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针对二异戊基硫醚(S_(201))萃钯过程中少量铂发生共萃的现象,用S_(201)对Pt(II)和Pt(IV)分别进行了萃取实验研究。文中对萃取剂浓度、相调节剂种类、混相时间以及盐酸浓度等影响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S_(201)对Pt(IV)几乎不萃取,对Pt(Ⅱ)有一定的萃取能力(20%)。水相中盐酸浓度增高时,Pt(Ⅱ)萃取率降低;混相时间增加及温度升高时,Pt(Ⅱ)萃取率逐渐增高;有机相中S_(201)浓度增高及改性剂TBP或异辛醇浓度增高时,Pt(Ⅱ)萃取率明显增高。还分别讨论了S_(201)萃取Pt(IV)和Pt(II)的机理。研究发现,将Pt(II)氧化为Pt(IV)后,S_(201)对铂的萃取率从2.34%降低至0.85%,提出将铂的价态控制在四价是降低铂与钯共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N,N-二仲辛基氨基乙酸为萃取剂,三氯甲烷(50v.-%)和煤油为稀释剂组成的萃取有机相,在萃取Pt(Ⅱ)和Pd(Ⅱ)过程中,研究HCl浓度、Pt(Ⅱ)和Pd(Ⅱ)起始浓度,离子强度和萃取剂浓度等诸因素对分配比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认为在萃取Pt(Ⅱ)的过程中,萃取剂浓度高吋,有机相中形成[R_2NHCH_2COOH+][PtCl_3(R_2NCH_2COOH]-的萃合物,而低浓度时为H[PtCl_3(R_2NCH_2COOH)],萃取Pd(Ⅱ)时,有机相形成[R_2NHCH_2COOH]+[PdCl_3(R_2NCH_2COOH)]-的萃合物.本文对HCl浓度变化等诸因素对分配比的影响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N,N-二仲辛基氨基乙酸为萃取剂,三氯甲烷(50v.-%)和煤油为稀释剂组成的萃取有机相,在萃取Pt(Ⅱ)和Pd(Ⅱ)过程中,研究HCl浓度、Pt(Ⅱ)和Pd(Ⅱ)起始浓度,离子强度和萃取剂浓度等诸因素对分配比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认为在萃取Pt(Ⅱ)的过程中,萃取剂浓度高吋,有机相中形成[R_2NHCH_2COOH ][PtCl_3(R_2NCH_2COOH]-的萃合物,而低浓度时为H[PtCl_3(R_2NCH_2COOH)],萃取Pd(Ⅱ)时,有机相形成[R_2NHCH_2COOH] [PdCl_3(R_2NCH_2COOH)]-的萃合物.本文对HCl浓度变化等诸因素对分配比的影响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合成亚砜BSO萃取分离钯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合成亚砜BSO萃取Pd(Ⅱ)、Pt(Ⅳ)性能的研究表明,在不同酸度下BSO对Pd(Ⅱ)均有优异的萃取性能,而只有在高酸度介质里BSO对Pt(Ⅳ)有较高的萃取能力.在低酸度下利用BSO对Pd(Ⅱ)、Pt(Ⅳ)萃取性能的差异,能很好地萃取分离Pd(Ⅱ)、Pt(Ⅳ);也可以在高酸度下共萃Pd(Ⅱ)、Pt(Ⅳ),再利用水反萃Pt(Ⅳ),达到分离Pd(Ⅱ)、Pt(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景  杨正芬  崔宁 《金属学报》1982,18(2):235-244
本文考察了 TBP 萃取 Pt(Ⅳ),Pd(Ⅳ),Ir(Ⅳ),Pt(Ⅱ),Pd(Ⅱ),Rh(Ⅲ),Ir(Ⅲ)等7种氯络酸时,HCl 浓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进行了 TBP 与 TAPO 的对比实验;研究了萃取有机相的可见及红外光谱以及 H_2SO_4和 HClO_4对萃取的影响.认为萃取属于氢离子的水化溶剂化机理;推导了萃取能量变化公式;解释了实验获得的 MCl_6~(2-)>MCl_4~(2-)>MCl_6~(3-)规律及“最小电荷密度原理”,并根据从反应平衡式导出的分配系数近似式,解释了分配曲线中存在峰值的原因和 H_2SO_4助萃作用以及HClO_4抑萃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磷酸三丁酯及烷基氧化膦萃取铂族金属氯络酸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 TBP 萃取 Pt(Ⅳ),Pd(Ⅳ),Ir(Ⅳ),Pt(Ⅱ),Pd(Ⅱ),Rh(Ⅲ),Ir(Ⅲ)等7种氯络酸时,HCl 浓度对分配系数的影响,进行了 TBP 与 TAPO 的对比实验;研究了萃取有机相的可见及红外光谱以及 H_2SO_4和 HClO_4对萃取的影响.认为萃取属于氢离子的水化溶剂化机理;推导了萃取能量变化公式;解释了实验获得的 MCl_6~(2-)>MCl_4~(2-)>MCl_6~(3-)规律及“最小电荷密度原理”,并根据从反应平衡式导出的分配系数近似式,解释了分配曲线中存在峰值的原因和 H_2SO_4助萃作用以及HClO_4抑萃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一种采用中性膦类萃取剂Cyanex 301分离浓盐酸中Pd(Ⅱ)、Pt(Ⅳ)、Fe(Ⅲ)阴离子的薄层油膜层流萃取新方法。利用PdCl^(2-)_(4)、PtCl^(2-)_(6)、FeCl^(-)_(4)在浓盐酸表面与Cyanex 301分子竞争相互作用的差异,实现了传统油滴分散搅拌萃取方式难以实现的Pd(Ⅱ)、Pt(Ⅳ)、Fe(Ⅲ)强化分离。考察了Fe(Ⅲ)浓度、盐酸浓度、H^(+)和Cl−浓度等对Pd(Ⅱ)、Pt(Ⅳ)、Fe(Ⅲ)萃取率及其相互间分离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浓盐酸表面Cl−富集、游离H^(+)浓度较低,Fe(Ⅲ)主要以H^(+)·FeCl^(-)_(4)离子对形式被Cyanex 301溶剂化萃取,而PdCl^(2-)_(4)以取代机理被萃取,PtCl^(2-)_(6)几乎无萃取。随浓盐酸体相中Fe(Ⅲ)浓度的增加,Pd(Ⅱ)和Fe(Ⅲ)的分离增强。Pd(Ⅱ)和Fe(Ⅲ)之间的分离系数随Cl−浓度增加而下降,但H^(+)浓度增加对二者的分离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成功制各了(111)取向的Pt薄膜.在研究退火工艺对Pt薄膜(111)取向生长的影响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退火工艺对Pt薄膜与缓冲层Pr薄膜间的互扩散及薄膜物相、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250℃保温5至25小时,Pt薄膜沿(111)择优取向生长,但保温时间对取向生长的影响不大,此时薄膜为立方结构;当500℃再分别保温2h和4h时,最初沿(111)取向生长的Pt薄膜与Pr薄膜发生互扩散现象,生成BFe结构的PrPt相,保温2h时,除生成PrPt相外,还可能存在一定量的取向Pt,保温4h时,薄膜中只存在PrPt相.本实验为制备(111)强烈取向Pt薄膜开拓了一条新的工艺及方法,同时为控制Pt薄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真空离子镀和乙醇催化燃烧方法对燃料电池石墨电极进行纳米Pt和炭黑复合表面改性,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化学工作站等手段研究电极表面改性前后的组织形貌和电催化性能,并探讨了纳米Pt和炭黑对电极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石墨电极经过纳米Pt/炭黑复合表面改性后,其循环伏安曲线上出现了三个氧化峰并具有更大的背景电流.与纳米Pt单一表面改性相比,纳米Pt/炭黑复合表面改性后的电极对乙醇的电催化性更好.纳米炭黑表面改性获得的高比表面积以及催化材料Pt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电极对乙醇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聚偏氟乙烯膜(PVDF)为支撑体,煤油为膜溶剂,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C-88A)为流动载体,研究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金属Pt(Ⅳ)的传输行为;考察分散相中膜溶液与解析液体积比、分散相中HCl浓度以及料液相酸度对Pt(Ⅳ)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散相中膜溶液与解析液体积比为140:60;用HCl作为解析剂,解析液HCl浓度为7.0 mol/L;料液相盐酸浓度为0.5 mol/L时,该分散支撑液膜体系对金属Pt(Ⅳ)具有良好的传输作用.在最佳传输条件下,Pt(Ⅳ)起始浓度为1.0×10-5mol/L时,130 min达到完全传输,而传统支撑液膜传输率只有83.6%.  相似文献   

11.
刘先国  方金东 《贵金属》2002,23(1):33-35
对于大量化探样品的测定,方法必须尽量操作简便、程序快捷、成本经济和结果可靠。本方法采用酸溶分解样品,活性炭吸附分离富集Au,Pt,Pb,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2ng/g(Au,Pb)-0.5ng/g(Pt),用于化探样品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吻合较好,5次平行测定的RSD在6.5%-13.5%。方法简便快速,能适合大量化探样品的实际分析。  相似文献   

12.
Cloud point extraction (CPE) with Tergitol TMN-6 was applied for the extraction of trace amounts of palladium (Pd(Ⅱ)),platinum (Pt(Ⅳ)),and gold (Au(Ⅲ)) in the soil of industrial sewage.Ammonium pyrolysine dithiocarbamate (APDC) was adopted as the chelating agent prior to CPE and then was detect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Different parameters such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s,chelating agent and salt,sample pH,equilibra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centrifugation time and rates,and the effect of foreign ions were studied.Under optimum conditions,the low limits of detections are 1.4,2.8 and 1.2 ng.ml-1 and the enrichment factors are 21,12,and 24 for Pd(Ⅱ),Pt(Ⅳ),and Au(Ⅲ),respectively.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vary from 0.6% to 1.0% (n=11).Al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calibration curves are >0.9960.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d(Ⅱ),Pt(Ⅳ),and Au(Ⅲ) in the real soil of industrial sewage samples.  相似文献   

13.
黑色岩系中贵金属八元素同时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色岩中含有大量有机碳,贵金属元素又呈超微细分散状态,难以识别,传统的镍锍试金方法难于测定。以锡作捕集剂,通过调整试金配料,提高熔融温度,增加助熔剂和覆盖剂等方式,建立了锡试金富集—ICP-MS法同时测定黑色岩中8个贵金属元素的方法。方法检出限(ng/g)为:Ag27.8,Au、Pd 0.11,Pt 0.10,Rh、Ru、Ir、Os均为0.02;各元素的回收率为88%~120%,可用于黑色岩系及其它岩石矿物中贵金属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催化活性的Pt/C@PANI"核/壳"结构催化剂。方法利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苯胺修饰Pt/C@PANI"核/壳"结构催化剂,采用循环伏安加速寿命实验,结合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氧还原活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考察所制备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通过密度泛函理论探究PANI增强Pt/C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量子化学本质原因。结果电化学测试表明, Pt/C@PANI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聚苯胺包覆层含量和厚度密切相关,Pt/C@PANI(30%)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其质量比活性和比表面比活性分别为商业化Pt/C催化剂的1.6和1.8倍。加速寿命实验表明,Pt/C@PANI(30%)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经过1500圈CV扫描后,其电化学活性表面积仅下降了30%,而商业化Pt/C催化剂降低了83%。理论计算表明,PANI将电子转移给载体C,导致自身空穴增加,PANI部分氧化,导电性增强;PANI的存在使Pt/C@PANI体系的HOMO能级升高,减小了与氧气分子LUMO能级的差异,有利于电子从催化剂HOMO转移到氧分子的LUMO轨道,使得氧容易得到电子;PANI吸附后,Pt原子d带中心显著降低,利于中间物种的脱附,催化活性更高。结论 PANI包覆层抑制了Pt纳米粒子在载体表面的迁移、团聚长大和溶解/再沉积,有效地解决了Pt/C催化剂的Ostwald肿大,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从Cis-[Pt(NH3)2(H2O)2](NO3)2 与1,1-环丁烷二羧酸钠的化学反应中,分离出一种新的Pt(II)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测试,初步推测结构为顺式-四氨-μ-二(1,1-环丁烷二羧酸根-O1,O2)合二铂的新化学结构式.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超痕量贵金属和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超痕量Au、Pt、Pd、Os、Ir、Ru、Rh和Re。试验了HCl/H2O2封闭溶样法,研究了ZPA4螯合树脂富集8元素的条件,并通过树脂灰化、HCl/H2O2封闭分解制备成试液,供ICP—MS测定。本法的检出限(ng/g)分别为0.21Au、0.12Pt、0.20Pd、0.024Os、0.016Ir、0.028Ru、0.022Rh、0.22Re,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14.8%。本法的特点是有效地降低了空白值,提高了仪器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比较了10种菌株对纯溶液中铂(IV)的吸附效果,优选出大肠杆菌作为吸附剂,并对其吸附行为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吸附动力学及颗粒内扩散模型表明,大肠杆菌对铂(IV)的吸附过程经历了快速的表面吸附和缓慢吸收2个阶段,并可在6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后的SEM、TEM形貌表征显示,大肠杆菌菌体细胞发生形变,皱缩并团聚;XPS结果显示,部分铂(IV)转化为铂(II),表明吸附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在25℃、pH=7.0、6 h的条件下,大肠杆菌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Pt(IV)溶液的吸附率为96.6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测定人体血浆样品中他莫昔芬及代谢产物的浓度和应用。 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型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API4000型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样品处理采用固相萃取的方法,采用Thermo hypurity C18(150 mm×2.1 mm,5 μm)色谱分析柱, 流动相为 10 mmol/L 甲酸胺-乙腈(40∶60,V/V),流速为 0.3 mL/min,进样体积为 10 μL,柱温为 30 ℃, 样品室温度为 5 ℃,质谱应用ESI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他莫昔芬及各代谢产物的浓度。 结果: 他莫昔芬、ND-Tam和TamNox线性范围为1~400 ng/mL,4-OH-Tam线性范围为 0.4~160 ng/mL,4-OHND-Tam线性范围为2~800 ng/mL,可以满足样本浓度定量检测的需要,方法稳定、特异性高,并成功地应用到用药后他莫昔芬及各代谢产物血浆浓度的检测。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准确地定量人体血浆他莫昔芬和代谢产物的浓度,除了为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他莫昔芬药效学研究提供服务外,也可为遗传药理学科研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茜素红-S(1,2-二羟基蒽醌-3-磺酸钠)为螯合剂,与大孔强碱性阴离子树脂D296-R合成茜素红-S螯合形成树脂,能够在酸性介质中使螯合形成树脂中的-OH离解出H+,变成-O-,与大体积的贵金属碘络阴离子[MeI4]2-相遇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在较宽的酸度范围内使Au、Pt、Pd与贱金属有效分离,并抑制NO3-对贵金属吸附的影响。与高压密闭溶矿方式相结合,Au、Pt、Pd的回收率均大于92%,检出限:Au 0.047 ng/g、Pt 0.082 ng/g、Pd 0.051 ng/g。应用于铂族元素地球化学成分分析一级标准物质中Au、Pt、Pd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RE)为-7.58% ~10.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9.86%。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高锰酸钾电位滴定测定锰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合金中测定锰的条件.结果表明:在焦磷酸钠介质中,采用Pt指示电极和Ag参比电极指示滴定终点,用KMnO_4溶液滴定Mn(Ⅱ)为Mn(Ⅲ),测定6.00~30.00 mg Mn,相对误差≤±0.33%,加标准回收率在99.60%~100.40%.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和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终点敏锐,已应用于锰质量分数为7%~98%的银、铜、镍、锰等合金中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