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比较研究不同日龄和性别白羽王鸽胸肌肉的常规肉品质、主要营养成分和肌纤维特性。方法随机选取健康28日龄乳鸽、600日龄左右老鸽公(♂)母(♀)各30只,屠宰取胸肌待测。使用色差仪、pH计、膨胀仪、肌肉嫩度仪等测定常规肉品质指标,参照国标方法测定营养成分,制作石蜡切片并通过生物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特性。结果乳鸽胸肌肉肉色a值和b值均极显著高于老鸽(P0.01);乳鸽胸肌肉pH高于老鸽,且乳鸽(♂)显著高于老鸽(♂)(P0.05);不同日龄和性别对白羽王鸽胸肌肉失水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老鸽胸肌肉剪切力大于乳鸽,且老鸽(♂)显著大于乳鸽(♀)(P0.05)。不同日龄和性别白羽王鸽胸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老鸽(♀)老鸽(♂)乳鸽(♀)乳鸽(♂)。乳鸽胸肌肉肌纤维饱满致密,老鸽细且纤维之间的空隙较大。老鸽胸肌肉的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乳鸽(P0.01),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乳鸽(P0.01);相同日龄公母鸽胸肌肉肌纤维密度和肌纤维直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性别仅对白羽王鸽胸肌肉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有影响,对常规肉品质和肌纤维特性影响不大。日龄对白羽王鸽胸肌肉的肉品质、微观结构和化学成分均有影响。乳鸽肉色红润,肉质鲜嫩,肌纤维饱满,脂肪含量低;老鸽肌纤维细密,肌间脂肪和蛋白含量高。  相似文献   

2.
以苏牧鸭、番鸭、樱桃谷鸭为材料,将试验鸭饲养至10周龄时进行肉质特性颜色、pH值、系水力、蒸煮损失、剪切力、肌纤维直径、肌束膜厚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培育的新品种苏牧鸭已接近引进优质品种樱桃谷鸭的水平,但与番鸭相比有些性状还有一定差距,有待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3.
云南武定鸡肌肉组织学特性与嫩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肌肉组织学特性的角度分析武定鸡肌纤维直径、密度与嫩度的变化规律,以期为武定鸡的养殖及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230日龄武定鸡公鸡、母鸡及阉母鸡胸部和腿部的肌纤维直径、密度和嫩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性别和部位影响武定鸡肉质;(2)阉割使武定鸡肉质更细嫩;(3)武定鸡肌纤维直径与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肌纤维密度与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年龄段对伊犁马肉食用品质、肌纤维特性的影响,试验选取18匹不同年龄段伊犁马,采集三角肌及背阔肌肌肉样本测定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及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平均直径、肌纤维密度,对不同年龄段数据进行差异性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岁~2岁组三角肌及背阔肌部位剪切力、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平均直径极显著低于5岁~6岁组(P<0.01),而失水率、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5岁~6岁组(P<0.01)。三角肌及背阔肌部位年龄与各指标相关性表明,年龄与剪切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肌纤维平均直径显著正相关(P<0.05),与失水率及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分析发现,1岁~6岁伊犁马随着年龄的增大,三角肌及背阔肌部位肌纤维横截面积、平均直径增大,单位面积内肌纤维的个数随之减少,剪切力增加,失水率变小。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显示,试验中1岁~2岁组伊犁马三角肌及背阔肌肉质最优。  相似文献   

5.
为从肌纤维特性方面探究牦牛3 个部位肌肉品质的差异,本研究以牦牛背最长肌、腰大肌和半膜肌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剪切力、肌节长度、肉色、蒸煮损失率和pH值的差异,采用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表征了其肌纤维特性,并分析了每个品质指标与肌纤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 个部位肌肉的品质指标差异明显,其中腰大肌有较高的pH值和a*值,嫩度较好,而背最长肌保水性较好;3 个部位的肌纤维特性差异显著(P<0.05),腰大肌具有较高比例的I型肌纤维(50.8%)和较高的MYH7 mRNA相对表达量,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背最长肌和半膜肌(P<0.05);I型肌纤维数目比和肉品质密切相关,其与剪切力呈负相关,与肌节长度和蒸煮损失率呈正相关;I型肌纤维面积比与L*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可以通过提高肌肉中I型肌纤维的比例来改善牦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肉质、营养成分和风味,以6尾质量为(1803.4±17.9) g的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为研究对象,对其肉质、营养成分及风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背部的亮度、红度、失水率、蒸煮损失和肌纤维直径高于腹部,而黄度、pH、嫩度、滴水损失和肌纤维密度低于腹部。中华鲟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6.89%、1.47%、19.86%和0.93%,肌肉中K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Fe、Zn、Cu和Se等。经GC-MS分离鉴定,中华鲟中共有4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20.65%)、烃类(62.41%)、酯类(5.50%)和含硫、含氮、含氧及杂环化合物(6.59%)是中华鲟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此结果可为中华鲟精深加工生产提供工艺设计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马肉不同部位嫩度变化的影响。将宰后马肉的臀肌、肩肌和背最长肌在15、4、-18℃3种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贮藏24h后,分析测定其水分、脂肪、胶原蛋白和剪切力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臀肌和肩肌的剪切力值均与水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臀肌的剪切力值与胶原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肩肌剪切力值与总胶原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不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呈负相关。背最长肌剪切力值与总胶原蛋白含量呈负相关,与不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15、4、-18℃下,3个部位的剪切力值与蒸煮损失呈负相关,与脂肪含量、系水力呈正相关。肩肌和背最长肌的剪切力值与pH呈负相关,而臀肌相反。15、4、-18℃下马肉3个部位肌肉的各项指标不能统一达到相对最佳点。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昭苏县公马马肉背最长肌为实验对象,在0~4 ℃下分别成熟1、3、7、14、21、28 d,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马肉背最长肌在不同成熟时间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肌内膜厚度与肌束膜厚度呈负相关;肌节长度与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肌纤维密度呈正相关。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负相关,与肌纤维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肌原纤维超微结构发生变化,肌原纤维排列由整齐到疏松,由清晰到杂乱;成熟14 d时Z线开始降解。  相似文献   

9.
《肉类研究》2015,(10):1-5
为研究杂交对猪肌肉肉质、激素、脂肪酸、矿物元素含量和肉质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实验选取同一饲养条件下,180日龄的纯种长白猪、纯种约克夏猪及长白猪×约克夏猪二元杂交猪各6头,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结果表明:二元杂交猪与长白猪和约克夏猪相比,其肌肉滴水损失、粗脂肪含量、胰岛素含量、多种矿物元素含量和肉质相关基因(RYR1、CAST、IGF2、PPKAG3和MC4R)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其剪切力、水分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杂交对猪的肉质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影响显著,但不能判断对其综合影响是否有益。  相似文献   

1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2):225-231
将草鱼、鳙鱼、鳜鱼、罗非鱼在不同温度下(4、-1和-20℃)贮藏0、3、6、9、12d,对4种鱼肌肉的水分、粗脂肪、pH值、肌纤维直径、质构特性、持水率、K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TBARS进行测量。结果显示:相同贮藏温度下,其肉质品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差,而贮藏的温度降低可以缓解该过程;另外肌肉的肉质特性与其贮藏间肉质品质变化有直接的关系,肌肉pH值越大、肌纤维直径越细、含水量和脂肪含量越低,在相同的贮藏温度和时间下,较其他鱼更能保持其肉质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不同部位猪肉肌纤维类型组成与品质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比较不同部位猪肉肌纤维类型组成与品质特性的差异,选取9 头6 月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半膜肌(Semimembranosus)和半腱肌(Semitendinosus)3 个部位猪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四唑氧化还原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tetrazolium reductase,NADH-TR)染色法研究不同部位猪肉的肌纤维类型组成,并分析肌纤维类型数量比例、平均直径、横截面积、密度等肌纤维特性;测定不同部位猪肉的品质特性(pH值、色泽、蒸煮损失率、剪切力以及质构特性)。结果表明,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主要为ⅡB型肌纤维(P<0.05),数量比例分别为82.03%和53.22%,半腱肌则主要由Ⅰ型(45.44%)和ⅡB型(39.01%)肌纤维组成。半膜肌中各类型肌纤维的平均直径和横截面积较大,总肌纤维密度最小(P<0.05),为42.15 根/mm2。背最长肌的亮度值和蒸煮损失率最高(P<0.05),pH值和红度值最低(P<0.05);半膜肌的剪切力最高(P<0.05);半腱肌的pH值和红度值最高(P<0.05),亮度值、剪切力和蒸煮损失率最低(P<0.05)。  相似文献   

12.
秦川牛宰后肉色与其食用品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宰后牛肉肉色变化与其食用品质的相关性,以秦川牛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对宰后排酸成熟7d牛肉的肉色、肌红蛋白相对含量、pH值、剪切力、持水力及蒸煮损失率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肉色与其食用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排酸过程中牛肉亮度值(L*)和红度值(a*)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黄度值(b*)缓慢上升;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OxyMb)相对含量持续下降;脱氧肌红蛋白(deoxymyoglobin,DeoxyMb)相对含量先上升,5d后缓慢下降;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etMb)相对含量逐渐上升;pH值先降低,5d后回升;持水力和剪切力逐渐减小;蒸煮损失率先呈上升趋势,7d后下降;L*与DeoxyMb相对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OxyMb相对含量与MetMb相对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MetMb相对含量与剪切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持水力与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OxyMb相对含量与持水力和剪切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MetMb相对含量与持水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3.
不同排酸时间对呼伦贝尔肉羊宰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呼伦贝尔羊不同部位肌肉,在排酸库吊挂排酸0、1、2、3、4 d,并分别进行冷冻后肉品质的变化情况,探讨肌肉宰后成熟机理,确定羊肉最佳排酸时间。结果表明,在排酸期间,羊肉pH值、蒸煮损失率、剪切力值差异显著(P0.05)。pH值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蒸煮损失率和剪切力值则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排酸2 d的剪切力值最低、蒸煮损失率较低、羊肉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日龄对麻鸭脂肪沉积的影响及肌内脂肪对肉质的影响,选取4?组不同日龄麻鸭,测定了不同日龄麻鸭的肌内脂肪质量分数、皮脂率、腹脂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pH值。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两组日龄下3?个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荧光值并计算其表达量,探讨了CIDEa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甘油三酯脂肪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ATGL)基因的表达量与麻鸭脂肪沉积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麻鸭脂肪质量分数显著升高(P<0.05),其中肌内脂肪质量分数的变化与pH值、剪切力、蒸煮损失率密切相关;CIDEa基因和FAS基因在脂肪质量分数丰富的组织中表达量较高,且CIDEa基因在高日龄麻鸭中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为探究日龄对麻鸭生长发育过程中脂肪沉积以及脂肪沉积对肌肉品质变化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包装对羊肉冷藏过程中热休克蛋白表达及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包装方式下羊肉冷藏过程中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 27,Hsp27)、Hsp70表达量的变化及其与羊肉品质间的关系,以宰后1?h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进行托盘、真空、高氧气调(O2、CO2体积比75:25)和低氧气调(O2、CO2体积比50:50)包装,分析Hsp27和Hsp70表...  相似文献   

16.
宋洁  余群力  金现龙  杨勤 《食品科学》2016,37(17):52-56
以6 头3~5 岁甘南牦牛肩肉、外脊、黄瓜条、霖肉和米龙为材料,研究不同部位甘南牦牛肉肉质特性与食用品质间的相关性,为评价甘南牦牛肉品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霖肉pH值显著高于其他部位(P<0.05),肩肉b*值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外脊剪切力显著低于其他部位(P<0.05),不同部位甘南牦牛肉L*、蒸煮质量损失率与失水率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H值与嫩度(r =-0.634,P<0.05)、总体可接受性(r =-0.685,P<0.05)均呈显著负相关,剪切力与嫩度(r =-0.734,P<0.05)呈显著负相关。牦牛肉外脊的食用品质优于肩肉、黄瓜条、霖肉和米龙,pH值、剪切力可作为评价牦牛肉食用品质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鼠李糖脂(Rhamnolipid)对肉鸡腿肌肉品质、常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AA)公肉仔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中添加75 mg/kg金霉素,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0、500、1000 mg/kg鼠李糖脂的试验饲粮,试验为期42 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250、500、1 000 mg/kg鼠李糖脂和抗生素提高了肉鸡腿肌重和腿肌GPx活性,增加了腿肌24 h的pH值,降低了腿肌24 h和48 h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减少了腿肌MDA含量,上调了腿肌SOD1和GPx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此外,日粮中添加250、500、1 000 mg/kg鼠李糖脂降低了肉鸡腿肌24 h亮度值(P<0.05);日粮中添加500、1 000 mg/kg鼠李糖脂提高了肉鸡腿肌45 min的pH值和粗脂肪含量,增加了腿肌T-SOD活性,上调了腿肌Nrf2和HO-1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日粮中添加1 000 mg/kg鼠李糖脂上调了肉鸡腿肌SOD2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鼠李糖脂组和抗生素组肉鸡腿肌重和腿肌肉品质、常规化学成分、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鼠李糖脂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添加于肉鸡饲料中,提高肉鸡腿肌重,改善腿肌肉品质,增加腿肌粗脂肪含量,提高腿肌Nrf2信号通路相关抗氧化基因表达水平,提高腿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冻融次数对牦牛肉胶原蛋白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以牦牛肉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冻融次数下牦牛肉剪切力、pH、解冻损失、蒸煮损失、色差、质构、胶原蛋白含量及溶解性、酶活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牦牛肉剪切力下降了59.72%,牦牛肉胶原蛋白溶解性、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醛酶活力、解冻损失、蒸煮损失和b*值显著上升(P<0.05),胶原蛋白含量、剪切力、pH、L*值、a*值以及质构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剪切力与L*值、a*值、pH、胶原蛋白含量和溶解性、质构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解冻损失、蒸煮损失、b*值、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β-葡糖醛酸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pH与胶原蛋白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胶原蛋白特性与质构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牦牛肉组织结构随冻融次数增加表现为破坏严重,肌纤维边界模糊。综上,冻融次数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冻藏条件对鸡胸肉品质特性的影响,本实验以新鲜鸡胸肉为原料,于-16、-26和-36 ℃分别冻藏1、2、3、4、5、6个月,分析比较不同冻藏温度和时间对鸡胸肉的系水力、色泽、蛋白质变性程度、嫩度、脂肪酸败及新鲜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温度的升高及冻藏时间的延长,pH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鸡胸肉的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以及b*值也逐渐增加,L*值、总蛋白及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显著降低(p<0.05),但对肌浆蛋白的溶解度无显著影响(p<0.05);a*值则在冻藏前1个月显著增加(p<0.05),但随后逐渐降低,且随着冻藏温度升高而减小(p<0.05)。衡量系水力指标的解冻损失和蒸煮损失结果,衡量色差的L*、a*和b*值以及衡量蛋白变性指标的三大蛋白溶解度和TBARS值与TVB-N值均表明,鸡胸肉在冻藏温度为-36~-26 ℃及冻藏时间为5个月内能有效维持较好的鸡胸肉食用品质。此外,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冻藏条件下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TVB-N值、TBARS值、a*值、b*值、蛋白溶解度与新鲜鸡胸肉呈现显著的差异(p<0.05),而pH、L*值与新鲜鸡胸肉差异不明显(p>0.05)。本文为快速发展的冷冻禽肉的加工及贮藏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