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农业及食品行业突飞猛进地发展,随之产生的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共存于食品样品中的问题日趋严重,对人类健康及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威胁,开发同时检测多重危害物的高效快速检测平台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多重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因具有成本低廉、便携快速等特点,且可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同时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准确的样品信息,为食品中多种危害物的同时检测提供了技术保障。文章首先综述了不同标记材料在多重免疫层析检测技术中的应用,并就多重免疫层析检测技术于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如真菌毒素、食源性致病菌、农兽药残留等的检测应用进行总结与分析,最后对其在食品安全快速分析检测中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做出讨论,以期为食品安全多重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研发快速、准确、低成本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免疫层析试纸条作为一种常用的检测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本研究旨在探究免疫层析试纸条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可知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敏感性,能够迅速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致病菌。此外,免疫层析试纸条还具有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仪器设备、检测周期短等优点,适用于在实验室和现场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3.
免疫层析试纸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层析试纸因其使用方便,耗时少,结果稳定,价格相对低廉,可适用现场和家庭检测,在临床诊断等 领域得到了有效普及。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到快速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免 疫层析试纸技术的简介、研究、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评述,以期为免疫层析试纸技术的 未来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制一种基于低噪声激发式荧光沙门氏菌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用于沙门氏菌快速、高敏、兼顾定性及精准定量的检测。采用低噪声激发式荧光染料作为标记,采用免疫层析技术,制备靶向于沙门氏菌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时,采用专用便携式低噪声激发式荧光扫描仪分别扫描质控线和检测线,以检测线荧光强度检测值实现样本的定性及定量检测,并对免疫层析试纸条各项性能进行评价。低噪声激发式荧光沙门氏菌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制备成功,免疫层析试纸条性能检测结果显示,该试纸条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到0.5×10~3 CFU/mL,是一种新型快速高效稳定的检测方法。该免疫层析试纸条可适用于食品及病理样本中沙门氏菌初筛和即时检测。  相似文献   

5.
闫灵芝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1):397-404
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ICTS)结合了色谱分析的分离能力和免疫分析的特异性,具有操作简单,检测快速以及价格低廉的特点,已成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领域研究的热点。传统的ICTS是以胶体金作为信号标记材料,但是胶体金试纸条检测灵敏度较低,只适用于定性和半定量检测。为了提升试纸条的检测性能,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努力。本论文介绍了传统的胶体金试纸条的检测基本原理,并对近年来开发的试纸条检测新技术进行综述,同时也提出该项技术目前所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试纸条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6.
构建基于磁荧光纳米材料的免疫层析试纸模式,弥补现在免疫层析技术的不足,为更灵敏的免疫学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以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为靶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羧基修饰的超顺磁颗粒,碳二亚胺法将磁颗粒、绿色荧光蛋白及DON单克隆抗体进行偶联,一步法制备磁荧光抗体探针,以DON人工抗原(DON-BSA)为检测线建立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同时用胶体金标记DON单克隆抗体,以DON-BSA为检测线建立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制备的磁荧光抗体探针具有很好的磁性、荧光特性及抗体反应性,基于该探针成功制备了DON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该试纸回归方程为y=-0.562x+0.921,R2=0.990,IC50为5.611 ng/mL,检出限为1.089 ng/mL;制备了DON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该试纸裸眼检测灵敏度为500 ng/mL;定量检测回归方程为y=-0.543x+1.485,R2=0.991,IC50为65.16 ng/mL,检出限为11.94 ng/mL。DON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的灵敏度是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10.96 倍。本实验建立的磁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模式可以同时实现样品的富集及荧光信号检测,提高检测灵敏度,并成功用于DON的检测,为磁荧光纳米颗粒广泛应用于免疫层析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介绍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制备方法,并概述了该技术在医疗检测、食品检测和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展现了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所具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操作便捷及可快速判读结果等特点,同时也提出了此项技术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并探讨了其在未来研究应用中的发展方向,为我国食品安全快速定量检测技术发展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8.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导致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目前,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主要采用国标法, 传统检验方法虽然可操作性高, 但检验流程耗时过长。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在饮食中摄入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食品的风险增大, 如遇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传统检测不能及时得到检测结果, 无法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本文概述了基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发展起来的快速检测方法, 包括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层析试纸条, 其中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已经应用于食品致病菌的检测。通过分析对比以上快速检测方法, 为探索更灵敏高效且适用于基层食品检验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属于第二种类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引起普遍关注。为保障食品安全,实现对食品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该研究利用金纳米颗粒标记头孢氨苄(cefalexin,CEX)兔多克隆抗体作为可视化信号探针,基于硝酸纤维素膜研制一种能够检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免疫层析检测试纸。试纸条以CEX包被原为检测线,以羊抗兔二抗为质控线,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后,所构建的试纸条在缓冲液体系中对CEX、头孢拉定(cefradine,RAD)和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CFR)的检测限分别可达到20、25、25μg/L。为验证方法的实用性,将一定浓度的CEX添加至虾肉、牛奶、牛肉、猪肉、生猪肝和熟猪肝6种常见的动物源性食品中进行添加回收测定。结果显示:经过简单的样品处理,所构建的试纸条在10 min内即可实现对目标物的快速可视化检测。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大批量动物性食品中多种头孢菌素类残留的高通量筛查。  相似文献   

10.
采用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及配套的时间分辨荧光速测仪,对油料饼粕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进行了应用研究。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是基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和载有Eu(Ⅲ)标记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样品瓶建立的检测技术。时间分辨荧光速测仪可内置标准曲线,直接输出检测结果。对6种油料饼粕做黄曲霉毒素B1添加回收率实验,回收率在70%~120%之间,批间、批内变异系数〈15%。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相比,检测结果相对误差〈1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测定快速、准确,技术稳定、可靠,设备经济、小型,适用于大批量油料饼粕样品的快速检测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1.
免疫层析试纸条(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 ICTS)是建立在毛细管层析技术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基础上的一种检测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不需要专业人员、分析时间短、特异性强和结果肉眼可见等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基于传统球状金纳米材料的ICTS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方法。但是传统方法仅能实现定性或半定量检测,其低检测灵敏度无法满足现在的检测需求。因此,利用信号放大技术来提高ICTS的灵敏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总结了ICTS的信号放大策略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食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快速、灵敏、特异性的食品安全分析是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亲和型电化学传感器结合了亲和受体的特异性识别性能和电化学换能器的高检测灵敏度、短响应时间以及易于小型化等优势, 在食品安全分析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 二维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为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带来了新机遇。二维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其独特的电学、物理、化学特性, 为电化学信号放大和传感策略的设计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综述了基于二维材料的亲和型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分析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总结了常见的二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二维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制备中的应用及基于二维材料的亲和型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危害因子检测中的应用, 讨论了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分析中存在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食品安全分析; 电化学传感器; 二维材料;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 亲和检测  相似文献   

13.
侧流免疫层析技术(lateral flow immunoassay,LFIA)不仅有效结合了层析技术的分离能力和免疫分析的高度特异性,而且操作简单、检测快速、价格低廉,为食品安全现场检测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技术平台。常规的LFIA主要以纳米金颗粒作为信号标记材料,该种方法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仅能满足定性和半定量检测。为了提高LFIA的检测性能,近年来研究者做了大量的努力。本文总结了LFIA的检测原理及其在在信号标记材料、信号增强方式、多元分析物同时检测、信号读出方式等方面的技术改进,并讨论了LFIA现有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Colloidal gold and Eu3+‐doped 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were applied as labels to develop the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s for detecting melamine in milk.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 the visual detection limit of colloidal gold‐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 (ICTS) was 150 μg/L of melamine in phosphate‐buffered saline (PBS), although the visual detection limit of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 (FN)‐ICTS was 75 μg/L in PBS. As thermal acceleration test, FN‐ICTS could be stored at 37 °C for at least 11 d before sample testing, but the color of the lines on colloidal gold‐ICTS faded away after 7‐d storage. The visual result of FN‐ICTS was more stable than that of colloidal gold‐ICTS, and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the line on FN‐ICTS could be maintained up to 30 d at 22 °C after sample testing. Once the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s were used to detect melamine in milk, no negative effect of milk components on the performance of FN‐ICTS was identified, whereas the performance of colloidal gold‐ICTS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milk matrix.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建立了一种六重过敏原成分检测方法,可实现食品中大豆、芝麻、花生、杏仁、榛子和核桃6种成分的同时检测。选取多拷贝ITS基因为靶标基因,设计并合成6组特异性杂交探针。探针经杂交、连接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得到扩增片段,经毛细管电泳分析扩增片段大小可明确区分6种过敏原成分。该体系经20余种相关植物、动物及微生物DNA验证显示其特异性良好,经模拟参考样品验证其检出限为5 mg/kg。30份不同种类市售食品MLPA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满足实际样品的过敏原的多重检测。因此,本研究建立的基于MLPA技术的六重过敏原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够为食品过敏原评估、标识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具有痕量、毒性高等特点,故高灵敏的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导电聚合物是电化学传感器重要的增敏材料之一,导电聚合物基电化学传感器集合了电化学传感器易于小型化、分析速度快以及导电聚合物的优异导电性等理化性能,在痕量食品安全分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介绍了导电聚合物的分类、合成方法等内容,综述了导电聚合物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食品安全分析的最新进展,并对导电聚合物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食品安全分析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双正交优化多重PCR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根据沙门氏菌fimY基因、单增李斯特氏菌hlyA基因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ail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利用双正交法分别对多重PCR反应体系中的3对引物比进行L9(33)正交优化和Taq酶、dNTPs、镁离子、混合引物的添加量进行L16(44)正交优化,并对Buffer的反应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扩增出了3条特异性目的条带,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人工污染食品,9h富集培养增菌后的检出限可达100cfu/g。因此,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为检测多种食源性致病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各种食品问题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食品安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因操作复杂,耗时长,成本高等特点,无法满足当前检测需求,因此建立快速、灵敏、准确检测手段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研究重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具有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好、分析速度快、简便的操作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领域人员青睐。CLIA能够很灵敏的对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区别,能检测出不同分子量大小的抗原、半抗原和抗体,同时还能应用于核酸探针,它目前被广泛用于食品、医疗和环境等领域,根据近五年的文献报道,简单概述了CLIA技术,并从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违禁添加物、病原微生物以及生物毒素等方面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作了详细综述,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迁移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具有种类多、来源广、成分复杂、未知性强等特点,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快速、灵敏、准确以及多组分同时检测的分析检测方法是食品接触材料安全评价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危害性,食品接触材料种类以及食品接触材料中非有意添加物的来源,重点评述了食品接触材料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检测方法,并对食品接触材料分析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