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总抗氧化活性(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羟自由基清除率(OH~-·)、超氧阴离子清除率(O~-_2·)、还原活性为测定指标,对5株乳酸菌灭活前后发酵上清液、完整细胞悬液、胞内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并筛出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强的3株乳酸菌进行复配。结果表明:5种乳酸菌灭活前后的发酵上清液、完整细胞悬液、胞内提取物具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嗜酸乳杆菌灭活前和灭活后的发酵上清液的总抗氧化活性最好,分别为45.9、35.0 U/mL。菊糖芽孢乳杆菌未灭活的发酵上清液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较强为21.03%。嗜热链球菌的灭活胞内提取物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最强为456.7 U/mL,其未灭活的胞内提取物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最强为79.26%。唾液乳杆菌的灭活发酵上清液的还原活性最强。复配结果表明,灭活完整细胞悬液的超氧阴离子清除率(O~-_2·)较单一菌株强;菊糖芽孢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复配后灭活完整细胞悬液的羟自由基清除率(OH~-·)最强,为82.40%;而菌株复配后的总抗氧化活性(T-AOC)、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与单菌差异不显著。不同乳酸菌菌株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且其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活性物质存在的部位也因菌株不同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为评价指标,以维生素C作阳性对照,分析不同来源的28株乳酸菌的胞外分泌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并研究不同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GB8、WC5和GC2抗氧化能力较强,其中菌株GB8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98.26%)和还原能力最高(0.964),菌株WC5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74.90%;菌株GC2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清除率分别为58.67%、73.09%、87.50%,还原能力为0.806,表现出最强的综合抗氧化能力。4种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方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羟自由基与DPPH自由基(R2=0.633)、超氧阴离子与还原能力(R2=0.488)方法间达到了极显著相关(P<0.01);羟自由基与还原能力(R2=0.295)方法间达到了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从市售酸泡菜中分离纯化乳酸菌,以植物乳杆菌PL2、大肠杆菌As1.184等为指示菌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乳酸菌;以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OH、O2-·清除率为指标,进一步筛选高抗氧化活性菌株。结果表明:从市售酸菜中分离筛选出8?株兼具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菌株,其中菌株b-2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最强,根据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植物乳杆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该菌株的无细胞提取物对·OH的清除率最高,为67.6%;其完整细胞对O2-·的清除活性最强,清除率为62.8%;其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达91.3%。植物乳杆菌b-2具有较好的抑菌能力和抗氧化能力,作为功能性乳酸菌发酵剂,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郭丽  王鹏 《食品科学》2015,36(7):137-142
为获得新型的天然抗氧化剂,分别以香菇、平菇和金针菇3 种食用蕈菌为发酵菌株,对含有蓝莓果渣的固态培养基发酵产物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发酵时间对食用蕈菌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时间对3 种食用蕈菌发酵产物总酚、黄酮、蛋白质和花色苷含量影响较显著(P<0.05)。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3 种食用蕈菌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含有的总酚、黄酮和蛋白质含量显著相关(P<0.05),其中,香菇发酵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香菇发酵产物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活性达71.77%,对羟自由基(·OH)清除率达65.2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达54.77%,固态培养10 d抗脂质过氧化率达到89.63%。  相似文献   

5.
合浦珠母贝抗氧化肽的性质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合浦珠母贝肉抗氧化肽为原料,研究其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亚油酸过氧化反应、红细胞溶血实验、保湿活性及添加到化妆品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肉抗氧化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7.7%;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46.3%;羟自由基清除率为33.5%;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和抑制膜脂质过氧化能力均较强;具有良好的吸湿及保湿能力。合浦珠母贝抗氧化肽在营养霜中的最佳添加量为1%,此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8.34%±2.96%、33.52%±2.34%,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为合浦珠母贝抗氧化肽在化妆品种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以新疆阿勒泰地区的驼乳制品为研究对象,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优良乳酸菌。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纯化菌株,DNS和pNPG法筛选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的菌株,通过耐酸性、耐胆盐、模拟胃肠道环境耐受性、抑菌性、抗氧化活性实验评价菌株的益生特性。结果:从驼乳制品中共计获得34株菌株,其中6株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经过形态学和16S rRNA分子鉴定,确定有4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aracasei。6株乳酸菌对α-淀粉酶的抑制活性都达到50%以上,其中X34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最高达到88.59%。本实验中筛选的乳酸菌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在11%~16%之间,X31抑制率最高为15.43%。6株乳酸菌在不同pH(1.0、2.0、3.0)和不同浓度胆盐(1、2、3 g/L)的培养基中均可存活。6株乳酸菌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达到83%和90%以上。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超过90%以上,其中X29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为92.43%,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最强的是X33清除率达到94.04%。6株乳酸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X31对大肠杆菌的最大抑菌圈直径为19.63 mm,X23对沙门氏菌抑菌圈最大达到19.85 mm,菌株X3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9.17 mm。结论:从驼乳制品中筛选到6株具有潜在降糖活性的乳酸菌,对强酸、胆盐和胃肠液有一定的耐受性,抗氧化能力较强,具有抑制致病菌的效果,为后期研发功能性降糖饮品提供益生菌株。  相似文献   

7.
通过超声波辅助酶法制备芝麻多肽,在分析芝麻多肽的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抗氧化活性的基础上,研究芝麻多肽抗氧化活性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芝麻多肽中谷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较高;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600~800之间;芝麻多肽羟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74.65%、62.41%和66.8%;添加1.0 mg/m L的芝麻多肽能够明显促进乳酸菌的生长,提高乳酸菌的活菌数和乳酸的生成量;相关分析表明,乳酸菌活菌数与芝麻多肽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81;乳酸含量与芝麻多肽羟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89和0.83。可见,芝麻多肽抗氧化活性对乳酸菌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高抗氧化活性双歧杆菌优良菌株,为双歧杆菌抗氧化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吐鲁番地区长寿老人源的16株双歧杆菌为出发菌株,以超氧阴离子清除率、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抗脂质过氧化率和还原能力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菌株及部位的抗氧化能力,筛选优良菌株。采用形态学观察、API 20A生化鉴定系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 :菌株不同部位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无细胞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DPPH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能力最强,菌体细胞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最高,发酵上清液的还原能力强于其他部位。综合比较不同待测菌株的各项抗氧化指标,发现菌株BF-10的抗氧化能力较强且全面,为筛选到的高抗氧化优良菌株。分类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动物双歧杆菌。结论:获得高抗氧化活性动物双歧杆菌BF-10。  相似文献   

9.
研究桂花子黄酮和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以及桂花子黄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为桂花子提取物的保健功能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多糖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55.8%、48.5%、77.9%;黄酮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90.2%、40.3%、93.4%,桂花子黄酮和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弱。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桂花子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皆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5 mg/mL,低于苯甲酸钠的最低抑菌浓度(0.625 mg/mL);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5 mg/mL;明显低于苯甲酸钠的最低抑菌浓度(1.25 mg/mL)。  相似文献   

10.
从自然发酵酸菜中分离出20株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得到12株革兰氏阳性菌,对这12株菌进行形态学特征的观察、室温下产酸速率的测定以及乳酸定性后筛选出7株高产乳酸的乳杆菌,运用经典分类法对这7株高产乳酸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初步鉴定该7株菌均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通过牛津杯法研究该7菌株抑菌效果;通过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来检测该7株菌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除了LR6菌发酵液对枯草杆菌无抑菌效果外,该7株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菌杆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他6株菌对枯草杆菌也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在抗氧化性方面,该7株菌的发酵液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明显清除作用,抗氧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通过简单厌氧培养方法,共从猪消化道中分离得到10株生长良好的乳酸菌。经菌落形态、细胞形态、生化反应实验、16S rDNA测序, 最终确定5株为植物乳杆菌,4株为粪肠球菌,1株为鹑鸡肠球菌。除了粪肠球菌M462和M15对 ·OH几乎没有清除能力,10株乳酸菌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多数乳酸菌对 ·OH、DPPH自由基和O2- ·的清除率和细胞浓度呈正相关。在细胞浓度为5×108CFU/mL时,10株乳酸菌对 ·OH、DPPH自由基和O2- ·的最高清除率分别为12.2%、80.6%和79.3%。5株植物乳杆菌对DPPH的清除率都大于60%,好于粪肠球菌;而粪肠球菌对O2- ·的清除率好于植物乳杆菌,4株粪肠球菌对O2- ·的清除率都大于60%;植物乳杆菌R17、R53和R762对反应体系中的 ·OH清除率大于5%,其中R17的清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蛤蜊多糖的抗氧化性及抑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蛤蜊全脏器为材料,碱提醇沉法进行多糖的提取,采用Sevag 法去除多糖中的蛋白,分别测定提取物中多糖的含量、清除羟自由基( ·OH)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能力及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碱提法所提多糖含量较高,提取率为15.45%(以中国蛤蜊干粉计)。中国蛤蜊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多糖质量浓度为0.8mg/mL时对O2- ·的清除率达86.49%;对 ·OH清除率达49.31%。中国蛤蜊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2.5、25、25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最明显、枯草芽孢杆菌次之、大肠杆菌最不明显,。由此可知,中国蛤蜊多糖对 ·OH 和 O2- ·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在一定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随着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大,其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多糖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效应强于革兰氏阴性菌。  相似文献   

13.
4 种乳酸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洋  郭宇星  潘道东 《食品科学》2012,33(11):25-29
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实验对发酵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嗜酸乳杆菌和瑞士乳杆菌4种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和胞内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乳酸菌的具有不同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瑞士乳杆菌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相对较高,乳酸乳球菌和嗜酸乳杆菌清除O2- ·能力相对较强,发酵乳杆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为最强。实验还初步研究乳酸菌的抗氧化机理,显示乳酸菌存在SOD和GSH-Px,这可能与乳酸菌的抗氧化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15株乳酸菌的抗氧化能力,旨在筛选出高抗氧化活性的乳酸菌,为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及乳酸菌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羟自由基清除试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以及还原能力评价试验,系统评价了15株受试乳酸菌的菌体及其胞外分泌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的菌株特异性。菌株L14(植物乳杆菌)在上述3种评价体系中均表现出最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次是菌株L15(唾液乳杆菌),表明这两株乳酸菌在减轻机体氧化损伤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晓冬 《食品科学》2011,32(11):43-47
以聚酰胺吸附-硝酸铝显色法测定龙眼核水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等4种不同极性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同时采用管碟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测定比较4种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并测定评价在二苯代苦肼自由基(DPPH自由基)体系、羟自由基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及抗脂质体过氧化体系中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95%乙醇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90±0.12)%,其抗菌活性也强于其他3种提取物,在质量浓度100mg/mL时,对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藤黄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菜软腐菌、甘蓝黑腐菌7种菌的抑菌圈直径均达15mm以上,对各菌的MIC均≤100mg/mL;在不同的自由基体系中,4种提取物均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对较弱,但对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羟自由基、抗脂质体过氧化均表现出较强的效果;以清除率达50%时所对应的样液质量浓度IC50作为指标比较发现4种提取物对3种自由基的的抗氧化作用由强到弱依次是水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其中水提取物对这3种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20、0.15、2.69mg/mL。可见,龙眼核的95%乙醇提取物适宜作为植物源抗菌剂,水提取物则适宜作为植物源抗氧化剂以深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杨晓玲  郭彦东 《食品科学》2012,33(23):129-132
研究野豌豆花色素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性。结果表明:野豌豆花色素具有还原性,能有效清除系统中的O2-·和·OH,且清除效果与色素质量浓度正相关。在野豌豆花色素质量浓度为0.72mg/mL时,对O2-·和·OH的清除率分别可达到69.01%和66.27%。野豌豆花色素对3种供试菌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质量浓度越大,抑菌性越强。  相似文献   

17.
Cumin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spices in food preparations. It is also used in traditional ayurvedic medicine as a stimulant, carminative and astringent. Earlier we have reported that bitter cumin (Cuminum nigrum L.) possess the most potent antioxidant activity among cumin varieties—cumin, black cumin and bitter cumin. In this study, we have further characterized the polyphenolic compounds of bitter cumin and also their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using different model systems. The major polyphenolic compounds of cumin seeds were extracted with 70% methanol, 70% acetone, water, separated by HPLC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LC-MS. The profile of phenolic acids/flavonols in bitter cumin were found to be gallic acid, protocatechuic acid, caffeic acid, ellagic acid, ferulic acid, quercetin and kaempferol.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cumin extract was tested on 1,1-diphenyl-2-picryl hydrazyl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soybean lipoxygenase-dependent lipid peroxidation, rat liver microsomal lipid peroxidation and superoxide anion (O2−) scavenging. The bitter cumin extract exhibited high antioxidant activity with IC50 values of 14.0±0.5 μg, 28.0±3.0 μg, 110±14.0 μg and 125.4±8.7 μg of the extract, respectively for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soybean lipoxygenase-dependent lipid peroxidation, rat liver microsomal lipid peroxidation and superoxide anion scavenging. Further, the extract offered a significant protection against DNA damage induced by hydroxyl radicals. Among a spectrum of food-borne pathogenic and spoilage bacteria tested, the cumin extract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Bacillus subtilis, Bacillus cereus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Thus, bitter cumin with an array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possesses potent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An erratum to this article can be found at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混合菌种发酵法制备的花红可溶性膳食纤维(MPSDF)为原料,研究其对.OH、O-2.和DPPH自由基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以及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方法:采用.OH、O-2.体系、DPPH自由基体系和油脂过氧化值测定法,测定MPSDF对.OH、O-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Schaal烘箱法对大豆油过氧化值抑制效果。结果:MPSDF对.OH和O-2.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EC50分别为4.63mg/mL和8.84mg/mL,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较低。MPSDF添加到大豆油中,其抗氧化效果与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接近。结论:发酵法制备的花红可溶性膳食纤维(MPSDF)对.OH和O-2.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对大豆油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