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炬栋 《轮胎工业》2018,38(8):472-474
研究带束层角度对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性能的影响。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0°带束层结构中,当作为过渡层的1~#带束层角度为21°时,轮胎刚性增大,剪切效应变小,轮胎变形减小,作为工作层的2~#带束层应变能极值小,有利于提高轮胎的耐久性能。成品轮胎的耐久性能测试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
赵龙  万同 《橡胶科技》2015,13(7):37-40
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考察带束层角度对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带束层角度减小,轮胎刚性增大,下沉量减小,接地面积减小,有利于提高成品轮胎的强度性能;轮胎肩部剪切应力减小,生热降低,有利于提高成品轮胎的耐久性能。成品轮胎耐久性能和强度性能试验验证了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弹性体》2021,(4)
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12R22.5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轮胎最大接地应力和接地面积以及带束层最大mises应力、应变能密度和名义应变。以1~#带束层的角度、厚度和宽度为变量,利用正交实验探究其对轮胎接地性能与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带束层的厚度对轮胎接地应力偏度值的影响最大;而对于接地面积,1~#带束层的角度对其影响最大。轮胎耐久性分析结果表明,1~#带束层的角度对轮胎耐久性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宽度,而厚度对轮胎耐久性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张鹏  刘凤珍  赵长松  王辉  宁昭波  姚义 《轮胎工业》2018,38(10):587-590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425/65 R22. 5 轮胎轮廓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有限元优化分析,增大轮胎行驶面宽度和胎冠弧度曲率半径以及胎冠弧高度,适当降低断面水平轴位置,可有效降低轮胎冠部应力集中程度 , 同时带束层由4层结构改为3层带束层加2层0°带束层结构,可明显改善轮胎的接地形状和接地压力分布。成品试验证明 , 优化设计后轮胎的耐久性能和高速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介绍24.00R35全钢工程机械子午线轮胎的设计。结构设计:轮胎外直径2 181 mm,断面宽646 mm,行驶面宽度558 mm,行驶面弧高32.88 mm,胎圈着合直径884 mm,断面水平轴位置(H_1/H_2)0.87;胎面花纹采用等节距设计,花纹深度65 mm,花纹饱和度65.8%。使用Solidworks软件对轮胎进行三维设计,通过有限元分析优化轮胎轮廓和材料分布。施工设计:胎面施工采用挤出胶条热缠绕方式,带束层为4层带束层结构,其中1~#—3~#带束层采用7×7×0.22+0.15HT钢丝帘线,4~#带束层采用高伸长的3×4×0.20HE钢丝帘线,胎体采用7×7×0.22+0.15HT钢丝帘线,钢丝圈采用Φ2.0 mm高强度钢丝。成品轮胎试验结果表明,轮胎外缘尺寸和耐久性能达到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四因子三水平正交试验,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235/45R18轮胎带束层帘线截面积、帘线间距、1~#带束层帘线角度、2~#带束层帘线角度进行优化设计,分析带束层端部的最大Mises应力和最大应变能密度以及胎面最大接地应力。结果表明,带束层帘线截面积为0.16 mm2、帘线间距为1.6 mm、1~#带束层帘线角度为58°、2~#带束层帘线角度为122°时,轮胎带束层端部的最大Mises应力和最大应变能密度以及胎面最大接地应力最小,轮胎使用寿命更长。  相似文献   

7.
基于Abaqus软件建立轮胎有限元模型,对305/75R24. 5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充气外缘尺寸、胎肩应力分布、带束层应力分布、胎圈与轮辋接触应力分布进行预测分析。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轮胎的充气外缘尺寸符合国家标准要求,静负荷状态下沉率满足轮胎的整体刚度要求;胎肩应力最大处位于3~#带束层端部;在充气和静负荷状态下,2~#带束层的应力均小于3~#带束层;胎圈与轮辋过盈配合处及其周围应力较大。  相似文献   

8.
宁卫明  蒋延华  周茂义  张聪  郑涛 《轮胎工业》2020,40(4):0216-0218
以235/45R18轿车子午线轮胎为例,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子午线轮胎的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带束层角度对轿车子午线轮胎高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区间内,随着带束层角度的增大,轮胎的高速性能逐渐提高。成品轮胎室内转鼓试验证实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李景前  徐立  王刚  阙元元 《轮胎工业》2015,35(9):524-530
针对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的高速性能,从轮胎的结构设计及破坏形式出发,探求轮胎高速破坏的机理以及破坏规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对315/80R22.5规格轮胎的力学分析找出带束层结构设计的改变及扁平化与轮胎高速性能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所设计的不同带束层结构方案做了成品胎的试制并进行了高速性能试验,将试验数据和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有限元模拟分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通过优化轮胎的结构设计来提高轮胎的高速性能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305/70R22.5低断面载重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对象,在普通0°带束层结构的基础上优化得到新型0°带束层结构,试制成品轮胎并进行耐久性试验。对比分析试验数据后得出,新型0°带束层结构可以有效地抑制带束层变形,减小外直径膨胀率,延缓疲劳的发生,从而成功地提高了成品轮胎的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11.
带束层结构对载重子午线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45/85R16轻型载重子午线轮胎为研究对象分析带束层结构对载重子午线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束层结构对载重子午线轮胎的侧偏特性影响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纯侧偏条件下对侧向力(Fy)和回正力矩(Mz)以及纯侧倾条件下对Fy的影响;纯侧偏条件下,交叉带束层结构轮胎的侧偏刚度和回正刚度比零度缠绕带束层结构轮胎大得多;纯侧倾条件下零度缠绕带束层结构轮胎的侧倾刚度比交叉带束层结构轮胎大;纯侧偏和纯侧倾条件下,交叉带束层结构轮胎的翻转力矩与零度缠绕带束层结构轮胎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12.
以295/75R22.5 18PR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为例,研究带束层结构对轮胎接地性能的影响。在轮廓相同时,带束层结构不同,轮胎接地性能差异较大。在其它施工条件不变时,3层半带束层加零度带束层结构的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肩部接地压力较小,耐久性能好,抗冠部爆破性能、速度性能和通过性能佳;4层带束层结构无内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接地印痕趋于矩形,平均接地压力较小,肩部接地压力较大,耐磨性能、操控性能、胎圈耐久性能和安全性能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只调整轮胎的带束角度或材料对轮胎滚动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条件下,带束角度的变化,轮胎的滚动阻力会相应发生变化,带束角度增大,轮胎滚阻增大;在同样的条件下,带束材料的强度变化,轮胎的滚动阻力会相应发生变化,带束材料强度增大,滚阻降低;同时轮胎重量增大,轮胎滚动阻力增大。  相似文献   

14.
子午线轮胎胎体帘线排列方式与斜交轮胎不同,不是交叉排列,是与轮胎断面平行与胎冠中心呈90°角或接近90°角排列,由帘线周向排列或接近周向排列的带束层箍在胎体上形成一条几乎不能伸张的刚性环形带.半钢子午线轮胎胎体骨架采用人造丝或其他纤维,带束层的骨架材料采用钢丝帘线,一般而言,轿车胎都是半钢子午线轮胎,卡车胎都是全钢子午...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以锦纶帘线为胎体,以芳纶与锦纶的复合帘线为带束层的子午线轮胎,带束层角度对轮胎印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种条件下,随着轮胎带束层角度的变化,轮胎接地印痕、受力分布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航空子午胎成型工艺中,用6至8层S形缠绕的冠带条取代原胎面组件的带束层是航空子午胎区别于其它轮胎的独特成型工艺。这种特殊的轮胎贴合工艺使航空轮胎具有优异的机械使用性能。但是由于冠带条缠绕工艺路线复杂,缠绕长度长,速度慢,缠绕完一条20寸的胎面组件需耗时约4 h。目前这种极低的生产效率已经成为制约航空子午胎向前发展的最大瓶颈。针对瓶颈问题,将冠带条缠绕系统由原有的单工位单缠绕头改进为双工位双缠绕头,目标使两缠绕头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其组合缠绕轨迹仍能满足用户的技术指标和设计要求,极大缩短了航空子午胎生产制造时间,达到了机构紧凑、降低成本、占地空间小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7.
研究带束层膨胀对轮胎接地印痕的影响。对比多种普通带束层膨胀的钢丝帘线角度变化法则,分析普通带束层膨胀对轮胎接地印痕仿真准确性的影响;探讨0°带束层钢丝帘线的特性,提出考虑0°带束层预应变的轮胎性能仿真方法,并分析0°带束层预应变对轮胎接地印痕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轮胎的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和仿真分析方面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程钢  赵国群  管延锦 《弹性体》2007,17(1):11-14
建立了子午线轮胎滚动分析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模型中充分考虑到轮胎材料和结构的复杂性,轮胎与轮辋过盈配合以及轮胎与轮辋、地面的摩擦等状况,研究了轮胎侧倾滚动状态下的变形情况以及侧倾角度对带束层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利  王瑞  党栋  王振鲁 《弹性体》2014,(4):19-23
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了轮胎材料的非线性、接触非线性及轮胎结构非线性等因素,建立了195/65R15半钢子午线轮胎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充气工况和静负载工况下轮胎及轮胎骨架材料带束层受力变形的情况,并对带束层不同部位帘线的受力及胎肩部位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带束层帘线径向受力分布与轮胎接地区域应力分布相似,按照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最大值出现在胎肩位置,约为142N;通过带束层帘线在胎肩部位变形分析可知,帘线在胎肩部位最大周向变形量约为16mm。  相似文献   

20.
介绍385/65R22.5宽基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带束层结构优化设计。基于我公司轮胎外轮廓设计,带束层由4层结构改为3层带束层加2层0。带束层结构。改进后轮胎接地印痕更合理,接地面积增大5%,接地压力分布更均匀且平均压力更小,使成品轮胎耐久性试验时间延长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