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8 毫秒
1.
范欢迎  王荣林  朱艳 《煤矿机械》2014,35(4):251-253
基于能量密度的损伤识别方法为振动筛轴系故障的在线诊断提供了可能,以(ICP)加速度传感器、MT32多通道遥测模块、ADAM4521通讯模块为硬件,以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为软件实现了裂纹轴系的故障诊断系统设计,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采煤机故障征兆和故障的非线性对应关系,采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作为故障诊断的智能分类器。输入层为采煤机的故障特征参数,中间层为径向基神经元,感知待诊断故障向量与训练样本的相似度,输出层为故障模式分类。分析了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优越性和结构特征,建立了不同光滑因子和训练样本数目的采煤机故障诊断模型,并在MATLAB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3.
基于小波分析理论的风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孙康  沈亮霓 《煤矿机械》2007,28(8):200-202
基于小波分析理论,针对风机动静碰摩故障信号进行了小波分析,利用特定频带的信息进行故障诊断,并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有效地提取了故障特征,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研究为对风机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进而为实施故障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用C Builder 5和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实现的基于状态维修的变电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为变电设备的状态维修提供了有效而全面的状态信息功能,同时,完善的权限设置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矿机械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矿机械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结构,以常见的20种故障诊断为研究对象,知识库、规则库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进行推理,优化专家系统,提高了专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采用DreamWeaver、MatLab和.NET技术实现了专家系统的开发。并以一种煤矿机械为例,验证了整个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以TURBOPROLOG人工智能语言为软件支撑开发了采煤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MFDES(Mining--machineFaultDiagnosticExpertSystem),主要方论该专家系统的护理机设计与软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以日产天籁轿车ABS故障诊断为例,在建立了其液压系统故障树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其模糊方程,进行模糊矩阵计算,运用故障树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其模糊诊断的正确性,为提高汽车ABS制动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了参考,为其维修、维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神经网络已成为当代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工程界也表现了极大的热忱,期望它在解决一些长期以来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方面能发挥突破性作用。本文较为详细地探讨了神经网络双向联想记忆法在机械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表明,该法能大在提高诊断的智水平和时处理能力,为机械系统故障诊断开辟了一种新途经。  相似文献   

9.
基于虚拟仪器的矿用车发动机故障诊断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ADLINK公司DAQ2213数据采集卡和虚拟仪器系统为开发平台,把传统仪器的所有功能模块集成在一台计算机中。开发了基于虚拟仪器的矿用车发动机故障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数据采集、波形显示和波形存储功能。该测试系统实现了矿用车发动机传感器和噪声信号的自动采集、处理和分析,为矿用车发动机的故障检测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闫存富 《煤矿机械》2011,32(12):260-262
介绍PLC在数控机床中的功能以及利用PLC进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常用方法。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了利用PLC进行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步骤,为快速、准确排除数控机床故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卓  雷晓犇  熊攀  刘明 《煤矿机械》2012,(9):276-278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研究了二代小波用于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故障检测的原理。在探测线圈法的基础上对附有随机噪声的感应电势信号进行二代小波变换分析,对分解系数进行重构,提取故障特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电机匝间短路故障,滤除低频随机噪声,准确及时地提取故障特征,提高了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在带式输送机运行过程中,输送带容易出现划伤、撕裂和跑偏等故障。机器视觉技术应用于矿用输送带的在线监测,可以提高故障检测效率和精度,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矿用输送带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输送带视觉监测系统的构成;详细综述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输送带纵向撕裂、跑偏和表面损伤等故障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输送带机器视觉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属磁记忆技术是检测钢绳芯输送带故障的一种重要方式,小波变换的多尺度瞬态分析为检测磁记忆信号突变点提供了最合适的方法。阐述了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信号奇异性检测理论,通过应用小波模极大值对钢绳芯磁记忆信号进行奇异性检测,可以准确得到故障点的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判断钢绳芯接头发生抽动和断丝位置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4.
断层构造在矿井工作面震波CT反演中的特征显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获得不同断层构造的CT反演特征,通过实际地质模型探测实验,对断层构造与工作面巷道不同夹角的波速重建图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两者之间夹角大于30°时断层构造重建效果显著,构造迹线及其特征明显.同时断层构造反演时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断层本身的性质、观测系统、正反演方法及射线覆盖次数等都是震波CT图像重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统计特征的钢丝绳芯输送带故障自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现国  苗长云  张艳  王文 《煤炭学报》2012,37(7):1233-1238
根据钢丝绳芯输送带X光图像呈规律性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统计特征的自动检测故障的方法。对输入图像进行归一化和规范化后,逐行扫描、计算每个像素点的MRB(Modified Regular Bands)参数值,与整幅图像的MRB参数值的均值相减,再用差值和训练阶段得到的阈值比较,判断出有无故障并从故障图像中检测出故障区域。通过对常见的4类故障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准确性高、操作简单、运行速度快,适于在线检测;与均值和方差相比,MRB参数对故障更敏感,能检测出细小的故障,图像对比度高、能更好地凸显出故障区域,且检测出的故障区域更接近于故障的外形。  相似文献   

16.
岑健 《煤矿机械》2006,27(4):705-707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非线性观测器的故障检测方法,它把信号分析和数学模型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并利用小波信号对输入信号的去噪功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本领,获得系统输入输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实时计算残差和进行逻辑判断。这种方法可提高电机故障检测的速度和准确率。通过对电牵引采煤机电机模型结构损伤故障的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采动影响下逆冲断层“活化”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义马矿区的F16大型逆冲断层为背景,结合断层影响下5个矿井的地质钻探和井下揭露情况搭建相似模型,在考虑断层面的分形特征和断层面两侧覆岩赋存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声发射监测、采场覆岩位移和采场应力监测系统,研究采动影响下断层"活化"前后的覆岩运动特征、矿压显现规律和动力响应特征。研究表明:受逆冲断层南北两侧地层覆岩结构复杂和构造运动影响,断层"活化"前后工作面覆岩运动特征、矿压显现规律和动力响应明显不同。断层"活化"前,工作面覆岩"三带"特征明显,底板应力基本不受采动应力影响,声发射信号较弱。进入断层影响区后,顶板离层量呈跳跃式增长,采动应力诱发断层"活化",底板应力达到最大值,声发射的总事件数和能率发生突变增加。当推过断层一段距离后,随着上盘关键岩层悬臂岩梁长度增加,工作面煤壁发生屈曲破坏,底板应力增加,待岩梁垮断挤压应力释放后,底板应力随之下降,伴随着工作面上方"短砌体梁"结构发生切落且沿断层面滑动,产生大量声发射信号。  相似文献   

18.
杜京义  侯媛彬 《煤炭学报》2006,31(5):684-688
为了实现液压泵自动故障预警,提出了一种基于在线单类支持向量机的新方法.与离线单类支持向量机不同,该方法可根据输入样本的变化不断地及时调整自由参数,实现持续学习.同时提出了一种在线检测奇异值的鲁棒性算法.最后,从液压泵振动信号的时域信息中提取诊断特征参数,组成最小诊断参数组合,建立了液压泵在线故障预警系统,并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复杂断层带富水性的探测关系到矿井的采掘安全。探讨了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分析了断层带富水性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结合某矿巷道掘进前方断层带出水位置的矿井瞬变电磁法探测,提出了立体探测方案,对探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解释,得到钻探验证。研究表明,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可以有效地获得掘进巷道前方复杂断层带的富水程度、位置和范围,可以为掘进巷道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胡进 《煤炭技术》2014,(7):179-181
对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特点、原理进行了阐述,提供了电气设备内外部热故障诊断的理论方法,提出了检测时注意要求,保证检测工作安全有效地进行。通过对井下电气设备检测的实际应用,验证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高效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