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土壤质地对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土壤质地对烟台地区酿酒葡萄果实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蛇龙珠”葡萄为试材,选定沙壤土和粘土2种土壤质地进行研究,跟踪测定了成熟期葡萄果实单果重量、糖酸含量和果皮色度、单宁、总酚及总花色苷等,并分析所酿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和感官差异.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对蛇龙珠葡萄果实和葡萄酒品质有较大影响,沙壤土产葡萄成熟期较早,果实糖分、果皮颜色物质含量较高,所酿葡萄酒颜色和香气较好;而粘土产葡萄果实酸度和果皮单宁物质含量较高,所酿葡萄酒口感较好.综合而言,沙壤土蛇龙珠葡萄酒品质优于粘土.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5):164-169
为了提高巨峰冰葡萄酒花色苷含量,改善其色泽,以鲜食葡萄和刺葡萄为巨峰冰葡萄酒酿造原料,研究了巨峰葡萄和刺葡萄按不同比例混合发酵对发酵期间花色苷、总酚、色差、总糖、可溶性固形物、酒精度、pH、总酸、挥发酸等理化指标及酒体感官品评的影响。不同比例刺葡萄混酿组的花色苷含量、总酚含量、色差值显著高于巨峰葡萄组(P <0. 05),混酿1∶1组花色苷含量达到208. 50 mg/L;且巨峰葡萄与刺葡萄以1∶1的比例混合发酵时色差值和感官品评分值达到最大,分别为17. 16和(78±2. 79)分;但不同比例刺葡萄混酿组的总糖、总酸、挥发酸含量与巨峰葡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 05)。巨峰葡萄与刺葡萄以1∶1的比例混酿能很好地改善巨峰冰葡萄酒的色泽和口感,酿制出优质巨峰冰葡萄酒,为刺葡萄及普通红葡萄资源的利用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化葡萄产区主栽4个品种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何文兵  李乔  张来钰 《食品科学》2017,38(17):107-113
以吉林省通化葡萄产区主栽‘双红’、‘双优’、‘公酿1号’和‘北冰红’4个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技术对4个葡萄品种的基本理化指标、总酚、总花色苷、色度、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葡萄品种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双红’和‘北冰红’的硬度较大,‘双优’和‘公酿1号’的单果质量和出汁率较好;‘双红’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丰富;4个葡萄品种有机酸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公酿1号’的总酸含量、‘北冰红’的总糖含量和糖酸比、‘双红’的总酚和总花色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P0.05);4个葡萄品种均呈紫红色,颜色最深为‘双红’;4个葡萄品种果实中共鉴定出7大类96种香气成分,以酯类为主,种类和相对含量最高为‘北冰红’。4个葡萄各具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可以利用其各自特点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加工制品。  相似文献   

4.
以河西走廊美乐葡萄为原料,在转色期叶面喷施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成熟后采收酿造葡萄酒,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分析Me J对酒中花色苷含量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富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Me J对所酿葡萄酒香气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后,酒精度和总酸含量没有差异,而挥发酸显著降低,与颜色有关指标——色度、总花色苷、总酚的含量显著上升。检测出美乐干红葡萄酒中花色苷物质共23种,对照与处理组种类一致,但含量出现差异,其中花色苷总量上升了60.33%,不同结合形态和不同取代类型的花色苷含量都出现了一定差异。共检出77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共有成分47种,OAV大于1的16种,处理后,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改变,比较香气强度,处理后果香味增加了12.83%,花香味提高了25.10%,其中玫瑰花香提高了33.80%,植物味和脂肪味也有所增加。综上,Me J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乐干红葡萄酒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该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鲜葡萄酒与传统陈酿干红葡萄酒的有机酸和单体花色苷进行了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鲜葡萄酒共检出7种花色苷,传统干红葡萄酒共检出9种花色苷,但是鲜葡萄酒花色苷的总含量高于传统干红葡萄酒;鲜葡萄酒中共检出6种有机酸,总含量为7.82 g/L,传统干红葡萄酒中共检出5种有机酸,总含量为5.50 g/L;鲜葡萄酒及传统干红葡萄酒均共检出12种香气成分,总含量分别为62.327 μg/mL、20.107 μg/mL。酿造工艺的不同,使得鲜葡萄酒与传统干红葡萄酒的花色苷、有机酸和香气物质的种类与含量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大豆蛋白澄清剂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比较大豆蛋白和传统澄清剂澄清效果及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材,研究大豆蛋白、皂土、酪蛋白、明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5种澄清剂对酒样澄清效果、理化指标、色泽、多酚化合物和挥发性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下胶澄清处理酒样的透光率显著提高(p0.05),总酸含量降低-0.01~0.12 g/L,挥发酸增加0~0.06 g/L,总糖和酒精度无显著变化;下胶澄清后色度值显著降低,色调无显著变化,而总酚、单宁、总花色苷、单体花色苷、聚合花色苷和显色花色苷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且随澄清剂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聚合花色苷除外),其中PVPP和明胶对酒样色泽及总花色苷影响较大;此外,经下胶澄清处理酒样的香气种类及含量也有所下降,但大豆蛋白处理组各类香气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组,尤其酯类成分。综上,200 mg/L大豆蛋白处理后酒样澄清度高,色泽良好且香气浓郁丰富,可用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下胶澄清。  相似文献   

7.
以‘双优’山葡萄为原料发酵葡萄酒,研究β-葡萄糖苷酶在酒发酵过程中活力变化以及对酒理化特性和香气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发酵时间延长,β-葡萄糖苷酶活力先增加后减小,对照和酶处理组活力最大值分别为12. 46和72. 42 U/L。对照组的总糖和酒精度显著低于酶处理组,对照组的总花色苷含量显著高于酶处理组。山葡萄汁、对照和酶处理组的香气成分总量分别为76. 18、124. 28和184. 99 mg/L,种类分别为24、50和54种,香气成分中有7种糖苷类香气物质,对照组含量显著低于酶处理组。检测出香气成分OAVs大于1的共19种,其中果香味对山葡萄酒风味贡献最大,并且酶处理组对葡萄酒贡献程度高于对照组。因此,β-葡萄糖苷酶对‘双优’山葡萄酒香气成分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河北昌黎产区几个酿酒葡萄品种及其品系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花色苷组成和含量,利用CIELab法分析了葡萄酒颜色参数及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挖掘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同一品种不同品系葡萄酿造的葡萄酒之间花色苷种类相同,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的含量远高于其他四类花色苷;不同类型花色苷影响不同的CIELab颜色参数,花色苷的B环修饰与红绿颜色参数a*显著正相关,花色苷的酰基化修饰与黄蓝颜色参数b*显著负相关,聚合花色苷与亮度L*显著负相关。红葡萄酒中花色苷的含量随酿造过程逐渐下降,且在主成分图上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家庭葡萄酒的酿制工艺及其酒质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酿造工艺酿制葡萄酒,并检测其酒精度,总糖,总酸,单宁酸含量,甲醛含量,酒的口感风味。结果表明,所酿制的葡萄酒质量较好,葡萄酒酿造工艺为15℃~28℃条件下清洗葡萄,前发酵后加糖进行后发酵,酿出的葡萄酒酒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戎子酒庄不同年份甜型玫瑰香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和花色苷的种类及含量,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出2010年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21种、花色苷6种;2012年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20种、花色苷6种;2013年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21种、花色苷8种,2015年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19种、花色苷6种;2016年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17种、花色苷8种。结果分析得出,不同年份甜型玫瑰香葡萄酒中香气成分和花色苷组成及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与葡萄酒的生产年份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新疆哈密地区赤霞珠、梅鹿辄和西拉3个品种的干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pH、总酸、单宁含量以及花色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西拉和赤霞珠的pH都在酵母菌正常发酵的最佳范围内,梅鹿辄葡萄的pH则相对略高;梅鹿辄葡萄酒总酸含量为6.469 g/L、赤霞珠和西拉都略高于6.5 g/L;3个品种葡萄酒检测到的单宁含量都非常低,相比而言,梅鹿辄葡萄单宁含量相对较高为55.69 mg/L,对于葡萄酒后期品质形成贡献较大;梅鹿辄葡萄酒花色苷含量为79.427 mg/L、下降率13%;西拉葡萄酒花色苷含量79.097 mg/L、下降率11%;赤霞珠葡萄酒花色苷含量最低76.178 mg/L、下降率24%。3个品种葡萄酒的发酵各有其特点,充分利用其发酵优势,为干红葡萄酒的酿造和工艺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酿酒酵母Lmb1为发酵菌种,对粉蓝、园蓝、梯芙蓝、灿烂、顶峰和芭尔得温等6种蓝莓果实进行发酵,研究不同蓝莓品种对蓝莓果酒品质的影响。测定这6种蓝莓果实的含糖量、出汁率、可滴定酸度、总酚、花色苷含量等加工品质,并比较不同蓝莓品种在酿酒过程中色泽、花色苷含量、含糖量、酒精度等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梯芙蓝果实的总酚含量和花色苷含量最高,出汁率、可滴定酸度居中,6种蓝莓果实中梯芙蓝果实作为发酵果酒特性最好,其次是园蓝。在蓝莓果酒发酵过程中,从糖含量及酒精度的变化来看,梯芙蓝和园蓝的酒精度适中,残糖量较高,口感好;综上,梯芙蓝品种最适合用来发酵营养价值高、品质优良的蓝莓果酒。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公酿一号葡萄所酿造葡萄酒的高酸问题,以山东地区酿酒葡萄公酿一号为研究对象,分别与陕西地区的酿酒葡萄爱格丽和媚丽以不同比例进行调配和苹果酸-乳酸发酵。对公酿一号葡萄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并对复合葡萄酒进行品质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公酿一号葡萄果实中的有机酸主要为酒石酸和苹果酸,当调配比例为3∶1(爱格丽或媚丽∶公酿一号,体积比)时,复合葡萄酒的总酸最低、pH最高,有机酸含量最低,感官品评得分也最高。表明使用爱格丽和媚丽分别与公酿一号混酿和苹果酸-乳酸发酵,2种方式均可有效降低公酿一号葡萄酒的酸度。  相似文献   

14.
黑虎香葡萄属于鲜食、酿酒兼用品种,香气独特、抗逆性强。对转色期黑虎香葡萄果实喷施不同浓度脱落酸(ABA),研究其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500 mg/L ABA处理效果最好,显著提高黑虎香葡萄酒酒精度、干浸出物、花色苷和总酚含量,显著降低酸含量(P<0.05);显著增加黑虎香葡萄酒萜烯类、醇类和醛酮类等香气物质含量(P<0.05),含量影响较大的香气成分为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酯、苯乙醇、壬醇、戊二酮、香叶基丙酮、乙缩醛、香茅醇和香叶醇。  相似文献   

15.
以吉林通化柳河与集安产地北冰红冰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基于北冰红冰葡萄果汁及冰酒基本理化指标、冰酒香气物质含量以及感官特性,对不同产地冰酒进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柳河产地冰酒的干浸出物、残糖、总花色苷、单宁、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集安产地(P<0.05)。两地冰酒均共检测出46种香气物质,包括酸类3种、酯类19种、醇类9种、酮类6种、醛类9种,其中酯类总含量最多(分别为16.38 mg/L、15.43 mg/L),主要呈现果香味。将气味活度值(OAV)>1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等对冰酒香气影响较大。柳河产地冰酒颜色及香气评分较高,分别为9.30分、27.04分,集安产地冰酒澄清度与口感评分较高,分别为9.43分、32.84分。  相似文献   

16.
生态因素对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温度、光照、土壤和水是主要的生态因素,影响产量,浆果成分(花色苷浓度、糖含量、pH、柠檬酸含量和果皮种子的多酚含量)、葡萄酒品质参数(酒精度、苹果酸浓度、柠檬酸浓度、花青苷、总酚、色度、颜色稳定性和口感),并且这些生态因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气候和土壤对葡萄品质的影响可通过葡萄树体含水状况的影响来调节。本综述还阐述了法国著名葡萄酒产区的生态特征,并提出了我国葡萄酒产业在产区和生态建设方面应重视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张娟  张海军 《中国酿造》2022,41(3):174-179
为探究葡萄酒发酵结束后浸渍时间对葡萄酒色泽、香气和品质的影响,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对干红葡萄酒进行香气成分分析,测定理化指标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对于酒精度12%vol的干红葡萄酒,发酵结束后延长浸渍10 d的葡萄酒(C1)与后浸渍20 d(C2)及后浸渍30 d的葡萄酒(C3)在色泽、香气和风味物质上差异显著(P<0.05),特别是在香气成分含量上C3、C2均高于C1,在挥发酸、总花色苷、单宁和总酚等理化指标上差异性显著(P<0.05),葡萄酒感官质量评价上C3处理最佳,此处理果香和植物香气更加浓郁,葡萄酒有甜感,层次清晰,结构饱满。在卫生条件有效控制的前提下,选择最佳分离期应在发酵结束后浸渍皮渣30 d后分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CEC01、EC1118、Str不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对霞多丽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霞多丽酿酒葡萄经过采摘、分选、除梗、压榨、成分调整、静置、活化酵母(CEC01、EC1118、Str)、酒精发酵、分离倒罐、澄清、密闭储存传统酿造工艺酿造,进行感官评价,检测分析常规理化指标、香气物质。结果表明,酿酒酵母CEC01酿造葡萄酒感官质量总分82.00分高于酿酒酵母EC1118、Str总分。说明CEC01酿造的葡萄酒感官质量较佳。酿酒酵母CEC01酿造的霞多丽干白葡萄酒的残糖为1.50g/L低于酿酒酵母EC1118、Str残糖,酒精度为12.90%vol高于酿酒酵母EC1118、Str酒精度。酿酒酵母CEC01发酵过程中平均总酸、平均总酚含量呈降低趋势,说明其在降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酿酒酵母CEC01酿造葡萄酒醇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62.83%,酸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1.45%,酯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35.68%。酿酒酵母EC1118、Str酿造葡萄酒醇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75.48%、78.62%,酸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2.33%、1.58%,酯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22.17%、19.73%,CEC01葡萄酒感官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份、不同葡萄品种葡萄酒品质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年份、不同葡萄品种葡萄酒间理化性质及香气成分的差异,对葡萄酒的理化指标及香气物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干白葡萄酒的p H,干浸出物含量、色度、总酚含量显著低于干红葡萄酒,色调显著高于干红葡萄酒(p0.05);从两种葡萄酒中共鉴定出54种香气成分,鉴定出两种葡萄酒共有香气成分14种,其中酯类物质种类最多,且相对含量最高,为主要呈香物质。不同年份、不同葡萄品种葡萄酒间理化指标、香气种类、主要香气成分及相对含量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花色苷是葡萄酒的主要呈色物质,除了葡萄品种和采摘方式不同带来的花色苷差异外,酿造过程中的浸渍方式、温度、pH值、SO_2、酵母、酶、酿造容器、辅色作用等都对花色苷的含量和结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对酿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为优化酿造条件,保护和提高花色苷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