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孙吉文 《电世界》2012,(10):14-15
1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试验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对氧化物避雷器试验项目有如下规定:(1)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及基座绝缘电阻;(2)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工频参考电压和持续电流;(3)测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直流参考电压和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的泄漏电流;(4)检查放电计数器动作情况及监视电流表指示;(5)工频放电电压试验。  相似文献   

2.
ZnO避雷器以其优越的性能将逐步取代传统的SiC避雷器,使ZnO避雷器在电网中运行的数目日趋增多,随着ZnO避雷器的使用必然要对避雷器进行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我国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对ZnO避雷器的试验规定如下:(1)测量绝缘电阻。(2)测量直流1mA电流避雷器两端电压U_(mA)及75%U_(1mA)下的泄漏电流。(3)测量运行电压下交流泄漏电流的阻性和容性电流。上述(1)(2)项试验监视避雷器是否正常,试验也较方便。(3)项试验监视避雷器是否老化,测量时需将避雷器在交流电压下的阻性和容性电流分开。一般采用电容补偿法来测量避雷器的阻性电流,其原理见图1。  相似文献   

3.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广泛应用于各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中,长期承受工频电压的作用,易出现受潮或老化现象,导致泄漏电流超标,严重影响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运行电压下交流泄漏电流测试,可以判断避雷器运行状况,当出现阻性电流增大情况时应加强监测并可结合红外测温进行进一步分析判断,如有需要可停电测试避雷器的1 mA下直流参考电压U_(1mA)和75%U_(1mA)下直流泄漏电流,判断是否有出现阀片老化或瓷质裂纹的可能。对问题避雷器解体检查可以查明避雷器故障的原因,验证前期试验结果,更好指导避雷器的制造和运行维护。  相似文献   

4.
王学锦 《电世界》2005,46(5):7-7
根据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变电所的220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投运或1~3年内,应做预防性试验,检查避雷器的内部是否受潮及阀片的动作性能是否满足要求。试验项目包括:①测量绝缘电阻;②测量直流1mA下的电压U1mA及0.75U1ma下的直流泄漏电流I0.75;③检查放电计数器的动作情况。  相似文献   

5.
氧化锌避雷器试验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氧化锌避雷器的试验,介绍了氧化锌避雷器的绝缘电阻试验、停电条件下的直流试验和运行电压下的交流泄漏电流试验,提出了绝缘电阻试验的不足之处和直流试验的不全面。着重讲述了交流泄漏试验下氧化锌避雷器的全电流、阻性电流和功率损耗的测量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钟定珠 《供用电》1994,(2):29-30,32
广州供电局芳村变电站1号主变中压侧装有一组西安电瓷研究所1988年9月生产的Y5W—110/126型110kV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该组避雷器投入运行后曾多次进行带电测量,避雷器的全电流和阻性电流见表1。停电预试时直流1mA电压和75%1mA电压下的泄漏电流见表2。带电测量使用SD—89型(苏州)仪器时,发现C相避雷器阻性电流峰值为0.4mA,而使用LCD—4型(日本)仪器测量时则为0.13mA,但C相指针有摆动。停电预试直流1mA电压为156kV,75%1mA电压下的泄  相似文献   

7.
通过直流耐压及泄漏试验原理的分析,介绍一种氧化锌避雷器试验过程中,减小直流1mA电流下的电压及75%U DC1mA下的电流的测量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中介绍了红外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一起35 k V避雷器缺陷,对避雷器进行持续运行电压下泄漏电流测量,发现阻性电流偏大。更换后对其进行外观检查、绝缘电阻检测、直流1 m A下的参考电压U1m A和0.75U1m A下的泄漏电流测量,发现故障相泄漏电流检查异常,解体后发现故障原因为环氧筒内壁受潮引起。针对此次缺陷提出了加强避雷器工艺管控、加强在役设备巡检、湿度较大时进行红外精确测温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通过合理接线实现220kV金属氧化锌避雷器(MOA)不拆高压引线预防性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将实测容城2#变220kV桥MOA的绝缘电阻、直流1mA电压U1mA及75%U1mA电压下泄漏电流的结果与拆高压引线试验数据对比,证明该法准确、高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1试验的原理和意义 电力电缆耐压试验分为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试验、交流耐压试验。电力电缆泄漏电流试验原理和意义与绝缘电阻及吸收比试验相同,是用来判断其绝缘优劣的另一种方法。由于绝缘电阻阻值随外加电压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在绝缘劣化时,绝缘电阻值随电压的升高下降的速度特别快,因此采用直流高电压(通常用整流直流高压)对绝缘进行...  相似文献   

11.
根据部颁《电气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SW型高压少油开关的试验项目有:绝缘电阻和40kV直流电压的泄漏电流。因泄漏电流试验时施加的直流电压远大于兆欧表的输出电压,因此,泄漏电流试验更能有效地监测其绝缘缺陷。一、交流泄漏电流测量 1.运行电压下监测绝缘十分必要运行条件下开关合闸,承受运行电压的绝缘是装于瓷套内的绝缘拉杆和绝缘油等。而少油开关在最常见故障进水受潮下,绝缘水平下降,有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纳安(nA)级测试电流的全电流分量的数值计算模型,对GVPI(整体真空压力浸渍)交流电动机定子绕组绝缘进行了纳安级直流泄漏电流中极化电流的定量分析。介绍了适用于纳安级直流泄漏电流的测试系统,测试并计算了真机定子绕组在各电压阶梯下的电流分量,提出了考核GVPI电动机直流泄漏试验的建议。结果表明,泄漏电流为测试电流的主要成分,绕组的测试电流~电压曲线分析有助于考核绕组端部绝缘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针对避雷器绝缘及耐压试验,结合避雷器仿真装置,详细介绍了其在绝缘电阻测量、计数器试验、直流1毫安电压及0.75U1毫安下的泄漏电流测试和运行电压下的泄漏电流测试四个培训项目,通过与现有同类培训的对比,总结其在实时监控、多类型故障数据分析、声光模拟方面的突出优势,有效解决了现有试验培训中真实性与安全性的矛盾,为深入开展相关培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特高压荆门变电站1000 kV氧化锌避雷器直流8 mA参考电压,75%U8mA下泄漏电流的测量过程及测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串联谐振升压装置对氧化锌避雷器施加工频电压,通过MD—94氧化锌避雷器泄漏电流测试仪可测得氧化锌避雷器持续电压下的各参数及1mA阻性电流下的工频参考电压。对现场测得的波形和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析试验数据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压直流输电单极或双极不对称运行时,直流入地电流会使接地极附近的交流变电站地电位升高,从而导致直流电流侵入中性点接地的交流变压器,产生的直流偏磁将影响变压器正常运行。针对直流偏磁现象,提出了变压器中性点串接小电阻的方案,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CAD/EMTDC对接电阻后的交流输电网络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了该方案的抑制效果,以及工频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对中性点绝缘的影响,给出了串接电阻的建议值。研究结果表明:变压器中性点串接合适阻值的小电阻可以简单而有效地抑制直流偏磁电流,随着电阻值的不断增大,电流的衰减效果并不明显;故障情况下串接电阻后会抬高中性点的电压,建议取值的小电阻能够承受短时工频过电压和冲击过电压,不会对中性点的绝缘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按照国家标准GB4706.1-1998的要求。在家用电器领域取消了绝缘电阻的试验,本文从几个侧面论证了在家电领域使用绝缘电阻参数的局限性及不合理性、指明了用泄漏电流完全替代绝缘电阻在安全测试指标体系中的功能作用是更合理的;探讨性地提出了直流泄漏电流与交流泄漏电流之区分,指出直流泄漏电流与绝缘电阻这一指标的对应关系,探讨性地提出了与交流泄漏电流相对应的绝缘阻抗的概念,举例说明其在家电领域安全测试中的理论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柱并联避雷器测量1 mA直流参考电压U1 mA及0.75倍U1 mA下的泄漏电流所需试验仪器容量大以及测量过程中避雷器高压端法兰间存在幅值不确定的悬浮电位问题,开展多柱并联避雷器不拆除避雷器本体试验方法研究。提出通过电阻分压法降低避雷器高压端法兰之间的压差和直流高压发生器的输出容量。通过试验从避雷器高压端法兰电位差、所需试验电流和测量准确性等三方面论证了电阻分压法测量多柱并联避雷器直流参数的可行性,为多柱并联避雷器例行试验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避雷器离线测试泄漏电流有拆连接线法和不拆连接线法.用拆连接线法,可以准确的测量避雷器的参考电压U1mA和75%U1mA下的泄漏电流;而用不拆连接线法,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避免重复劳动.这两种方法是否等效既是运行部门关心的,也是避雷器离线测试人员需要回答的问题.采用上述两种测试方法对贵州-广东±500kV直流输电系统的换流阀保护避雷器进行了模拟测试,分析在多情况下避雷器泄漏电流特性,发现其测量结果基本一致;然后对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智能型氧化锌电阻片交流参数测试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制了基于计算机控制、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的Zn O电阻片交流参数智能化测试系统。它能自动测算 Zn O电阻片的工频参考电压、阻性电流、全电流、功率损耗、静电电容等相关参数。试验验证该系统的测量相对误差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