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辽宁某地海盐卤水为原料,进行脱色处理,以氨水沉淀镁制备氢氧化镁。比较过氧化氢、活性炭、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脱色处理获得氢氧化镁产物白度,以及次氯酸钙处理镁离子回收率,并对产物进行XRD、激光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次氯酸钙脱色效果最明显,次氯酸钠其次,活性炭和过氧化氢较差。以次氯酸钙为脱色剂,通过单因素变量法分析,确定适宜的条件为:添加量为37.5 g/L卤水,以稀硫酸调节p H值为10,温度60℃,时间60 min,镁离子回收率为93.41%;以氨水沉淀得到氢氧化镁产物,D50为1.462μm,白度为96.5%,达到HG/T 3607-2007中I类标准和HG/T 4531-2013行业标准MC-1-2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海盐卤水资源化产品价值,降低有色杂质对产品的影响,以振荡吸附法对比改性前后蒙脱石对海盐卤水的脱色效果,并探讨蒙脱石用量、振荡时间、pH值、吸附温度等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基蒙脱石经过柱撑改性后色度去除率显著提高,每50 mL卤水添加8 g柱撑蒙脱石,pH值为4,70℃恒温振荡90 min,色度去除率为76.59%,COD_(cr)降低率为69.89%,脱色后卤水以氨水沉淀法制备的氢氧化镁白度为96.3%,镁离子回收率为94.47%,符合HG/T 3607-2007中Ⅰ类标准,吸附色素的柱撑蒙脱石经400℃灼烧后具有不低于7次的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耐火材料对氧化镁质量要求的提高,采用低品位菱镁矿制备高纯氧化镁引起广泛关注。对海城某菱镁矿矿石进行轻烧-氯化铵浸出,获得MgCl_2和CaCl_2等的浸出液,取等体积该浸出液采用氨水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在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45℃,氨水浓度为8mol/L及搅拌速度为500 r/min的条件下,制备的氢氧化镁沉淀量达到最大值。将制备的氢氧化镁置于马弗炉中进行焙烧,在焙烧时间为30 min及焙烧温度为500℃的条件下,可制得纯度高达99.84%的氧化镁。激光粒度分析显示氧化镁的中位径(D50)为50.21μm,其中在0.500~100μm范围内粒径占95%,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4.
以卤水和氟硼酸钠为原料,反应制备出氟硼酸钾固体,再以浓硫酸和氟硼酸钾反应,制备出硫酸钾。在制备氟硼酸钾步骤中,以氟硼酸钠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变量;在氟硼酸钾与浓硫酸反应步骤中,以浓硫酸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变量,通过单因素变量法探索出该工艺海水提钾并制备硫酸钾的最佳条件,即提钾过程中BF4-与K+摩尔比为1.13∶1,反应温度10℃,时间30 min,此条件下钾离子回收率可达92.8%,通过XRD检测可知,沉淀成分为氟硼酸钾。制备硫酸钾过程中,浓硫酸与KBF4摩尔比为0.697∶1,反应温度600℃,时间90 min。该工艺钾提取率较高,所用试剂氟硼酸钠能回收再利用,为我国卤水提钾以解决钾资源缺乏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卤水和石灰乳为原料,研究了温度、进料速度及氯化钙浓度对氢氧化镁颗粒大小的影响。通过比表面积分析仪(BET)、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产物的比表面积、形貌及晶体生长方向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氯化钙的加入对氢氧化镁晶体生长方向有较大影响,颗粒更倾向于沿着极性较弱的(001)面方向生长;当氯化钙浓度为16 mol/L,石灰乳和卤水浓度分别为2 mol/L、4 mol/L,反应温度90℃,进料速度0.11 m L/min时,比表面积降到8.56 m2/g,与未加入氯化钙比较,氢氧化镁的粒径明显变大。  相似文献   

6.
以蛇纹石为原料,通过硫酸铵焙烧法提取蛇纹石中的镁,并制备超细氢氧化镁.研究了温度对制备超细氢氧化镁性能的影响,得出适宜反应温度为40℃,SEM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超细氢氧化镁颗粒间发生了较多团聚,比表面积较大.为克服氢氧化镁的团聚现象,降低比表面积,将氢氧化镁在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出适宜水热时间为3 h.化学分析以及粒度、比表面积、SEM测试结果表明,水热反应后氢氧化镁比表面积为13.79 m2/g,MgO含量为68.23%,晶型较好.  相似文献   

7.
氢氧化镁晶须制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碱式硫酸镁晶须和氢氧化钠为原料,研究了水热合成法制备氢氧化镁晶须的合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碱式硫酸镁晶须料浆浓度(质量分数)为4.0%,搅拌强度为100r/min,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4h时,可合成直径≤0.5μm、长径比≥15、表面光滑、纤细均匀、高纯度的氢氧化镁晶须。  相似文献   

8.
高纯纳米氧化镁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MgCl2·6H2O为原料, 聚乙烯醇为分散剂, 采用氨水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 经煅烧得高纯纳米氧化镁。单因子实验与正交实验表明, 在沉淀反应时间为25 min, 氢氧化镁煅烧时间3 h时, 制备高纯纳米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反应温度35 ℃, 原料摩尔比(NH3·H2O ∶MgCL2·6H2O)2.2∶1, Mg2+摩尔浓度1.3 mol/L, 分散剂用量为2 mL, 煅烧温度700 ℃。在此条件下, 反应最终产物氧化镁的纯度达到了99%以上。并采用X射线和透射电镜等对样品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样品粒径分布窄、分散性良好, 平均粒径为35 nm, 满足高纯纳米氧化镁要求。该工艺流程简单, 产品质量稳定, 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利用硼泥制备氢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硼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及充分利用硼泥中的镁元素, 采用硫酸与硼泥高温煅烧反应制备氢氧化镁。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液固比对镁的浸出率的影响, 发现煅烧温度为300 ℃、煅烧时间为2 h、液固比为2∶1左右为宜, 此时镁的浸出率为88%。浸出液经除杂后制得镁精液, 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制得氢氧化镁, 镁精液中镁的回收率达到91.17%。硼泥中镁的综合回收率可达80%。经XRD检测确定沉淀产物为氢氧化镁, 经分析氢氧化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HG/T 3607-2000。由SEM检测可知: 未烘干的氢氧化镁颗粒直径不到1 μm, 烘干后的氢氧化镁颗粒呈不规则球状, 颗粒直径大约70~90 μm。  相似文献   

10.
以白云石和盐酸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白云石经废盐酸酸化、除铁等精制过程得到的氯化镁为原料,以白云石灰乳为沉淀剂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研究了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加料时间、陈化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的氢氧化镁纯度达到98%以上,CaO质量分数低于0.5%,颗粒呈片状结构,形貌规则,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蛇纹石酸浸滤液提镁制备针状纳米氢氧化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首先考察由蛇纹石酸浸滤液所制粗硫酸镁净化后 ,制备精制硫酸镁溶液的方法 ;并以此精制硫酸镁和氨水为原料 ,直接利用表面活性剂在固 /液界面的“双亲性” ,使其吸附在新生成的氢氧化镁微粒上 ,制备纳米氢氧化镁。并采用XRD和TEM等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样品晶型发育完善、呈针状、直径为 5~ 10nm、长径比为 15~ 2 0且分散性好。研究结果为纳米级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察尔汗盐湖卤水进行脱色除钙提纯试验。条件试验表明,在碳酸氢钠用量为10 m L、反应温度为80℃和反应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经过脱色预处理后的卤水除钙效果最好,除钙率为95.8%,镁离子回收率为84.2%。XRD分析表明,向脱色除钙后的盐湖卤水中加入氟化铵,所得氟化镁纯度为99.3%,产品符合行业标准GB/T 31860-2015要求。  相似文献   

13.
氢氧化镁晶须表面改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氢氧化镁晶须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研究了氢氧化镁晶须的表面改性技术,结果表明:氢氧化镁晶须较适宜的改性条件是以硬脂酸钠为表面改性剂,改性剂用量2%(按晶须粉体干重计),料浆浓度5%,改性时间30 min,改性温度80 ℃,搅拌速度600 r/min.在此条件下,氢氧化镁晶须的活化指数可达到99%,接触角为108.6°.将改性后的氢氧化镁晶须添加到聚丙烯基体中制成复合材料,研究氢氧化镁晶须的增强和阻燃作用,并与水镁石粉体作添加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氧指数提高4.7%,断裂强度提高64.71%,弯曲模量提高78.6%,断裂伸长率降低315.5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以电解锰阳极泥经还原焙烧-酸浸-深度净化除杂获得的硫酸锰溶液和工业氨水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高纯Mn3O4。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气体流速、反应时间以及Mn2+/NH4+物质的量比对Mn3O4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搅拌速度250 r/min、反应温度60℃、气体流速2.5 L/min、反应时间40 min、Mn2+/NH4+物质的量比1:2的条件下,成功制备出球形Mn3O4,其锰含量为71.45%,满足高纯Mn3O4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纳米氢氧化镁的合成与结晶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菱镁矿为原料,经煅烧、盐酸酸化后与氢氧化钠反应合成了纳米级、片状、粒度均匀的氢氧化镁。考察得出了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最佳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镁离子初始反应浓度以及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比对产物形貌和粒度的影响。分析了纳米氢氧化镁的结晶习性,得出其结晶机理。研究成果为测试氢氧化镁的阻燃性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使用硬脂酸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等因素对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影响。在硬脂酸用量5%,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90min,Mg(OH)2浆料浓度10%,转速1 000r/min的条件下制备的产品性能优良,活化指数达99.8%。使用粒度分析、粘度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氢氧化镁经硬脂酸改性后,粒度由9.83μm降至8.73μm,在液体石蜡中的粘度较改性前明显降低,硬脂酸分子在氢氧化镁表面发生吸附键合,形成硬脂酸盐,其化学组成为9CH3C16H32COOMgOH·(CH3C16H32COO)2Mg。  相似文献   

17.
盐湖氧化镁制备氢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万忠  李红梅 《金属矿山》2007,37(7):36-39,56
研究以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为背景,青海某盐湖的氧化镁产品为原料,研究采用水合法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固液比等反应参数对原料转化率及产品粒径的影响规律,探索氧化镁水合法制备氢氧化镁的制备机理,初步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180~200℃、反应时间5~7 h,原料固液比1∶40条件时,可制得产品d50为20 μm左右、粒度分布比较均匀且结晶良好的片状氢氧化镁产品。  相似文献   

18.
分散剂对制备超细氢氧化镁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菱镁矿煅烧所得氧化镁为原料,水化制备超细氢氧化镁。在水化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加入分散剂,考察了分散剂种类和用量对氢氧化镁颗粒大小的影响。用偏光显微镜对氢氧化镁进行表征、扫描电镜观察产品微观大小与形貌,在添加适量分散剂条件下,可制得粒径为200~400nm、形状为六边形的片状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19.
水热法制备超细氢氧化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镁石为原料,通过煅烧,制得氧化镁粉末,然后将氧化镁和尿素碱溶液反应,通过氧化镁水合法制备出了超细氢氧化镁颗粒,同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得氢氧化镁颗粒的晶相、形貌和颗粒尺寸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溶液浓度和添加剂对氢氧化镁晶体的晶相和颗粒尺寸有显著的影响,当溶液浓度为2.5 mol/L,添加剂为PEG 6000的情况下,制备出了半径为250 nm,片厚约150 nm,晶形完整,大小均一的六方片形超细氢氧化镁颗粒,但是样品的纯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工艺条件对制备超细氢氧化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菱镁矿为原料,经低温煅烧得到轻烧氧化镁,采用水化法制备氢氧化镁超细粉体.论文研究了水化温度、添加剂对水化产物颗粒大小的影响.利用XRD和SEM对合成氢氧化镁晶体特征、颗粒大小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超细氢氧化镁为片状颗粒,颗粒大小约为200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