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针对神东布尔台选煤厂煤泥水细泥含量高、泥化严重,导致煤泥水处理难度大的现状,探讨了单一絮凝药剂和复配药剂对煤泥水的沉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块煤、末煤系统产生的煤泥水而言,使用单一絮凝剂TDX1215效果最好,但进一步降低循环水的浊度时,药剂消耗量较大;TDX1215絮凝剂和TDN2109凝聚剂复配效果最好,较佳药剂耗量分别为8 g/t、48 g/t;工业试验表明:使用TDX1215絮凝剂和TDN2109凝聚剂复配药剂处理块煤、末煤系统煤泥水时,可将浓缩机溢流水浊度保持在100 NTU以下,同时与原有药剂制度相比,新型复配药剂可节省絮凝剂23%~55%,节省凝聚剂23%~26%。  相似文献   

2.
岳双凌 《煤炭技术》2018,(4):320-322
以选煤厂高灰细泥型煤泥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高分子絮凝剂和氯化镁、氯化铝和氯化钙无机凝聚剂对其进行絮凝沉降试验,考察沉降速度、上清液浊度等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该煤泥水沉降的影响因素关系,并确定了适合该煤泥水沉降的较优药剂制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选煤厂煤泥水难以处理的问题,选用凝聚剂和絮凝剂各2种对潞安屯留矿煤泥水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研究了絮凝剂单独使用、凝聚剂和絮凝剂联合使用时药剂用量、煤泥沉降速度和煤泥水浓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上清液浊度达到(40±10)NTU时,随着煤泥水浓度的增加,凝聚剂与絮凝剂用量逐渐增大,而煤泥沉降速度则逐渐降低;凝聚剂与絮凝剂的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絮凝剂时的沉降效果更好,并可节省絮凝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平朔二号井选煤厂煤泥水沉降效果差、药剂消耗量大的问题,采用新型高效絮凝剂及其复配药剂进行煤泥水沉降试验,并对该厂煤泥水药剂制度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凝聚剂PTDN2140和絮凝剂PTDX1220配合使用,先加PTDN2140、后加PTDX1220,且其用量分别为187、2.5 g/t时,煤泥水沉降和澄清效果最好。凝聚剂和絮凝剂药剂用量和加药顺序的确定,为该选煤厂煤泥水的有效沉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东河矿选煤厂高泥化煤泥水沉降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对东河矿选煤厂高泥化煤泥水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不同药剂条件下煤泥水的沉降试验,探讨了在絮凝剂和凝聚剂单独及联合作用下的煤泥水沉降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联合药剂制度可以获得较好的煤泥水沉降效果,并依据絮凝剂和凝聚剂不同作用机理及试验结果,确定了两种药剂的用量和加药顺序,为该厂煤泥水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柳建文 《选煤技术》2015,(1):24-26,31
针对唐山矿选煤厂煤泥水难沉降的问题,结合煤泥水性质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确定最佳药剂种类和用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絮凝剂和凝聚剂分别选用PAM-2010和PAC,且吨煤泥用量分别为20、46.7 g时,浓缩机溢流浓度为8.50 g/L,浑浊面沉降速度较快,上清液浊度较低,煤泥水沉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腾庆选煤厂的煤泥水沉降效果,在对其性质分析的基础上,以不同离子类型的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以2109和2111作为凝聚剂,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研究煤泥水的沉降特性,探索不同药剂的最佳组合,并确定其最佳用量与配比。试验结果表明:该选煤厂煤泥水中含有大量的高灰细泥,自然沉降难度较大;单加分子量为800万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在其用量为8 g/m~3时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五虎山选煤厂酸性煤泥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煤泥水中煤泥性质及矿物组成,研究了该煤泥水的自然沉降特性,并采用絮凝沉降试验方法研究了沉降药剂种类、药剂用量、药剂比例和煤泥水pH值等因素对煤泥水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沉降条件下,五虎山选煤厂煤泥水沉降速度较小,难以达到有效沉降;在絮凝沉降条件下,常规聚丙烯酰胺对煤泥的沉降效果受pH值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下沉降效果较差;采用新型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絮凝剂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凝聚剂复合药剂作为煤泥水的沉降药剂,可优化五虎山选煤厂酸性煤泥水沉降环境,改善沉降效果,且该复合药剂最佳用量为184.67 g/t,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共聚物与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的最佳比例为2∶1。  相似文献   

9.
针对济宁二号煤矿选煤厂入料量及性质不稳定、浓缩机溢流浓度过大等问题,采用XRD表征手段和筛分试验对浓缩机入料煤泥水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同时在不加药剂情况下,通过自然沉降试验探究影响煤泥水沉降效果的因素与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该煤泥水较难沉降,自然沉降很难达到要求;煤泥浓度、水质硬度、细泥含量等是影响其自然沉降的关键因素,其中对煤泥水自然沉降速度的影响程度顺序为煤泥浓度细泥含量水质硬度p H值,对煤泥水上清液浊度的影响的顺序为水质硬度煤泥浓度细泥含量p H值。  相似文献   

10.
强场预磁化对高浊度黏土污水混凝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浊度矿物污水难以高效澄清处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黏土矿物颗粒表面荷电且包覆有一层"水化膜",使得矿物颗粒凝聚、絮凝困难。为了提升高浊度污水的混凝澄清效果,降低化学药剂用量,将强场预磁化处理引入混凝沉降过程,采用预磁化-混凝沉降工艺处理高浊度黏土污水。通过单因素变化试验及多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磁场强度、磁化时间等预磁化工艺参数及药剂制度对黏土污水澄清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强磁场作用对高浊度黏土污水的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从而使得污水的混凝澄清效果显著提升。黏土絮团的平均沉降速度增大1.92倍,沉降20 min时的尾泥体积减少38.9%,上清液透光率提高54.1%。预磁化最佳的磁场强度范围为178~241 mT。磁场强度减小,磁化效果迅速减弱;磁化强度增加,磁化效果无明显增强。预磁化最佳的磁化时长为90 s左右。在获得同等澄清效果的情况下,预磁化-混凝沉降比常规混凝沉降的絮凝剂用量减少了50%,CaCl_2用量减少了75%。同时,最终尾泥体积反而减小了14.65%。机理分析表明,强场预磁化对矿粒表面的双电层结构及水分子排列构型具有较大影响,从而显著减小了zeta电位减小、减薄了矿粒表面的水化膜。矿粒表面性质的改善可以显著提升黏土矿粒的凝聚效率、促进矿粒与絮凝剂分子的结合,从而提升了高浊度黏土污水的混凝效果。本工作为高泥化矿物污水的澄清处理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煤矿机械》2016,(3):51-53
提出了一种混联机械臂,该机械臂是串并联混合机构,具有串联机构工作空间大和并联机构承载能力高的优点,可以实现较大活动空间内对重物的搬运仓储。对该机械臂进行了自由度分析,得到该机械臂的自由度为2,具有平面内的一个移动和一个转动自由度。基于几何解析法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并且给出了5组正反解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正反解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鱼娅 《煤质技术》2014,(Z1):45-47
介绍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原理及在测定过程中应注重的问题,从镜质组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样品处理、镜质组颗粒鉴别、测试条件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其反射率测定的影响因素,并概括论述了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在生产实践中的确定煤级、指导炼焦配煤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翠梅  王好 《煤矿机械》2014,35(4):104-105
介绍某柴油机排气过渡管的加工工艺,分析空间尺寸较多的复杂管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角度误差对空间尺寸的影响。通过角度在公差范围内的微量调整,解决了排气过渡管由于毛坯铸造及加工时找正存在的误差而造成气口处壁厚不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横轴式掘进机截割机构横向截割的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获得其在不同参数下的振动特性曲线,并分析了截割头质量、悬臂质量、液压系统刚度及阻尼变化对掘进机截割机构振动特性的影响,为研究横轴式掘进机的振动特性,改进机器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8.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两种重要制度,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当发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诉讼请求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球(棒)磨机筒体衬板螺栓孔漏料、螺栓易松动及断裂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提出了处理措施,并给出了全新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煤矿提升机齿轮箱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荣 《煤矿机械》2011,(10):274-276
提升机作为煤矿中的重要设备,其故障率对于煤炭的安全高效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详细分析了煤矿提升机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速度和载荷变化情况下的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分布特征,为变工况条件下提升机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