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稀土对35CrMo钢淬火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了在 35 Cr Mo钢加入不同含量稀土后对淬火组织马氏体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加入稀土后使马氏体板条细化 ,阻碍了孪晶马氏体的形成 ,孪晶马氏体量减少 ,特别是稀土加入量为 0 .1%时 ,钢中马氏体板条细化明显。稀土提高了铸态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区的稳定性 ,但对贝氏体组织形态变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正火45MnVRE钢的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C-Mn-V非调质钢中加入混合稀士元素,试样经正火得粒状贝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马氏体及残留奥氏体混合组织。与不加稀土的42MnV钢比较,显微组织迥然不同,42MnV钢正火得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物理化学相分析表明,稀土在钢中有固溶量,它影响了过冷奥氏体的分解,起了合金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60Si2CrVA弹簧钢经淬火-等温-淬火-回火(Q-I-Q-T)热处理后复相组织含量与断裂韧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实验的等温温度范围内,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大,60Si2CrVA钢强度降低,断裂韧性逐渐增加,在300℃等温时,断裂韧性达到最大值66.37 MPa.m1/2。稳定的残留奥氏体与过渡形态贝氏体量增加是提高断裂韧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提高中碳Cr-Ni-W-Mo钢的强塑性,采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700 ℃温度下进行变形量为20%~50%的形变热处理(TMT)。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对试验钢组织进行表征,利用拉伸试验机对拉伸性能进行测试,研究TMT工艺对其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TMT后的组织是包含回火马氏体、下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随着形变量增加,下贝氏体组织及残余奥氏体含量、位错密度相应增加,板条宽度减小;在相变强化、细晶强化及位错强化共同作用下,随着形变量增加,试验钢的强度增加,塑性升高;当形变量为50%时屈服强度达到1 733 MPa,抗拉强度达到2 243 MPa,伸长率为12.66%,与传统热处理相比,分别提高28.18%、12.88%和50.35%,获得了良好的强塑性匹配。  相似文献   

5.
稀土对20Mn钢连续冷却相变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连续冷却相变(CCT)曲线和观察显微组织,研究了不同稀土含量对20Mn钢相交和组织的影响。稀土扩大了CCT图上铁素体和贝氏体转变区域,缩小珠光体转变区域。稀土使马氏体条束变小变窄,有利于形成粒状贝氏体和块状铁索体。稀土通过细化臭氏体晶粒、减少臭氏体中碳固溶量和抑制碳化物析出,使20Mn钢的淬透性交差并使相交产物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稀土对低碳硅锰钢组织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冶炼10SiMn、10SiMnCe、10SiMnNb、10SiMnNbRE等低硫钢,测定10SiMnCe中固溶铈为0.09%,10SiMnNbRE中固溶0.035%RE。试验表明,稀土元素不改变过冷奥氏体转变CCT曲线的形状,但使其向右下方移动,即推迟了先共析铁素体的析出,阻碍了珠光体的分解,也推迟了贝氏体转变。同时将Ac_1,Ar_1,Ac_3,Ar_3,M_s,M_f等临界点降低5~62℃。在同样冷却速度下,先共析铁素体量减少,珠光体量增加且细化,粒状贝氏体量增加,转变产物的硬度升高。这表明固溶稀土增加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和钢的淬透性。  相似文献   

7.
残余奥氏体对GD钢断裂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强韧低合金冷模具钢(代号GD钢)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组织形态和数量,测定了残余奥氏体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探讨了残余奥氏体对GD钢断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含量的变化,残余奥氏体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含硅越高,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越高,钢的断裂韧性越好。残余奥氏体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对钢的断裂韧性有利。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QP980钢在高应变率拉伸下的相变规律,在通常的Hopkinson拉杆装置入射杆和透射杆之间增加应变受控装置,根据试件应变预值设计装置尺寸,进行应变受控Hopkinson拉伸试验。利用回收试件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分析试件中应变对残余奥氏体体积含量的影响规律。分析发现QP980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含量随着应变量的增加而呈非线性下降的趋势,结果表明,高应变率拉伸下残余奥氏体体积含量随着应变量增加的变化规律与准静态拉伸下的变化规律几乎一致。根据Olson和Cohen建立的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理论,结合X射线衍射试验结果得到了单轴拉伸下QP980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含量和等效塑性应变的关系函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稀土在低硫钢中应用进行了综合论述。稀土元素对低硫钢夹杂物形态的控制,降低低硫钢晶粒长大倾向,防止钢的过热有着重大作用。大量研究证明,稀土元素细化铸造组织,扩大钢锭中心的等轴晶区,从而对改善钢的韧性,特别是低温韧性有着良好的作用。关于稀土微合金化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稀土对钢的相变点、奥氏体的分解、碳化物、马氏体亚结构的影响,均证明了稀土的微合金化作用,并测得了稀土在16Mn钢中的固溶量。试验结果证明,稀土在低硫钢中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残余奥氏体对空心滚动体接触疲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心圆柱滚动体进行接触疲劳试验,研究了GCr15轴承钢不同残余奥氏体含量对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钢中残余奥氏体量增加(2.3%~24.8%A_r),接触疲劳寿命提高。通过对不同接触周次下表面残余奥氏体量及残余应力变化的分析,研究了利用残余奥氏体组织在弯曲应力和接触应力作用下发生马氏体相交带来的体积效应,对因磨损造成的空心圆柱滚子轴承预负荷减少进行补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Cr-Mo-V系炮钢的韧性,消除其冷脆性,对采用含稀土氧化物渣系在电渣重熔过程加入稀土的工艺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采用能适应稀土渣系特点的新的工艺规范,能充分发挥稀土在钢中的作用,显著提高钢的韧性。与采用传统渣系相比,使Cr-Mo-V系炮钢锻件横向常、低(-40℃)温韧性分别提高50%和60%以上,韧脆转变温度降低20℃,达到-40℃,彻底消除了这类钢使用温度范围的冷脆倾向。对稀土氧化物在电渣重熔中的作用做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将23MnNiCrMo钢奥氏体化后分别在空气、水、油中冷却.随后将水淬和油淬的试样进行不同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的回火.研究结果表明,该钢合适的淬火温度为860℃,油淬和水淬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少量下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剩余碳化物.由于有合金元素的作用,在中温回火时并不得到完全的回火屈氏体组织,而是以回火马氏体为主,还有贝氏体及剩余碳化物的复合组织.  相似文献   

13.
稀土对碳锰纯净钢纵向冲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数字化冲击试验机研究了稀土对碳锰纯净钢的纵向冲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铈对室温纵向冲击功的作用不明显,而镧降低冲击功。稀土对-60%冲击性能的影响非常显著,镧、铈含量为0.005%(质量分数)的材料,冲击性能明显改善;稀土含量较高时,冲击性能恶化。适量的稀土有利于提高裂纹扩展功。碳锰纯净钢中添加稀土后冲击性能的变化,与稀土的固溶作用,稀土对第二相的转化和形成,以及稀土对晶界状况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低成本GDL-4高速钢CCT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硬度法测定一种新型低成本GDL-4高速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图);分析该钢连续冷却过程中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特征。结果表明:除珠光体相变和马氏体M相变外,该钢在303~383℃转变温度区间有贝氏体相变区;Ac1为890℃;过冷奥氏体的临界冷却速度为30℃/min;冷速在11~15℃/min时得到贝氏体与珠光体的混合组织,冷速≤10℃/min得到完全的珠光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Formastor-digital全自动相变测量仪,测定SAE8620H钢的临界点Ac1,Ac3,Ar3,Ar1以及不同冷却速度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研究冷却速度对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为50℃/h,转变产物为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和少量的3次渗碳体;当冷速为3 200℃/h时,转变产物为先共析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和贝氏体组织;冷速为120~600℃/min时,转变产物基本上是贝氏体组织;临界淬火冷却速度大于60℃/s可得到完全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拉伸、高温压缩试验方法,对新型稀土6063铝合金半连续铸造锭坯材进行热变形加工性能研究。通过拉伸变形抗力、伸长率、压缩变形量、冲击速度的测量比较,以及两类试验试样的形貌、形态观察对比,确定新型稀土6063铝合金半连续铸造锭坯材最佳热挤压加工温度区间为450~480℃;实施大变形、高速挤压与在线连续淬火工艺,最佳热挤压温度区间应控制在430~480℃。  相似文献   

17.
由加入微量稀土获得了大幅度提高Cr-Mo-V系炮钢韧性的研究结果,在此基础上,对稀土在这类钢中的作用机理作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稀土除具有除气、脱硫和控制夹杂物形态外,还具有提高钢的淬透性,减少淬火钢中孪晶亚结构,使孪晶型片状马氏体部分地转化为位错型条状马氏体等合金化作用。提高锻轧钢横向韧性是上述作用的综合效应,但又以前者为主导。研究了稀土在钢中存在状态和作用效果与稀土加入方法和冶金工艺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铸钢在平炉冶炼及钢包中加稀土硅铁合金进行脱硫的试验研究。大量生产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钢中硫含量对铸钢件的验收条件之一──断口拉边尺寸有直接影响。当铸钢中其它元素不变时,每降低0.001%硫,增大断口拉边尺寸0.318mm,脱硫率与炉料熔化时间及造渣时间呈负相关,与纯沸期脱碳速度及出钢温度呈正相关。在钢包中加入稀土硅铁合金可对铸钢进一步脱硫并控制硫化物的形态。工业规模试验结果表明,应控制RE/S的比值,以确保铸钢件的质量,使其获得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