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晓楠  卢再鸣  郭启勇 《工业加热》2016,(12):1058-1064
【摘要】 目的 介绍用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汇集自2014年以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放射科收治的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12例,分析其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资料,完成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及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统计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讨论支架的通畅情况及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12例(100%),2例支架未开通,其中1例并发穿刺点出血,1例并发呕血。10例患者接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0个月(2~15个月),平均生存时间8.0个月(2~15个月)。术后3、6和9个月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7/9、7/9、5/8和3/6。门脉支架平均通畅时间7.5个月(0~15个月)。术后3、6和9个月、1年门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9、6/9、5/8和3/6。随访期内共8例患者行后续TACE治疗,共行TACE 18例次,术后肝功能稳定。结论 门静脉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可以降低癌栓分级、维持支架通畅、保证门脉供血、扩大TACE适应证,对合并门脉癌栓的肝细胞癌患者具有较大的综合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06例肝癌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TACE治疗.治疗前后观察肝癌病灶及门静脉癌栓的变化.结果 23例肿瘤缩小50%以上,50%以下的有25例,不变的有44例,增大12例.门静脉癌栓14例消失,39例缩小,51例不变.2例术后1周内死亡.结论 TACE治疗肝癌并门静脉内癌栓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报道两种针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技术,并比较其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62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治疗组中80例患者在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基础上接受了直接微波消融术、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案,对照组82例患者仅接受TACE术。结合文献报道及医疗实践,我们探讨了合理的标准手术流程并分析了临床结果。结果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时复查肝脏增强MRI显示5例(6.2%)患者静脉癌栓完全消失,14例(17.5%)患者静脉癌栓明显缩小,43例(53.8%)静脉癌栓稳定,18例(22.5%)静脉癌栓进展。治疗组门静脉癌栓进展显著慢于对照组(P<0.001)。结论直接微波消融术用于肝内段门静脉癌栓,经皮肝穿刺门静脉消融导管术用于肝外段门静脉癌栓上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门静脉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联合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术(DEB-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HCC)伴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单臂研究,7例确诊患者顺序入组接受治疗,比较门静脉支架植入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术前和术后1~3 d、4 d和5~7 d肝功能变化的差异,总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7例患者均为BCLC-C期,Child-Pugh A~B级。均为巨块型肝癌,左肝1例,右肝6例,门静脉左支癌栓1例,右支癌栓6例,均伴有MPVTT。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放射性粒子支架门静脉内植入联合DEB-TACE治疗。支架植入前后门静脉平均压力分别为15.3和10.2 cmH2O,压力下降明显。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术后一过性增高,3~4 d后逐渐下降,TB恢复较ALT、AST慢。2例患者伴心肌损害,2~3 d后逐渐恢复。结论 联合应用放射性粒子支架门静脉内植入和DEB-TACE治疗HCC合并MPVTT是安全可行的,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应用明胶海绵微粒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GSMs- TACE)同步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癌(HCC)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符合入组标准64例HCC合并脾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GSMs- TACE联合PSE患者34例,同期单纯行GSMs- TACE患者30例。观察术后4 d、1个月 AFP、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评估术后1个月肿瘤客观反应率。结果GSMs- TACE联合PSE组术后1个月患者外周血WBC、PLT 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GSMs- TACE组术1个月患者外周血WBC、PLT、RBC 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术后4 d胆碱酯酶(CHE)水平较术前降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CHE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术后4 d及术后1个月AFP值均较术前降低。GSMs- TACE联合PSE组和单纯GSMs- TACE组患者1个月ORR分别为85.3%和83.3%。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发热、腹痛、胃区不适、恶心呕吐及胸腹腔积液为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GSMs- TACE联合PSE同步治疗合并脾亢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经门静脉化疗栓塞术(PVE)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85例,TACE、PVE联合HIFU治疗47例为观察组,TACE、PVE治疗38例为对照组,TACE治疗后2周行PVE,PVE后10 d左右行HIFU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近期有效率为89.4%(42/47),对照组为39.5%(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为87.2%(41/47)、66.0%(31/47)、27.7%(13/47),中位生存期15.4个月,对照组上述时间点生存率分别为55.3%(21/38)、39.5%(15/38)和10.5%(4/38),中位生存期10.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ACE、PVE联合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可显著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时间,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肝功能Child?蛳 Pugh分级对晚期肝癌(BCLC?蛳 C)TACE治疗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TACE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74例。根据术前Child?蛳 Pugh分级将患者分成Child?蛳 Pugh A级和B级,Child?蛳 Pugh A级患者62例,B级患者12例,术后随访。依据Child?蛳 Pugh分级进行相关性生存分析。结果 Child?蛳 Pugh A级3、6、9、12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60%、31%、17%和11%,而Child?蛳 Pugh B级生存率分别为33%、17%、17%、8%和0%。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8.2个月。Child?蛳 Pugh A与B级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5、2.5个月(P = 0.002)。结论 Child?蛳 Pugh A级肝功能进展期肝癌患者,从TACE治疗中能够取得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灌注奥沙利铂(OXA)、氟尿嘧啶(5 Fu)及吡柔比星(THP)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TACE术中动脉灌注OXA/5 Fu/THP化疗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及同期行单纯肝动脉栓塞(TA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1例,分为TACE组和TAE组。对TACE灌注OXA/5 Fu/THP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期(OS)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单纯肝动脉栓塞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TACE联合OXA/5 Fu/THP治疗的65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55.4%,疾病控制率(DCR)81.5%;患者的中位PFS时间为11.5个月,中位OS时间为18.5个月;单因素分析中,Child Pugh A级、无门脉癌栓、无肿瘤转移、肿瘤直径小及TACE治疗次数多的患者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塞罗那分期(BCLC)B期的患者预后优于C期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ox多因素分析中门脉癌栓及肿瘤远处转移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单纯TAE相比,TACE联合OXA/5 Fu/THP可提高患者的mPFS。结论 TACE术中动脉灌注OXA/5 Fu/THP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广泛癌栓的疗效。方法 对72例接受 TACE 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A 组)在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同时行TACE治疗肝脏原发灶;40例(B 组)仅行TACE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门脉癌栓情况、生存期及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后各测量值的改变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Kaplan- Meier 法分析生存时间。结果 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210 d(A组)及141 d(B组),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条能显著延长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广泛癌栓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价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IVC)-右心房(RA)癌栓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1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IVC-RA癌栓患者,行选择性动脉造影确认肿瘤供血动脉,之后行TACE。栓塞材料包括化疗药物-碘化油混合乳剂及颗粒型栓塞材料,栓塞的靶血管包括肝动脉分支、右侧膈下动脉、胃左动脉分支等。术后定期随访,酌情行进一步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共行TACE治疗45次,所有治疗均成功,无明显并发症。17例患者IVC-RA癌栓均可见明确供血动脉,肝动脉分支供血12例,肝外动脉供血9例,其中胃左动脉1例,右侧膈下动脉8例。复查CT,15例患者可见IVC-RA癌栓内碘油沉积。1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52.9%、29.4%。结论 原发性肝癌 IVC-RA癌栓血供丰富,主要供血动脉包括肝动脉、右侧膈下动脉,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IVC-RA癌栓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肝门静脉内支架植入术(PTPVS)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2009年1月- 2010年10月在已临床确诊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中,按要求筛选病例62例,采用对照、非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单接受TACE治疗;治疗组32例先接受PTPVS再行TACE治疗,其中2例病例放置门静脉支架未成功。评价指标为总生存时间和安全性。随访患者生存时间,并记录PTPVS术后并发症。用 Kaplan Meier 生存分析法分析患者生存时间,两组间生存时间比较用 Log rank法检验;用 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   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为6.5个月,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期为4.5个月(治疗组风险比为0.570,95%CI为0.328 ~ 0.992,P = 0.0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30例患者在3、6、12和18个月积累生存率分别为70%、56.7%、10%、3.3%。治疗组在术后1周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远期出现的并发症有肝性脑病(2例,6.6%)、上消化道出血(呕血或黑便,3例,10%)、肝肾综合征(1例,3.3%)。结论   在肝癌合并门静脉一级分支或(和)门静脉主干不完全闭塞癌栓患者中,PTPVS联合TACE治疗组中位生存期比单独TACE治疗组延长约2个月。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HCC)门静脉癌栓(PVTT)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纳入TACE联合CT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HCC合并PVTT患者48例。根据PVTT部位,分为门静脉主干癌栓(A型)、门静脉一级分支癌栓(B型)和门静脉二级及以下分支癌栓(C型)。根据粒子是否植入到PVTT内,分为癌栓内直接植入法(癌栓内部植入组)和癌栓周围植入法(其粒子植入到癌栓周围1.7 cm内的肝实质或肿瘤内,癌栓周围植入组)。比较不同类型PVTT及不同植入方法的癌栓控制率(DCR)、癌栓进展时间(TTP)及患者总生存率(OS)。结果 4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TACE及粒子植入治疗。A、B、C型PVTT患者,中位OS(mOS)分别为8、11.5和1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癌栓DCR分别为61.5%、70.8%和72.7%(P=0.548),肝内肿瘤DCR分别为69.2%、75.0%和81.8%(P=0.483);癌栓中位TTP分别为4.5、8和11个月(P=0.030),肝内肿瘤中位TTP分别为5、9和9.5个月。癌栓内部植入组和癌栓周围植入组的mOS分别为10和11.5个月(P=0.239);癌栓DCR分别为69.2%、68.2%(P=0.591),肝内肿瘤DCR分别为73.1%和77.3%(P=0.502);癌栓中位TTP分别为7和10个月(P=0.276),肝内肿瘤中位TTP分别为8和9.5个月(P=0.089)。结论 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HCC伴PVTT,可有效控制PVTT和肝内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癌栓内直接植入法和癌栓周围植入法,对PVTT的疗效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临床观察采用新型血管内射频消融(RFA)导管HabibTM VesOpen消融门静脉癌栓再通门静脉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15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并出现血流阻塞的患者,先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门静脉并置管;再在DSA引导下,将新型血管内RFA导管导引至门静脉癌栓处,连接射频发生器(RITA),设置功率10 W消融治疗2 ~ 10 min。评价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门静脉通畅及癌栓消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如穿刺道出血、血管穿孔、胆汁瘘并发感染、肝脓肿、腹腔出血等并发症,RFA后直接门静脉造影显示局部门静脉再通;4周后复查肝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变化,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原堵塞门静脉有血流通过,部分患者CT检查见门静脉癌栓缩小或消失。结论 经皮穿刺门静脉RFA门静脉癌栓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可能是治疗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春  刘圣  祖庆泉  王斌  王绍显  施海彬 《工业加热》2017,(12):1093-1097
【摘要】 目的 探讨初诊行选择性动脉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初诊接受选择性TACE治疗的57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患者。末次随访时间为2016年10月。采用Kaplan- Meier法计算累积生存率,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预后因素。结果 57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08 d,6个月、1年、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0.3%、35.9%、14.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Child- Pugh分级、休克病史以及栓塞材料是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初诊行选择性TACE治疗肝癌自发破裂出血安全、有效。本研究显示,较大的肿瘤直径,Child- Pugh分级不佳,休克病史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同时,碘油联合明胶海绵颗粒TACE治疗患者可以获得比单纯PVA颗粒栓塞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伴门脉主干癌栓介入治疗的理想方案。方法 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胆道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三阶段治疗方法,治疗一例原发性肝癌伴门脉主干癌栓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比较目前各种介入治疗方案的疗效差异。结果 三阶段治疗方案均成功实施,目前患者随访超5年,仍存活良好。结论 TACE联合门脉支架+125I粒子条植入术为目前原发性肝癌伴门脉主干癌栓介入治疗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评估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19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行门静脉125I粒子植入术。手术方法采用超声导引穿刺门静脉,透视下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粒子间距8 mm,每例患者粒子植入数量8 ~ 30粒。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癌栓抑制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125I粒子均成功植入,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 ~ 22个月,门静脉癌栓均明显缩小。结论 经导管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方法可行,可有效治疗门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及DSA联合引导下经导管植入125I粒子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行门静脉125I粒子植入术。手术方法采用超声引导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未受累段,穿刺成功后引入导管,DSA透视下经导管向受累门静脉内植入125I粒子。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技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血常规及肝功能改变、癌栓抑制情况、中位生存期。结果 所有患者125I粒子均成功植入,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36个月,门静脉癌栓均缩小,中位生存期约7个月。结论 超声及DSA联合引导下经导管植入125I粒子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方法安全可行,临床操作实用性强,可有效治疗门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125I粒子条联合金属支架门静脉内植入+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疗效.方法 选取17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行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内支架+TACE.粒子植入数量17~23粒(6711型,0.7 mCi/粒),第1个半衰期组织内平均吸收剂量为73.51~76.22 Gy.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改变等.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支架通畅时间、累积生存率和累积支架通畅率.结果 所有患者门静脉支架和125I粒子条均成功植入,未发生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13个月,12例存活,5例死亡(肝功能衰竭4例,多发转移1例).60、180和360 d的累积支架通畅率为94%、94%和94%;累积生存率为87%、65%和53%.结论 125I粒子条联合金属支架门静脉内植入+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可以提高支架通畅率,延长生存时间.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肝穿门静脉灌注大剂量加热碘油治疗肝转移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肝转移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分别采用TACE联合经门静脉路径灌注大剂量热碘油和常规TACE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CT、MRI,联合组瘤体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12、18、24个月,联合组总有效率为6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TACE联合经皮肝穿门静脉灌注大剂量热碘油治疗肝转移癌疗效比常规TACE方法更有效,是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摘要】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对于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被视为禁忌症。但实际临床工作中仍有大量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并取得良好疗效。笔者对肝动脉化疗栓塞在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