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浸酸牛皮胶原为作用物,采用分子修饰方法研究了N—(β-羟乙基)恶唑烷(简称OX—2)与胶原分子中几种主要活性基的反应.胶原分子的修饰程度和OX—2结合量采用氨基酸分析、红外光谱和凯氏定氮方法测定.结果表明,在胶原分子中,氨基是OX—2的主要共价交联点,与OX—2的结合对胶原收缩温度的提高起着决定作用;羧基与OX—2不形成共价键,而以弱的离子健结合,这种结合对胶原收缩温度的提高几乎没有贡献;胍基和醇羟基在pH5~8的条件下对OX—2几乎没有交联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
N-(β-羟乙基)噁唑烷与胶原中一些活性基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浸酸牛皮胶原和修饰胶原为作用物,采用氨基酸分析方法研究了胶原与N-(β-羟乙基)■唑烷(简称OX-2)反应过程中几种活性基的作用。结果表明,OX-2与胶原酪氨酸残基的酚环发生了不可逆结合,此结合可能是OX-2从羟甲基的形式与酪氨酸酚环发生缩合形成的;OX-2与组氨酸残基的咪唑基也发生了不可逆结合,其反应程度可能要受到胶原中微环境的影响;OX-2与ε-氨基、胍基等均未形成不可逆给合。  相似文献   

3.
杨建洲  张荣莉  顾玲  王蕾 《中国皮革》2002,31(21):22-24
报导了新型鞣剂 7-羟基全氢化唑并嗪 (以下简称 OX- Z)的合成方法。试验确定合成的最佳条件为 :在氮气保护下 ,将等摩尔量的二乙醇胺在 10℃水浴中缓慢滴入乙二醛中 ,滴加时间 0 .5 h,在 2 0℃水浴中继续反应 1.5 h,产率为 6 2 .9%。 OX- Z对浸酸绵羊皮单独鞣制 ,可使收缩温度升高到 87℃。最佳鞣制条件为 :p H10 .0 ,OX- Z用量 5 % ,鞣制时间 8h。在对 OX- Z与皮胶原的结合类型的研究中证明它们之间是以化学键结合的。  相似文献   

4.
《印染》2015,(5)
<正>答:中温型活性染料可以浸染锦纶。1染色机理(1)活性染料分子中含有磺酸基(—SO3Na),能够与锦纶分子末端已正离子化的氨基(—NH3+)形成离子键结合。(2)锦纶分子末端氨基具有较强的亲核性,可与活性染料的活性基团形成共价键结合。但KN型活性染料在酸性浴中,其β-羟乙基砜硫酸酯基(—SO2CH2CH2OSO3Na)不会生成带活泼双键的乙烯砜基(—SO2CH=CH2),所以在酸性条件下与锦纶生成共价键结合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5.
选用聚酰胺和聚乙烯醇作为皮胶原模型物,分别模拟皮胶原分子中的肽基和羟基,将乙烯基类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鞣剂在不同用量和pH条件下与之作用,以复合鞣剂与胶原模型物的结合量,考察它们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程度;并以乙烯基类聚合物与皮胶原模型物的相互作用作为对照,考察乙烯基类聚合物与蒙脱土的复合是否具有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复合鞣剂主要以物理吸附、氢键及电价键或酯键的方式与胶原模型物作用,且有少量的共价键结合;pH在3.8左右,复合鞣剂用量在25%左右,复合鞣剂与2种胶原模型物的作用效果较好;乙烯基类聚合物与蒙脱土的复合,具有较好的协同鞣制效应.  相似文献   

6.
杨栋樑 《印染》2011,37(16)
2包合的机理和方法环糊精(主体)最重要性能之一,是可与客体分子形成包合物.这种超分子结构是由若干个不同物质分子通过非共价键相互形成新的聚集体.环糊精具有广泛的客体,如有机分子、无机离子、络合物,甚至稀有气体.在溶液中形成这类超分子时,主体分子会与溶剂分子竞争客体分子,这就要求主、客体分子之间有选择性地相互作用,如以范德华力、氢键、亲水/疏水性与某些基团结合,或以局部的电荷和空间等共同决定的选择性分子间力,亦称分子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皮粉与浸酸裸皮(绵羊皮)为原料研究了胶原与二羟基苯丙氨酸(DHNs)或二元酚与唔唑烷间的鞣制作用。研究表明:部分DHNs能与胶原产生鞣制效应。胶原与DHNs结合及交联的测试结果表明:30%~40%的1,6-DHNs与2,6-DHNs能通过共价键固定。除去未结合的DHNs,革的收缩温度有所改变,这表明结合鞣制革的高稳定性得益于DHNs与胶原间通过嘿唑烷而形成的共价键。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鞣制胶原湿热变性后鞣剂与胶原分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的变化有比较直观的了解,制备了铝、硅、磷鞣剂鞣制的皮粉。采用固态27Al NMR、29Si NMR、31P NMR方法,分别分析了铝、硅、磷鞣剂鞣制的皮粉湿热变性前后Al、Si、P元素的化学位移。结果表明:通过配位键与胶原分子发生作用的铝鞣皮粉,湿热变性后Al的化学位移基本没有变化(略微向高场移动);通过氢键与胶原分子发生作用的硅鞣皮粉,湿热变性后Si的化学位移没有变化;通过共价键与胶原分子发生作用的磷鞣皮粉,湿热变性后P的化学位移明显向高场移动。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脲、溶剂萃取及以明胶代替皮胶原进行酸碱滴定的方法 ,研究了 7-羟基全氢化唑并嗪与皮胶原产生的化学结合类型。结果表明 :7-羟基全氢化唑并嗪处理过的皮胶原 ,耐水洗、耐脲及溶液萃取。 7-羟基全氢化唑并嗪与皮胶原之间 ,主要是以牢固的共价键结合 ,皮胶原中的ε一氨基是主要的共价键结合点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分子聚集状态对大豆蛋白溶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聚集状态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 (SPI)和大豆浓缩蛋白 (SPC)的功能与性质 .SPI 1、SPI 2和SPI 3以及SPC 1和SPC 2的溶出活化能分别为 1 5.63 ,2 4 .2 0 ,1 7.3 1 ,1 6.1 3和 4 .3 1kJ/mol.SPI 2在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二硫键 ;SPC 2在蛋白质分子间通过二硫键结合成为聚集体 ,而聚集体之间以很弱的范德瓦尔斯力结合 ;SPI 1 ,SPI 3和SPC 1具有较高的粘度且在模拟肉制品中的性能较好 .结构分析表明 ,蛋白质分子形成聚集体 ,但聚集体之间通过疏水键和氢键结合 .导致大豆蛋白产品的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聚集状态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加热以及闪蒸过程中工艺条件的不同 .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以生皮胶原为研究基质,以H2O2、CLO-、O3、O2为氧化剂,研究氧化剂与胶原作用过程中胶原分子量和胶原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规律、胶原分子中化学基团的变化规律,建立氧化剂与胶原发生化学作用的结构模型;研究氧化剂对胶原的强度、玻璃化温度、耐湿热稳定性、等电点等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NaCl和Na2SO4对Cr(Ⅲ)和Al(Ⅲ)在胶原纤维上的结合量的影响及观察胶原分子在这两种中性盐存在时的聚集行为,初步揭示了NaCl和Na2SO4对胶原-铬和胶原-铝反应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NaCl可以通过破坏胶原表面的水膜,促进胶原聚集,从而有利于胶原与金属鞣剂的反应,使金属鞣剂在胶原上的结合量增加;Na2SO4也会促进胶原聚集,但由于SO42-对金属鞣剂产生了较强的蒙囿作用,整体上表现为削弱了胶原与金属鞣剂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胶原与硫酸较骨素(CS)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和病理意义,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二维红外分析(2D IR)研究离子强度对胶原与4-硫酸软骨素(CSA)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DSC结果表明:相同胶原/CSA质量比下,共混物热稳定性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离子强度下,共混物热稳定性随着CSA量的增加而增强。2D IR结果表明:CSA含量小于50%时,离子强度影响胶原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种类;离子强度为0.2 mol/kg时,胶原分子与CSA间存在氢键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离子强度,胶原分子带正电荷的基团与CSA离子化的硫酸根基团和羧酸根基团间的静电作用消失,仅存在胶原分子与CSA间的氢键作用。CSA含量大于50%时,离子强度仅影响胶原分子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离子强度增至0.3~0.4 mol/kg时,胶原分子与CSA间均存在静电作用及氢键作用。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胶原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均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14.
胶原与硫酸较骨素(CS)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和病理意义,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二维红外分析(2D IR)研究离子强度对胶原与4-硫酸软骨素(CSA)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DSC结果表明:相同胶原/CSA质量比下,共混物热稳定性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相同离子强度下,共混物热稳定性随着CSA量的增加而增强。2D IR结果表明:CSA含量小于50%时,离子强度影响胶原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种类;离子强度为0.2 mol/kg时,胶原分子与CSA间存在氢键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加离子强度,胶原分子带正电荷的基团与CSA离子化的硫酸根基团和羧酸根基团间的静电作用消失,仅存在胶原分子与CSA间的氢键作用。CSA含量大于50%时,离子强度仅影响胶原分子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离子强度增至0.3~0.4 mol/kg时,胶原分子与CSA间均存在静电作用及氢键作用。随着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胶原与CSA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均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15.
微波合成大豆蛋白-糖接枝物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乳糖及可溶性淀粉(SS)为主要原料,利用微波辐射的方法合成SPI-糖接枝物,对其分子进行结构表征:傅立叶红外(FTIR)证明了SPI是以共价键的结合形式引入了糖分子。从SPI-乳糖的核磁共振(13C-NMR)图谱可以得出,接枝物中乳糖是以葡萄糖单元C1、C2及C3参与成键。圆二色(CD)分析表明,与SPI相比,SPI-糖接枝物的α-螺旋含量减少;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发现,SPI分子的表面结构与其接枝物有明显不同,尤其是SPI-SS接枝物聚集体分散开来。通过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分析表明,接枝物溶液的粒径较SPI小。  相似文献   

16.
改性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功能性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氮气和谷氨酰胺转胺酶(MTG)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复合改性.复合改性SPI的吸水性、保水性和吸油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21%、222%和150%;溶解性比对照降低了36%.经MTG改性后SPI可在分子间生成共价键,形成相对分子量较大的聚合物.复合改性可在MTG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SPI分子间的交联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染料能够借助于物理吸附、机械附着和化学反应而固着在纺织纤维上。通过化学反应将染料分子固着于纺织纤维上的想法早就引起了染料化学家的兴趣(在纤维和染料之间形成共价键,不同于酸性染料染羊毛时形成的离子键),因为染料由物理吸附和机械附着固着在纤维上都有严重的缺点。目前使用的活性染料都要求含有能和纤维形成化学共价键的官能团。纺织材料上能与染料分子中活性基团反应的官能团包括纤维素纤维中的羟基、天然和合成聚酰胺纤维中的氨基。染料和纤维素的反应一般是酯化反应或醚化反应过程,大致可以用式1和式2表示。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由纤维素离子(Cell-O~-)进攻缺电子碳原子而发生反应。除了染料和纤维形成共价键后提高了湿牢度外,多数活性染料分子都较简单,可获得较鲜艳的染色产品。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以生皮胶原为研究基质,以H2O2、CLO-、O3、O2为氧化剂,研究氧化剂与胶原作用过程中胶原分子量和胶原氨基酸组成的变化规律、胶原分子中化学基团的变化规律,建立氧化剂与胶原发生化学作用的结构模型;研究氧化剂对胶原的强度、玻璃化温度、耐湿热稳定性、等电点等特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鞣制后革的染色方法第一步是,(a)首先在稀碱性介质(氨水、伯胺或氨水与伯胺的混合物)中预处理,接着用含有多个官能团(至少一个为醛基)的有机物处理;或者(b)首先在稀酸性的含有多官能团有机物介质中预处理,接着在氨水、伯胺或氨水与伯胺的介质中处理.第二步是,(c)在含有至少一个官能团的可溶性染料的稀碱性介质中染色,该染料的官能团能与预处理时所用有机物的官能团相互作用并形成共价键.可以得到具有高颜色强度、高耐湿擦牢度及优异粒面紧实度的染色革.这里,染料通过桥联基团(主要是-N=CH-基团)以共价键永久结合到皮革表面上.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用量和不同pH值条件下,将乙烯基类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鞣剂与皮粉作用,考察复合鞣剂用量及pH值对鞣剂结合量的影响,找出鞣剂的理想用量和适宜pH值;在理想用量和适宜pH值条件下,将复合鞣剂与去氨基皮粉、酯化皮粉作用,研究胶原氨基和羧基与复合鞣剂的结合;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将乙烯基类聚合物与皮粉、去氨基皮粉、酯化皮粉作用,研究乙烯基类聚合物与胶原氨基和羧基的结合,并将两者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以此考察乙烯基类聚合物与蒙脱土的复合是否具有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pH值在3.95左右,复合鞣剂用量在30%左右,复合鞣剂与皮粉的作用效果最好;复合鞣剂与皮粉主要是以电价键、共价键和酯键方式结合的;胶原分子链中的氨基是复合鞣剂主要的结合基团,而羧基的作用相对较少;乙烯基类聚合物与蒙脱土的复合具有一定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