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包埋率为考察指标,运用单因子和响应面方法对喷雾干燥法制备肉桂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进口温度、喷雾压力、进料速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喷雾干燥法制备肉桂精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5℃,喷雾压力0.35MPa,进料速度53mL/min,此条件下得到的包埋率为94%。验证实验包埋率为93.5%,与理论值94%相差0.53%,该数值没有超出误差范围。说明运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喷雾干燥法制备肉桂精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有效可行,以期为工业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实验利用喷雾干燥法生产番茄粉,采用响应面方法对进口温度、进料速度、喷雾压力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优化。结果表明:番茄粉的最佳工艺为进风温度156℃,喷雾压力0.37 MPa,进料速度21mL/min,此工艺可研制出高品质的番茄粉。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均质压力、进料流量、进风温度对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微胶囊配方乳粉品质的影响,并进一步对工艺参数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均质压力、进料流量、进风温度对DHA保留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响应面优化得到DHA微胶囊在配方乳粉中应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均质压力36 ~ 37 MPa、进料流量20.50mL/min、进风温度165℃,DHA保留率可达95.28%±0.54%.  相似文献   

4.
为防止白术挥发油的氧化,扩大白术挥发油的用途,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白术挥发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考察了芯壁比、乳化条件、进风温度、进料速度等因素对白术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白术挥发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进风温度175 ℃,进料速度640 L/h,乳化剂用量5%,芯壁比0.32,明胶含量21.13%,固形物含量29.51%,HLB值为13.53。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可制得高质量高包埋率的白术挥发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达88.35%。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绿豆分离蛋白为壁材,以大蒜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蒜素微胶囊。利用单因素方法探讨均质时间、芯壁比、固形物含量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适工艺条件:均质时间:6min、芯壁比:1∶3,固形物含量8g/100 m L。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大蒜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蒜素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均质时间6.3min,芯壁比1∶3,固形物含量8.3g/100 m L,乳化稳定性为86,与理论值86.5相差0.57%。因此,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大蒜素微胶囊工艺条件的进行优化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白术挥发油的氧化,扩大白术挥发油的用途,采用喷雾干燥法对白术挥发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考察了芯壁比、乳化条件、进风温度、进料速度等因素对白术挥发油微胶囊化工艺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微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白术挥发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进风温度175℃,进料速度640 L/h,乳化剂用量5%,芯壁比0.32,明胶质量分数21.13%,固形物质量分数29.51%,HLB值为13.53。在优化条件下可制得高质量高包埋率的白术挥发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达88.35%。  相似文献   

7.
压力喷雾法制备嗜酸乳杆菌微胶囊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压力喷雾法制备嗜酸乳杆菌微胶囊,研究了微胶囊制备的工艺条件.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5%,雾化压力0.05MPa,进料速度10mL/min,菌胶比为1:1.该方法制备的微胶囊中位径为57.62μm,菌体包埋率达到67.4%.  相似文献   

8.
采用湿法粉碎对米糠进行超微细化后,以喷雾干燥法对米糠中的脂溶性物质进行微胶囊包埋,分别以米糠粒度及微胶囊化率为指标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均质压力为50MPa;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米糠油脂含量15%,糊精添加量20%,乳化剂添加量0.3%;最佳微胶囊化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5℃,进料速度35 mL/min。  相似文献   

9.
以麦芽糊精和阿拉伯胶混合物为壁材,牡丹籽油为芯材,采用响应面法研究牡丹籽油微胶囊喷雾干燥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确定牡丹籽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材配比3.28∶1、芯材与壁材比1∶6、均质压力42.09 MPa、进风温度213.82℃、进料速度8.89 m L/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在90.93%;且微胶囊产品气味纯正,颗粒表面平整光滑,细小均匀,具有良好的流散性,牡丹籽油含量为13.52%,包埋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真空低温喷雾干燥制备乳双歧杆菌Probio-M8微胶囊。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干燥前、后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组分变化,并用流式细胞仪观测干燥前、后菌体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微胶囊粉的形态结构以及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微胶囊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最佳的喷雾条件:进风温度80 ℃、进料速度9 mL/min、喷头直径1.5 mm。最佳复配保护剂配方:脱脂乳添加量13%、麦芽糊精10%、谷氨酸钠7%。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生产的Probio-M8微胶囊存活率为78.34%。其结构完整,常温下处于玻璃态,菌体细胞膜的完整性也显著提高,干燥后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的UFA/SFA比值提高了0.44,稳定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结论:通过优化工艺条件,显著地维持了菌体的生物活性,为生产乳双歧杆菌Probio-M8微胶囊提供了一种低能耗、高活性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