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安全的保健食品越来越受欢迎。在此情况下,一些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使保健食品效果显著,向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了各种化学物质,使得保健食品掺假,以及各种非法添加物的检出等问题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为打击非法添加的不良现象,加强对保健食品的市场监管,非法添加物的研究及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该文对近几年易于添加非法物质的保健食品种类进行了简单概述,并且对非法添加物所涉及到的前处理方法,检测技术及其特点进行了总结,以期为目前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物检测技术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羊乳中发现的掺假物质种类繁多,而检测方法多为针对单一掺假物质的检测。本研究基于非线性指纹图谱技术构建非特异性的广谱掺假物质判定方法。本研究在测定32个纯山羊乳样品及添加5%、1%和0.1%不同浓度氯化钠、大豆蛋白胨、尿素和蔗糖羊乳样品的非线性指纹图谱基础上,对纯山羊乳与掺假羊乳的指纹图谱进行直观的比较和相似度比较。添加0.5%以上氯化钠或尿素的掺假样品和5%以上大豆蛋白胨或蔗糖的掺假样品与纯生鲜羊乳的指纹图谱明显不同,可判定为掺假羊乳。以纯羊乳样品最低相似度值为临界值,则含0.5%和1%蔗糖的掺假样品相似度值在临界值上下,其余掺假样品的相似度值均小于临界值83.4%。故对生鲜乳中添加以上四种掺假物质浓度大于5%的掺假行为通过指纹图谱的直观比较和相似度值比较均可判定为掺假,该方法可用于生鲜羊乳的掺假检测,一次检测即可排除多种掺假物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Adulterant Screen算法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非法添加物快速鉴别方法。采集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及非法添加物近红外光谱,建立婴幼儿配方奶粉分类模型及掺假物模型,运用Adulterant Screen算法进行计算分析,建立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非法添加物的快速鉴别方法。方法对单组份掺杂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识别最低检出浓度为:三聚氰胺0.04%、环丙氨嗪0.05%,尿素、双缩脲及硫脲0.1%,双氰胺0.2%。对于二组分和三组分掺假奶粉在两倍到十倍检出限浓度的准确识别率分别达到了83.3%和50%,对无掺假样品的识别率100%,同时,该鉴别模型可以通过一个模型即可实现快速鉴别多个非法添加物。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能为婴幼儿配方奶粉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快速、可靠、样品无损的掺假鉴别方法,能有效的运用于掺假鉴别的日常检测工作,为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检测和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肉类掺杂掺假的高光谱成像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肉类的掺杂掺假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对社会经济、健康、环境等方面具有潜在影响。近年来,不法商家为牟取暴利导致肉类掺杂掺假现象层出不穷、多种多样,针对此类问题研究行之有效的检测技术与方法以保障肉品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高光谱成像技术以快速、非侵入、图谱合一等优势在食品农产品检测领域发展迅速,不仅可同时提取图像及光谱特征信息,还具备让肉类掺杂掺假"快速现形"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未来市场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肉类掺杂掺假现状,简述了高光谱成像原理及相关研究中数据解析方法,在探讨现有肉类掺杂掺假定性判别及定量预测研究进展基础上展望进一步研究突破方向,以期为相关肉品市场监管办法提供参考,也为其他类农产品掺假检测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5.
高翠 《中国食品》2021,(3):111-111
由于食品生产工业化规模扩大、生产者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等因素,产生了食品掺假问题,掺假方式也各式各样,给检测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但研究发现,使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能有效对食品掺假行为进行判定,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等显著的应用优势。一、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在以次充好食品中的检测应用1.非法添加。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可以使用与不可以使用的添加剂类别,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含量。  相似文献   

6.
过量摄入硼砂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食品整治办[2008]3号文中将硼酸和硼砂列为非食用物质,但因其具有一定的增筋作用常被非法企业用于腐竹等食品的生产。豆类易于富集硼,硼含量较其他食品高,以豆类为原料的豆制品中必然存在硼本底。目前尚无方法鉴别内源硼(原料带入)和外源硼(人为添加),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困难。因此,掌握豆制品中硼的本底水平,建立相应数据库,充分掌握原料硼带入腐竹成品的转移率,是综合区分自然带入和人为添加的重要基础,本文综述了研究人员对豆类及其制品中硼的本底值的研究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非法添加硼砂会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危害,为对食品中非法添加的硼砂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利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硼砂快速检测试纸条的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5 g/L姜黄素乙醇溶液、pH值6.0、调整溶液最终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质量浓度为1 mg/L、浸泡1 min、自然阴干条件下制作的硼砂快速检测试纸条保存期可达1年,最低检测限为20mg/kg,检测限远低于当前市售试纸条。检测时应排除Ca~(2+)、CO_3~(2-)、HPO_3~-和I~-等离子可能对试纸条检测产生的干扰。利用优化后的试纸条对超市购买的腐竹、豆干、即食扇贝和面皮进行了检测,其中,腐竹、豆干、即食扇贝中检出了硼砂。该研究建立的硼砂定量试纸检测法检测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结果相近,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用红外光谱法检测牛乳中掺有非蛋白氮类物质的方法。往牛奶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尿素和三聚氰胺,通过扣除水背景和牛奶背景等不同方法,利用Nicolet 6700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获取非蛋白氮类物质的光谱,找出掺假物质的特征峰。将不同MATLAB程序分别同掺假物质特征峰的波数和特征峰的吸光度值或峰面积相结合,可以对牛乳中是否掺有非蛋白氮类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其判别正确率为95.49%,相对误差在2%以内。该方法快速、简便易行,适用于多种非蛋白类掺假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蜂蜜中常见的掺假物质及掺假方式,主要对当前蜂蜜真伪鉴别的多种现代仪器方法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并对今后蜂蜜掺假检测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建立标志物数据库、引入标准样品、多种检测技术联合使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原料乳中硫氰化物掺假物质定性检测的方法,通过向原料乳中人为添加定量硫氰化物,在酸溶液中硫氰酸根与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可溶于水及乙醚的血红色化合物,根据样品中硫氰酸根含量的多少,所显示的颜色不同。通过颜色反应判定原料乳中是否添加硫氰化物掺假物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检测原料乳中硫氰化物质量分数在0.005%以上,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同时方法操作简单,结果便于观察,适用于乳制品企业进行原料乳质量验收检验。  相似文献   

11.
揭竹过程中浆液成分与腐竹品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揭竹过程中浆液成分与腐竹品质的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揭竹过程中,浆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从2.80%、5.10%增加到4.35%、10.0%,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呈下降趋势,浆液的pH值由7.00下降到6.47,氨基酸与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从0.71、0.34 mg/mL增加到2.49、1.8 mg/mL;腐竹中的蛋白质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腐竹的感官品质、耐煮性以及亮度L*先升后降;腐竹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腐竹的感官品质有很大相关性,L*与感官指标中腐竹的颜色、光泽呈极显著正相关,还原糖、氨基酸含量与腐竹的颜色有很大相关性,且氨基酸的相关性大于还原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监测2015~2017年间某地区部分学校采购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情况, 及时排除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隐患。方法 从某地区163所学校抽取干制蔬菜、干制食用菌和藻类、粉丝类、腐竹类、食糖、食用淀粉、香辛料7类样品共计847份, 检测二氧化硫残留量。结果 820份符合中国卫生标准, 合格率达96.81%。7类食品中食糖、粉丝粉条和香辛料类样品结果均合格, 干制蔬菜、干制的食用菌和藻类、淀粉和腐竹类存在超标样本, 其中二氧化硫残留超标最严重的是干制蔬菜中的黄花菜, 超标率达33.31%; 其次是干制的食用菌和藻类中的银耳, 超标率达20.00%, 最后是淀粉和腐竹, 超标率分别为7.43%和1.33%。对二氧化硫超标的食品已及时与学校沟通并做出风险预警, 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结论 学校食堂所采购的食品中, 黄花菜、银耳中二氧化硫超标严重, 淀粉和腐竹中二氧化硫也存在超标情况, 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3.
蛋白及脂肪含量对腐竹差异成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腐竹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的大豆制品之一。本文以提升腐竹产量、改善其机械性能及提升其营养价值为目标,使用大豆分离蛋白及大豆油为原料,采用人工模拟豆浆体系进行成膜实验,研究蛋白含量、脂肪含量、蛋白变性程度及蛋白组分对腐竹成膜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质含量的提高能提升成膜速度、增加膜弹性、提高成膜的蛋白和脂肪含量,但是脂质的含量过高又会对以上指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蛋白添加量的增加,成膜速度会随之加快、膜的硬度增大、膜的蛋白含量增高、膜的脂质含量先增后减。蛋白变性程度提高能提升成膜速度,改善膜的机械性能和营养价值。尽管蛋白组分的改变对成膜速度影响不大,但是11S/7S直接影响膜的机械性能,11S/7S越高,膜的机械性能越优秀。  相似文献   

14.
不同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5个大豆品种,通过测定大豆化学组成及其制成腐竹的品质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全面探究了不同品种大豆化学组成对腐竹成膜速度、机械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含量与腐竹中蛋白质含量、色度a*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867、r=0.926),与腐竹硬度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0.971);大豆中脂肪含量与腐竹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08)与腐竹黄度b*达到显著负相关(r=-0.956);大豆中蛋白脂肪比与腐竹黄度b*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0.986),与腐竹的硬度以及腐竹蛋白质、脂肪含量均达到显著相关(r分别为0.916、0.887、-0.730)。另外,大豆蛋白质含量对腐竹的成膜速度的影响大于脂类物质对成膜速度的影响。天隆2号腐竹品质最佳,且蛋白脂肪比为1.35左右的大豆更适合制作腐竹。  相似文献   

15.
王加华  王军  王一方  韩东海 《食品科学》2014,35(18):136-140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腐竹脂肪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收集不同生产线、不同时间的腐竹样本180 份,利用积分球附件采集漫反射光谱(4 000~10 000 cm-1)。为消除颗粒散射影响和光谱基线漂移,二阶导数和卷积平滑用于光谱预处理。采用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搜索组合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和遗传偏最小二乘法优化建模变量,最终构建了定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4 种方法均可有效地提取信息变量、降低模型维度、提高预测性能;遗传偏最小二乘法一次优选获得143 个变量,构建的模型性能最佳,其校正相关系数、校正均方根误差、预测相关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6、0.95、0.92和1.17。研究表明,经过信息变量提取后所构建的近红外模型简单、预测精度高,可用于腐竹脂肪含量的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豆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豆浆pH以及豆浆温度三个工艺参数对包裹用腐皮的产率、成膜时间及抗拉强度、延伸率和色差值等物理特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的工艺参数水平范围内,豆浆浓度为3.0%、pH8.0和80℃下可缩短包裹用腐皮的成膜时间,可获得较高的产率、抗拉强度、延伸率和较小的色差值。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述三个工艺参数对包裹用腐皮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包裹用腐皮的色差值(E)受豆浆的pH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养殖环节全面减抗时代的到来,然而在中兽药中非法添加各类违禁物质的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养殖业经济效益,还对动物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后果。根据现行农业部公告中兽药中违法添加物的检测方法里提及的非法添加物,结合养殖场养殖的养殖环境和养殖动物的疾病主要集中于呼吸道疾病和消化类疾病,可以将非法添加物大致分为抗菌类非法添加物和由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对应的药物。因此,本文深入分析和总结了中兽药散剂中非法添加物的现状,对比了目前国内常用的检测技术,对中兽药散剂中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常规磨浆和无氧磨浆两种磨浆工艺生产豆浆,考察了二者成分及蛋白质组成的差异,并分析了以两种豆浆制备的腐竹的得率、成分组成、色泽、延伸率和耐煮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磨浆工艺生产的豆浆的成分组成及蛋白质组成无明显区别,SDS-PAGE结果发现,无氧豆浆的氧化程度较低;两种豆浆生产的腐竹得率相近,但腐竹中的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无氧磨浆条件制备的腐竹中的脂肪含量普遍较高;无氧磨浆条件下制备的腐竹的色泽均一性较好,呈亮黄色,而常规磨浆条件下制备的腐竹褐变现象严重;无氧腐竹的延伸率和耐煮性较好,分别较常规腐竹提高35%和25%。  相似文献   

19.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TOF—MS)作为质谱技术的一种,因具有高灵敏度及高分辨率等优点,已作为高端检测手段在食品质量安全领域广泛应用。文章综述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真菌毒素6个方面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展望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