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五种甘薯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通过水提醇沉法得到五种甘薯的多糖,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五种甘薯多糖的单糖组成,并且比较了五种甘薯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结果表明:五种甘薯多糖的单糖组成是一致的,都是由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组成,但单糖的比例存在差异。甘薯多糖都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新的抗氧化物质,其中紫薯宁薯2-2对DPPH自由基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而浙薯255的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甘薯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作用机理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多糖的单糖组成及结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红曲米添加量对红曲酒多酚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曲酒是我国华中、华东和南方地区流行的一种黄酒,酚类物质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该实验研究了红曲米添加 量对红曲酒中5种酚酸、2种黄酮成分的影响及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的差异。 结果表明,随 着红曲米添加量的增加,红曲酒总酚含量与单体多酚成分增加趋势一致,红曲米添加量为10.0%时总酚含量达到470.07 mg/L,没食子 酸、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芦丁、芥子酸、阿魏酸以及槲皮素的含量分别达到5.54 mg/L、11.33 mg/L、3.18 mg/L、9.14 mg/L、12.42 mg/L、 4.46 mg/L和2.12 mg/L。 红曲酒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值也随着红曲米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 红曲酒中3种酚类物质(芥子酸、阿魏酸、芦丁)与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力具有较高的相 关性(R>0.890,P<0.05)。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橄榄中的酚类物质,文中通过测定橄榄酚类提取物的铁离子还原能力、亚铁离子螯合能力,及对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ABTS+.)、1,1-二苯-2-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以考察橄榄酚类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并与食品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V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橄榄酚类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其ABTS+.、DPPH.清除率分别高达99%和95%以上,.OH、O2-.清除率可达50%左右,铁离子还原力约1 700μmol/L Trolox,亚铁离子螯合率最高为14.9%。且提取物ABTS+.、DPPH.和.OH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均强于BHA和Vc,而O2-.清除能力强于BHA但弱于Vc。另外,橄榄酚类粗提物和纯化物相同浓度下的ABTS+.、DPPH.、.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相当(P>0.05),而其O2-.清除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表现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
葡萄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性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葡萄酵素在天然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以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多体系地考察发酵过程中抗氧化性能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从1.460 mg/m L升高到1.739 mg/m L,发酵前、后增加了19.1%,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呈逐渐上升趋势,发酵前、后分别提高了17.2%,12.5%,7.0%和17.2%,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呈先升高后略微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发酵前、后提高了12.8%;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0.869,0.926,0,920,0.953,P0.01。葡萄酵素在发酵过程中展现良好的抗氧化性能,抗氧化性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与酚类物质变化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咖啡酸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咖啡酸是一种天然的酚类化合物,属于羟基肉桂酸类,它广泛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文通过多种体系对咖啡酸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总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铁离子还原能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等。结果表明:咖啡酸具有很强的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高于BHT和VC(P0.01);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IC500.023 mg/m L±0.004 mg/m L)和ABTS自由基(IC500.18 mg/m L±0.006 mg/m L)清除活性;具有较强的铁离子还原能力并极显著高于BHT(P0.01)。咖啡酸几乎不具备金属离子螯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甘薯汁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9个品种甘薯汁的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旨在为甘薯汁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分别采用Folin-酚法、亚硝酸钠法、pH示差法测定了甘薯汁的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结果表明,甘薯汁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不同品种甘薯汁的总酚、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存在差异。通过4个体外抗氧化体系(FRAP法、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OH自由基法)评价了甘薯汁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甘薯汁所呈现的抗氧化能力不同,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甘薯汁其抗氧化能力较强。从抗氧化能力方面考虑,杭引薯1号、杭引薯3号、浙紫薯1、13号这4个抗氧化能力较强的品种较适合用于果汁加工以及功能性饮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7.
为深入了解豇豆的营养价值,以11个不同品种的豇豆样品为原料,对其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总还原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进行分析,并讨论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豇豆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在测定的样品中,新杂1号表现出最高的总酚含量(5.59 mg GAE/g)、总黄酮含量(4.12 mg CAE/g)及抗氧化活性(总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豇豆中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与总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OH清除能力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地参发酵酒的挥发性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地参发酵酒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并采用4种抗氧化体系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地参发酵酒中总酚含量为128.9 mg/L;共检出6类3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香气成分24种,占比70.58%,主要为醇类和酯类物质,其次是抗氧化成分酚类和酰胺类;相对含量较高的为苯乙醇和异戊醇,分别占比总挥发性物质的31.01%和27.11%。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还原力与地参发酵酒用量呈正相关,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都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清除率分别为98.50%, 90.30%和97.00%,抗坏血酸当量分别为0.986, 0.814, 0.373和0.510 mg/mL。综上,地参发酵酒中香气成分丰富,抗氧化活性强,保健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天山北麓石河子产区的4种不同成熟度‘赤霞珠’葡萄果实所酿葡萄酒为样本,对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析样品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探究葡萄成熟度对葡萄酒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通过对酚类物质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葡萄成熟度对葡萄酒酚类物质和抗氧化能力有较大影响。花色苷含量随着葡萄成熟度的上升呈现增高趋势,黄酮醇和黄烷-3-醇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抗氧化能力的不同主要是由酚类物质差异导致。黄酮醇和黄烷-3-醇类物质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影响较大;花色苷乙酰化物质会使低成熟度的葡萄酒呈现出与高成熟度葡萄酒相似的铁离子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对7种不同颜色芸豆的酚类化合物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种芸豆的总酚含量范围为0.91~4.96 mg GAE/g DW,黄酮的含量范围为3.29~12.87 mg RE/gDW,其中黑色芸豆的总酚含量最高;绿原酸、3,4,二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是芸豆中的主要酚类物质,黑芸豆中3,4,二羟基苯甲酸的含量最高(28.91 ug/g DW);红花色芸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7.38 mg TE/g DW)、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16.44 μmol TE/g DW)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9.26 μmol TE/g DW)相对较高;总酚的含量与三个抗氧化值极显著相关(p<0.01)。芸豆含有丰富的酚类化合物,并且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优良的功能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11.
研究4种不同酵母发酵的火龙果酒在发酵过程中总酚、甜菜苷、抗氧化活性和颜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4种酵母发酵火龙果酒的总酚、甜菜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L*值、a*值均升高,b*值降低。酵母RC212发酵的火龙果酒的多酚含量最高为272.5 μg/mL,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IC50最低为22.98%;酵母R2发酵的火龙果酒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IC50最低,分别为8.84%、28.52%,并且甜菜苷含量最高为581.4 mg/L。酵母RC212与酵母R2发酵的火龙果酒在抗氧化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及红色素稳定性方面均优于酵母DV10与酵母D254发酵的火龙果酒。  相似文献   

12.
膨大处理对红地球葡萄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地球葡萄为研究对象,对葡萄进行膨大处理后,定期采样,测定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以及铜离子还原力、铁氰化钾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金属螯合力、羟自由基(·OH)清除率,用DPS软件对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及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膨大处理可增加红地球葡萄酚类物质含量并增强其抗氧化活性;膨大处理对红地球葡萄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铜离子还原力、铁氰化钾还原力的影响较大,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金属螯合力、·OH清除率的影响较小。铜离子还原力、铁氰化钾还原力与酚类物质(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金属螯合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酚类物质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OH清除率与酚类物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铜离子还原力与铁氰化钾还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铜离子还原力与·OH清除率、铁氰化钾还原力与·OH清除率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extracting solvents (methanol, ethanol and butanol) and cooking treatments such as pressure cooking, microwave cooking and frying was studied in regards to phenolic profile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Sponge gourd (L. cylindrica).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different assays, namely, ferric thiocyanate test (FTC), thiobarbituric acid test (TBA), 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FRAP) and DPPH free radicals scavenging test. A densitometric HPTL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he analysis of phenolic acids and flavonoids. The inconsistent effect of cooking treatments on antioxidant potential was observed. In general, frying was most potent cooking treatments to retain the maximum antioxidant capacity. Correlation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phenolic compounds including flavonoids we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ferric reducing power,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percent inhibition activity.  相似文献   

14.
番木瓜果酒发酵及其抗氧化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木瓜为原料,经破碎、酶解、成分调整后接种葡萄酒活性干酵母,于(22±1) ℃发酵制备番木瓜果酒。研究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滴定酸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明确番木瓜果酒的理化指标与感官品质。结果表明,番木瓜果酒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滴定酸含量增加,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亚铁还原能力(FRAP值)降低,pH值变化无规律性。番木瓜果酒酒精度10.7%vol,残糖量4.4 g/L,滴定酸4.5 g/L,总酚含量3.0 g/L,DPPH自由基清除率63.0%,FRAP值2.33 mmol/L,属半干型果酒,抗氧化能力较强,理化与感官品质均符合相关果酒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罗磊  郭晓园 《食品科学》2009,30(21):63-65
采用三价铁离子还原法、羟自由基(·OH)体系和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体系对金银花提取液和绿原酸标准品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抗坏血酸为对照。结果表明:金银花提取液清除·OH 和DPPH·的能力最强,对·OH 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0273mg/ml,提取液的绿原酸浓度为0.006mg/ml 时对DPPH·的抑制率达80%;而绿原酸标准品的还原能力要大于金银花提取液(2.66 倍)和抗坏血酸(2.42 倍);绿原酸为金银花提取液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火龙果果皮、果肉中的酚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以红肉火龙果和白肉火龙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游离型酚酸(FPA)、可溶共价结合型酚酸(HPA)和束缚型酚酸(BPA)组分与含量,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抑制能力。结果表明:两种火龙果中酚酸含量顺序为:红肉果肉 > 白肉果肉 > 白肉果皮 > 红肉果皮。火龙果果肉中酚酸主要以HPA形式存在,果皮中酚酸的主要存在形式为BPA。没食子酸是红肉火龙果中的主要酚酸(1700.70 μg/g干重);原儿茶酸是白肉火龙果中主要酚酸(1877.50 μg/g干重)。红肉果皮的BPA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2206.37 mg/L),红肉果肉的HPA还原能力最强(A700=0.82),白肉果皮的HPA对羟自由基抑制能力最强(77.50 U/mL)。酚酸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与酚酸的含量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羟自由基抑制能力与酚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以陕北木枣、新疆和田枣为原料,经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制备发酵枣汁,分析两种发酵枣汁在冷藏过程(4 ℃、28 d)中的理化特性、酚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以及风味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发酵枣汁的活菌数逐渐减少,但28 d后发酵枣汁中活菌数仍高于6.0 lg(CFU/mL)。冷藏过程中发酵枣汁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有所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有所升高。冷藏28 d后的发酵枣汁总酚含量高于冷藏前的发酵枣汁,冷藏过程较好地保持了发酵枣汁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经过冷藏后的枣汁中风味物质含量相较于冷藏前的发酵枣汁有所降低,但始终高于未发酵枣汁,植物乳杆菌发酵赋予枣汁丰富的花香和果香。  相似文献   

18.
The phenolic contents and antioxidative properties of selected wines, produced in the northeast of Thailand,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particularly those produced at Suranare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UT) Farm as a case study. Nine wine varieti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ir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PC) by Folin–Ciocalteu method,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efficacy by DPPH method and reducing power by 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 (FRAP) method. The red win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amounts of total phenols, flavonoid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A) compared to white wines.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was used as a powerful and high performing tool for analysis of principal phenolic compounds in the wines. t-Resveratrol was found in Shiraz, Zinfandel and blended wine varieties. (+)-Catechin was found in all wine varieties, except in Chasselar Dore. (+)-Catechin was present in wines at a higher level than (−)-epicatechin. In red wine, gallic acid was the dominant phenolic acid found.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原料对米酒发酵过程中多酚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6种大米原料进行甜米酒的传统固态发酵工艺酿制。通过Folin-Ciocalteu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测定米酒的总多酚含量和主要酚类成分,根据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力(FRAP)检测米酒的抗氧化活性,并对米酒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对主要酚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黑米米酒多酚含量最高,为1135.33 mg/L没食子酸当量,而黄米酒中总酚含量最低,仅为144.53 mg/L没食子酸当量。6种原料酿制的米酒之间总酚含量具有显著差异,表明米酒中的多酚可能主要来源于其大米原料。另外,6种大米原料酿制的米酒抗氧化性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6种大米原料的米酒的ABTS法和FRAP法抗氧化值与总多酚含量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P=0.042)和0.886(P=0.019),表明米酒抗氧化性与多酚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LC测定的主要多酚组成显示黑米酒和紫米酒中对羟基苯甲酸和芥子酸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显示黑米和紫米为原料酿制的米酒的多酚组成和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并与其余4种米酒差异较大。本研究将为米酒的生物酿制、营养和功能性优化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