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采用马来酸酐(MAH)接枝改性氯化聚丙烯(CPP);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不同反应时间和不同质量的MAH和BPO对改性PP包装膜的粘附性能的影响;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2.5h,原料质量配比为m(CPP):m(MAH):m(BPO)=100:2.5:0.4.并对产物结构进行了FTIR表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ABS树脂接枝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ABS-g-MAH),将接枝共聚物与1-(2氨乙基)哌嗪反应制备了增容剂,通过红外光谱表征确定了预期反应的发生.将增容剂部分替代聚碳酸酯(PC)/ABS共混物中的ABS树脂,考察了增容剂对PC/AB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增容剂后,PC/ABS共混...  相似文献   

3.
马来酸酐-苯乙烯多单体熔融接枝EVA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了马来酸酐(MAH)-苯乙烯(St)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EVA的反应,考察了温度、引发剂用量、MAH和St用量对接枝率及凝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MAH接枝率随DCP用量、St用量的增加、反应温度的降低有最大值;当EVA/MAH/St/DCP质量比为100:4:4:0.4时,MAH接枝率最大,而凝胶率最小;以St作共单体能够显著提高MAH的接枝率,抑制体系交联;St和MAH的相互作用和共聚反应生成的SMA共聚物在接枝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双单体溶液接枝法制得了增容剂马来酸酐-苯乙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SMA),研究发现,接枝率与反应时间、温度、POE/SMA及引发剂用量有关;POE-g-SMA对聚酰胺6/聚四氟乙烯(PA6/PTFE)共混物有很好的增容作用,加入POE-g-SMA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SEBS熔融接枝马来酸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熔融接枝法在Haake转距流变仪上进行SEBS接枝马来酸酐(MAH)的反应,通过FT—IR验证了SEBS接枝产物的产生。用酸碱滴定法和FT—IR测定SEBS—g—MAH的接枝率,同时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MAH量、过氧化二异丙苯(DCP)量对SEBS—g—MAH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SEBS接枝MAH的优化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为10min,反应温度为160℃,MAH量为6%,DCP量为0.55%。  相似文献   

6.
ABS接枝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液法进行了ABS接枝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的研究。本研究主要讨论了马来酸酐用量、苯乙烯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并用红外光谱法和热重法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α-甲基丙烯酸接枝ABS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1,2-二氯乙烷溶液中进行了α-甲基丙烯酸接枝ABS树脂,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α-甲基丙烯酸已接枝到ABS树脂上,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接枝聚合物接枝率,凝胶率等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终止反应主要为接枝链间的偶合终止。  相似文献   

8.
以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接枝法改性氯化聚丙烯(CPP)。采用红外和核磁对产物进行表征,计算了改性产品的接枝率,系统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接枝率对接枝产物酯溶性和在聚丙烯(PP)基材表面附着力和粘接强度的影响及原因。结果表明:MAH接枝CPP改变了产品极性,提高了产品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在反应条件适宜时也提高了产品在PP基材表面的附着力。当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为0.05份,100℃时,接枝改性CPP在乙酸乙酯中溶解度最大(9.58g),较未改性CPP提升了4.67倍,在PP基材上的附着力最好(国际0级),粘接强度最大(0.689MPa)。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苯乙烯(St)存在下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高全同聚丁烯-1(iPB-1)的过程。分别考察了温度、MAH和St用量对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螺杆挤出机反应区的适宜温度为170℃,在此温度下,MAH含量到5%时,接枝率达到最大;MAH含量一定时,MAH∶St=1∶1时两种单体可以较好地相互作用,并在引发剂的作用下优先生成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共聚物(SMA),然后再与iPB-1大分子链自由基或链端自由基发生反应,生成接枝物,此时接枝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0.
马来酸酐固相接枝微晶纤维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马来酸酐(MAH)固相接枝微晶纤维素(MCC)的反应工艺,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微晶纤维素及其接枝产物进行了对比表征。红外结果表明,接枝产物在1719.13cm-1处出现了酯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可定性地说明马来酸酐与微晶纤维素发生了接枝反应。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接枝反应并没有改变微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仅使其结晶度下降。文中探讨了接枝反应温度、时间和MAH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取代度的影响。当马来酸酐与微晶纤维素质量比为8%,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h,可得到取代度达0.1的马来酸酐接枝微晶纤维素。  相似文献   

11.
陈可娟  于淼邈 《功能材料》2007,38(A07):2832-2835
研究玻璃纤维增强PC/ABS合金在未加相容剂和分别加入相容剂ABS-g-MAH和AS-g-MAH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相容剂之后合金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得到提高,其中AS-g-MAH的增容效果更好。选用符合RoHS标准的卤锑系阻燃剂改性PC/ABS合金,发现合金的阻燃性能在达到UL94V-0级时力学性能略有下降。采用SEM图片观察PC/ABS合金加相容剂以及加纤前后的微观结构,发现微观形貌特征和力学试验结果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2.
PP粉表面固相接枝及其表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用固相接枝法在聚丙烯(PP)粉表面接枝马来酸酐(MAH)。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与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MAH-g-PP的接枝效果和晶态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ABS/HPVC合金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树脂 (ABS)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HPVC)为主体材料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改性剂 (ACR)为增容剂 ,并配以其它助剂制备 ABS/ HPVC合金。实验结果表明 ,选择 ABS75 ,HPVC2 5 ,ACR2 ,重质 Ca CO3<10及适量助剂 ,可以制备性能较好的 ABS/ HPVC合金。以 ACR为增容剂 ,同时加入 NBR,能够大大提高 ABS/ HPVC合金的冲击强度。 ACR对 ABS/ HPVC合金的增容效果同 PVC(S- 70 0 )相近 ,但优于 CR。  相似文献   

14.
采用醇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G)和乙烯-正丁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PTW)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改性,再与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ABS)制成复合材料。扫描电镜(SEM)表明,改性后的PET相在ABS基体中分散均匀,形成的分散相区尺寸小,相容性好。红外光谱分析发现,界面经冷热循环后,PET分子中乙二醇链段从左右式构象转变为反式构象,当复合材料在经受高低温试验的过程中,PET和ABS因具有不同膨胀系数而在界面处产生应力。采用改性PET可使ABS/PET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10.8%、13.3%和150%。  相似文献   

15.
The influence of compatibilizer on the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blend of nylon 6 and ABS has been studied. For this blend, the morphological domain size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compatibilizer level. However, stiffness and tensile stress at yield are unaffected by these changes. Within the range of these experiments, lzod impact strength increases monotonically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compatibilizer, but the resistance to crack initiation (J c ) and the resistance to steady state crack growth (R p ) are both increased by the addi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compatibilizer and are essentially independent of further increases.  相似文献   

16.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采用热失重法和刚果红试纸法对共混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热失重分析发现,共混物第一阶段失重的起始失重温度T01和最大失重速率时温度T1m都随着ABS接枝共聚物含量的增加向低温方向移动,ABS的加入促进了PVC的降解;刚果红试纸法分析发现PVC/ABS共混物的静态热稳定时间比PVC的长;透射电镜观察发现ABS接枝共聚物的加入改善了PVC的加工流动性,提高了稳定剂的分散性和效率,这是共混物稳定时间变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苯为溶剂,进行了聚乙烯蜡(PEW)和醋酸乙烯酯(VA)的溶液接枝聚合。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BPO和VA用量对接枝率,转化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得到了接枝率0-19.8%的接枝物,粘度和凝点实验结果表明,接枝物在良溶剂甲苯(TOL)中的特性粘数[η]接枝率的增大而升高;接枝物的接枝率为13%-17%时对模拟油(4%大庆石蜡/甲苯和4%大庆石蜡/正已烷)的降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及玻璃纤维(GF)为原料,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和环氧树脂(E-poxyresin)作为界面相容剂,研究了界面相容剂对玻璃纤维增强AB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界面粘接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SMA或环氧树脂,玻纤增强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SMA与环氧树脂复配有明显的协同效果,同时加入SMA和环氧树脂后的复合材料的性能更加优越,界面粘接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在玻纤加入量为30%时,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较未添加界面相容剂时分别提高了44%、29%、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