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进口葡萄酒二氧化硫限量规定和检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酒中二氧化硫残留指标是国家质检部门的严控指标之一.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都会导致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残留.本文旨在探讨国家标准在葡萄酒二氧化硫残留限量规定及在检测方法的选用上如何进一步规范统一,以避免因采用不同的标准而对结果判定错误的问题,为进出口葡萄酒一线检测工作提供 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对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所使用添加剂的规定也作了相应调整。新标准将!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总二氧化硫指标根据酒种的不同,进行了区别对待。规定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最大使用量为0.25g/l,而甜  相似文献   

3.
葡萄酒生产中合理使用SO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酒生产中使用二氧化硫已有数千年历史,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其他任何物质可以代替二氧化硫在葡萄酒生产中的抗氧化和防腐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二氧化硫在葡萄酒中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还会带来不良后果。并H因种种原因,近年来国外葡萄酒中产中正逐渐减少二氧化硫用最,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自兀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关注流对健康的影响。某些对硫过敏的人食用用二氧化硫处理过的食品后出现头痛、呼吸困难、哮喘等症状,葡萄酒也不例外。]984年,美国FDA把二氧化硫从食品添加剂GRAS(一般认为安全)一类…  相似文献   

4.
我国虾类产品中亚硫酸盐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硫酸盐被认为是一类安全性较高的食品添加剂,然而现行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中不允许亚硫酸盐在虾类产品中使用,但国际同类标准中均允许使用亚硫酸盐。本文以风险评估的方式描述食用我国虾产品中亚硫酸盐的膳食风险并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限量标准来确定安全限量,提出我国虾类产品中亚硫酸盐的使用建议。从我国国民的饮食习惯来看,虾类产品中一定残留量的亚硫酸盐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极小,建议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参考国际标准扩大亚硫酸盐使用范围和确立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有机法规、过程控制、产品标准3个方面对国内外有机葡萄酒加工现状进行了比对,查找差距,分析原因,并根据国内有机葡萄酒加工产业的实际情况,对建立有机葡萄酒加工技术规范提出建议:有机葡萄酒加工技术规范应包括原料、投入品、加工过程控制、产成品质量等内容,建议将允许的投入品和加工工艺作为规范的附录,同时,进一步明确对二氧化硫残留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良  王睛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7):330-332
[目的]探索较为简便易行的葡萄酒中二氧化硫测定的方法。[方法]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葡萄酒,过C18柱分离除去部分非极性有机物质后经滤膜过滤加入Na2CO3水溶液定容,进样后使用9mmol/LNa2CO3作为淋洗液,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结果]二氧化硫呈现出较好的峰形且与其他离子能较好的分离。RSD均小于5%,回收率在93%~105%之间。[结论]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离子色谱测定方法的建立将为离子色谱测定液体食品中二氧化硫纳入国家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两岸经贸往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两岸的食品贸易和交流将更趋广泛与深入。研究两岸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必要且迫切。本文通过收集两岸食品添加剂标准及法律法规,对食品着色剂的标准体系进行比对研究,并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两岸食品与食品着色剂的生产经营管理及进出口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两岸着色剂产品名称、允许使用品种、数量、范围和限量差异显著。在着色剂名称方面,两岸合成着色剂名称除喹啉黄外均不相同;在允许使用品种、范围和限量方面,大陆地区允许使用的品种多,但允许的范围和限量要求严格;台湾地区允许使用品种少,但对范围和限量宽松,大部分的着色剂允许适量添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2015年水产品中二氧化硫残留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我国居民水产品膳食中二氧化硫暴露水平及对我国居民健康状况的潜在风险。方法 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允许使用二氧化硫的最大使用量和现有我国居民水产品实际的消费量数据,采用点评估方法,对我国居民全人群及各组人群通过水产品摄入二氧化硫的水平进行估计,并与国际组织制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进行比较。结果 水产品二氧化硫残留值高于CAC规定的二氧化硫最大使用限量(30 mg/kg)的占总样品量的12.70%(79/622);其中海米类二氧化硫残留情况最严重,残留量P95值为413.25 mg/kg,占CAC限量的1 377.50%。城市和一类农村人群,以及男女各年龄组人群以二氧化硫含量最大值得出摄入量不同程度超过ADI,提示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其中海米类的贡献率最高。结论 我国居民全人群通过水产品摄入二氧化硫的水平基本处于安全水平。但是,目前我国水产品中二氧化硫的残留情况较为普遍,部分产品残留水平较高的现象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的二氧化硫残留指标是国家质检部门的严控指标之一,在生姜干燥过程中,人为及非人为因素均导致干姜中二氧化硫残留。就我国干姜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来源、存在形态及危害、国内外相关限量标准、检测法及脱除方法等5方面问题,综合阐述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对干姜提取物的脱硫技术的研究,提出以下结论:对于干姜中二氧化硫,我国食品国标中相应限量为200mg/kg;作为中药材,中国药典的限量为150mg/kg;国外的限量则为30~50mg/kg。对于如此巨大的限量差异,目前国内外市场都选择了更为安全的国外标准,这呼唤着新型脱硫技术及新限量标准来保障国人的食品安全。目前尚无一套完善的脱除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方法。未来食用植物(如干姜)中脱除二氧化硫的技术将充分考虑保存食品本身的风味与品质,根据不同对象研究具有针对性、可控性并且经济便捷的技术,来保障食品安全。研究的干姜提取物的脱硫技术,兼顾了风味成分的保留、传统干燥技术的保留及二氧化硫约80%的脱除率。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硫是葡萄酒生产中常规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杀菌、抗氧化等多重功效。国家标准GB 2760—2011、GB/T 15037—2006都对SO2的使用量有严格的限定。有机葡萄酒则更为严格,《GB/T19630—2011有机产品》标准规定在葡萄酒生产中,干红葡萄酒的最大使用量为100 mg/L。因此,既要保证有机产品质量,又能将二氧化硫尽可能低的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是有机葡萄酒生产的关键技术。本研究通过对比二氧化硫的两种不同添加方式,探索出了"SO_2罐顶添加"新方法,保证成品有机葡萄酒总二氧化硫含量小于80 mg/L。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2):252-257
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葡萄酒标准,促进中国葡萄酒的国际贸易,有必要对中国、欧盟现行的葡萄酒工艺标准进行比较研究。该文将GB 15037—2006《葡萄酒》、《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及GB 2760—2014《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葡萄酒相关规定与欧盟葡萄酒相关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欧现行葡萄酒工艺标准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方面:葡萄酒定义和分类、葡萄品种、葡萄酒工艺(特别是添加剂和加工助剂)以及有关物质的限量等。并为中国葡萄酒标准体系的修订提出建议和注意原则。  相似文献   

12.
氨基甲酸乙酯(EC)是葡萄酒中的有毒物质。阐述葡萄酒中EC的毒性机理、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影响葡萄酒中EC含量的因素并相应提出控制方法,叙述世界各国对酒精饮品中EC的安全限量,为中国尽早制定相应安全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照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使用凯氏定氮仪快速检测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方法。方法利用凯氏定氮仪和全玻璃蒸馏法工作原理的相似之处,将凯氏定氮仪用于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对比了凯氏定氮仪蒸馏和全玻璃蒸馏法的空白实验,确定了使用凯氏定氮仪快速检测葡萄酒中二氧化硫合适的样品量、滴定碘溶液浓度、蒸馏时间,并进行了精密度实验、回收率实验。最后,以8种市售葡萄酒为实验材料对比了凯氏定氮仪法与全玻璃蒸馏法对二氧化硫含量的检测结果。结果凯氏定氮仪蒸馏和全玻璃蒸馏法的空白实验结果基本无差异。使用凯氏定氮仪进行葡萄酒中二氧化硫检测,其合适样品量为40 mL,滴定碘溶液浓度为0.1 mol/L或0.05 mol/L,蒸馏时间大大缩短,为8 min,RSD为1.36%,平均回收率为(102.40±3.26)%,且对8种市售葡萄酒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全玻璃蒸馏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凯氏定氮仪法测定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检测效率高,精密度好,准确度高,可作为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批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检测葡萄酒中重金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检测葡萄酒中重金属的方法,并用该方法对葡萄酒中Fe、Zn、Cu、Pb、As、Cd和Cr等7种重金属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通过加标回收测定,7种重金属回收率在95.2%~101.2%.同时通过对6个不同厂家生产的葡萄酒中7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发现葡萄酒中Fe、Zn、Cu的含量相对较高,但均未超出国家允许的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正>澳新食品标准局(FSANZ)发布69-18号通告,批准聚天冬氨酸钾(potassium polyaspartate)作为稳定剂用于葡萄酒,允许的最大使用限量为100 mg/L。根据FSANZ危害和饮食暴露评估,在拟议的使用水平下,使用聚天冬氨酸钾作为葡萄酒的稳定剂,不存在公共健康和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洪流的推进下,两岸经济的深化发展是历史必然,两岸的食品贸易也将大幅增长,研究两岸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必要且迫切.本文对两岸食品甜味剂使用标准进行了比对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两岸食品与食品甜味剂的生产经营及进出口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在甜味剂名称方面,两岸合成甜味剂名称只有8种是完全相同;在允许使用品种、范围和限量方面,大陆地区允许使用的品种范围明确且限量要求严格,台湾地区允许使用品种范围较广且限量宽松.  相似文献   

17.
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对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所使用添加剂的规定也作了相应调整。新标准将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总二氧化硫指标根据酒种的不同,进行了区别对待。规定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最大使用量为0.25g/L,而甜型酒的最大使用量放宽为0.4g/L。由于冰酒属于浓甜型酒种,它在发酵、贮存、装瓶等生产过程中主要靠二氧化硫来抑制酵母、细菌的活动。修改后的规定能够更加满足冰酒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需求,实现了与加拿大、德国等传统冰酒生产国标准的接轨,有利于我国的冰酒生产。  相似文献   

18.
<正>据卫计委消息,3月17日,国家卫计委发布GB 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及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并将于2017年9月17日正式施行。其中,此次GB 2761标准的修订,新增了葡萄酒和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葡萄酒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为2.0μg/kg;咖啡豆和咖啡粉中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为5.0μg/kg,速溶咖啡中赭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我国葡萄酒质量管理标准的发展概况,从原料和加工工艺两方面分析了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来源,论述了设立葡萄酒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必要性以及设立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硫在葡萄酒中的作用及常用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按照葡萄酒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可把葡萄酒分为静止葡萄酒(不含二氧化碳的葡萄酒)和起泡葡萄酒(含有二氧化碳的葡萄酒)。本文以起泡葡萄酒为代表,通过对二氧化硫在其中的作用的论述及根据《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GB/T15038-2006)》标准中氧化法和直接碘量法两种测定二氧化硫的方法的对比,以便在日常试验中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