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本身有丰富的水分和营养成分,是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容易大量繁殖,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在食物中毒案例中,由食物腐败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将近一半.  相似文献   

2.
食物中毒是由于吃了“有毒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夏天最容易发生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种类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动物性食品,特别是肉类和蛋类最容易被沙门氏菌侵蚀.通常分为动物的生前感染和宰后污染两种情况.牛、羊、猪、兔、鸡、鸭、鹅等动物的肠道中均可带有沙门氏菌,当这些动物患病或者由于某些原因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肠道中所带的沙门氏菌就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动物的肌肉、肝、脾、肾等部位;家禽  相似文献   

3.
食事资讯     
2000年全国食物中毒超六千 2000年,卫生部收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150起,有6237人中毒,135人死亡。这是卫生部近日向传媒通报的一个内容。 据介绍,细菌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生率最高,死亡人数最多;学生集体食堂中毒人数最多;家庭就餐引起中毒的致残数最多。在食物中毒的原因中,由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人为投毒和家药不合理使用造成食物污染所致;细菌性食物中毒未得到有效控制;有毒动植物中毒不容忽视。有关报告表明:我国目前没有疯牛病 农业部的有关评估报告显示:由于管…  相似文献   

4.
正食物中毒,泛指所有因为进食了受污染食物、致病细菌、病毒,又或被寄生虫、化学品或天然毒素(例如:有毒蘑菇)感染了的食物。食物中毒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即:化学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5.
正食物中毒,泛指所有因为进食了受污染食物、致病细菌、病毒,又或被寄生虫、化学品或天然毒素(例如:有毒蘑菇)感染了的食物。食物中毒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即:化学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民以食为天,保障食品健康安全是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国家已不断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一些食品经营企业或个体以掺假、掺杂、伪造等手法达到非法牟利目的,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出现。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了"食物中毒检测与食品掺假"专题,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榕主任技师担  相似文献   

6.
正食物中毒,泛指所有因为进食了受污染食物、致病细菌、病毒,又或被寄生虫、化学品或天然毒素(例如:有毒蘑菇)感染了的食物。食物中毒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即:化学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民以食为天,保障食品健康安全是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国家已不断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1954~1990年集体性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54~1990年的37年间.上海市于1959、1969及1977年有三个食物中毒起数高峰,其中以第一峰为最高。在5—10月的半年中发生的食物中毒起数占全年的90%,以6月最多,9月次多。细菌性食物中毒占总数的83.05%,化学性占13.00%,有毒动植物占3.95%。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能查明致病原的  相似文献   

8.
正食物中毒,泛指所有因为进食了受污染食物、致病细菌、病毒,又或被寄生虫、化学品或天然毒素(例如:有毒蘑菇)感染了的食物。食物中毒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即:化学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民以食为天,保障食品健康安全是政府监管部门的职责,国家已不断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一些食品经营企业或个体以掺假、掺杂、伪造等手法达到非法牟利目的,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9.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多发 季节。如不注意饮食卫生,就容易得肠道传染病,如急性胃肠炎、痢疾、伤寒、霍乱、病毒性肝炎及细菌性食物中毒。要预防肠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全国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有效防控食物中毒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04—2013年原卫生部发布的"重大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对各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情况、季节和月份分布、中毒原因和就餐场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全国食物中毒发生数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006年后持续下降。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其中9月份食物中毒人数最多,7月份死亡人数最多。中毒原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但死亡人数最少;化学性食物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为2006年后死亡人数最多的致病因素。就餐场所以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其中化学性食物中毒是导致学生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因素;家庭食物中毒的死亡人数最多。结论全国食品安全状况已有明显改善,但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死亡率还较高。通过加强不同季节月份、不同就餐场所、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防控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是预防和降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简称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50%左右.食用含肠毒素的食物后、发病快、一般  相似文献   

12.
每年进入暑期,食物中毒的现象都经常发生。那么,食物中毒是怎么回事?如何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呢?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又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食物中毒通常指令用了含有某种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症状。其原因可分为细菌性和非细菌性两种。  相似文献   

13.
王海英 《中国食品工业》2023,(6):118-120+95
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判断及防控提供科学依据。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15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呕吐物、肛拭子、可疑剩余食物标本中的微生物学检验情况。结果显示,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150例检出致病病原菌165株,其中单一致病菌所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115例(76.67%),混合致病菌所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35例(23.33%);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150例季节分布方面,第一季度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最低,第三季度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最高,第二季度、第四季度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居中;年份分布方面,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率逐年降低。因此,本地区2020年1月—2022年12月150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显示,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菌为主,每年7月—9月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高发期,相关机构应予以重视,不断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作用,完善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相关部署,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规律及流行特点,探讨其空间聚集性,为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提供措施建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9年全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比较,采用Arcgis 10.6软件对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绘制相关地图。结果 2010—201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共报告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1 110起,中毒49 457例,死亡87例。第三季度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9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月份。在查明原因的事件中,肉与肉制品污染引起的事件数(19.10%)最多。非伤寒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56.04%和61.17%。发生在集体食堂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数(39.46%)和中毒人数(34.79%)最多,发生在家庭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死亡人数最多(83.91%)。广东、四川、云南、广西、山东等地报告的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居全国前5位,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在空间上呈现集聚性分布,热点地区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广西西部及北部、四川省南部、重庆市、湖北省西部及北部、湖南省西部及南部、广东省中部及北部。结论 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事件起数居于各类食物中毒事件首位,建议相关部门在重点时段,对集体食堂、餐饮服务单位等重点场所加强监管,严格落实各项食品安全标准及要求,对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建议细菌性食物中毒热点地区探索其空间聚集性的形成原因及机制,采取相对应措施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2003年~2015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规律,对中国知网收录的2003年~2015年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暴发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为共收集到发生在2003年~2015年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事件86起,累计发病2 431人,死亡0人。肠毒素A(enterotoxin,sea)所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最多,其次为肠毒素C(enterotoxin C,sec)。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大多发生在夏、秋两季,然而食物中毒人数以春季最多,其次为夏季和秋季,冬季中毒人数最少。发生在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最多。肉及其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数最多。因此,应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指导合理加工或保藏食物,防止食物交叉污染或腐败变质,从而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2007-2011年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状况的分析,探讨食物中毒在甘肃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数据汇总后,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甘肃省2007-2011年共发生食物中毒41起,发病1 644人,死亡26人.2009年中毒事件发生起数最多,共13起,近2年有下降趋势.致病因素中微生物引发食物中毒最多,为20起,占总发病人数的74.94%;化学性食物中毒死亡人数最多,占总死亡人数的69.23%.结论:注意饮食卫生、严格食品质量监督、加强安全意识是预防食物中毒和减少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生活》2012,(5):25-25
"五一"小黄金周即将来临,节日期间的客流量及餐饮服务单位的经营负荷量预计将明显升高,郊区自办酒席也会比较集中。而且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稍不注意,极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危害人体健康。家庭自办酒席注意事项家庭自办酒席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原辅材料;气温不断升高,食物易腐败变质,食品原料和熟食品要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9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送检标本93份,送检标本类型有剩余食物、肛拭子、呕吐物,检测细菌感染情况。结果:93份送检标本的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显示,感染的细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35.48%)、变形杆菌(26.88%)、沙门菌(10.75%)等,单一感染占80.65%,二重感染占18.29%,三重感染占1.08%。在2020年1-1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12月均有发生,变形杆菌除了11月以外,其他月份均有发生,2020年1-12月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分布在5-9月,8月份达到高峰。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菌、蜡样芽孢杆菌均可在剩余食物、肛拭子、呕吐物中检出。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春末、夏季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00年~2003年广西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广西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流行原因,为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对2000年~2003年广西各地食物中毒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2000年~2003年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105起,进食17915人,中毒3557人,中毒发病率19.85%,死亡34人,分别占同期广西各类食物中毒起数的22.83%,中毒人数的38.29%和死亡人数的27.64%;4~10月份是中毒高发月份;66.71%的中毒和100.00%的死亡人数集中在西北部的河池、百色以及中心城市南宁、柳州、桂林市;中毒原因主要是农村家庭聚餐、饮食服务单位、集体食堂制作的食物因原料(重点为肉类、谷类及制品)污染或加工不当、生熟交叉污染等所致;病原体构成第一位是沙门菌,其它依次为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副溶血弧菌、椰毒假单胞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而进食人数发病率最高的是椰毒假单胞菌(98.61%),其次是沙门菌(38.58%)、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34.48%),最低的是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为10.65%;死亡病例全部系椰毒假单胞菌所产生的毒素污染酵米面所致。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广西食物中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食源性致病菌(毒素)引起的进食人员中毒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广西西北部农村、饮食业和学校集体食堂等是细菌性食物中毒防制  相似文献   

20.
正说起食物中毒,大家并不陌生,但具体什么是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由什么引起的?遇到食物中毒该怎么办?一、食物中毒分类(一)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食物在加工、运输、销售、贮存过程中受到某些致病微生物污染,并在食品中急剧繁殖,从而使食品中存在大量细菌或产生大量的细菌毒素,人食后发生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