氨基酸、TCA可溶性肽和水溶性蛋白含量随球磨时间延长而一直增加(p<0.05),说明鱼骨钙的释放机制与鱼骨粒径降低和生成多肽/氨基酸螯合钙均相关。六种纳米鱼骨颗粒为近似圆球形,草鱼骨液的钙释放率最高,罗非鱼和鳕鱼骨液的白度相对较高,鳕鱼和鲨鱼骨液的pH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罗非鱼鳞胶原肽与氯化亚铁盐为原料制备多肽亚铁螯合物,并对其最佳螯合条件及螯合物结构进行探究。以螯合物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螯合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衍射和氨基酸分析等方法对螯合物结构及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螯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5.30,多肽浓度3.00%,多肽与铁质量比3.2∶1.0,该条件下螯合率为82%,螯合物得率为65.43%;通过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氨基酸组成符合胶原多肽的成分特征,螯合后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增加;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以及X衍射等结果表明多肽与亚铁盐以配位键结合成多肽亚铁螯合物。  相似文献   

10.
丝素肽与锌螯合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丝素蛋白水解物中的多肽与锌离子合成制备多肽-锌螯合物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反应液的pH、多肽液与锌的质量比、多肽浓度、锌盐来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螯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获得螯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液pH6,多肽与锌的质量比2:1,多肽液浓度0.05g/mL,反应温度50℃.此条件下,锌的螯合率为86.54%,螯合物得率为84.5%.  相似文献   

11.
二氢杨梅素-铁螯合产物的抗氧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氢杨梅素抗氧化活性优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螯合金属离子,从而消除其对自由基氧化的催化作用。本文测定二氢杨梅素—铁螯合物在油脂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通过与原物质活性的比较,发现此制备过程对其抗氧化活性影响很小,认为此螯合产物作为铁强化因子在油脂体系中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螯合纤维是继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纤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性能吸附材料。由于其特殊的官能团结构,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极其可观。尤其是在吸附选择性方面,可研究的空间领域非常广大,具有可行性研究价值。众多学者对如何制备出优良性能的螯合纤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螯合纤维的制备研究进展、性能和应用领域,国内外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利用豆粕的酸水解液作为氨基酸来源,制备复合氨基酸铁络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油脂抗氧化剂,通过测定豆油的过氧化值,考察了复合氨基酸铁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复合氨基酸铁络合物的抗氧化性优于没食子酸丙酯。  相似文献   

14.
肽钙螯合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肽钙螯合物具有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钙制剂都无可比拟的优点,探讨最佳肽钙螯合方法:以螯合率为指标,对干酪素水解肽和钙螯合工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螯合条件为肽钙质量比为2∶1,p H为8.0,温度为50℃,时间为40 min,此时螯合率为72.78%。螯合率的高低除了以上讨论的5个因素之外,也有可能与蛋白质的种类及蛋白质水解产物中肽链的长短有关,肽链越短,越容易和钙离子螯合,而本试验在选择肽粉时是用复合酶水解的干酪素,这就使蛋白水解液中可能都是小分子肽,所以螯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羽毛(或毛发)的酸水解液作为氨基酸来源,制备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络合物,作为一类新的动植物营养性添加剂。通过光谱分析(UV,IR)和电化学分析(浓差电位),重点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复合氨基酸锌络合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7、复合氨基酸和锌的摩尔比为1.5:1时,络合率可达98%以上。在实验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络合物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废弃鸡蛋壳的利用率,对鸡蛋壳赖氨酸螯合钙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开发一种新型氨基酸生物钙制剂。本文以鸡蛋壳和L-赖氨酸为原料,赖氨酸螯合钙螯合率为指标,优化鸡蛋壳赖氨酸螯合钙的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螯合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p H和L-赖氨酸与Ca Cl2摩尔比等因素对赖氨酸螯合钙螯合率的影响,优化确定最佳螯合工艺为:反应时间为49 min,反应温度为70℃,溶液p H为8.7,L-赖氨酸与Ca Cl2摩尔比为2:1。在此条件下,赖氨酸螯合钙螯合率为82.84%,较柠檬酸钙和谷氨酸钙螯合率分别高3.55%和1.72%。采用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了鸡蛋壳赖氨酸螯合钙的结构,结果表明L-赖氨酸中的-NH2键和-COOH键均参与了螯合反应,L-赖氨酸中氨基上的N原子和羧基上的O原子均参与了反应,因此赖氨酸与钙形成了螯合物。  相似文献   

17.
二氢杨梅素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活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其通过螯合金属离子起到抗氧化作用。本研究利用这一性质,制备了二氢杨梅素-铁螯合物,同时测定此螯合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合量子化学计算,认为制备的二氢杨梅素-铁螯合物对其抗氧化活性影响很小,这种螯合物作为铁强化因子在油脂体系中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SZAD在不同氧漂工艺条件下对双氧水分解率影响情况的实验,表明螯合分散剂SZAD在氧漂工艺中对双氧水的分解具有稳定作用,与Securon 540具有相同的性能.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醇水—络合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镁和酒石酸铵为原料通过超声波-醇水-络合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用DTA-TG,XRD和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研究了反应物浓度、不同醇、不同醇水比例以及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对氧化镁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氯化镁浓度为1mol/L,氯化镁和酒石酸铵的浓度比为1∶3,使用正丁醇与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且两者体积比控制在3∶1的条件下,以80 W功率超声反应20 min,烘干煅烧前驱物后可获得平均粒径为50nm,分散均匀的纳米氧化镁。  相似文献   

20.
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扫描电镜对氨基酸螯合钙进行结构鉴定,并分析其抗氧化性、抑菌性及消化特性。结果表明:通过紫外、红外光谱分析,与未螯合产物比较,螯合产物在化学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较多“白色晶体”附着在螯合产物表面。以上确证了氨基酸螯合钙的形成;氨基酸螯合钙可有效地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和抗氧化性。该螯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抑菌效果,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明显;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试验显示,氨基酸螯合钙在模拟胃环境中消化2 h后,钙溶解率达到90.38%。氨基酸螯合钙在模拟肠道消化后钙溶解率维持在42.50%,说明该螯合物的钙溶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