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提高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的提油率,采用地衣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并联合化学破乳法对水酶法提取南瓜籽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进行破乳研究。通过单素试验并结合响应曲面优化试验,得出酶法破乳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0.9:1.0(mL/g)、酶添加量3 078U/g、pH 10.4、酶解温度51℃、酶解时间2.5h,验证实验得破乳率为88.39%。酶解破乳后调节pH对乳状液稳定性及破乳率影响的研究发现当酶解破乳后调节pH至4.5时,破乳率增至95.47%。  相似文献   

2.
紫苏乳状液酶解破乳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酶法进行紫苏油脂的提取时会形成乳状液,乳状液是由油脂、蛋白、磷脂以及碳水化合物共同组成的稳定的乳化体系,由于乳状液中富含油脂,因此如何对乳状液进行有效的破乳是提高水酶法油脂得率的关键 以水酶法提取紫苏油过程中所形成的乳状液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次酶解的方法对其破乳工艺进行研究,考察了酶解时间、酶解温度、pH以及加酶量对紫苏油脂回收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破乳工艺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在Protex 6L酶解时间1.6h,酶解温度62.6℃,pH9.4,加酶量1.9%条件下,紫苏油脂回收率为85.52%;利用酶解进行破乳,此方法可行,操作安全,具备工业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水酶法提取葵花籽仁油工艺, 探究水酶法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葵花籽仁为原料, 研究预处理条件(粉碎程度、预处理温度、时间、pH)和酶反应条件(反应温度、时间pH、酶制剂种类)对葵花籽仁油提油率的影响, 并比较水酶法制油工艺与压榨工艺、浸出工艺对葵花籽仁油品质的影响。结果 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最优预处理条件为95 ℃、pH 4.8、60 min; 最佳酶反应条件为55 ℃、pH 4.8、采用复合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各1 mL)、反应3 h; 水酶法提油率可达90.17%。水酶法所制葵花籽仁油的过氧化值优于浸出法, 但酸价高于压榨法所制毛油, R值明显高于压榨法和浸出法所制毛油; 维生素E含量明显低于压榨法和浸出法所制毛油; 3种方式所制毛油的脂肪酸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过工艺优化, 水酶法提取葵花籽仁油的最高提取率约90.17%, 接近其提油率的上限。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性蛋白酶将植脂末破乳并对其酶解条件和油脂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25℃、p H 7.0、中性蛋白酶加酶量6 000 U/g、酶解时间10 min、油脂提取体系为氯仿-甲醇-水(体积比2∶2∶1);在最佳条件下,离心后植脂末提油率可达95.36%。中性蛋白酶能够高效破乳从而大幅提高植脂末的提油率。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优化无机盐破乳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秋实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4):304-306
针对大豆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产生乳状液难以破除的问题,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NaCl浓度、盐反应时间、盐反应温度3个因素为自变量,以乳状液中油脂回收率为响应值,通过SAS9.2进行响应面实验设计,确定了最佳破乳率下的反应参数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NaCl浓度为5.6%,盐反应温度93.5℃,盐反应时间16min,破乳后油回收率最优值在87.92%。采用显微成像观察法分析了水酶法提取工艺形成乳状液中脂肪球粒径分布情况,通过比对发现无机盐破乳后脂肪球粒径明显增大,油脂更易释放。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提油率,将油茶籽经过脱壳、粉碎、过筛、加水过胶体磨、离心分离得到乳状液,经冻融破乳后离心分离得油茶籽油。以提油率为指标,探究了加热冻融、乙醇冻融、调pH冻融、加盐冻融等冻融破乳方法对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影响,并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破乳前后乳状液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乙醇冻融和加盐冻融使油茶籽的提油率降低;调pH可提高提油率,在pH为8时提油率为92.17%;加热冻融法是最佳的冻融破乳方法,在加热温度60℃、加热时间20 min条件下,提油率最高,达到92.57%;加热冻融处理后油滴聚集,粒径明显增大。采用加热冻融法对乳状液进行破乳可有效提高水代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提油率。  相似文献   

7.
水酶法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食用油提取工艺,然而水酶法提油工艺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形成稳定的乳状液,这严重限制了植物油的大规模工业应用.以江永香柚籽为原料,对氯化钙破乳辅助水酶法提取江永香柚籽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选取pH、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氯化钙加入方式、氯化钙与原料比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8.
在水酶法提取稻米油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乳状液,降低了稻米油的提取率。为了提高水酶法提取稻米油的提取率,以破乳率为指标,研究最佳乳状液破乳技术。首先优化了酶法提取稻米油的破乳时间及破乳温度,在此基础上,比较调节pH破乳法、CaCl2破乳法和乙醇破乳法的破乳效果,研究最佳破乳条件下乳状液粒径、Zeta电位的变化并观察破乳前后乳状液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稻米油乳状液最佳破乳工艺条件为采用调节pH破乳法,调节乳状液pH至7,60℃下300 r/min搅拌60 min。在最佳条件下,破乳率可达93.15%。经过破乳的乳状液油滴表面的蛋白膜被破坏,油滴之间发生聚集,平均粒径增大,Zeta电位降低。  相似文献   

9.
水酶法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研究水酶法提取橡胶籽油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原料处理方式、选用酶的种类、酶解条件对游离油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即固液比1∶4,酶解时间8 h,酶添加量0.5%,酶解温度50℃,pH 5.0,之后,在5 000 r/min下离心30 min,并对乳状液进行加热破乳分离油相,破乳条件为沸水浴加热10 min,然后在6 000 r/min下离心10 min。在此条件下橡胶籽油的得率为89.3%。采用水酶法得到的橡胶籽油色泽浅黄透明,气味芬芳。  相似文献   

10.
番茄籽油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VE等营养成分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水酶法提油条件温和且过程简单,能很好地保存油脂中的营养物质,但水酶法提油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乳状液而制约其出油率。试验主要探讨分析了复合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和淀粉酶等酶法破乳对番茄籽油出油率的影响,最终确定当风味蛋白酶添加量为500 U/g(pH为5,料液比1︰5 g/mL,温度50℃)时,出油率可达到51.57%,比未破乳前提高了8.3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有效地观察到风味蛋白酶酶解过程中乳状液的结构变化,并且所得的番茄籽油品质优良,符合Q/STYC0004S—2013。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绿色、高效的油脂加工工艺,对酶法制油、酶法精炼和酶法改性三个方面的原理,涉及酶的种类和特性,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就酶技术在油脂加工各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生物酶技术具有绿色、健康、专一性强等优点,其在油脂加工中的应用有利于优化油脂加工工艺,提升油脂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以及减少加工产生的废水、废料等。酶技术在油脂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未来油脂的研发方向是细胞油脂和酶技术改性油脂。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了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酶解和离心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酶解温度、pH、酶的配比、料液比对清油提取率的影响。此外,还研究了离心机的转速和离心时间对清油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酶解最适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60℃,蛋白酶/淀粉酶为1∶1,酶解pH6,料液比1∶5;在最适酶解条件下,离心条件为8 000 r/min离心50 min时,核桃油的清油提取率可达到50%;最佳离心参数为离心时间50 min,离心转速14 000 r/min,在此条件下,清油提取率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13.
谢丹 《中国油脂》2021,46(4):133-138
南极磷虾油是提取自南极磷虾的重要产品,其作为一种新兴功能性海洋脂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首先概述了南极磷虾油的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南极磷虾油酶解法提取工艺中涉及的蛋白酶种类、原料和酶解液脱脂方法进行综述,同时详述了酶解法处理过程中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酶解法提取南极磷虾油存在酶制剂价格较高、酶解后油相、水相存在乳化等问题,但该法不仅可以得到高品质的南极磷虾油,而且脱脂后的酶解副产品可进一步利用,最终实现南极磷虾的高值化利用。  相似文献   

14.
生物酶技术在油脂制取中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论述生物酶技术在油脂制取中应用现状,作用机理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对油菜籽细胞物理破碎和酶处理相结合方法,建立一种低水分酶法预处理油菜籽提取菜籽油新工艺;并采用响应面分析(RSA)法对实验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以木瓜蛋白酶为处理酶,酶解时间2h、酶解温度48.45℃、加酶量1.27%,在此工艺条件下菜籽油提取率可达93.65%。  相似文献   

16.
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并对其提取条件进行研究,以脱壳葵花籽为原料,采用复合纤维素酶提取葵花籽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因素对出油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油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9 h,复合纤维素酶添加量0.10 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 h,出油效率可达到79.07%。  相似文献   

17.
水酶法提取核桃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进水剂法提取核桃油的工艺,探讨了酶用量、搅油温度、搅油时间、pH值对出油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17500U/100g料浆、搅油温度55℃、搅油时间3h、pH4.5,其出油率可达77.34%。研究发现,低温贮藏可明显降低水酶法提取工艺的出油率。  相似文献   

18.
水酶法提取米糠油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本文对水酶法提取米糠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蒸汽预处理、淀粉酶用量0.5%、蛋白酶用量0.2%、反应时间6h条件下,经正交实验得到水酶法提取米糠油的最佳工艺为:酶解温度60℃,纤维素酶用量1.2%,pH值5.0,料液比1:5,米糠出油率达到85.76%。在上述影响因素中,纤维素酶用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其它依次是料液比、pH值和温度。  相似文献   

19.
以浓香菜籽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Purifine?PLA1、Purifine? PLC及Purifine?3G 3种磷脂酶和传统水化法进行脱胶,并对油脂得率、脱胶浓香菜籽油质量和风味等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在油脂得率方面,上述3种磷脂酶脱胶较传统水化脱胶均有显著性提升,采用离心法分别可以提升0.47%、0.31%、0.52%,采用自然沉降法分别可以提升4.32%、2.95%、5.77%。在质量方面,3种磷脂酶脱胶和传统水化脱胶均可将浓香菜籽油的含磷量降至20 mg/kg以内,且对脱胶浓香菜籽油的过氧化值、色值、加热试验和冷冻试验等均无显著影响;Purifine?PLC和Purifine? 3G对脱胶浓香菜籽油酸价无显著影响,Purifine? PLA1可导致酸价的显著上升;3种磷脂酶脱胶浓香菜籽油与传统水化脱胶浓香菜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在储藏期间变化趋势一致。在风味方面,3种酶法脱胶浓香菜籽油与传统水化脱胶浓香菜籽油在储藏14 d后呈现出差异。消费者喜好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磷脂酶脱胶浓香菜籽油的风味均优于传统水化脱胶浓香菜籽油。  相似文献   

20.
酶的选择对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研究了中性蛋白酶(PR)、中温淀粉酶(α-AM)、果胶酶(PE)和纤维素酶(CE)单独使用和两种复配使用、3种复配使用对总油和清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蛋白酶对清油提取率效果最好,纤维素酶作用次之;两种酶复配使用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复配清油提取率可达40%以上,淀粉酶与纤维素酶复配效果也较好;3种酶复配使用时,蛋白酶、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复配效果最好,淀粉酶、蛋白酶与纤维素酶的复配效果次之,但对清油提取率提高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