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1例线状体肌病的临床表现,通过肌肉病理活检,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了线状体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本例临床表现特点为:自婴幼儿期出现肌无力,病情进展非常缓慢,以近端肢体受累为主,血清酶学无明显变化,肌电图显示以近端肌源性损害为主,肌肉病理改变为肌组织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肌纤维轻度萎缩,PTAH示肌纤维横切面蓝色小体,未见肌纤维坏死;超微结构观察可见肌纤维内有大量的线状体异常聚集,伴周围肌原纤维萎缩和断裂,空区还见大量的线粒体堆积,未见类晶体结构。上述病变肌细胞主要超微结构特征再次证实肌肉病理活检的电镜检查是诊断线状体肌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膜性肾小球肾炎,是在临床和病理学上均具有特征性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超微结构,我们对20例膜性肾小球肾炎病人的肾脏穿刺标本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实验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腺泡内动脉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实验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腺泡内动脉的超微结构变化并探讨其发生机理。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9)及肺动脉高压组(n=9)。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力(mPAP)。用透射电镜观察肺腺泡内动脉超微结构。结果:肺动脉高压组大鼠mPA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 01)。超微结构观察,肺动脉高压组大鼠肺腺泡内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变性。内弹力膜厚薄不均。呼吸性细支气管水平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呼吸性细支气管水平及肺泡水平小动脉肌化。中间型细胞及血管周细胞增生。胶原原纤维增多。结论:肺腺泡内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动脉肌化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特征性的超微结构变化。肺血管结构重建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肌病的电镜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线粒体肌病(Mitochondrial myopathy)是一组临床表现不一、发病学上异源性疾病,除骨骼肌外可以累及多个系统(线粒体脑肌病或细胞病),通常根据骨骼肌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或生物化学上的异常而确诊。我们在电镜常规诊断中发现1例,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30岁。反复发作性发热,皮疹,肌肉酸疼6个月。体检:T38℃,颅神经(一),四肢肌肉压痛(+),近端肌力5度。无肌萎缩,皮疹已消退(发作时皮疹为散在性、大小不一的风团样皮损)。病理反射(一)。肌电图:所测肌肉为肌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5.
高肺血流量对大鼠肺腺泡内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高肺血流量对大鼠肺腺泡内动脉超微结构的早期影响,对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术后6周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透射电镜观察肺腺泡内动脉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增高,超微结构观察,肺腺泡内动脉内皮细胞增生、变性;内弹力层粗细不均;平滑肌细胞增生及血管周细胞增生,电镜观察结果提示,肺血管结构重建是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动脉插管化学治疗肿瘤的方法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膀胱肿瘤的区域动脉化疗也有报道。为进一步探讨动脉化疗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损伤机理和药物剂量的观察,我们在做了临床和组织病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选择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其中病理I-Ⅱ级3例、Ⅱ-Ⅲ级5例、Ⅳ级2例。从腹壁下动脉插入一硅胶管至腹主动脉分叉处,留置导管,定期盆腔动脉系统注药。采用噻替哌10mg,丝裂霉素2mg,分别加盐水20ml,间隔用药,每日一次,每周6次、连用3周。药物总量:噻替哌90mg、丝裂霉素18mg、休息1至2周后手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肌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受累骨骼肌疼痛、无力。有关本病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已有广泛研究,但超微结构观察资料不多。我们在1988~1992年遇到7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7~55岁,平均28岁,病程2个月至4年,平均1年。入院时均有肢体肌肉无力、肌肉疼痛或触压痛,4例有肌肉萎缩,肌电图检查示肌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比较观察几种常见抗体介导的肾小球肾炎的免疫荧光和超微结构的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其识别能力和诊断水平。结果显示,一些常见抗体介导的肾小球病,如IgA肾病(包括紫癜性肾炎)、膜性肾病、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狼疮性肾炎(Ⅳ型)的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所显示的抗体或免疫反应产物有较好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提高对抗体介导的肾小球肾炎典型肾小球超微结构形态特征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将十分有助于对肾小球疾病作出正确的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腺上皮肿瘤(thymic epithelial tumor,TET)WHO病理分型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对14例TET采用WHO病理分型,分别观察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形态学特征。结果:按WHO病理分型诊断胸腺瘤A型1例,AB型3例,B1型1例,B2型4例,B3型3例,C型2例。各型胸腺瘤均具有上皮性肿瘤的结构特点,如:张力原纤维、桥粒等结构;C型胸腺瘤(胸腺癌)异型性很明显,常见肿瘤性坏死,其他类型则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A型胸腺瘤细胞核异染色质丰富,核仁不明显,无异型性;AB型和B1型异型性不明显,细胞核常染色质较均匀,可见小核仁;B2、B3型胸腺瘤异型性较明显,常染色质较丰富,核仁明显,细胞质宽大,有突起。结论:从超微结构特点来看:A型胸腺瘤生长不活跃,AB型和B1型胸腺瘤生长略活跃;B2、B3型胸腺瘤生长较活跃;C型胸腺瘤生长很活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核大小、核仁及超微结构观察在肾癌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 ,为临床对该分级系统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比分析了 6 0例肾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周围侵袭及转移情况与瘤细胞核大小、核仁的关系 ,其中 15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肿瘤平均体积、包膜侵犯百分率均随组织分级的升高而增加 ,肾癌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Ⅲ、Ⅳ级包膜侵犯率间有显著性意义。电镜下各个分级的肿瘤细胞核形态上更具多形性 ,所见核仁数目也较光镜下明显为多 ,证明电镜观察在判别癌细胞核及核仁情况时更为敏感 ,超微结构核大小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结果与光镜下目测分级的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核形态指标观测是一种简便、客观、重复性较好的方法 ,其结果与肾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电镜在该肿瘤核异质性及核仁评估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还原体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报告:报告1例还原体肌病的临床表现,并对其骨骼肌活检标本进行组织病理、组织化学和超微病理研究,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本例的临床特点为进行性周转性瘫痪、近端肌无力、无感觉障碍、酶学及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主要光镜下病理改变为肌细胞内出现嗜伊红团块,MGT染色呈紫红色、椭圆形或融合成巨块状,多分布在细胞周边部,且M-NBT、派洛宁、啶噔染色阳性。电镜观察还原体  相似文献   

12.
徐缓  雷松 《电子显微学报》2011,30(6):557-560
目的:应用光镜(LM)及透射电镜(TEM)观察不同部位淀粉样物质的沉积及超微结构特点,为系统性淀粉样变性提供可靠的病理诊断依据.方法:对21例临床拟诊为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例的肾脏,腹壁脂肪和直肠粘膜活检组织按常规进行LM及TEM标本制备及病理检查.结果:LM观察显示淀粉样物质在肾脏,腹壁脂肪和直肠粘膜沉积阳性率分别为7...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核大小、核仁及超微结构观察在肾癌组织学分级中的价值,为临床对该分级系统进一步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比分析了60例肾细胞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周围侵袭及转移情况与瘤细胞核大小、核仁的关系,其中15例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肿瘤平均体积、包膜侵犯百分率均随组织分级的升高而增加,肾癌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Ⅲ、Ⅳ级包膜侵犯率间有显著性意义。电镜下各个分级的肿瘤细胞核形态上更具多形性,所见核仁数目也较光镜下明显为多,证明电镜观察在判别癌细胞核及核仁情况时更为敏感,超微结构核大小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结果与光镜下目测分级的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核形态指标观测是一种简便、客观、重复性较好的方法,其结果与肾癌和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电镜在该肿瘤核异质性及核仁评估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的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的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特点。方法:3例DSRCT进行HE光镜、免疫组化染色,2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瘤细胞呈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巢团和染索状结构并埋没在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中;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具有上皮源性、间质性和神经源性等多向分化的特点;电镜特征性结构为多数瘤细胞胞浆内核旁区有大小不同的中间丝聚集物,呈小球形或螺纹状排列,有的中间丝占据胞浆的较大比较。结论:DSRCT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征,DSRCT的超微结构观察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热盐水致大鼠萎缩性胃炎胃粘膜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热盐水灌胃导致大鼠萎缩性胃炎(CAG)胃粘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长期热成饮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间的关系。方法:用热盐水灌胃(55℃,150g/mL,2.5ml/d)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选取大鼠腺胃胃窦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扫描电镜观察胃粘膜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下热盐水灌胃后第12周,大鼠胃粘膜出现腺体明显缩小,粘膜肌层的平滑肌呈柬状增生插入粘膜固有层中一腺体上1/3至2/3腺上皮萎缩,腺管腔增宽,胃小凹颈部粘膜宽度变窄。扫描电镜见正常组大鼠胃粘膜被纵横交错的小沟分隔成许多胃小区,呈网状,胃小凹(胃腺开口)壁衬有圆形或椭圆形上皮细胞,体积基本一致,有短而稀的微绒毛。上皮细胞排列规则,被覆一薄层连续的粘液。热盐水组大鼠在12周时见胃粘膜细胞表面粗糙,粘膜表面糜烂、扁平;在32周时见胃粘膜细胞萎缩、腺腔直径增大、细胞表面破溃,并见纤维性渗出。结论:热盐水灌胃可引起胃粘膜上皮细胞损害,长期过成及过热刺激可能会诱发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6.
刘健  黄梅 《电子显微学报》1994,13(5):403-403
Ⅱ型糖原蓄积病患者骨骼肌的超微结构观察刘健,黄梅(第四军医大学电镜室,西安710033)D型糖原蓄积病为遗传性代谢障碍疾病,根据发病的迟早,可分婴儿型、儿童型及成人型。在成人型,病变主要侵犯骨骼肌。本文报告一例成人型Ⅱ型糖原蓄积病患者骨骼肌细胞超微结...  相似文献   

17.
国内文献提示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生殖器疣发病率逐年增高,普查成年妇女检出率为5--10%,北医大第三医院报告1989年比1988年妇科尖锐湿疣患者成倍增长。它不仅是性传播疾病一种,而且与生殖器肿瘤有密切关系。由于临床、病理诊断标准不一致,误诊、漏诊在所难免。为使临床诊断准确简便,本文着重研究HPV感染的(1)临床和病理学诊断;(2)核酸分子杂交;(3)超微结构的变化。目的在于通过多项指标相互关系分析,证实目前在临床所观察到的尖锐湿疣确与HPV感染有密切关系;证实所用病理学诊断标准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是一种遗传进行性肾病。本文对32例AS患者肾脏的超微结构进行病理观察,并结合其临床表现、HE、特殊染色(PAS、PAM-Masson)、免疫组化(IgG、IgM、IgA、C3c、HBsAg、HBcAg)结果进行分析。患者多以浮肿、肉眼血尿就诊,中位年龄12岁。5例有家族史,4例患者曾做过肾穿刺活检,6例有治疗史。肾活检组织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查无特异性表现。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出现特征性的厚薄不均及分层撕裂。肾小管和Bowman氏囊壁上皮细胞及小动脉壁内皮细胞也可查见分层撕裂。AS在电镜下的特异性超微结构改变在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胃肠道间质瘤是指胃肠道非上皮源性的肿瘤 ,包括 4类肿瘤 :向平滑肌方向分化的平滑肌瘤 ;向神经鞘细胞分化的神经鞘瘤 ;向以上两者方向分化的双向化肿瘤 ,无明确分化方向的未分化肿瘤。随着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在这类肿瘤研究中的深入 ,狭义的胃肠道间质瘤逐渐被大家接受 ,它就是最后一类无明确分化方向的未分化肿瘤。它有独特的临床病理改变 ,免疫组化以CD34阳性 ,SMA、S10 0 阴性为特点。本文则对这类狭义间质瘤做了超微结构观察 ,报告如下 :6例标本均来自我院 1 994.7~ 1 999.1 2的住院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男性 4人 ,女性 2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胃印戒细胞癌微血管形成进行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探讨胃印式细胞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对53例胃印戒细胞癌的病理标本,进行CD34免疫组化检测及微血管密度(MVD)测定,同时进行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53例胃印戒细胞癌浸润区域组织CD34阳性,MVD值显著高于粘膜内癌(P<0.01);超微结构显示:印式细胞癌组织中幼稚的微血管丰富,内皮细胞增生活跃,基底膜不完整。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微血管形成具有高密度性,浸润的癌组织较原发癌灶血管程度活跃;新生血管化与浸润转移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印戒癌细胞较早发生浸润转移的必要条件。高密度幼稚血管形成及其特征与胃印戒细胞癌单细胞CEA性粘液分化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