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花菜是一种富含各类营养物质的优质食品原料,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与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对黄花菜中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总结,发现干黄花菜是低脂高蛋白矿物质丰富的健康食品。此外,由于活性成分的存在使得黄花菜具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在此基础上对黄花菜的贮藏保鲜与干制技术进行概述,指出可以通过鲜黄花菜的预处理和干黄花菜的干制及包装来提升黄花菜品质。最后介绍了黄花菜目前在食品相关行业中的应用与研究方向,以期为黄花菜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贮藏加工技术、相关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在其他行业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花菜不同部位营养加工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冻干黄花菜花蕾及黄花菜花粉、黄花菜根等不同部位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研究,并与其它蔬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黄花菜花粉氨基酸总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一般植物花粉高,黄花菜花蕾营养丰富,黄花菜根中铁、硒含量比较高,黄花菜植株不同部位根据其营养特点可以加工成不同用途的功能食品。  相似文献   

3.
对两种常见川式调味(泡椒味和麻辣味)的黄花菜的加工工艺及配方进行了研究。以复水前后黄花菜黄酮、多糖、蛋白质等含量的变化,探究最优化的黄花菜复水工艺。在单因素试验明确了料液比、浸泡水温、蒸煮时间、蒸煮温度对黄花菜相关品质的影响结果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分析的方法进行优化,得到黄花菜最佳复水工艺为:料液比1∶6,浸泡温度80℃,蒸煮温度90℃,蒸煮时间3 min,黄酮含量为31.7 mg/100 g,多糖含量为13.7 mg/100 g,蛋白质含量为5.0 g/100 g。将复水后的黄花菜进行两种常见川式调味加工,所得结果为:麻辣味黄花菜的最佳配方为盐3.75 g、味精2.6 g、花椒油20 g、辣椒油62.5 g;泡椒味黄花菜的最佳配方为盐3.75 g、鸡精2.0 g、姜蒜汁8.0 g、泡椒水75 g、糖2.0 g、醋7.5 g,为即食型黄花菜的制作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黄花菜加工过程中副产物——开花、断折、破损的黄花菜为原料制备黄花菜粉。采用4种干燥方式(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制备并进行微细化处理,得到不同干燥方式加工的黄花菜粉,测定其营养、色泽、呈味物质等指标。对相应指标进行变异系数法加权分配,综合评分,以确定更优的干燥方式。最后将4种干燥方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4种干燥方式处理的黄花菜粉的营养指标与色泽均有显著变化:热风干燥黄花菜粉的总蛋白、总糖与维生素C的保留更为完整,喷雾干燥黄花菜粉的色泽对其未来作为食品添加剂更为有利,自然干燥黄花菜粉的氨基酸含量及呈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干燥方式综合评价结果是自然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喷雾干燥。自然干燥其受环境天气等方面的影响较大。真空冷冻干燥设备成本高,耗时、耗能。综合耗能及品质等多方面考虑,热风干燥是较为合适的黄花菜粉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食用部分是花蕾。”夏至”以后,黄花菜的采收、加工进入繁忙季节。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效益,现将采摘、蒸制、贮藏技术要点作如下介绍:1 把住“火候”,适时采收 黄花菜采收过早,花蕾未成熟,对产量、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黄花菜产地生产加工现状 (一)湖南省邵东县黄花菜产业概况 黄花菜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花卉珍品蔬菜,被誉为“健脑菜”。湖南省邵东县地处亚热带丘陵地区,光照和土壤条件很适合黄花菜的生长,长年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享有“黄花之乡”的美誉。2005年湖南省邵东黄花菜获得国家质量技术检验监督局批复的国家地理标志性产业。  相似文献   

7.
主要通过研究热加工和浸泡对黄花菜中二氧化硫含量的影响,以探索出日常加工中降低黄花菜中二氧化硫残留的方法。实验中测定加工前后黄花菜中二氧化硫的含量,从而计算残留率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热加工后,黄花菜中的二氧化硫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下降趋势越明显;浸泡后,黄花菜中二氧化硫含量显著下降,换水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下降趋势越明显。对热加工和浸泡用水中二氧化硫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加热能使部分二氧化硫以气体形式挥发逸出,而常温浸泡几乎不能使二氧化硫挥发逸出。  相似文献   

8.
黄花菜采摘后需要进行杀青和干制处理,以促使秋水仙碱分解,延长其保存时间,不同杀青方式所需加工时长和制成黄花菜干菜品质不同。比较了不同杀青方式(蒸制杀青、日光闷晒杀青)、不同干制方式(热风干制、自然晾晒干制、热风+红外干制)对黄花菜品质的影响,以最终制得黄花菜干的效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黄花菜杀青适合用日光闷晒杀青方式,杀青时间一般在120 min~400 min左右。,杀青温度以50℃~55℃之间为宜;黄花菜干制适合用热风干制方式,干制时间一般在2 h,干制温度以40℃~45℃之间为宜。  相似文献   

9.
黄花菜加工工艺与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干制黄花菜工厂化加工设备,为找出最优的加工工艺,提高干制黄花菜成品的品质、生产率,实现机械化生产,采用连续带式蒸汽杀青机对黄花菜进行前处理,GH-20热风干燥机和太阳能组合干燥工艺进行干制。通过生产试验,杀青机的蒸汽温度设定为95℃,变频器频率设定为22.5Hz(时间约为60s);组合干燥工艺采用90℃热风干燥温度干燥1h,接着把热风温度设定为80℃,干燥3h,其含水率约为20%左右,再用太阳能干燥房干燥,直到安全含水率约为14%左右。  相似文献   

10.
黄花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常见的药食两用蔬菜。本文主要从鲜黄花菜的贮藏保鲜、黄花菜脱水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等方面介绍了黄花菜贮藏及深加工技术目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黄花菜的保健功效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花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中国传统中是药食两用的蔬菜。文中对近年来黄花菜的保健功效和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保健功效主要包括抗氧化与抗癌、改善睡眠、杀虫、镇静、消炎、抗黄疸、抗抑郁等作用;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内酰胺类、蒽醌类、多酚类、精油、甾体皂苷、生物碱等;最后对其毒性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发利用萱草花资源,在萱草花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的基础上,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萱草花中类黄酮组分,并对不同品种萱草花的抗氧化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萱草花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5%,超声功率198 W,超声时间23 min,在此条件下萱草花类黄酮提取率为91.15%;萱草花中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异槲皮素和柚皮素,其中芦丁是萱草花中含量最多的类黄酮;"杜鹃"、"极地之光"和"火凤凰"三个品种的萱草花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OH清除率为指标其等效VC当量分别为10.88、24.22、17.55 mg/g(干重)和41.97、38.02、35.38 mg/g(干重)。本研究表明萱草花富含生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黄花菜是我国传统特色蔬菜干制品。为了挖掘黄花菜功能成分,采用硝酸调节水pH至1.8,提取黄花菜多糖,用Sevag法脱除蛋白,对黄花菜多糖基本特性、理化性质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脱除蛋白后黄花菜多糖得率为0.72%,多糖含量为34.91%,半乳糖醛酸含量为26.42%。黄花菜多糖含有高酯果胶,甲酯化程度值为96.13%±0.3%。黄花菜多糖中性糖分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组成,其摩尔比为62.50:17.31:11.30。显微观察发现,黄花菜多糖有絮状结构,表面不平整、不连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表明,黄花菜多糖中含有较多的酯键。流变学特性分析表明,随着剪切速率增加,黄花菜多糖溶液的表观黏度先快速下降随后维持在较低水平;在各浓度下,其G'均大于G'。黄花菜多糖峰 1分子量较高,Mw为1310.32 kDa;峰 2分子量相对小很多,Mw为83.81 kDa。抗氧化分析表明黄花菜多糖具有较强的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2,2'-Azinobi-(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 radical,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黄花菜多糖理化性质及其生物活性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黄花菜是我国传统的特色蔬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其采后极易衰老腐烂。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鲜黄花菜衰老的生物学变化、生理生化代谢机制、影响因素及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深入认识鲜黄花菜衰老机制、提高采后鲜黄花菜贮藏保鲜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黄花菜游离氨基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黄花菜品种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含量、组成及其呈味效果差异,以湖南省主栽的10 个黄花菜地方特色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快速检测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采用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各指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法进行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花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含有14~17 种氨基酸,总量为13.935 mg/g。不同黄花菜品种之间氨基酸总量(total free amino acid,TFAA)、人体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呈味氨基酸(taste-active amino acid,DAA)及限制氨基酸(limiting amino acid,LAA)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冲天花中FAA、EAA、DAA及LAA的含量均最高。谷氨酸对黄花菜风味的影响最大,TAV在3.53~7.51之间,平均值达到5.66。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3 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242%,较好地反映黄花菜中FAA的综合信息,综合得分排列前3 位的品种是冲天花、驼驼花、八月花。采用聚类分析将10 个黄花菜品种分为4 类,该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较好地反映出黄花菜不同种质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的方法,检测60℃水、超声场、高压静电场及超声协同高压静电场四种不同提取方法的黄花菜提取液中的挥发性物质,并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黄花菜残渣组织形态。得出黄花菜在60℃,超声功率700 W、电场电压14 kV和脉冲频率1/600 s-1下超声协同电场作用30 min提取效果最佳。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高压静电场提取会增加黄花菜提取液中醇类、酯类、烷烃类、酚类的相对含量,显著降低醛类、烯烃类的相对含量,结合电子扫描结果显示,两者的协同效应,提高了传质的效率,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黄花菜组织中有效成分的溶出。超声协同高压静电场的提取方法可以提高黄花菜原料的破损程度,更高效的提取黄花菜提取液中的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干燥方式对黄花菜粉挥发性的影响,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得的黄花菜粉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并进一步对这4?种干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4?种干燥方式共检测出68?种挥发性物质,分别检测到41(自然干燥)、41(热风干燥)、35?种(真空冷冻干燥)和26?种(喷雾干燥)。其中真空冷冻干燥的总挥发成分最高为56.36?μg/kg,主成分分析与线性判别分析可以良好区分不同干燥方式,从提高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角度出发,热风干燥可以得到风味较好的黄花菜粉,本研究为今后黄花菜粉的利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The flowers of daylily (Hemerocallis fulva (L.) L.) are called “Jinzhen” which are commonly used as vegetables or seasoning in East Asia.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chemical profile changes with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 after harvest. Five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including solar drying, vacuum freeze drying, steam drying, and hot air drying method were investigated regarding their impact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daylily. The major phenolic compounds were tentatively characterized with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ic with multistage fragmentation techniques (UHPLC‐HRMSn). The UHPLC‐UV fingerprinting and UHPLC‐HRMSn‐based metabolomic approaches were used for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The quercetin 3‐O‐rutinoside, 5‐O‐caffeoylquinic acids are obviously higher in freeze‐dried and steam‐dried samples. Colchicine was believed to be one of the toxic constituents found in daylily fresh flowers; however, no colchicine was found in any the daylily samples investigate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drying proces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handling and distribution of daylily flowers after harvest and it can also prolong the shelf life. However, the drying process may result in degradation of nutrients and quality loss in food. Steamed sunlight dried or hot air drying methods preserve most of the phenolic composition of fresh daylily sampl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phenolic compounds in daylily using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ic with multistage fragmentation techniques and to evaluate the drying processing method by fingerprinting and metabolomic approaches.  相似文献   

19.
以“大乌嘴”黄花菜为试材,采用壳聚糖处理结合纳米包装对黄花菜进行保鲜,研究其对黄花菜贮藏期间品质和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纳米包装及二者结合处理都能延缓黄花菜的衰老。壳聚糖处理结合纳米包装对黄花菜的保鲜效果最佳,能够降低质量损失率,有效地抑制VC、还原糖含量的降低,保持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二者结合处理过的黄花菜在(4±0.5)℃、相对湿度75%~80%的环境中贮藏18 d后,好花率仍然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